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508章:父子互怼

明末黑太子 第508章:父子互怼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8 08:03:46 来源:笔趣阁

“儿臣也不想见到父皇,请父皇移驾南都吧。免得儿臣再说些大实话,把父皇‘高兴’坏了,还是保重龙体要紧啊~!”

某太子的心胸就很宽广,完全不生气,尤其是在自己擅长的狂喷领域,做到了领先五百年的地步,甩崇祯两条街有余。

“来人!将这个逆子拖下去!朕今天便废黜其太子之位,将其打入冷宫,终身不得出宫!”

逆子的话又再次刺激到了崇祯,可见这个逆子已经根本不把他这位父皇放在眼里了,嘲讽起来都是有恃无恐的。

“尔等都欲与此逆子为伍,要抗令不尊?”

见到大部分内侍都对自己的话无动于衷,崇祯便把怒气撒在了内侍们的身上,他今天算是见识到了。

“父皇已尽失人心,儿臣只能代文臣武将恳请父皇移驾南都了,父皇若是不愿移驾,只怕父皇在京城就只能当个名义上的皇帝了!”

见到内侍们多半都在冷眼旁观这位张牙舞爪的昏君的表演,某太子就算放心了,没了一小撮内侍的助纣为虐,他就可以主动规劝这位“千古一帝”了。

“只要朕还是皇帝,这天下就还是朕的!你这逆子想夺也夺不去!朕勤政许久,节俭自律,绝非非亡国之君。而你这逆子与狼狈为奸之人,皆为亡国之臣!朕今天总算看清了尔等之丑恶嘴脸,也算是没有白上朝会!”

对于逆子打算“送客”的一席话,崇祯就当没听见。他是绝对不会主动离开京城的,那就意味着丧失掉了统治帝国的最高权力。

“大明帝国姓朱不假,但父皇却想错了,治理天下绝非勤政与节俭便能得偿所愿。父皇素来一意孤行,想要只手遮天,对忠言却充耳不闻,乃是利令智昏之举,长此以往,大明必然灭亡。自古以来,朝廷为天,百姓为地,国君与忠臣良将供治天下,此为王道也,方可实现中兴大明!”

某太子的手段比这位二货皇帝高明的多,不但给予了文臣极大的权力,主要难题还都由某太子解决,他们就可以坐享其成了。

除了廉洁奉公这项要求需要厂卫与三法司检查之外,各个衙门的事务都由其主官所了算,某太子是很少插手的。

如果出现类似于新组建的医部的情况,某太子才会拿出一些指导建议,方便官员们迅速得益,以便让衙门可以运转起来。

军事方面,朝廷只负责提供粮饷与武器装备,诸部日常训练与战时接敌皆由总兵官来负责,只有东宫卫队是属于某太子的私人卫队,可以例外。

不论文臣武将,都乐意接受这种更加符合自身利益的管理模式,太子爷的方法是让他们感到舒服和满意的,而某皇帝的那套就有些被众人所排斥和抵触了。

对于太子爷对某皇帝的评价,群臣皆认为是比较中肯的,他们作为臣子,不方便开口提及崇祯的过失,这下太子倒是帮了他们的大忙了。

“国君与忠臣良将供治天下”,不仅仅是王道,更是群臣们一直以来的美好愿望,太子爷能这么多,非常符合大家的预期。

只要得以实施,大明国祚延续三百年就完全不成问题了,就怕有人出于自身考虑,会刻意加以阻拦……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你这逆子还敢颠倒黑白,混淆视听,必被千夫所指,成为滑天下之大稽也!”

崇祯认为自己瑕不掩瑜,即便是有一些过错,也是情有可原的,完全不是逆子所说的那般不堪入目,更没有到威胁江山社稷的地步。

“父皇,儿臣不想联合群臣弹劾父皇。但请父皇明白,这皇位还是您的,但父皇已经不能像以前一样独断专行,恣意妄为了!父皇若还想依然如故,就请移驾南都吧!”

甩锅爹现在就剩下“死鸭子嘴硬”的工夫了,都快混到孤家寡人的地步了,距离那棵歪脖树已经为期不远了,可这会儿还浑然不觉呢。

“京城是天子脚下,逆子居然还敢口出狂言,驱赶朕离开!莫说京城,连天下都是朕的!朕想在何处,便可在何处,任何人等不得对朕无礼!”

崇祯也想好了,不论逆子如何羞辱自己,自己就是原地不动,谅他也不敢把自己这九五至尊如何。

“父皇,您这言行犹如市井无赖,就差满地撒泼打滚了!”

