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609章 请立太子

大宋将门 第609章 请立太子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不得不说,术业有专攻。

文相公的那一套,在文官士人,官场宦海,是无往而不利,但是对付外人,尤其是用来开疆拓土,治理四夷,那是半点用都没有。

按他的想法办,只会事倍功半,天怒人怨。

好在文彦博也清醒过来,他挖得坑不但没有埋了贾章,相反,贾章还踩着坑边的土,爬得更高了。

老文心里很不舒服,别看贾章还不算什么,问题是这丫的背后站着王宁安和贾昌朝,一个老狐狸成精,一个屹立不摇的头号权臣,这两位肯出力,只要不是猪,都会爆发的。

王宁安不愿意插手政事堂,但是不妨碍他培植自己的亲信,狄青,王安石,包拯,司马光,韩绛,这些人都是受王宁安赏识的,如果再加上一个贾章,久而久之,成了气候,然后乱拳打死老师傅,他文相公真的可能实在沙滩上了!

唉!

聪明了一辈子,怎么这时候犯糊涂!

怎么就没想到联姻啊,竟然让贾昌朝捷足先登了,真是可恶!

“爹,老贾不过是要把孙女给王宁泽,王宁安还有个妹妹呢!要不要把他的妹妹娶过门?”文及甫试着建议。

文彦博愣了一下,立刻摇头,“晚了!”

娶亲娶低,嫁女嫁高。

这是老百姓总结的经验,为了家庭和睦,娶媳妇的地位最好比家里低一些,如果太高了,等于请回家一尊菩萨,上上下下都不好过,君不见历代的驸马婚姻幸福的没几个!

至于嫁女,最好嫁一个高门,姑娘能过更顺心的日子,顺便还能照顾一下家里……显然,这时候王宁安的地位比贾昌朝和文彦博都高一些,圣眷更是远远超过两个人,贾昌朝嫁孙女,那是顺理成章。

可文彦博想娶王家女儿,那就差着一些意思。

更何况文彦博还要脸呢,他不能跟在贾昌朝的背后,拾人牙慧啊,那多丢人!

他姓贾的有高招,我文宽夫就没有吗?

老文花了一个晚上,苦心焦思,还真别说,愣是让他找出了破局之法。与其在不擅长的事情上面死磕,不如换一个更合适的战场。

“启奏陛下,老臣离京奔赴煕州之时,就有言官建议,陛下早定储位,以安人心。”

赵祯皱着眉,“文相公,朕的心思你还不知道吗?不过是等待合适时机而已,用得着立刻昭告天下吗?”

文彦博忙笑道:“陛下,皇子赵宗垕,聪明睿智,马上九岁了,已经不是小孩子。老臣以为应当尽快立储,等再过几年,从皇家小学毕业,就跟随陛下,学习治国之道,以殿下的睿智,稍加历练,便可以继承大统,成为一代明君!”

赵祯吸口气,他当然有心立太子,之前文彦博也提起过,只是那一次立太子,不过是想借着庆典,赦免天下罪臣,给韩琦和王拱辰找一条活路,赵祯当然拒绝。

这一次文彦博又提起了立储,他究竟打什么算盘?

老家伙当然不是白痴,更不想同样的地方,摔倒两次。

首先,文彦博看得明白,赵祯疼爱赵宗垕,超乎寻常,立储之心早就有了。

其次,他再度提出,正好向皇帝表明,他一直支持立储,这样也就间接给上一次的错误洗白,至少证明他不是完全为了救韩琦和王拱辰。

再次,文彦博觉得当下没什么大事,恰逢平定青唐,拓土两千里,举国大庆,如果再加上立储,就是双喜临门,赵祯绝对会同意的。

“陛下近些年来,励精图治,我大宋国势强盛,军威赫赫,当次蒸蒸日上之时,早定储位,安抚人心。让臣工百姓,能够尽心做事,实在是再好不过了。老臣斗胆提议,立储大典,绝对不能含糊,要邀请所有国家前来观礼,老臣准备拨出300万贯,专门用于立储开销,务必办得隆重大气,令四夷慑服。”

赵祯怦然心动。

没错,他早就想立太子了。

而且也想大肆操办。

可一旦花费太多,难免落人口实,偏偏文彦博跳出来,主动承担骂名,赵祯实在是找不出反驳的理由。

“文相公,既然要举行大典,朕就不能在煕州久留,你也要立刻回京筹备才是。”

“请陛下放心,老臣一定竭尽全力,让陛下满意,让殿下满意!”

“嗯,煕州的事情,就让王卿处置吧,等处置完了,也要尽快回京,他可是皇儿的师父,如果大典没有他在,皇儿会不高兴的。”

……

“这个文彦博,真是无耻透顶!”

陈顺之不忿道:“大人才是太子师父,定策之功,那是大人的,他文彦博算什么东西,也敢抢?”

