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执宰大明 > 第662章 商道

执宰大明 第662章 商道

作者:小黑醉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1:53 来源:笔趣阁

“禀上使大人,我国有名的商人主要来自汉城、义州和开城三个地方。”

朴永吉看见李云天的手势后站起身,躬立在那里有条不紊地解释道,“由于汉城是京都,因此汉城的商人称为京商;义州古称龙湾,义州的商人就被称为湾商;而开城古称松都,故而开城的商人被称为松商。”

“你在松商中位居何职?”李云天闻言点了点头,经过这段时间来的打探他知道朝鲜国的商界被京商、湾商和松商三大派系的商人把持,在朝鲜国商界形成了鼎足之势。

“小人是湾商的一个负责粮食买卖的行首。”朴永吉不敢隐瞒,老老实实地回答。

朝鲜商人由低到高分为杂工、书记、店长、行首、大行首、都房和大房,其中书记算是低级管理人员,店长是中低级管理人员,行首中级管理人员,大行首是中高级管理人员,都房是高级管理人员,大房是最高管理人员。

朴永吉能坐到湾商行首的位置,说明他有着相应的能力,至少在晚上中有些人脉和地位,同时他能给那些受到欺凌的百姓们出头,也足以证明他有着破釜沉舟的魄力,这点儿获得了李云天的青睐。

其实,朴永吉之所以当晚闯进了汉城教坊,是因为他意外得知李云天是大明在朝鲜国的四位正副使者中负责辽东战事的最高官员,肯定不会坐视那些军粮款被贪墨。

因此朴永吉在经过了深思熟虑后这才决定冒险一搏,找李云天前去上告,想要帮那些农户们要回卖粮食的钱。

说实话,朴永吉本以为自己这次必死无疑,肯定会被户曹的那些人给整死,岂料最后倒霉的却是户曹的人,连户曹的参判也跟着倒了大霉,着实出乎他的意料。

朴永吉无论如何都想不到,他之所以会得到那些消息正是李云天通过金满道暗中传给他的,自从朴永吉两个多月前跟着湾商的一名都房来汉城办事就极力寻找着要回卖粮款的法子,可惜他人微言轻谁能理会他这么一个小小的行首?故而唯有徒呼奈何,心情低落地道金满道的酒馆中买醉。

这使得金满道知道朴永吉对军粮款被贪墨一事耿耿于怀,因此将他推荐给了李云天,让从事情的结果上来看朴永吉并没有让李云天失望,而且也为他赢得了一条新的人生之路。

“你所做的最大一笔生意有多少银子?”沉吟了一下后,李云天不动声色地盯着朴永吉问道。

“托上使大人的福,小人做过的最大一笔生意就是这次卖给大明的军粮,一共有五千两银子。”朴永吉想也不想,微笑着躬身回答,在李云天的干预下那些卖粮的农户都得到了双倍粮价,他也从中给湾商赚了一千多两银子。

“本使可以告诉你一件事情,大明已经在交趾开通了与南洋诸国的海上贸易,你猜猜一次贸易的交易额有多少?”李云天闻言笑了笑,看似随意地开口问道。

“一百……两百万两!”朴永吉不由得怔了一下,万万没有想到李云天会有此一问,随后想了想,谨慎地说出了一个数目。

要知道湾商一年生意的经营额也不过二三十万两银子,他已经将大明的海上贸易额以湾商一年经营额的十倍来计算。

“本使可以告诉你,大明一次海上贸易的交易额在一千五百万两白银以上,未来随着海上贸易国家的增加交易额将突破两千万两大关。”李云天闻言顿时笑了起来,微笑着纠正了朴永吉的猜测。

“两……两千万两!”听闻此言充当翻译的崔礼顿时吓了一跳,下意识地望向了李云天,眼神中充满了惊愕,这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天文数字。

朴永吉见崔礼没有及时翻译,而是目瞪口呆地望着李云天,心中顿时倍感狐疑,不清楚李云天说了什么,以至于崔礼竟然如此失态。

崔礼很快就回过神来,连忙向朴永吉进行了翻译,朴永吉闻言立刻怔在了那里,双目中满是不可思议的神色,他从商多年自然清楚两千万银子是一个什么概念,将整个汉城买下来都绰绰有余,天下间竟然还有如此赚钱的生意。

李云天的嘴角流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微笑,与崔礼不同,他从朴永吉的眼神中除了震惊外还看见了炙热,这是朴永吉商人本性所产生的本能反应,而崔礼的志向是在仕途故而除了惊愕外并无其他的异样。

“本使问你,你是想在朝鲜国当上湾商大房,还是想把货物卖到大洋彼岸的国家?”随后,李云天微笑着问向了朴永吉。

“上使大人,小人愿意将货物卖到世界各地!”朴永吉闻言后先是有些疑惑,随后明白了李云天的意思,知道李云天有招揽之意,随后面色不由得一喜,连忙神情激动地冲着李云天跪了下去。

即便是坐到湾商大房的位子,一年来也不过为了几十万两的生意来回奔波,而一旦加入到大明那些从事海外贸易的商团,那么届时经过他手上流通的货物将达到千万两白银的规模,这是每一个商人都梦寐以求的事情。

“据本使所知,大明的九州商会将在汉城设立汉城分会,专门负责与朝鲜国的商贸事务,如果你有兴趣的话本使将推荐你担任副会长。”

