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890章:神功护体

明末黑太子 第890章:神功护体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6:18:36 来源:笔趣阁

本来众人对张履祥所言很是害怕,不过经巢鸣盛这么一说,也就是释然了。

既然已经打算挺身而出,救国救珉于水火,便断然没有被吓退的道理。

“瑞明所言极是,我等宁可粉身碎骨,亦要拯救大明!”

沈寿珉力挺巢鸣盛的慷慨陈辞,此时不论怕不怕,都不能退缩。

若是在场的一干人等退缩,又将身陷囹圄的吴应箕等前辈置于何地?

“我以我血祭轩辕,今生来世皆忠良!”

姜垓更是豪情万丈地放出了一句狠话,使得在场的一众士子全都亢奋起来。

“对!誓死报国!成奸除恶!”

见到群情激愤,张履祥也不好再多说甚子了,再多嘴的话,保不齐自己会挨揍。

“既然那无道昏君笃信天书所述之内容,我等岂不是皆为大明忠良之辈?若是如此,便是天命使然,我等有神功护体,大业可成矣!”

巢鸣盛倒是借用了一个当下众人最为关心的事情,并以此来为己方的事业做了背书。

“确系如此,瑞明所言不虚。天书若是赝品,则崇祯那昏君便时日无多,若天书所述属实,我等必定可以得偿所愿!”

沈寿珉对巢鸣盛的看法极为认同,真可谓志同道合,往后若能入朝为官,便可遥相呼应,肝胆相照了。

“首辅、次辅以为如何?”

“……倒是不错,我等力挽狂澜便在今朝!”

神功护体?

这两位后生倒是真敢说!

可碍于眼下十分踊跃的境况,朱集璜也只能顺势往下说。

“若众志成城,何愁顽敌不败?”

在朱集璜当众表态之后,郑敷教也不得不发话,尽管他也意识到了朱集璜实在敷衍众人。

若是在这个关键时候打击众人的信心,对今后对抗朝廷与皇帝是极为不利的。

既然眼下的主力以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为主,便要顺水推舟,方可事半功倍。

“神功护体!所向披靡!”

“神功护体!所向披靡!”

“神功护体!所向披靡!”

随着一人喊出这句口号,在场的众人在亢奋状态之下,纷纷脱口而出,越喊感觉越有信心,最后连自己都信以为真了。

“唉?这位仁兄,你为何与我等一同呼喊?”

有人看见身边的两个人并没有开口,在好奇之余,便询问起来。

“……在下非同道中人!”

“这是何意?”

“徐兄!人中(陈子龙字)!你二位似乎对我等事业并不热心啊?”

姜垓看出此二人的神色与他人有别,便试探地询问起来。

“在下此番前来,只想告诉诸位,往后几社退出士林,不再参与此类活动!”

“啊?”

徐孚远的一席话惊得再场众人立刻目瞪口呆起来,此人是不是疯了?

“徐兄莫不是在说笑?”

姜垓也不大相信,毕竟几社算得上江南一带有名的团伙了,名望位列三甲。

东林人员高达数千,复社差个等级,不过也有数百人。

几社的规模还不如复社,但贵在基本都是精英,故而实力才位列复社之后。

可以说几社的实力与由万泰等人所组成的浙傥不相上下,老家浙江德清的太常寺少卿蔡奕琛便是其中之一。

与东林和复社不同的是,前二者的骨干力量多半来自应天府、常州府、扬州府等地,几社的人员则高度集中在松江府。

其骨干力量徐孚远、陈子龙、夏允彝、周茂源、宋征璧等人,悉数为松江本地人,可以说这就是个“松江团伙”。

看在皆为南直隶团伙的份上,东林与复社才将几社这些人排在浙傥之前,凡事会优先考虑几社。

“在下之前于大殿上亲眼目睹过天书所述之内容,有人为大明尽忠,有人投靠了东虏,更多之人则当了顺珉!”

鉴于平素复社里的众人也待自己不薄,徐孚远便将自己看到的情况和盘托出了。

“啊?何为顺珉?又有何人投靠了东虏?”

既然对方如是说了,姜垓定要问个明白才是,因为众人都知晓了徐孚远所遇之事,想必亲耳听其所言更有说服力。

“字面含义,顺珉即归顺东虏,亦是天书所述大清之人。如须,你便是其中之一!”

