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370章:弃暗投明

明末黑太子 第370章:弃暗投明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8 08:03:46 来源:笔趣阁

这笔款子早就被诸将给惦记上了,但作为官军将领,明抢是绝对行不通的,智取的话,他们合伙都玩不过聪明绝顶的洪少保,唯一的办法就是用贼军同行来套现……

对于官军抚恤金,此番也是极高,战殁者家眷可得二百两银子,男丁成年之后享受优先入伍,全家免除一切税赋二十年,之后减半征收。

重伤之人可领一百两,之后每月能够领取一两银子与两斗米,无须工作,若无家可归且无房产,由朝廷提供住宿之处。若有家室,则其待遇与战殁者等同。

受伤但不影响劳作,且无法继续入列作战之人,可领五十两银子,由吏部统一安排非作战类工作,每月月俸不低于一两五钱银子,另发三斗米。

可以说正是由于朝廷可以提供极为优厚的抚恤待遇,官兵没了后顾之忧,才能奋勇杀敌,跟之前养寇自重的模式截然不同。

对于将领们来说,自身享受的抚恤待遇就更高了。总兵官级别的将领,若是因伤而退出现役,朝廷一次性发放五千两银子。

比文官退休的水准要高得多,几乎与首辅相当了。即便是一个小小的把总退休,也有一百两银子可拿,每月的退休金另算。

利用在军队积攒下的人脉,拿出自己的退休金来做点小生意,譬如在老家卖个报纸,帮助招募兵丁,甚至在当地训练新兵,每月赚点银子其实是很容易的。

所以不论是在军队里当官,还是退休之后生活,只要不造反,不违规,不怯战,不通敌,就会享受很高的待遇,这让官军里的将领与校尉们就不得不卖力作战了。

继续混吃等死倒是可以,但是看着别人成箱子的往回抬银子,谁人不眼热?

你手里没钱,还怎么养活亲兵与手下?

打仗靠的就是士气,想要让麾下士卒士气旺盛,就得用银子来顶住才行。

连马科这种不愿与对方死打硬拼的将领,在从洪少保手里领到第一笔大额赏银之后,回到大帐都开始琢磨如何尽快追上贼军,好继续赚银子。

这可不是十两八两的牛毛,一旦打了胜仗,便可领取成千上万两的赏银。诸将之前都是穷怕了,好不容易逮到一个名正言顺捞钱的机会,必须好好把握才是。

据说太子在京城惩治勋贵与蛀虫,已经攒下了三四千万了的银子,朝廷一下子有了比横财,这下军饷是决计不愁了,就看众人在前线的表现了。

士卒们领取了赏银,自然眉开眼笑,几乎将襄阳城内的肉类与酒水全部买光,没了贼兵的威胁,便可以在江边公然烧烤,然后就是一顿胡吃海吹。

下面可以洗澡、吃饭,躺着享受江风的吹拂,作为全军主帅,洪承畴要趁着扎营的时间,在明早之前,将所有后勤工作,包括奖惩对象在内,都要打理完毕。

工作量自然是极其巨大的,即使有几十位文书与仆从,涉及到数万人的事宜,也会忙得不可开交,直至天光大亮,才算处理得差不多了。

“少保大人,此番进兵,末将斗胆请战!末将深受圣眷,至今徒劳无功,委实汗颜,亦有负家母嘱托……”

刘国能在洪承畴下令拔营之际,只身前来,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找个机会,立下战功才行。

族弟刘子安随罗岱作战,所部表现深得罗岱满意,便在洪少保面前进言,鉴于其立下的战功,也被赏了一万两银子。

刘子安拿出两千两送给刘国能,加上罗岱遣人送来的两千两,有四千两之多,但对麾下两万多士卒来说,这点银子就显得杯水车薪了。

来回跑了两百里路,就拿了一个“路费”,刘国能当然不会知足,而且身边的将领也撺掇他,希望能够多立战功,起码跟刘子安差不多,这样才能有机会分银子。

“呵呵,国能战意十足,本帅甚慰。不过无须多虑,近有张逆在逃,远有勋西地区的多路贼军需待剿灭。国能倒是要号令所部将士攒足体力,不然就要贻误战机了。”

通过这段时间的细心观察,洪承畴倒是对刘国能较为放心,此人也正如太子叮嘱的那样,算是被招抚的流寇首领里,没有多大复叛之心的了,自己可以对其放心使用。

经过襄阳一役,张逆是不敢跟官军列阵而战了,这会儿估计还在翻山越岭,寻找朝廷的薄弱之处,伺机下手,故而官军各部都要做好长途行军、追击贼兵的准备才行。

“末将定然不敢辜负少保大人之重托!”

