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执宰大明 > 第1144章 利益攸关

执宰大明 第1144章 利益攸关

作者:小黑醉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1:53 来源:笔趣阁

“相公,近来内廷与内阁六部斗得厉害,公回来后又有的忙了。 ..”周雨婷见李云天对进封爵位一事显得很淡然,也可以说是胸有成竹,于是微微一笑后说道。

两个月前,锦衣卫北镇抚司的人忽然以贪赃枉法的名义搜查了工部左侍郎杨毓的府邸,在其家中搜出了大量财物,杨毓也因此被打入了诏狱。

锦衣卫北镇抚司之所以会出手,是因为东厂得到了杨毓贪腐的举报并加以查证,进而上报到了正统帝那里,在张氏太皇太后的首肯下锦衣卫北镇抚司介入彻查此案。

东厂的厂督由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担任,故而这次杨毓下狱自然是司礼监的杰作,其目的是对内阁弹劾江宁织造镇守中官中饱私囊插手地方事务,导致江宁织造镇守中官被斩一事的回应。

如果不是司礼监的太监们跑去向张氏太皇太后求情,江宁织造镇守中官的案子势必将牵连到更多的内侍。

杨毓如今还在锦衣卫北镇抚司的诏狱里关着,司礼监的人想要将其置于死地,而内阁六部的人则群起力保,以至于张氏太皇太后一时间也感到游戏为难。

自从宣德帝对六部的官制进行改革以来,六部的右侍郎逐渐成为了朝廷派往地方上京官的加衔,这就使得左侍郎的权限大增,是六部尚书的唯一副手。

自从正统帝登基以来还从没有查办过六部堂官级别的官员,这次如果要对杨毓下狠手的话无疑对内阁和六部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这可不是张氏太皇太后希望。

张氏太皇太后虽然不善于打理朝中的政务,但平衡朝廷中各方势力之间的手段还是游刃有余,否则也就无法统帅后宫,更不会使得朝中文武百官对其敬畏有加。

如今大明四海升平,蒸蒸日上,张氏太皇太后也不想把杨毓的事情闹得太大,只想借机敲打一下内阁和六部而已,可也不能不顾及司礼监那些忠心办事的太监们。

因此,张氏太皇太后对如何处置杨毓一直三缄其口,准备把这件事情丢给李云天去办,李云天与内廷和文官集团的关系都很好,有他从中周旋的话肯定能将此事善了。

“如果各位大人平日里不那么强势,司礼监也不会东山再起。”李云天已经知道杨毓的事情,口中不由得感慨了一声。

司礼监之所以能再次得势,主要是文官集团对皇权的步步紧逼,想要绕开张氏太皇太后来决定朝中的政务,毕竟在文官们里国家是士大夫们的职责,张氏太皇太后虽然是地位尊贵的后宫之主但也不应该干预朝政,这可是明太祖明令禁止的。

如果宣德帝依旧在世的话,张氏太皇太后也懒得介入朝廷里的权势争斗,不过现在正统帝年幼,张氏太皇太后岂能放心把朝权交到朝臣们的手里?尤其是势力强大的文官集团。

这样一来,司礼监的崛起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身处皇宫的张氏太皇太后唯有用司礼监的人来制衡朝中的文官集团。

至于朝中的勋贵集团,与司礼监的恩怨纠葛就要少上许多,这也与张氏太皇太后有着很大的关系。

张氏太皇太后本就与朝中勋贵的关系密切,再加上勋贵们并没有文官那么多的花花肠子比较容易掌控,以及与司礼监没有太大的利益冲突,司礼监自然也就不会在与文官集团死掐的同时再得罪勋贵集团。

“相公,你打算如何处置杨侍郎一案?”

周雨婷自然清楚司礼监之所以能东山再起与文官集团企图掌控朝中政局有关,于是睁开双眸饶有兴致地问道,现在京城的官场上可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了杨毓的案子上。

“退一步海阔天空,大家对太皇太后希望此案大事化小是心知肚明,关键是谁也不想向对方服软,相公唯有出面去和稀泥。”李云天的嘴角流露出了一丝无奈的笑意,说实话他手中公务繁忙可没多少精力放在朝廷的争斗上。

由于李云天第二天还要参加朝廷的大朝,故而与周雨婷闲聊了一会儿后就拥着周雨婷进入了梦乡。

次日清早,天还蒙蒙亮李云天就被侍女们喊了起来,哈欠连天地洗漱更衣后进了皇城,准备在西千步廊里侯朝。

李云天赶到的时候西千步廊外的大明门时,大明门前已经聚集了不少文武官员,正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低声议论着什么。

