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509章:选边站队

明末黑太子 第509章:选边站队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8 08:03:46 来源:笔趣阁

这种二货皇帝就是欠骂,而是一天不挨骂就会浑身难受。

本来就智商欠费,还总觉得自己无比聪明,别人在他眼里都是傻子。

就应该让你去当一天灾珉,好好体验一下被你征得家破人亡的人过得是什么日子!

作为皇帝,不会用人,内阁就跟走马灯一样轮换,被一脚踢开,还美其名曰宽厚待人。

照甩锅爹这个猪逻辑,东虏大军在入关之后烧杀抢掠,岂不是为朝廷节省了粮食?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甩锅爹用不着死,但已经算是残次品皇帝了,可以被淘汰出局了。

“逆子!你千方百计地诋毁朕,到底是何居心?朕屡经风雨,坚忍不拔,不论如何,都不会被你这逆子之乱语所左右!朕就让你这逆子看看,大明如何在朕手中复兴,让你这逆子彻底死心!逆子以为所施伎俩朕不会么?逆子对此还沾沾自喜,以为自己手段有多么高明,不过是老祖宗早已用过的罢了!朕已然在位十二年,未来十二年、二十四年,乃至三十六年,朕都会在位,逆子在有生之年都休想登基为皇帝!朕现在就立五皇子为太子,永久有效,等朕退位,便让五皇子继承大统!朕现在宣布,将你这逆子贬为庶人,从今往后都不得恢复宗室地位,让你这逆子与大明中兴无关,亦与大明皇位无缘!”

逆子一口一个“昏君”叫着,都把崇祯给叫麻木了,既然他愿意这么叫,那就叫好了,一怒之下便将这个逆子从打入冷宫,改为贬为庶人了,让他此生都为此而悔恨交加才好。

将田贵妃的儿子立为太子,崇祯一直打算这么做,不过碍于朝臣反对,不好实施。今番总算有了一个完美的借口,终于可以得偿所愿了。

如若不然,自己的皇位早晚会被这个逆子所篡,说不定明后天就改朝换代了,这个心狠手辣的逆子一定干得出来此等卑鄙之事,说不定其他皇子都会惨遭其毒手。

崇祯觉得自己这么做是非常正确的,不但是为了江山社稷着想,更是保护了皇室的安全,往后自己就可以高枕无忧,从而专心处理朝政了。

“父皇,你已经黔驴技穷了,除了一再贬低儿臣,还有其他办法么?如今儿臣已经看穿了父皇的把戏,儿臣也不是父皇想贬就能贬的了!大明在父皇手中是一年不如一年,既然还有五年就要亡国了,儿臣便不能熟视无睹,坐视不管了。父皇,您现在就有两条路可走。其一,就是移驾南都,到南都继续当皇帝。其二,便是成为太上皇,以后仍旧可以锦衣玉食,消遣娱乐!如若父皇仍旧执迷不悟,儿臣也就没法与父皇继续商量未来了!”

二货甩锅爹还想把老子变为庶民?

你这梦做得可是真够胆大包天的!

还以为你这个皇帝依然可以一言九鼎呢?

不知道世态炎凉,人心思变么?

再说群臣也不想跟着你陪葬啊,大伙更不想给你继续背锅了!

谁都不是傻子,明知道有一条阳关大道,还走你这荆棘小路干嘛啊?

还想当三十六年皇帝?

你当三十六年太上皇还差不多!

老子已经给你留面子了!

实话告诉你,大明是我的,皇位也是我的!

昏庸、无能、不思悔改、执迷不悟,还动不动就甩锅,这样的皇帝留他何用?

“逆子!休想用如此言辞来威胁朕!朕乃天子,更是一国之君,不会被任何人所威胁!朕之前坐在此处主持朝政,今后亦会如此!逆子欲要某朝篡位,朕便要打碎你这美梦!你已然不是太子了,无权参与朝会,给朕速速退下!”

这逆子是愈发胆大妄为了,幸好自己苏醒的及时,否则真是不堪设想,崇祯都感到有些后怕了,再晚一步的话,自己恐怕醒来也是太上皇了。

“父皇,该退下的是你!首辅支持儿臣,内阁支持儿臣,文臣武将也支持儿臣!父皇都沦为孤家寡人了,还浑然不觉呢?适才的投票结果,父皇不是知晓了么?继续故左言他,掩耳盗铃有意思么?”

