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你好,1983 > 第九十三章 这也太生猛了吧

你好,1983 第九十三章 这也太生猛了吧

作者:隐为者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11-22 03:02:14 来源:笔趣阁

啥?

放啦!

周围的人都是一愣:好不容易抓到的,咋还给放了呢!

他们不知道杨红缨过往的经历,自然也就不能体会她的心境。

刘青山倒是多少能感觉一些,可是他依然有话要说:“老姐,你咋把这只给放了呢?”

“关在笼子里,鸟也会不快乐的!”

杨红缨依旧望着天空,嘴里喃喃着,此刻,她的目光显得那么悠远。

刘青山咂了咂嘴:“你又不是鸟,怎么知道鸟快乐不快乐?”

“三凤儿,你耳朵痒了是吧?”

杨红缨终于收回目光,瞪着刘青山。

刘青山连连摆手:“我的意思是,你不能把这只鸟放了的。”

“我不仅放这只,我都要把它们放飞。”

女人不讲理,神仙也崴泥,刘青山只能苦笑着解释:

“老姐,你刚才抓的那只是鸟油子,至少在笼子里面已经生活了一年的时间,飞行能力都快要丧失了,放出去的话,活不了几天的。”

啊,这样呀?

杨红缨也不由得脸上一红:“那,那它还会不会飞回来?”

“咱们等一会看看吧,应该差不多,毕竟它已经适应了笼子里的生活。”

刘青山心里也没底,但是嘴上还是尽量安慰杨红缨,他猜想,老姐这么做,应该是她自己不想做一只生活在笼子里的金丝雀吧?

她放飞苏雀,又何尝不是在放飞自己呢?

来来回回的,这群半大小子又驱赶了几次,每个人都捉了三五只,也算是收获满满。

就连那只鸟油子,也自己飞了回来,这家伙扒在笼子的侧面,似乎想往笼子里钻,可是怎么也钻不进去。

估计是在外面飞了一会,就有点饿了,想回笼子里吃谷子。

等刘青山过去的时候,它也不怎么害怕,被刘青山用手抓住,重新放回笼子里。

杨红缨则颇有感触地说着:“新抓的那几只,都放了吧,我担心它们在笼子里的时间长了,连飞出去生活的勇气都没有了。”

虽然有点舍不得,刘青山还是把新滚来的苏雀给放生,这是杨红缨的心结,必须帮着她解开。

其他半大小子,都拎着笼子,躲得远远的,生怕杨老师也跟他们提出同样的要求。

刘青山和小老四小老五虽然都空手而归,但是一个个依旧乐乐呵呵的。

俩小丫头本来也不爱养鸟,就是跟着出来玩的。

而刘青山则知道,后来一段时间,他们这边的苏雀几乎绝迹,所以根本就不想抓的。

过过瘾,享受一下过程,就比什么都美好。

他一路往回走,还一路琢磨着:你说也怪了,这没人保护的时候,野生动物都乌央乌央的,以后提倡保护了,咋还越保护越少呢……

第二天吃过早饭,大头就找上门来,跟刘青山商量说:“大棚里面的黄瓜,快要爬腕儿了,咱们是用书上说的麻绳呢,还是用架条儿?”

刘青山这两天侍弄大棚的时候,也发现这个问题,正想找大头说说呢,想不到这家伙先来了。

“嗯,不错嘛,挺上心的。”

嘴里先夸了大头几句,这小子脸都红了,刘青山是打心眼里替这位小伙伴高兴,因为彼此都在成长。

用麻绳做爬腕儿的牵引绳,他们这种竹片子做骨架的大棚,只怕有点禁不住,小哥俩商量一阵,决定还是用传统的架条儿比较好。

反正村子外面,有好几片柳条丛,每年开春,都要伐一茬,这玩意一般三两年伐一次,伐完了照样长。

在他们这边,柳条的用途,也就是夹柳条栅子,或者做黄瓜架豆角架之类,剩下的基本都烧火了。

也正因为如此,后来人们觉得柳条丛没啥大用,就大都开成田地。

可是他们不知道,柳条丛本身,就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一些小型的鸟兽,都在这里栖身。

尤其是春天飞来的一些候鸟,什么红点颏、蓝点颏、红麻料、鹌鹑、云雀之类,最喜欢在柳条墩子里絮窝了。

柳条丛没了,这些小鸟小兽也就没了栖息地,再加上农田里面滥用农药,以至于后来他们这地方,连野兔都快要绝迹。

想到这个茬,刘青山心里就有谱了,反正有他在,坚决不能叫柳条丛消失就是。

“对了,二彪子咋还不回来?”

