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执宰大明 > 第981章 故地重游

执宰大明 第981章 故地重游

作者:小黑醉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19:25:34 来源:笔趣阁

(今天又是新的一卷,西域经略)

正统二年,仲夏,鄱阳湖。£∝,

一艘画舫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缓缓前行,画舫船头的阴凉处立着一名身穿蓝衫的年轻公子哥,手里拿着一把折扇微微摇着,儒雅俊朗,玉树临风。

现在正是鄱阳湖上最为忙碌的季节,湖面上大小船只川流不息,一队队满载货物的货船从画舫的边上驶过,湖面上的水运显得异常忙碌。

经过十多年的迅速发展,位于鄱阳湖流进大江入口处的湖口县现在已经成为了大明赫赫有名的商业重镇,南来北往、东行西进的货物都在此地汇聚,然后再被各地的客商运往大江南北。

随着商贸的迅猛发展,湖口县现在已经是大明境内千余个州县中最为繁华富庶的一个,市面繁华,百姓安居乐业。

值得一提的是,湖口县除了商业发达外,农业的发展在大明诸州县中也是首屈一指,拥有着令人羡慕的灌溉体系以及先进的大农庄式集体生产,这使得粮食的产量年年攀升新高。

当然了,湖口县的百姓们不会忘记给他们带来富足生活的是十多年前离开的县太爷,现在大明威名赫赫的忠武王。

每当在外人面前提起李云天时,湖口县的百姓总会自豪地以“我们县太爷”来亲昵地称呼李云天,这样显得更加亲近。

虽然李云天离开了湖口县,但是湖口县是他两位夫人陈凝凝和郑婉柔的家乡,随着李云天在朝廷里的地位水涨船高,他以前制定下来的那些规划都被继任知县忠实地予以执行。

由于在湖口县能轻松取得优异的政绩,故而每一任知县任期满后皆会得到吏部的晋升,再加上又能走李云天套上近乎,这使得湖口县知县一职成为了官场上的香饽饽,熬履历的绝佳职位。

即便是那些心高气傲的新科进士们也对湖口县知县一职青睐有加,虽说新科进士通常都对外放担任知县不屑一顾,都想着留在京城各大衙门里任职。

可湖口县知县不同,两榜出身的李云天就是从湖口县崛起的,故而这就使得湖口县知县一职无形中成为了新科进士们追逐的对象,谁都想复制李云天的辉煌,更想以此来结交李云天。

况且,在户口县任职非常轻松,李云天已经留下了系统的治理规划,再加上当地的士绅商贾也都非常配合县衙,只要不改动那些拟定好的发展计划那么三年任期满后就等着高升到京城的部院衙门,毕竟能夺得湖口县知县一职的人绝对不是等闲之辈,背后有着不同势力的支持。

很显然,没有哪个知县有改动李云天所定那些发展规划的念头,因为这种想法是愚蠢的,不仅会被看成是对李云天的挑衅,更为关键是将破坏湖口县稳步前行的发展局面,势必受到各方势力的抵制。

如今的湖口县与十几年前不同,由于湖口县现在成为了大明的货运集散中心,故而引得各种势力纷纷前来分一杯羹,动李云天制定好了的发展规划将使得他们的利益受损,自然会群起而攻之。

话又说回来了,试问大明现在又有几个七品官有胆子去触李云天的霉头?不要说那些七品官了,就连京城的六部堂官五府都督乃至宣德帝御命的辅政大臣都不会吃饱了撑的没事儿干去招惹李云天,想要动与李云天关系密切的湖口县。

“相公,十几年没来湖口县已经大变样了吧?”伴随着一阵悦耳的笑声,三名雍荣华贵的女子从船舱里娇笑着走了出来,其中一名白裙女子见那名摇着折扇的公子哥凝视着忙碌湖面出神,于是笑盈盈地问道。

“一别已经十余年,想不到鄱阳湖的航运变得如此繁忙。”公子哥闻言转过身,笑着向白裙女子说道。

“相公,当年若不是你清剿了鄱阳湖上的那些水寇,现在这湖面上依旧是水寇横行,湖口县等沿湖州县莫不深受其害。”三名女子中身穿黄裙的女子闻言莞尔一笑,娇声说道。

“这里可谓是相公的福地,谁能想到相公仅仅当了三年的知县就被太宗皇帝召去京城当了监察御史。”最后一名一身紫裙的女子娇笑着说道。

那名摇着折扇的公子哥闻言不由得笑了起来,抬头望向了碧波荡漾的湖面,脸上流露出欣慰的神色。

这名公子哥不是别人,正是大明威名赫赫的忠武王李云天,白裙女子是陈凝凝,黄裙女子是郑婉柔,而紫裙女子是雷婷。

自从去年杭州府临安县的王屠夫暴死案后,李云天一直在小琉球岛和琼州岛之间来回奔波,妥善处理两个岛上纷繁复杂的事务,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移民的安置事宜。

据李云天所掌握的数据,小琉球岛的移民高达八十万,而琼州岛也有三十万。

虽然这个数字现在看来微不足道,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已经堪称是一个奇迹,除了那些移民对李云天的信任外,也从侧面反映出了百姓生活的困苦,不得已要背井离乡寻找出路。