抱歉,大明虽然还姓朱,但已经不是你的了,你不安心做太上皇也没办法。

拯救大明的前提条件就是先把你这个二货皇帝给架空了,不然大家都得给你陪葬。

“逆子给朕住口!在大殿之上,朕乃君父,群臣都是朕之臣子,只有朕可以发号司令。逆子休要假借群臣之口来威胁朕,朕素来洞察秋毫,所谓投票不过是你刻意安排所致,你这卑鄙伎俩早就被朕所识破矣。此等结果,朕一概不予认可,逆子就莫要浪费口舌了~!”

崇祯认为一定要在气势上压倒这个逆子,不然等到逆子起势,自己就不好压制住了,也要借此来警告群臣,莫要跟随这个逆子犯上作乱。

“既然如此,那好吧!支持本宫的爱卿请站到这边来,支持父皇的爱卿请占到那边去。父皇,请您亲眼见证一下哪边的臣子更多,人多的一方自然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跟这位二货皇帝对话确实是浪费口水,左右都是油盐不进,跟对牛弹琴差不多。

在他脑海里,自己永远是正确的,如果错了,那一定是别人出现了幻觉!

自己说服不了这只甩锅爹,那就看看谁的粉丝更多吧,这样总可以定胜负了吧?

在某太子给薛国观递了一个眼神过后,首辅便在二货皇帝的注视下,公然站到了某太子一边。

“薛国观!你这是要支持这逆子犯上作乱不成?”

崇祯见状立刻怒斥其这种见利忘义的恶劣行径,当朝首辅便相当于宰相,乃是群臣之首,若是首辅如此行事,其他朝臣跟风就大大不妙了。

“陛下,臣只是听从殿下安排而已!”

薛国观心里非常清楚,皇帝能给自己的,太子都能给、皇帝不能给自己的,太子也能给。

譬如这国仗,皇帝就给不了,不但不给,还坚决反对,那就别怪自己做出本能的抉择了。

薛国观不但要做首辅,而且任期要超过温体仁。这个要求,恐怕皇帝也不会同意。

万一自己有了错误,说不定还会被这位矢口否认自己薄情寡恩的皇帝所下狱。

比较起来,还是太子这颗大树更为牢靠一些,起码不会为难自己这位准国仗。

“你……冯铨!你怎能也如此糊涂???”

崇祯没等继续批评见风使舵的首辅薛国观,只见礼部尚书冯铨也跟着薛国观站在了逆子一边,顿时错愕不已。

“陛下,臣仅是听从殿下安排而已!”

既然首辅都想好了说辞,冯铨是何等聪明,这下连说辞都不用想了,直接照搬就行了,反正横竖都是敷衍皇帝而已。

“你……”

崇祯被这两位的行径给气得不轻,举起来的手臂都开始哆嗦不已,想厉声斥责,都还没组织好说辞。

见到首辅带头,礼部尚书跟进,祖宽、倪宠、陈国威也开始选择阵营了,他们三个都是被皇帝下令羁押之将。

既然无法公然报复皇帝,那就要借太子之手给皇帝一个教训才行,不然等到皇帝再次手握大权,他们又得被打击报复。

三位将领作出明确抉择之后,他们的下属也就不用多想了,而且产生了示范作用,猛如虎、李辅明、刘光祚、高杰等总兵以及下辖将领全都决定投靠太子爷。

因为之前崇祯的言辞实在是太寒人心了,想要继续为朝廷效力,众将当然要选一位明君作为靠山,而且有了一个非常合格“参照物”之后,选择起来就非常容易了。

凡是当武将的,多多少少都会考虑自己的后路。打流寇容易获胜,但对付东虏可就另当别论了,己部一旦战败,朝廷追责下来,眼前这位皇帝恐怕又要推卸责任了。

谁都不想被下狱,更不想被枭首,追随太子爷起码还有戴罪立功的机会,换成皇帝主政的话,等自己成为败军之将,恐怕只能去找阎王爷报到去了……

“尔等……反了!反了!尔等可是要发动兵变不成?”