刘国能从洪承畴的话语里觉察出,他们不但要追歼张献忠,还要转战勋西。

勋县与均州地区接受朝廷招抚的多名首领也与张逆眉来眼去,多半也要跟着复叛。

正基于此等险峻形势,朝廷才命令孙传庭率多位总兵从西侧实施进击,与洪承畴所部遥相呼应。

但指望孙传庭打垮盘踞在勋西地区的多路复叛流寇是不大现实的,洪承畴在打垮张逆之后,势必要与孙传庭汇合。

刘国能便意识到这阵仗还多的是,自己是担忧过度了,只要听从洪少保的命令,就不怕落在人后。

从河楠出兵以来,洪少保算是对己部关切有佳,不但补发了之前朝廷拖欠的所有银两,还足额供应规定的粮饷,让所部将士对洪少保的印象大为改观。

由于之前多年对付流寇手段过于狠戾,洪少保在义军里的名声可是极其的不好,但从这段时间的接触以来,此人除了治军严谨之外,并无朝廷官吏的诸多劣迹。

反而是严于律己,不时带人前往各营巡查,让随军医师仔细检查生病士卒的身体状况,让众人敬佩不已。

对于被招抚的己部将士,洪少保均一视同仁,从未寻找借口而克扣过半点粮饷,经常询问是否有下属阻挠或私吞钱粮之事,可以说是一位很难遇到的称职好上司。

由于洪少保处事公正严明,赏罚果断,刘国能是非常愿意在其麾下效力的,换成是旁人前来替换其帅位,他反而要多加小心了。

“传本帅命令,处斩张君用祭旗!”

洪承畴很忙,没工夫将这瘸了一条腿的家伙招安,再说都成瘸子了,这厮也不能领兵打仗了。

交给太子殿下处理也不合适,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干脆就杀了,用以提振士气好了,免得大清早就无精打采的。

“王尚礼,太子殿下对你评价颇高,只要发誓不再复叛,便可被委以重任。今你二次被俘,即便本官放你回去,只怕张献忠对你疑心重重。”

洪承畴并未在昨天招抚王尚礼,而是先晾了一夜,为其留足了思虑的时间,等到全军开拔之际,再行与其交谈。

“我虽不才,却非卖主求荣之辈,洪少保若是敢放走在下,在下自然感激不尽!”

既然洪承畴留了个口自,王尚礼便要试探一番,免得再次中计,他可是害怕第三次成为官军的俘虏,被耻笑两次就够了,不想再来一次了。

“来人,为其松绑!备马!你可自行离去,本官不会加以阻拦,更不会开弓放箭!”

洪承畴就坐在太师椅上看其何去何从,换成自己,他可不好意思回去跟张逆禀报,末将无能,又被官军俘获了……

“当真???”

被松绑之后的王尚礼摸了摸手腕,还难以置信地问了一下。

“大庭广众之下,本官岂能出尔反尔?”

洪承畴笑着捋着胡子,根本就不怕对方做出任何一种选择。

“后会有期!”

你都给了机会,那就莫怪自己如此这般了,王尚礼抱拳施礼之后,便大步流星地走到马前。

周遭洪少保的亲兵都对自己无动于衷,看样子也不像是欲擒故纵之计,王尚礼翻身上马,策马跑到大营门口。

在外面转了一圈,都跑了回来,在大帐之前下马,进来施礼,看得众人都莫名其妙,完全搞不懂这厮在干嘛。

“启禀洪少保,之前的王尚礼已然投奔张献忠。进帐的王尚礼愿为朝廷效力,从今往后再无复叛之心!”

他不是没想到跑回义军那边,向八大王报道,可是回去又能说甚子呢?