俩人去找支书爷爷商量的路上,大头嘴里念叨着。

刘青山就安慰道:“应该快了,那边的水稻早就收完了,二彪子来信说,他们还要集中培训一段时间。”

大头则撇了撇嘴:“这家伙,也不给俺写封信。”

很快他们就来到支书爷爷家里,只见老支书鼻梁上架着老花镜,正坐在炕桌前边写东西呢。

从花镜上边瞄了一眼,看到刘青山,立刻眉开眼笑:

“青山,我正要找你呢,昨天去公社开会,孙书记说要咱们夹皮沟选一个公社劳模,还暗示说要把这个劳模给你,我正帮你写事迹材料呢。”

这个也在意料之中,劳模是层层选拔的,要想当县劳模,必须得先是公社劳模。

看到身边的大头,一脸的羡慕之色,刘青山就忍不住摸了一下他的大脑壳:“要是把咱们的大棚弄好喽,明年你也是劳模。”

大头不做声,就是嘿嘿憨笑。

说完劳模的事儿,老支书摘下老花镜,揉揉眼睛说:

“另外还有一个事儿挺愁人的,孙书记说,上面的精神是,允许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刘青山眨眨眼,他当然知道这句著名的话,而且确实也实现了。

只是那部分先富起来的,好像大多数都没有带动其他人实现共同富裕,反倒是差距越拉越大。

只听老支书继续说:“今年县里开劳模表彰大会,同时也是万元户表彰奖励大会,上边叫各个大队都发动起来,把合格的万元户都报上去,你说咱们夹皮沟这穷山沟,也没有哇。”

刘青山嘿嘿直乐:“支书爷爷,咋没有呢,咱们不是欠着银行一万块贷款吗?”

老支书也笑了:“那要评选负债万元户,咱们肯定合格。”

爷俩说了几句玩笑,又开始说起正题,老支书吧嗒着小烟袋说:“俺琢磨着,咱们夹皮沟要是一个万元户都没有,那就太丢人了,青山,要不把你家报上去吧?”

俺家,万元户?

开什么玩笑,这几个月,刘青山还真赚了五千块,也算半个万元户了,关键是,这钱都花出去啦!

于是他连连摆手:“支书爷爷,就算俺家砸锅卖铁,也凑不够一万块啊。”

老支书点点头:“情况俺也知道,可是咱们村里,就属你家现在最富裕,缝纫机啥的都有了,不报你家报谁呀?”

大头也忽然来了机灵劲,在旁边跟着溜缝:“还有呢,等大棚菜卖了,不就又是一笔钱,还有金凤姐养的那些小鸡,也都是钱。”

“都还没影儿的事儿呢,就指望上了?”

刘青山也好生无语,哪有这么凑万元户的。

在他理解中:万元户嘛,就得啪得一下,拍出来一沓子大团结,正好一万块的那种。

老支书也深受启发:“有道理,大头啊,你这脑瓜还真越来越好使了。”

夸完大头,他又转向刘青山:“这事先放放,反正不急呢,劳模会要过年前才开,到那个时候,咱们的菜也能卖一茬,育肥猪也能卖一大部分,还有金凤养的小鸡,也该产蛋了,指不定啥样呢。”

等老支书絮絮叨叨地说完事儿,刘青山这才说架条的事儿。

这事儿就简单多了,每家出一个劳动力,到柳条丛里割柳条就成,大头很快就去通知。

第二天,大车小辆地出了村,直奔屯子北面的那片柳条丛,正好是二年的条子,做架条正合适。

春秋两季,都可以伐柳条,这个季节上冻了,稍微晚了点,用镰刀割的时候,稍微有点费劲。

割柳条,都是用镰刀朝着斜上方使劲一拽,最后割下来的条子,都有一个斜茬儿,这样不论是夹栅子,还是做架条,都比较容易插进土里。

人手一把镰刀,每一墩子柳条,无论粗细,都割下来,这样来年发出新枝的时候,就比较整齐。

刘青山正割着呢,就听旁边的猛然有人大叫一声:

“杨拉罐!”

叫喊的人是张大帅,只见他拿着一根割下来的柳条,在柳条中间的位置,有一个光滑如同鸟蛋的东西,大概只有手指甲大小。

表面是灰色的,还有一道道褐色的竖条,这个椭圆形的小罐子一样的东西,就是所谓的“杨拉罐”了。

要搞懂啥叫杨拉罐,先得说说一种当地叫做“洋辣子”的毛毛虫,这种毛毛虫色彩艳丽,脊背上长着刚毛。

要是有人不小心用手碰到,刚毛就会扎进皮肤里,又疼又痒,所以就把这种不好惹的毛毛虫叫做洋辣子。

而杨拉罐,就是洋辣子培育虫蛹用的。

秋冬季节,里面有幼虫,所以罐子是封闭的;等到来年开春,幼虫就会分泌出一种酸液,将杨拉罐上边开出来一个圆溜溜的小洞,然后钻出去。

刘青山小时候也玩过杨拉罐,跟小伙伴们采集一些杨拉罐。

然后用手拿着,跟对方的杨拉罐撞击,看谁的杨拉罐最硬最结实,谁就是胜利者。

这个游戏,小朋友就叫“尅杨拉罐”。

只见张大帅又找了一个杨拉罐,两个对撞,发出当当的声响。

不过大帅叔这种成年人,显然不是想玩尅杨拉罐,在撞碎其中一个之后,就一脸欢喜地凑到嘴边,使劲一吸,吱溜一下,把里面的虫蛹给吃了。

吃啦!

杨拉罐能吃不?

当然能吃,刘青山以前也吃过,不过都是拿回家,放到炉盖子上,烤熟了再吃,还挺香的,带着一股甜丝丝的味道。

大概就跟吃蚕蛹和知了猴这些类似,可是像大帅叔这么直接生吃,他还是第一次见到。

嚯,这也太生猛了吧,是不是可以和那个老外竞争下,谁才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男人”呢?

明天的追读决定下周推荐,求各位书友,助我一臂之力,养书的朋友,周四一定要杀一波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