见到武将们成群结队地投靠了这个逆子,崇祯气得几乎都要在原地跳起来了,怪不得这个逆子有恃无恐,原来早就拉拢了一群武将。

其他文官们自然不屑于首辅与礼部尚书的言辞的,当朝首辅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和已然定下的亲事,已经沦为了太子爷的应声虫。

而冯铨则是首辅大人的跟屁虫,首辅怎么做,他就跟着仿效,一点都不会差,有时候甚至比首辅还能拍太子爷的马屁,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不过一码归一码,在大是大非面前,很多文臣也会选择从保全大明的江山社稷作为出发点,通盘考虑全局,权衡利弊得失之后,再行作出选择。

“张国维!你食君之碌,却不思为朕分忧,到底是何居心???”

崇祯用近乎咆哮的声音来质问这位工部尚书右佥都御史,他对张国维非常器重,之前便擢升其为工部侍郎,没想到此人在如此关键时刻也反水了,真是人心叵测啊!

“陛下,臣负责主持京城新城与山栋新城修筑之事!”

张国维不愿意多做解释,只简单说了一句,这就是他选择投靠太子爷的原因所在。皇帝反对兴建新城,他又是负责这项差事的,那么等到太子落败,他就要被皇帝下狱了。

兵部尚书王家彦、吏部尚书堵胤锡、医部尚书由光禄寺少卿路振飞、都察院左都御史钟炌等人,在看到薛国观、冯铨、张国维等文官的抉择之后,也就自然而然地跟了过去。

他们都是支持太子新政的文臣,在皇帝主政期间,想说实话又不敢说,跟着太子却似如沐春风一般舒服,不时还能打打麻将,消遣娱乐一番,也不算妄为君臣一场了。

较于动辄便要将股肱之臣下狱的皇帝,太子年纪虽小,却是非常宽宏大量的,非投敌、反叛、欺君、贪墨之过,哪怕御敌时战败,只要核实无误,都可以从轻发落。

这些文官并非怕死,而是担心自己蒙受不白之冤,有这么一位喜好偏听偏信的皇帝,谁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就因为莫须有的过失而被抓进去候斩了……

支持皇帝的臣子也不是没有,礼部右侍郎倪元璐、吏部右侍郎申佳允、医部左侍郎许直、大理寺卿成德、吏部左侍郎孟兆祥、工部右侍郎朱永佑、都察院右都御史陈泰来等人都站在了皇帝一边,甚至包括以黄得功为首的勇卫营的一群武将。

户部尚书李待问由于掌管太仓钱袋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臣子,在看到众人的抉择,又经过了一番空前激烈的思索之后,慢慢悠悠地走向了太子。

“李侍问!朕自认为待你不薄,你为何还如此行事?”

李侍问本来是崇祯极力争取的对象,之前觉得只要他能站过来,可以勉励他几句算作褒奖,可是结果却让崇祯大失所望。

“陛下,臣虽为户部尚书,可臣没办法在不征收三饷之前提下,给朝廷弄来上千万两银子!”

李侍问的言外之意就是太子有这个本事,您没有。您不但没有这个敛财的本事,您还为难臣,让臣去给您弄钱,这就是您的不对了!

太子爷不嫌累,帮助李侍问承担了户部尚书的半数差事,他只要做好算账的活计就行了。如此一来,办差就轻松多了。

李侍问虽然每每在支应上与太子较真,可也不是个憨货。一旦皇帝命他来征三饷,搞得珉怨沸腾之后,他这个户部尚书也就算是当到头了。

“恭顺侯!新城侯!新乐侯!诚意伯!彰武伯!惠安伯!宣城伯!尔等乃是堂堂大明勋贵,岂能与这逆子同流合污?”

七位勋贵也都站到了那逆子的方位上,让崇祯惊诧到无以复加,原本他是以为能够获得勋贵们的支持的,起码还能扳回颓势。

“陛下!臣等……仅是听从殿下安排而已!”

事已至此,恭顺侯吴惟英也不怕得罪皇帝了。他们同流太子爷,才能合伙赚银子,红利每年有几十万两之多,这还是往少了说。

跟皇帝又没生意可做,他们自然不会选择投靠崇祯。再说怎么多武将都过去了,只要手握兵权的太子爷一声令下,大明就可以改天换日了。

“你……好!好!好!尔等都愿意听从这逆子的安排,朕倒是要看看,尔等还有何本事!”

法不责众,崇祯仅仅批评一个两个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在群臣作出抉择之后,现场的情况已经是泾渭分明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