王宁安摆摆手,笑道;“正因为殿下是我的学生,所以我才不能乱说,恩自上出,皇帝可以给,我们却不能抢!”

陈顺之跟着王宁安许久了,也明白其中诀窍。

谁都知道王宁安是太子最依赖的师父,他要是催着赵祯立刻立储,你是什么心思?莫非是觉得皇帝对你不好,想要急着让自己学生继位,好当威风八面的天子师?

为了不落人口实,谁都可以鼓动立储,唯有王宁安不行。

不管从哪个方面看,文彦博提出立储建议,其实是正正好!

只是让这个老货抢了先机,实在是让人郁闷吐血,有种辛辛苦苦炖了一锅肉,结果让人家给端走的赶脚……

“大人,是可忍孰不可忍。您应该立刻策动所有官员,一起上书,支持立储,顺理成章,绝对不能让文彦博专美,不然老东西凭着定策之功,可就无人能及了……”陈顺之是拼命鼓动。

王宁安听得眉头紧皱,“等会儿,我先问你几件事。”

“大人请讲。”

“文彦博和殿下之前有什么关系?”

“没有!”

“老文以往帮过殿下吗?”

“没有……事实上,在若干年前,文彦博是支持赵宗实的,而汝南王府,是想杀殿下的。”

“如果文彦博不上书,殿下的太子之位就会被抢走?”

“不会……陛下很疼爱殿下,殿下又是嫡长子,名正言顺。”

王宁安哼了一声,啪啪屁股站起来,往外面扬长就走。

“既然都没有,还用得着着急吗?”

陈顺之呆如木鸡,想了许久,才明白过来,还真是关心则乱,其实根本没有那么糟!

殿下对王宁安的感情是不用说的,和父子几乎差不多。

殿下的位置也稳如泰山,多一个文彦博不多,少一个文彦博不少!

说穿了,文彦博的举动对赵宗垕来说,就是个鸡肋!

老家伙要是真当他是定策重臣,可以呼风唤雨,为所欲为,那才是找死呢!

想通了之后,王宁安的这边,除了有点小郁闷之外,别的倒没有什么,甚至乐观其成。

当然,身为太子师,王宁安还是举足轻重的,至少他不能给殿下丢分。

当务之急,是摆平青唐的所有事情。

贾章干得很不错,他一面高举屠刀,清理一切反对大宋的青唐贵胄,绝不手软,另外一面,他把牧场,还有各个贵胄的家产,分给牧民百姓。

贾章做的事情,和王宁安在幽州干的,几乎异曲同工。

在这里就很有必要说一个有趣的想象。

王宁安在幽州的作为,才不过三年的光景,就形成了两种观点,一派人赞颂王宁安善待百姓,施行仁政,民心归附,汉人沐浴大宋恩德,悉数归心,朝廷统治,稳如泰山。

另外一派,他们则是侧重另一面,说王宁安铁腕手段,惩处契丹贵胄,打击士绅地主,抑制兼并,练兵御敌,才有幽州兴旺繁荣。

看到没有,这两派观点,几乎针锋相对,势如水火。

假如不了解实情,就会被两种观点搞糊涂了,王宁安到底干了什么,谁也说不好了。

再设想一下,第一种观点更符合儒家学说,假如写史书的人都是儒家子弟,他们肯定会按照第一种观点来写,而且他们写得,每一个字,都是正确的。

但是,问题出来了,如果真正按照第一种办法做,幽州只会乱套,根本没法收拾。

这就是所谓一半的真相,往往比错误还可怕,通过错误的手段,没准能得到正确的结果,可是一半的真相,绝对推导不出正确的结论!

贾章才干了一个月的知府,就悟到了这一点!

自己当初说软硬兼施,刚柔并济,其实这话没错,只是不是对所有人,他当初以为要对每一个部落,听话的就奖励,不听话的就惩处,收买人心呗!

可是经过王宁安的提点,贾章改变了措施,他对老百姓,普通的牧民,更加柔软,让他们能安稳过冬,许诺采购他们的牛羊,给予他们更多的土地。

对于那些贵胄头人,他却是更加强硬,只要稍微有不臣之举,立刻严惩不贷!

其实,那些所谓头人,并没有那么强大的势力。

只要让老百姓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谁也不是傻瓜!

想要牧场不?

想要牛羊不?

想要成家娶媳妇不?

想要吃得饱,穿得暖不?

族长头人没这个本事,相反,他们还会拼命盘剥,把大家伙都变成奴仆!

只要朝廷,只有贾知府,才会让大家过上好日子,该怎么选择,一目了然。

随着贾章的成功,大宋在青唐总算是站稳了脚跟。

王宁安终于能动身回京,此时的京城,已经被浓浓的喜气充满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