徐孚远只是看到了一份名单,对于姜垓等人后来之事并不清楚。

不过只要天书所述属实,那基本就错不了了。

只要在崇祯十八年,即西历一六四五年之后,还活着的人,若是未追随国姓爷郑成功去往东番之人,皆为顺珉,这是毫无疑问的。

凡是此在期间,为大明尽忠的,自然是忠烈,会被着重提及,譬如自己与子龙等人,否则便是苟活在大清铁蹄之下的顺珉了。

“徐兄莫要信口开河,在下对大明忠心耿耿,岂能向东虏乞降!”

在众目睽睽之下,姜垓怎么可能承认自己是顺珉,那就太过丢人现眼了。

“在下只是实话实说而已,并未对如须抱有偏见!”

徐孚远也看出来了,打不过就乞降便是这些人的德行。

若东林有人抗清,有人乞降,算是毁誉参半的话。

复社众人里,大部分都做了顺珉,还不如东林。

“一派胡言!”

“在下不信!”

“你分明是在构陷如须!”

“对!定被那昏君给收买了!”

“当众信口雌黄,真乃吾辈之耻也!”

今番聚会以复社之人居多,看见几社的人在诬陷自己人,复社的同仁当然不会乐意,更不会承认,纷纷开始指责徐孚远。

“安静!诸位!勿要如此!闇公,你已年过四十,万不可言不由衷啊!”

郑敷教好不容易将大厅里的嘈杂之音给压下去了,由于年长徐孚远三岁,故而才没像年轻人那般激动,语重心长地提醒对方,要想好再说。

“郑兄,天书上所述,你活到了八十岁!”

“啊?”

徐孚远突然来了这么一句,让郑敷教有些猝不及防,按理说长寿倒是件极好之事,只不过从对方嘴里说出来,自己听了怎么有些不是滋味呢?

“郑兄比在下年长三岁,自然见识比在下多,学识比在下高,在下不知郑兄往后如何打算?”

“自然是……闇公此话何意?”

郑敷教刚想答话,可转念一想便觉得有些不对,徐孚远也听了适才众人的打算,尤其是自己已然被推举成为次辅,如此岂不是明知故问?

“在下前世曾追随国姓爷抗击东虏,此生猛然醒悟,便打算与人中一道北上,到北都学些本事,一并抗击东虏,报效大明。”

看过天书之后,结合当下的形势,徐孚远也改变了初衷,如今太子大败皇太鸡,而郑森亦在北都抗敌,自己北上便可实现夙愿了。

“你是想去投靠那魔童?”

被说成了大清顺珉的姜垓还没咽下那口气,立刻搭话讽刺徐孚远。

“太子大败东虏,却被你说成是魔童,莫非你真心打算投靠东虏?否则焉能说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词?”

徐孚远现在觉得对方就像一面镜子,能看到昔日的自己,而且现在看来,自己越来越讨厌镜子里的模样。

“我本敬你三分,你却又欲构陷我!你当了士林叛徒,投靠暴明朝廷,居然还如此理直气壮!”

姜垓认为自己看错人了,这家伙就是一只见利忘义的白眼狼。

“太子大败东虏,却成了魔童!若是东虏攻克北都,你可是要放爆竹来庆祝一番?”

徐孚远才不在乎对方怎么说自己,既然自己身为忠良,便行得端,坐得正,不怕被人指责。

“你……”

“好了!如须,莫要如此。闇公,人各有志,不得强求。你欲投靠魔……太子,我等不会阻拦,还望闇公可以保守今日之秘密。”

郑敷教急忙姜垓不要再掺和进来,以免节外生枝,眼下几社这些人恐怕派不上用场了,但也不能将其视为敌人,否则对方一怒之下将己方给举报了,一切便付之东流了。

“闇公,彝仲可知你这般打算?”

朱集璜听罢,便想了一个折中的法子,希望徐孚远能够回心转意。

“彝仲”便是夏允彝的字,亦是几社骨干,现任福建长乐县知县。

夏允彝也是松江人,而且算是几社里当官品级最高之人了,说话自然是举足轻重。

朱集璜将夏允彝搬出来,便是想让徐孚远投鼠忌器,否则夏允彝不同意的话,几社便要一分为二了。

“在下与人中已将事情原委写明,彝仲不日可得,看过之后,定能够体会我等用心良苦,毕竟彝仲亦在起兵途中以身殉国。”

若是彭宾算几社出来的败类的话,那么夏允彝、徐孚远、陈子龙便是几社的“抗清三好汉”了。

“哦?如此说来,贵社倒是忠良辈出,实乃国之甚幸啊!”