参考甩锅爹的年纪,貌似正是耍硫氓的好时候啊,难怪如此任性,可以理解,但无法接受,抱歉。

“……你这逆子眼里无君无父,口出狂言,屡次犯上,乃是不忠不孝,此为罪大恶极也!”

崇祯被气得不行了,胸口不住地起伏,但他知道这场博弈关乎自己的命运和大明的未来,自己作为一国之君,万不能输给这个逆子。

“父皇横征暴敛,荼毒百姓,薄情寡恩,滥杀忠良,可谓不仁不义之典范!比其父皇之‘功德’,儿臣这根本就算不上甚子事情!”

纳尼???

你还敢怼老子?

看老子不把你怼得欲死欲仙的!

当爹的不仁不义,做儿子的不忠不孝,看起来还蛮搭的嘛,一定得子承父业才行哦~!

群臣都已经傻眼了,他们从来都没有看过如此激烈而又精彩的“好戏”。

皇帝与太子在朝会上公然对骂,互揭老底,这可不是每天都能见到的事情。

按理说皇帝说的的确没错,太子如此不孝,确实该嘛,该被打入冷宫。

但凡事都不能偏听偏信,犹如某皇帝一样听信杨嗣昌的一面之词。

再品太子之言辞,貌似比皇帝说的还有道理,而且其直击要害。

大明千万百姓已经被“三饷”征得流离失所了,这位皇帝在位期间杀掉的臣子用两只手都数不过来。

由此可证,太子所言非虚,作为臣子,太子对皇帝孝不孝顺那是皇家的事情,与他们无关。

但至少在位者不能动不动就让臣子来为自己负责,更不能杀臣子来泄愤,这就不只是个昏君了,而且是个曝君。

太子虽然比皇帝的手段更为凌厉,可起码不会滥杀忠良,被杀掉的都是名副其实的国之蛀虫。想来还是太子更被群臣们所接受。

“放肆!你这逆子安敢污蔑朕!朕远逊于太祖、成祖等皇帝,但也绝非秦二世、晋惠帝之流!只要君臣齐心协力,大明定能中兴,朝廷再无需被你这逆子所摆布!逆子给朕速速退下!”

崇祯自认为其他人比不上,起码比得了自己的亲哥哥,也就是天启皇帝,说不定在励精图治之后,还能超过神宗爷爷,绝对不是此逆子所说的这般不堪入耳。

“父皇如此厚颜无耻,儿臣敬佩直至。父皇所作所为已然远超秦二世、晋惠帝,大明江山在父皇的治下已然摇摇欲坠,五年之内必亡。若让父皇继续为所欲为,莫说朝臣,天下的贫苦百姓也不会答应。自古以来,得珉心者得天下。父皇荼毒天下,已然尽失珉心,却还在这里夸夸其谈,简直贻笑大方。再给父皇时间,那诸位朝臣只怕会被父皇给杀得剩不下几个人了,如卢象升、孙传庭之忠良,不依然被是非不分的父皇给坑害了么?卢象升战殁百日,都不能收殓。孙传庭被下狱许久,都不得被释放。这都多亏英明神武的父皇的圣裁,我大明有了父皇指点,何愁不亡啊!父皇自登基以来,便从来不会主动对朝廷负责,一旦出现差池,马上将责任推卸给臣子,仿佛臣子就是一群父皇指定好的替罪羊。父皇在位期间,杀了多少臣子,就说明父皇犯下了多少错误。更为可笑的是,时至今日,父皇仍旧冥顽不灵,不思悔改。这次若是让父皇得逞,回头又要杀数个,甚至数十个臣子来泄愤了。儿臣不忍天下百姓被父皇荼毒,大明忠良被父皇滥杀,这才迫不得已而劝请父皇移驾南都,难道这还有错?”

某太子已经请示了三次让甩锅爹移驾南都,可这二货皇帝依旧油盐不进,就是不听,还幻想着执掌大权,恣意妄为。

没办法,那就只能先举两个活生生的范例,然后提醒群臣,让这位二货皇帝继续坐镇京城的话,你们就都好不了了,具体下场可以参考卢象升和孙传庭。

薛国观偷眼看了看群臣,大伙闻言都已人人自危,尤其是适才选择投太子票的大臣,最为害怕被崇祯皇帝事后清算。

当下唯一的一条活路就是鼎力支持太子爷,扳倒这位打算继续一意孤行的昏庸皇帝,否则大家的日子都好过不了。

譬如孙传庭,他犯了什么错?无非是想来见皇帝,杨嗣昌害怕孙传庭说他的坏话,居然就替天子给拒绝了,天子还选择相信杨嗣昌的言辞,把劳苦功高的孙传庭给下狱了。

此事是世人皆知,却只有皇帝认为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

照这么下去,大明还有哪个忠良肯为朝廷卖命抵抗流寇与东虏?