李云天见状欣慰地点了点头,朴永吉的表现令他很满意,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朴永吉很显然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正符合他的要求。

为了加强对朝鲜国的掌控,李云天准备双管齐下,从政界和商界逐步进行渗透,届时朝鲜王会发现他已经在不知不觉间进入了李云天悄悄织下的一张大网里。

因此,李云天决定在汉城设立九州商会,通过九州商会逐渐掌控住朝鲜国的商贸,这样一来无疑就握住了朝鲜国货品的流通,届时将给朝鲜王沉重一击。

朝鲜国最基础的经济来源是农业税收,税收以贡米为主,杂以少量的地方土特产,很少征收货币地租,因此农业成为经济的关键,这也是李云天肯出大价钱从朝鲜购买军粮的重要原因,想要以此来笼络朝鲜国的农户。

因此,土地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朝鲜王朝的太祖在朝鲜国立国后确立了高丽王朝末期开始的科田制,废除了贵族占有大片土地的陋习并解放了大批奴婢,不过可惜的是朝鲜国的奴婢现象依旧十分严重,而两班贵族们通过科举侵占土地的情形也日益严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商贸在朝鲜国经济中所占有的比重日益增大,与大明之间的贸易更是变得日益频繁,商税已经成为了朝鲜国的一项重要税收。

宣德年间,大明的经济在宣德帝休养生息国策的推动下逐渐走向繁荣,对朝鲜国的那些高档特产,如人参、高丽纸、裘皮、海产干货等的需求也变得十分巨大。

汉城、义州和开城的商人,也就是京商、湾商和松商每年可以给朝鲜国带来近百万两的白银输入。

朝鲜国本土金矿和银矿稀少,要依赖外界的输入,主要是从日本国的输入,朝鲜国的商人除了与大明贸易外还作为大明和日本国贸易的中转商,用从日本国贸易得来的白银购买大明的丝物,再将大明的丝物运到日本换取白银。

据史料记载,朝鲜国“贸白丝于大明者,皆入倭馆,则辄得大利。白丝百斤,贸以六十金,而往市倭馆,则价至百六十金,此大利。故白丝虽累万斤,皆能售之”。

为了挣脱商业上的主导权,松商在人参批发和出口贸易活动中与京商、湾商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纷纷与大明和日本国进行三方间的国际贸易。

他们通常从朝鲜寺庙里的生产者那里大量买进高丽纸,从东部海岸买进海带、海参等干货,从中部和北部山区猎人那里买进水獭、豹、虎等野兽的毛皮,从大明进口白丝、锡等物,从日本国进口红铜、铁器等物。

此外,朝鲜国通过大琉球向南洋的转口贸易也有发展,从南洋进口药物、香料和珍珠、玳瑁、珊瑚等奢侈品,在琉球王国都城首里城出现了专门航行到朝鲜的琉球国贸易船。

值得一提的是,朝鲜王朝立国后与和大明、日本国之间的贸易额迅速增长,其中与大明的贸易包括三种类型,既官方的朝贡贸易、官方人员的夹带的走私贸易和民间的走私贸易。

其中,除了牛、马、盐、铁等商品外,由于朝鲜国盛产人参,因此朝鲜国对大明最重要的贸易就是人参贸易。

人参贸易又称为八包贸易,朝鲜国允许到大明的使团—所谓“燕行”人员—每人携带八包,每包人参为10斤,故此得名。

后来,朝鲜国为了扩大货物流通,规定使团的官员可以携带朝鲜货物,如皮毛、纸张、海产干货等杂物去大明进行贸易。

由于使团里像译官等低级官员手无余钱,无力置办前去大明交易的货物,因此朝鲜国的商人们就趁虚而入,或贷款给那些低级官员,或直接为使团提供包参和包银,从大明购买商品。

通过这种方式,商人们出售人参和其他商品来换取大明的织物、日用杂货、金属品、书籍、药材、染料,还有朝鲜王室所用的药材、珠宝、苏杭绸缎等奢侈品,以及日本国的白银,数量巨大,利润可观。

据史料记载,朝鲜国输送到大明的商品包括马匹;貂、水獭、青鼠、豹等毛皮;海参、鲍鱼、虾、鱼、海带等海产干货;金、银、铜、豆锡、生铁、钢铁等金属;白纸、壮纸、桑皮纸等纸张;人参、胡椒、白矾、干姜等药材;丹木、槐花等染料;梨、苹果、柿、栗等干鲜果品。

从大明输入朝鲜国的有牛、羊、骡、驴等牲畜;剪刀、镊子、针、床炉、釜、皮箱、马鞍、雨伞、木箸、算盘、梳子、纽扣、烟袋、瓷器、毛绵纸、斗方纸、火石、火镰、笔、墨、砚、铜壶、锡壶、指南针等日用杂货;各种金属制品如铲、犁、铧、锯等工具;金、银、铜制钱等通货;棉花、棉纱、生丝等纺织原料;各种棉布;各种锦缎绫绸;各种男女成衣、帽子、鞋袜;各种染料;各种食品;各种药材;各种书籍;乃至于进口珠宝玉石、漆器牙雕、家具古董、钗环首饰、猫狗鹦鹉等珍禽异兽。

另外,大明严禁出口的天文、历法、地理、历史类的书籍,以及牛角、火药、硝石、硫磺等军用品,米、豆、麦等谷物,以及生丝铜铁等物,主要也是由使团私带和走私进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