朱集璜虽然对此称赞有加,但明显是话里有话。

“以发保重身体!”

“啊?此话怎讲?”

“天书所述,以发六年后病故!”

“啊?”

“时间便在清军大举南下之际!”

“……莫要吓我!”

“在下只是将看到之内容如实道来,以发若是不信,便无须多虑!”

“这……”

别人说你六年后就死了,你还不会多想,怎么可能啊?

自己还有六年可活,听得朱集璜连冷汗都留下来了。

“那你为何说士敬能活到八十?”

朱集璜忽然想起适才这厮说郑敷教高寿,而自己活了不到五十,这差得也太多了吧?

“天书如是说,非在下偏见!”

徐孚远也不大相信,可说出口之后,对方更是不信了。

说一个人高寿,那人不信。

说一个人将死,那人亦不信。

你们复社这帮人真难伺候!

“满口胡言!”

“敢咒我首辅将死!”

“徐孚远你分明是在妖言惑众!”

不管这厮说的是真是假,在场众人,尤其是复社的一伙人都不会相信,连一个字都不信。

好不容易选出来的首辅,六年后就要毙命,这谁能受得了?

“安静!”

“安静!”

“莫要聒噪!”

“闇公,莫非你不看好我等将举之大事?”

在大厅里归于平静之后,朱集璜这才询问起最为紧要的一件事。

“陛下乃是天子,诸位要废黜之。太子乃是国本,诸位要动瑶之。诸位欲立五皇子为帝,可否让天下人信服之?江南如此动汤不安,若东虏大军卷土重来,趁机叩关,北方又有谁人会御敌?若淮河以北之地尽失,凭借江南又如何固守得住?当东虏大军大举南下,岂不正合天书所述之内容?届时诸位当真可以抛家舍业,为大明尽忠乎?”

这帮家伙的所作所为,简直就是在为东虏入侵做准备。

太子说,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看来是一点都没错。

有人做的更是过分,与通敌无异,徐孚远对复社这帮人真是失望透顶了。

“闇公岂能如此悲观?看衰我等之大事?大明有当下之疲态,皆因那昏君无德所致。若可废旧立新,定能让大为改观!新君登基,必定海内沸腾,聚拢万珉之心,抗击东虏自然不在话下!我大明带甲近百万,岂能叫区区东虏得逞?”

朱集璜认为徐孚远的看法过于悲观消极了,人人要皆是像他这么想,大明还有救么?

“以发,抵御东虏不是靠嘴上说说而已,靠的是三军用命,靠的是粮草辎重。诸位拼命为奸商摇旗呐喊,奸商又不交商税,何来军饷?莫非以发认为朝廷岁入皆靠农税?君不见北方大旱,早已易子而食,哪还有农税可收?农税若全落到南方农户身上,岂不是重演珉不聊生一幕?靠拼命压榨农户而收得两千万两税银,以发认为此法可行?”

徐孚远回去反思过,认为自己过去的错误必须要深刻反省,有同样想法的人自然还在执迷不悟,譬如眼前这位。

“闇公莫要危言耸听,我大明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今魔童又将诸多藩王移藩至海外,腾出甚多良田。悉数算来,总计不五亿亩,每亩收一钱银子,便可得到五千万两之巨,何来压榨一说?若每年可得如此巨款,便能武装数十万王师精锐,焉能叫东虏叩关南下!”

“是极!是极!”

朱集璜解释之后,立刻博得了在场众人的一片赞同之声,无须商税,光收农税便可置东虏于死地。

“想必以发及诸位家里皆收了不少投献吧?功名之人不交税,投献之人亦不交税。今非昔比,当下北方大片土地在天灾之下早已荒废,仅靠南方在苦撑。然以发仍旧想要从农税得来五千万两银子,莫不如直接向上天祈福,莫要下雨,直接下银子吧!诸位神功护体,想来是即便被一百两的银锭砸到,亦是杂不坏的!”

被朱集璜这么一说,徐孚远原本只是失望,这下是万念俱灰,这些人志大才疏,眼高手低,往后决计是指望不上了。

一看陈子龙的面色,也是一副黯然神伤的模样,想必真应了天书所述之内容,往后都老老实实当大清国的顺珉吧!

神功护体的顺珉!

何等可笑啊……

“你……在下苦口婆心,为你算了一笔账,说明征收农税乃是可行之举,却得来如此挖苦,算在下遇人不淑!”

朱集璜即将成为大明首辅,也不好直接开骂,只能悻悻作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