“忠武王来了!”李云天的马车刚在大明门右侧的空地上停下,大明门前的人群中就响起了一个喊声。

随即,门前的文武官员们呼啦一下就向李云天的马车拥了过去,把刚下车的李云天团团围住,争先恐后地与他打着招呼。

由于那些官员实在是太过热情,人数也很多,故而把李云天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使得李云天在里面是寸步难行,费了好一番周折后才得以进入大明门。

“忠武王!”与李云天在一个廊房里侯朝的是大明的顶级勋贵,李云天掀开门帘进入时众人正在那里品茶聊天,见状纷纷起身相迎。

虽然在场的勋贵都是李云天叔伯辈的人物,不过没有一个人因此倚老卖老,原因无他,李云天的爵位是用战功实打实地换来的,故而大家对李云天颇为敬畏,自然要以礼相待了,就连资格最老贵为太师的张辅都起身恭迎,更何况其他人了。

“诸位大人请坐。”李云天微微笑了笑后示意屋里的众人落座,不过直到他坐在座位上后其他人这才坐下。

“忠武王,西北诸司空缺职位甚多,以王爷之见该如何处置?”寒暄了几句后,张辅忽然语峰一转,意地问向了李云天。

关西的战事结束后,西北几个都司里武官的职位空缺了许多出来,西征军的大败以及西北的战事使得大量武官或战死或在俘虏营死亡,如果不是李云天与帖木儿帝国换俘的话西北诸司的武官将死得更多。

按照大明的定制,由于大明的军官是世袭的,故而那些空缺的武官职位应该由其家中男丁顶上。

不过,这里的世袭指的是在正常情况下的继承,那些战败军队的武官们可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不被朝廷治罪就谢天谢地了,哪里还有武职世袭的资格。

如此一来,不仅西北几个都司,京畿都督府和山北军区也存在这种情形,随着西征军的战败大部分幸存的武官都会因为被俘虏过而受到惩治。

相对那些倒霉的武官,白安从别失八里城带回来的那两万人马以及辽东军区的七万人马则是撞了大运,跟着李云天在关西立下了大功,得以加官进爵。

由于西征军的大败,军阁的阁员们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形,如果搁在以往那么肯定是从获得战功的武官中提拔新的武官来顶替先前的武官。

很显然,追随李云天在关西取得胜仗的军队几乎都与讲武堂有关,而讲武堂的武官与各都督府的武官属于互不统属的两个衙门,这就是使得军阁想要调那些有功的将士升任西北几个都司卫所的武官一事变得比较复杂。

自从宣德帝起就把讲武堂的军队当做禁卫军,故而除了皇帝外军阁也没有调动讲武堂下军队的权力,必须要通过正统帝才能完成调任武官的事情。

正统帝年幼,军阁的人也唯有跟主政讲武堂的李云天来商议,然后再联名向正统帝禀告。

现在,摆在军阁面前最大的障碍就是讲武堂和各都督府属于两个不同的体系,这样跨体系调任武官就存在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西北几个都司下属的卫所以后该采取哪种体系。

按照惯例,讲武堂的武官调任西北诸都司卫所后,西北诸都司的军事体系应该保持不变。

可如今西北诸都司卫所调来的讲武堂体系的武官实在是太多了,而且讲武堂体系的军队在这次西域的战事中明显比各都督府体系的军队表现得优秀。

即便是西征军在东察合台汗国的惨败中,山北都司和京畿都督府的士兵也是抵抗到了最后,可谓伤亡惨重,战斗力和战斗的意志远超西北都司的士兵。

故而这就给军阁出了一道难题,很显然讲武堂的军事体系更加优越,难道要让那些讲武堂的武官遵从地方卫所的军事体系?

而且,在讲武堂的军事体系中并没有军职世袭一说,而是实行军功晋升制,这使得事情变得很麻烦。

尤为重要的是,讲武堂的武官肯定不愿意脱离讲武堂的体系去西北卫所任职,虽然那样可以混个终身官职,但同时也意味着失去了上进的希望,而且待遇也比不上讲武堂,谁吃饱了撑的这样做?

因为西北诸都司的事情,军阁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要知道西北诸都司可是朝中都督府一系勋贵地盘,那些勋贵自然不希望它们归入讲武堂的麾下。

军阁的阁员们出身都督府,自然希望各都督府能保住西北诸都司,可地方卫所军队在西域战事中的表现确实不及讲武堂的军队,这让他们很难办。

所以,张辅作为军阁首辅必须要先跟李云天通通气,打探一下李云天的态度,可以预料的是张氏太皇太后肯定会让李云天会同军阁来解决西北诸都司现在面临的问题。

张辅话音落后,包括周征和张昊在内,屋里的勋贵们不约而同地望向了李云天,都想知道李云天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