临安县王屠夫暴死案真相大白后,谢沐恩顺藤摸瓜,查出了一连串与案子有关的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的事情来,临安县、杭州府和浙江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四个衙门的众多官员牵涉其中。

尤其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由于谢沐恩是李云天的副手故而那些涉案的官员无不心中畏惧,而且谁都知道李云天对那些坦白的官员都会减罪一等处置。

因此,为了自保那些涉案的官员纷纷争相检举同僚违法乱纪之事,这使得整个江浙地区的官场引发了一场大地震,众多官员被牵连了进来。

为了避免事态恶化,接到了谢沐恩以李云天名义上报的案情公文后,京城的辅政大臣们经过紧急商议,决定由内阁阁老杨溥赶赴杭州府前去处理这起由王屠夫暴死一案引发的江浙官场大案。

由于李云天在小琉球岛,所以杨溥抵达杭州府后稍作停留就去了宁波府的港口,搭乘宁波港明军水师的三桅战船前去找李云天会晤。

虽然留在杭州城处理案子的是谢沐恩,但真正能决定案子走向的人很显然是李云天,故而杨溥自然要去找李云天商议。

杨溥抵达宁波港的时候,宁波军港已经完工,港口内整整齐齐地停泊着明军水师海鹰舰队的数十艘船只。

由于明军水师三大舰队的船只都是为了远洋航行准备的,故而船体庞大,犹如一座座小山一样矗立在港口,凌人的气势使得杨溥颇为震惊,他万万想不到李云天竟然真的将大明水师给组建了起来。

据杨溥所知,讲武堂下属的造船厂现在正日夜不停地赶工,生产以三桅战船和运输船为主的远洋船只,等到明军水师三大舰队齐编满员后将是一股强大到足以称霸海上的强大的军事力量。

说实话,杨溥心中非常钦佩李云天,像李云天这种身居高位、手握重权的朝廷大员已经不会在办差的时候亲临一线,他们手下有的是人来冲锋陷阵。

可李云天不一样,堂堂的大明忠武王竟然不远千里来到小琉球岛这个海外“荒岛”为了治理当地军政事务而忙得不可开交,简直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李云天在官场上有着崇高的威望,像他这样一心为公的大明官员已经着实少见。

李云天与杨浦谈了些什么没人知道,不过王屠夫暴死一案很快就得以波澜不惊地了结,以张顾为首的十余涉及此案的人员被判处了死刑,杖刑和流配者数十人。

值得一提的是,临安县知县白德章由于故意诬陷刘庆被判了斩立决,成为了王屠夫暴死案中被处死级别最高的官员。

另外,数十名参与王屠夫暴死一案审问的官员由于渎职等罪名受到了训斥、降职以及罢官的惩处。

毕竟王屠夫暴死的案子影响巨大,如果不是那些官员先入为主地认为刘庆和柳氏有罪,再加之里面存在贪污受贿等因素在内的话案子也不会闹到今天这番不可收拾的地步。

很显然,这些涉案的官员都得以从轻发落,否则的话势必有一批官员会因为徇私枉法和索贿受贿而受到严惩。

那些被检举出来的官员们则有惊无险地度过了这一劫,辅政大臣们很显然并不想大明最为富庶的江浙地区官场出现动荡,更不愿意看见朝廷各方势力为了江浙各级衙门的官位能爆发一场冲突。

不过,那些被检举出来的官员虽然这次得以平安过关,但他们的仕途基本上已经毁了,不少人时候被逐渐调离了江浙前往偏远地区任职,可谓仕途尽毁。

与此同时,细心的人会发现,江浙各州县衙门里多出了两个新机构,即商房和税房,虽说在级别上与县衙六房平级,但是在管理上与六房不同。

各州县的税房由大明税局直辖,地方衙门无权干涉其行事。

而各州县的商房受大明商局与地方衙门的双重管辖,主要还是大明商局各地分部负责,但也要向地方衙门汇报商务,便于地方衙门的主官了解当地的商务形势。

其实,自从大明商局和大明税局在宣德帝的御准下成立后,各地方衙门已经陆续开始设立商房和税房。

大明商局和大明税局依托讲武堂在各省省城的司务处为两京十四省的分部,逐步在各州府县依次组建税房和商房,构建相应的行政体系。

当然了,商房和税房组建最好的莫过于李云天担任总督的交趾和广西,尤其是交趾,这些年来已经在李云天的规划下建立了一套全新的行政体系、商务体系和农业体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阻力最大的就是南直隶和江浙地区,这些地区繁华富庶,商业发达,而大明朝廷自从建国后对商业十分轻视,基本上采取了放任的态势没有制定相关的法规予以规范制约。

故而在低税率的政策下,从事商业事宜的大明商贾士绅可谓赚得盆满钵满,而一旦商房和税房建立起来的话那么下一步肯定是提税,这使得地方上的利益集团群起抵制,故而商房和税房的设立在南直隶和江浙地区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李云天以王屠夫暴死一案为突破口,成功地借用了辅政大臣们的力量,使得朝廷中暗中阻挠商房和税房成立的利益集团屈服,令商房和税房顺利进驻各衙门,既平反了一起冤案,同时也了结了商房和税房这一桩心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