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执宰大明 > 第514章 凯旋而归

执宰大明 第514章 凯旋而归

作者:小黑醉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1:45 来源:笔趣阁

宣德六年,五月初一,北京城德胜门外人头攒动,彩旗招展,锣鼓喧天。

依照宣德帝的谕令,太师张辅率领内阁和军阁阁员在城外迎接交趾平叛大军班师凯旋。

由于平叛大军尚未到达,现场的官员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谈笑着,议论着宣德帝这次会如何奖赏立下大功的李云天。

李云天不仅在交趾战场力挽狂澜,反败为胜,一举歼灭了交趾叛军,而且还出人意料地使得占城兵不血刃地并入了大明的疆土,既有平叛之功也有开疆拓土之功,为大明立国来绝无仅有之事。

毫无疑问,李云天这次肯定会被宣德帝加官进爵,只是不知道是进封国公还是侯爵,为此京城的赌场还开了赌盘,赌李云天这次是封侯还是封公,参与者甚众。

内阁首辅杨士奇和忠国公周征的身边聚满了人,两人一个是李云天的恩师,另外一个是李云天的岳父,可谓是李云天最亲近之人,自然受到了众人的恭维和吹捧。

值得一提的是,自明代起,凡是从京城出征或者班师之部队,其出城和入城需要遵守朝廷的定制。

北京城北面有两座城门,一座城门是德胜门,另外一座是安定门,出征的部队走德胜门,意喻“出兵得胜”,班师的部队走安定门,意喻“天下安定”。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北方按照星宿属玄武,而玄武主刀兵之事,故而军队自然要从北门进出。

“来了!”就在众人谈笑风生的时候,一个惊喜的声音忽然从人群中响起,人们于是纷纷伸长了脖子望向只见远处的官道,只见地平线上出现了一个小黑点。

随着小黑点的临近,人们看清楚了,是一面迎风招展的大旗,如果大家没有猜错的话那就是骁武军的军旗。

说起来,骁武军的军旗与大明卫所部队的军旗不同,上面并不是绣着统兵将领的姓氏,而是绣着骁武军各级部队的编制。

在古代的军队中,各支部队的军旗以统兵将领的姓氏来进行区分,例如,统兵将领姓“李”的话,军旗上就会绣有一个斗大的“李”字。

然而玄武军则不一样,军旗上不绣统兵将领的姓氏,而是绣着其属的编制,例如“骁武军白虎团”、“骁武军青龙团”、“骁武军朱雀团”和“骁武军玄武团”。

这并不是李云天想要刻意与众不同,而是在刻意弱化统兵将领对所属部队的影响,明确告诉士兵们他们是骁武军的人,而不是那些统兵将领的私兵。

而且,李云天特别忌惮骁武军未来说成是“李家军”,虽然听起来这个名字听起来比较拉风,但实际上这却是找死的节奏。

有一句话说得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明的军队自然属于皇帝,皇帝岂能容忍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出现忠于他人的军队?

例如,南宋名将岳飞,其麾下十数万军队被人们称为“岳家军”,骁勇善战,使得金人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表面上看起来金人是在赞叹岳家军的战斗力,但是又何尝不是在离间岳飞与宋高宗之间的关系,使得宋高宗对岳飞心生忌惮?

当年岳飞朱仙镇大捷后,宋高宗连发十二道金牌向岳飞下达了班师的诏令,虽说里面有着各种各样的历史原因,但岳家军当时势力之强以及岳飞名声之盛无疑成为了宋高宗的一块心病。

据史料记载,岳飞接到宋高宗班师的诏令后并不愿意执行,愤惋泣下:“十年之力,毁于一旦。”

不过,后来在朝廷的压力以及周边宋军的钳制下,岳飞不得不下令班师,使得金军又攻取了被宋军收复的河南地区。

此事也给后来岳飞屈死风波亭埋下了伏笔,秦桧虽然是宋高宗面前的权臣,但如果没有宋高宗的默许他岂敢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劳苦功高而且统帅十数万大军的岳飞?而且事后只是受到了宋高宗的斥责而已,轻描淡写地就了结了此事,岳家军也因此被解散。

李云天很清楚,随着骁武军的不断壮大必将成为大明最为精锐的主力部队,为了避免使得宣德帝对他猜忌,因此他在讲武堂中大力吸收皇族和勋贵子弟,以此让宣德帝放心,一点儿也没有大权独揽的意思。

一身笔挺的黑色骁武军军礼服的李云天骑在一匹通体乌黑的高头大马上,意气风发地走在班师的骁武军正前方。

沿途的道路上已经挤满了前来看热闹的百姓,纷纷向前簇拥着想要一睹在交趾取得大捷的定南将军的真容,挤得在道路两旁维持秩序的京军士兵东倒西歪。

李云天面带微笑地向路旁的百姓挥着手,这使得百姓们爆发出震天的呼唤声和延绵不绝的掌声。

“下官参见太师、各位大人。”来到张辅等人面前后李云天翻身下马,冲着张辅和杨士奇、周征等人一拱手,躬身说道。

“镇武伯毋须多礼。”张辅笑着扶起了李云天,“此次平叛交趾镇武伯劳苦功高,为大明立下了赫赫战功,实在是我大明未来的栋梁之才。”