前番带兵潜入襄阳城,被人家识破,而后在江边激战,又被罗岱所败。

即便刘子安那厮没有对自己扬泥巴,所部人马也已然折损殆尽了。

智取未果,强攻失败,两条路都走不通,还两次做了俘虏。

自己又不是八大王的义子,八大王能给自己第三次机会么?

王尚礼不是没想过抹脖子,一死了之倒是容易,但死了也是个笑话。

两次做了俘虏,想不开就自裁了,在旁人眼里,这不是笑话又是什么呢?

昨夜王尚礼在牢狱之中还想过,为何八大王会复叛,而刘国能却没有参与,反而随洪承畴前来平叛。

在江边交战时,刘子安说的倒是没错,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怎能出尔反尔,接受招抚又复叛造返,此举与恶狗何异?

之前各为其主,刘子安说的并未被王尚礼接受,如今沦为了监下囚,王尚礼才反思跟着八大王复叛到底是对是错。

“好!尚礼明大义,识大体,快快请起吧!”

洪承畴走过来,搀扶起王尚礼,算是认可了对方的投诚之举,是真是假,还需今后验证,但面子上要给足才是。

招降此人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王尚礼不但知晓张逆贼军的实情,还与张逆长子张可望关系密切。

洪承畴希望用王尚礼钓到在汉水以北伺机而动的张可望所部,这样才算是接触掉贼军对樊城的威胁。

如今谁也不知道张可望率军跑到什么地方去了,连被俘的贼军将士对此都一无所知,询问过后,居然没有一个人能说清楚。

张献忠带着败兵逃往西南方向,从地图上看,距离张可望所部是越来越远,看似要抛弃掉这位义子,此举令洪承畴百思不得其解。

随后,将帅二人便促膝交谈了一番,结果让洪承畴气馁的是,连王尚礼都不知道张可望的目的地。

“当初分兵之时,定国率三千兵马西去,可望率三千兵马北去,八大……张……张逆说是声东击西之计,在击败官军之后,再行合兵。如今在襄阳城下大败,损兵折将不下万人之巨。原本说是南下宜城,再取钟祥,最终进兵武倡,此策已然难以成行。其他计策,少保请恕在下无从知晓了,或许俘获左右两位军师,可从其口中探得详情。”

王尚礼虽说是义军的高级将领,但也知道个大概而已,为了避免走漏消息,关于具体的进兵策略,八大王只让每人掌握应该知道的部分。

也就是说,洪承畴要抓到好几个高级将领,将他们所知道的部分拼接在一起,才能得到一个较为完整的答案,但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马元利、刘进忠、贺天云三将均先后被官军射杀,张君用被俘之后便破口大骂,根本不予配合,只有王尚礼还算是幡然悔悟,决定弃暗投明。

但手里只有王尚礼还远远不够,洪承畴将昨日降卒所说的消息汇总起来,也仅仅能够获悉关于贼军的一小部分信息。

“好好好!尚礼为本帅答疑解惑,已然不易,先行洗漱一番,而后随本帅同行吧!”

洪承畴对其回答还算是满意,看对方的眼神,并无飘忽之状,说的应该是实情,只是其所述之内容自己多半已经知晓了,并无太高价值可言。

兵分三路,又不汇合,洪承畴并不相信张献忠会将两个义子一并舍弃掉,重要的是他们掌握着六千兵马,这对惨败之后的张献忠是很大的补充。

洪承畴感觉张逆与其两个儿子一定会在某个地方汇合,然后再行攻城略地,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尽快看出他的下一步棋。

好在杨御藩、牟文绶、唐通、姜名武这四位总兵官已经率部追赶上去了,不会再让张逆从官军的视线里消失了。

否则近十万大军就在谷城与襄阳一带,陪着贼军转圈玩,官军真就被张逆当成猴来耍了!

是役幸亏襄阳没丢,还顺势挫败了贼军的进攻,不然毫无疑问便是一场大败了。

为了在初始阶段便使官军占得上风,太子特意让自己来对付张献忠,倒是用人得当。

千岁爷还特意叮嘱自己,张逆年纪不大,但狡猾如狐,凶狠似狼,切莫轻敌大意。

襄阳一役的确给洪承畴与官军将领们敲响了警钟,对张逆作战时稍有疏忽,便会酿成大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