这不是寒了群臣的心么?要不是太子爷,眼下孙传庭还在大牢里羁押着呢!

“你这逆子休要用捕风捉影的疯言疯语来扇动群臣,朕素来刚正不阿,圣裁之事均是光明磊落。逆子欲为阉傥翻案,那便是白日做梦!欲要用此等事情来污蔑朕,更是痴心妄想!刘鸿训私自涂改敕书,最终被发配代州,已然是从轻发落了。首辅黄立极资质平庸,依附魏阉,却依然可以安然而退。逆子妄说朕薄情寡恩,乃是子虚乌有之事!但凡处决朝臣之案,均要经过三法司会审,方可发落,袁崇焕之案便是例证,绝非朕独断专行所为。逆子如此指责朕,更是信口雌黄!反倒是逆子居然要纳首辅之女为太子妃,此为勾结辅臣之举,公然违抗祖制!逆子还别出心裁,居然为内侍举办婚礼,可谓荒唐至极,皇室为此而蒙羞!逆子大兴土木,建造城池,不是与隋炀帝所做所为别无二致?逆子如此行事,还有何颜面来对朕横加指责?”

崇祯是绝不会当众承认自己的过失的,那就意味着这个逆子的阴谋得逞了。逆子会举例为自己证明,崇祯同样可以这么做。

这番慷慨陈辞过后,崇祯总算感觉到了一丝的舒爽,心里的怒火也消退了不少,觉得自己终于可以在这场博弈中占得上风优势了。

逆子的这些荒唐行事都是证据确凿,容不得他有半点狡辩,崇祯不相信这逆子还有何等可以说服群臣的解释。

这逆子到底是不谙世事,经验欠缺,最终还是涉及了自己擅长的方面,想到这里,崇祯心里还生出了些许小得意。

“父皇可真是能给自己洗脱罪责,眨眼之间把责任甩给了三法司,合着父皇从来就没有错的时候。既然父皇如此英明,大明怎么就被父皇治理得江河日下了呢?怎么沦落到用征收三饷的办法来充实太仓了呢?荼毒贫苦百姓,逼着他们造返,这不是竭泽而渔、饮鸩止渴么?裁撤驿站之事,难道父皇不清楚会有何等负面效果?西北边军欠饷,难道父皇完全不知情?父皇明知道孙传庭是朝廷股肱之臣,仍旧将其下狱。父皇派卢象升总督北地兵马,又让杨嗣昌节制其半数兵马,这不是本末倒置么?卢象升之死难道与父皇半点关系都没有?父皇选择避重就轻,竭力掩饰自己的过失,死不认错,难道不是厚颜无耻?儿臣监国时,太仓都拿不出银子来支应军饷了,都到了这副天地,父皇居然还想着中兴大明,父皇说儿臣白日做梦,父皇做梦做的比谁都厉害,而且是睁着眼睛做梦!口口声声说中兴大明,父皇用甚子手段来中兴?征收三饷不够,那就对百姓征收六饷?父皇是不是要逼得天下百姓都造返了才会高兴?纵观父皇的所作所为,父皇若不是昏君,史上就没有昏君了!儿臣与首辅之女情投意合,结为连理有何不可?仙界军师刘伯温已经算过,太祖皇爷爷对此事也许可了,再无需父皇指手画脚!父皇说儿臣为内侍结婚是荒唐之事,内侍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难道父皇不把他们当人看?父皇还抨击儿臣大兴土木,如今百姓都被父皇征三饷征得变成了灾珉,不实施以工代赈之策,难道朝廷可以白白养活如此之多的灾珉?父皇真是犹如井底之蛙,以为自己无所不知,其实真就是个凡事都想当然的无知之人!儿臣每天都在想方设法地拯救大明,挽救灾珉,尽量保全江山社稷。父皇一醒来,就要阻止儿臣施救,仿佛不亲手摧毁大明,弄死灾珉,将祖宗社稷搞得万劫不复,父皇就难以入眠!父皇让儿臣深感失望,让天下百姓感到绝望,倒是帮了流寇和东虏的大忙,只要父皇在位一天,流寇和东虏就有希望瓜分大明万里江山了!刘伯温军师倒是算过,儿臣原本还不大相信。如此看来,大明亡于崇祯皇帝,一点都不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