“太师过奖了,如果不是太师年岁已高,岂能轮到下官献丑。”李云天闻言连忙恭声说道,态度甚是谦恭。

“镇武伯,皇上已在宫中等待已久,快随本官进宫见驾。”张辅见李云天一副谦逊的模样,没有丝毫的孤傲之意,顿时笑了起来,随后招呼李云天进城。

进城后,张辅和李云天并排骑行,杨士奇和张辅等人骑着马在一旁簇拥着。

城里早已经万人空巷,街道两旁密密麻麻地围满了看热闹的百姓,见到李云天后纷纷欢呼起来,李云天含笑向百姓们拱手致意,气氛热烈、欢快。

为了迎接骁武军的凯旋,宣德帝特意召集了一次大朝,当李云天在张辅在张辅的引领下进入太和殿广场时,广场上黑压压立着的文武官员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落在了他的身上,眼神中充满了钦佩、嫉妒和羡慕。

谁也想不到,李云天竟然真的单单凭借三千骁武军就灭了交趾叛军,更想不到占城莫名其妙地并入了大明,而且还是占城王子德恩安主动提出来的请求,简直就是匪夷所思。

“皇上,定南将军已到。”太和殿,张辅走到殿前向高坐在龙椅之上的宣德帝一拱手,高声说道。

“臣李云天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在殿内文武众臣的注视下,李云天双腿一曲跪在了地上,向宣德帝行了一个叩首礼。

“爱卿平身。”宣德帝的脸上挂满了笑意,意气风发地向李云天虚空一托。

自从占城并入了大明后,京城的一些官员就开始猛拍宣德帝的马屁,说宣德帝文成武德,是中兴大明的千古一帝,使得宣德帝心中颇为受用。

与此同时,朝中的那些资历深厚的老臣们也在宣德帝面前收敛了许多,不再动辄对其说教,令宣德帝耳根清净了不少。

“谢万岁。”李云天站起来躬身立在了殿前,等待着宣德帝的训示。

“来人,宣旨。”宣德帝含笑望了李云天一眼,向侍立一旁的司礼监掌印太监金英说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金英向宣德帝一躬身后从边上的一名内侍双手捧着的托盘中拿起了一道圣旨,抑扬顿挫地宣读了起来。

圣旨前面的内容是表彰骁武军在交趾平叛所立战功的文字,虽然辞藻华丽但内容显得平淡无奇,后面的内容则是对李云天等平叛将领的封赏,也是满朝文武关注的重点,现场的官员们纷纷支着耳朵等待着后面的封赏部分,想知道宣德帝会如何封赏李云天等人。

“定南将军、镇武伯李云天平叛交趾有功,即日起进封三等奉天翊运推诚镇武候,交趾广西巡抚、翰林侍读、都察院湖广道监察御史李云天治理交趾广西政绩斐然,即日起擢升为翰林院侍读学士、都察院左佥都御史!”

终于,金英在宣读完了圣旨的前面的内容后,语峰一转,尖着嗓子读出了宣德帝对李云天的封赏,“另,交趾叛乱初定,占城归入不久,特令镇武伯李云天挂定南将军衔,总督广西、交趾军政事宜,以镇南疆。”

听闻此言,现场的文武百官不由得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在此之前总督从未出现,即便是巡抚也比较少见,而宣德帝竟然授予李云天广西、交趾总督一职,并且挂定南将军衔,那意味着李云天将在广西和交趾有了统兵和调兵大权,是不折不扣的封疆大吏,其权势之大堪比明初的藩王。

李云天早已经知晓了此事,因此神情从容地立在那里,显得波澜不惊。

其实在得知这件事情时他也吃了一惊,没有预料到宣德帝竟然如此器重他,竟然将广西和交趾交由他来治理。

值得一提的是,虽说李云天被任命为广西和交趾的总督,但他却不用待在交趾和广西,交趾和广西的事务将由设立在交州城的总督府处理,总督府的官员自然由李云天任命,负责日常事务的运作,除了大事向李云天汇报外,其余的事务自行处置。

正如圣旨中所说的那样,李云天成为交趾和交趾总督是为了安抚当地的百姓,并确保他在交趾、广西所实行的政策能顺利执行。

在宣德帝看来除了李云天外,无人能镇守交趾,而交趾初定时局并不稳定,他可不想再出现黎利这样的叛乱。

不得不说,宣德帝在这件事情上表现出了帝王虚怀若谷的魄力,他并没有采纳一些近臣的谏言对李云天进行打压,以免李云天尾大不掉,而是选择对李云天信任有加,并加强了李云天的权势,力保大明南疆的稳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