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一百四十七章 副使蔡邕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一百四十七章 副使蔡邕

作者:臊眉耷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8:54:23 来源:笔趣阁

雒阳使者团来到荆州军议帐的时候,刘琦等一众主要将官尽皆在此。

军中谈判,历来驻守的军方按规矩都要向对面展示一下其强大的军事实力,这也是一种技巧,可以在气势上有先声夺人之势,为谈判取得有利的势头。

就好比适才李傕进了孙坚的帅帐,孙坚就令麾下精甲在帐内竖立两排,以气势威压李傕。

但李傕出身于西凉豪强,又是能征惯战的宿将,名声响彻凉州,也算是见惯了生死之人。

这样做对普通的士人使者管用,对李傕不行。

孙坚跟他摆这种排场,李傕心里并不是很当回事,而且还为之不屑,对孙坚更是打心底生出了反感。

如今李傕又转来荆州议帐与刘琦谈判,其实他的心中是在憋着一股火的。

他已经打定了主意,稍后,若是刘琦也摆出与孙坚一般的阵势与自己谈判,他拼着留尸于此的风险,也得落一落对方的面皮。

李傕行事不冷静,也算正常,毕竟他是军士出身,不是说客,这种作为使节的差事,对他来说,还不如让他领几千人到各州劫掠来的顺手。

但事情并没有李傕想的那么糟糕。

刘琦的议帐,没有甲士,没有刀戈,没有怒叱,有的只是几张长案,上置酒食,以及一脸和煦笑容,对他以礼相待的刺史长公子。

“山阳人刘琦,见过李将军,久仰将军之虎威,今日得见,不胜欣慰。”

李傕憋了一肚子火气,本想当着刘琦的面,展现一下他的豪横之气。

哪曾想对方上来居然就是一番捧赞,心中不免诧异。

适才在孙坚处积压的一腔怒火,此刻竟也是弱了许多。

“刘公子,客气了,傕不过是相国帐下一将,凉州武夫尔,哪当得虎威二字?”李傕笑道。

刘琦摇头道:“不然,刘琦奉严君之命,率军上雒护君,临出襄阳之前,曾得严君叮嘱,此番上雒虽是护君,未必与诸军相争,但若碰上三人,需切记避其锋芒。”

李傕闻言,来了兴趣,问道:“哦?不知刘使君口中所言三人,是哪三位?”

刘琦道:“一为董相,二为孙坚,三便是李将军……其余如吕布,二袁之辈,无需过虑。”

李傕也知道,刘琦这话属于客套话,并非实情。

但人是一种容易受感官左右的生物,即使知道对方说的不是真心话,但听着顺心就高兴,也因此会使好感也在不知不觉间骤然飙升。

特别是他刚刚才受了孙坚的气,如今受到刘琦的厚待,心中自然是舒服的紧。

“公子客气了,傕哪里敢当?其实公子的大名,傕也有耳闻,听说刘公子单骑入宜城,为父平定南郡宗贼之乱,使刘使君走坦途而上任,可谓天下孝子典范,李傕虽是粗鄙之夫,却也深佩公子之大能!”

刘琦谦逊的摆了摆手,然后又转头看向李傕身旁的两人,问道:“将军,这两位是?”

旁边的一名六旬老者对刘琦点头示意,看向刘琦的目光中,隐有闪烁。

“老夫蔡邕,幸会相识。”

刘琦一听蔡邕的名字,微微一笑。

你总算是来了。

上次给王谦送去求借万卷典籍的书信之后,就一直是犹如石沉大海一样,一直不得音讯,弄的刘琦心中不免有些小小的焦虑。

到底是能借不能借,怎么也不回个信呢?

行,既然是来了,咱们就把事情捋捋清楚。

刘琦打定主意,要找机会和他单独谈谈。

刘琦仔细的打量蔡邕,见他身高八尺,十分清瘦,支颧骨脸,修饰整齐的独束短须半黑半百,虽为使节,却穿了一身已洗的发白的长袂儒服,外披罩服,素雅淡然,实有清流雅士之相。

刘琦冲着蔡邕长长作揖,道:“学生刘琦,见过蔡中郎。”

蔡邕却是侧过身,让了刘琦半礼,道:“老夫闻令师乃山阳元节先生,元节公与吾师伯始君同辈论经,你与我不可执师礼也。”

刘琦闻言不由一笑,看来蔡邕这老头也是有备而来的。

居然连自己的师承都打听清楚了。

刘琦的老师,乃是他的同乡,山阳高平人张俭,其人不但是刘琦的同乡,而且还与刘表同为党锢祸难之人,二人算是齐名与世。

刘琦入太学前,为丰攥履历,便由刘表做荐,被记为张俭的入门弟子,但实际上张俭也未曾教他太多。

汉朝的儒学名门,有时候就是这样,大家彼此互赠一个师徒名额,互相标榜一下,为的是占据更多的社会资源,至于老师和徒弟之间,真正能传教多少文化,可以说就不是特别重要了。

刘琦道:“蔡中郎经学、数术之道无一不通,又有释诲戒训冠绝当世,受刘琦这一礼也是应该。”

蔡邕捋着须子,慈祥地笑道:“你也是师承大儒,青年翘楚,又何必自谦,回头闲暇之时,你我一老一少,可切磋些文章数术,以换心得。”

刘琦闻言一惊,忙道:“不敢,别的还好说,文章数术着实不敢在中郎面前献拙。”

刘琦穿越到汉朝这些年,若是论起先知前瞻性、思想超前性、揣摩人性的心理学科、先进的经济和政治学、或是搞一些这个时代没有的发明创造……他身为穿越者,都自觉是凌驾于汉朝人,哪怕是学究天人的名门士子,刘琦也自认为不输他们。

唯独,学生时代最基本两个科目……数学和语文,若在前世没有高级水平,千万别在古人,特别是精通经学数术的名士面前献丑。

数学语文在后世,为什么是小学生的基本科目?……因为从古至今,这俩就是小孩的科目。

文章自不必说,现代人若是不‘剽窃’文章,让他们跟古代文人凭真本事比比诗词歌赋,哪个是对手?

至于数学……

刘表给刘琦的那《周髀算经》副本,成书时间已不可考,但估计最少有几百年以上。

书的开篇就是周公和商高的一段对话,讲述矩出于……股修四、径隅五等,其演说的其实就是勾股定理,其后的篇章还包涵了大量的分数问题……这还是汉朝数百年前的水平……

万不可轻易与古人斗那些算数语文之类的基础学科,这是刘琦对自己的告诫。

与蔡邕寒暄了一会之后,李傕遂道:“刘公子,咱们入帐详谈,如何?”

刘琦转头看向李傕身边那个不引人注目的四旬中年文士,他似是无意的站在李傕背后,一直不出声,若不是刘琦特别注意,只怕早就被人忘却了。

“这位是谁?”刘琦请教李傕道。

李傕呵呵一笑,道:“刘公子倒是眼尖。”

他转头道:“文和,还是来见过刘公子吧。”

刘琦听了‘文和’二字,眼睛微眯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