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1290章:最终谈判

明末黑太子 第1290章:最终谈判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14 13:48:06 来源:笔趣阁

从昊菁五十三年,西历一六九六年开始,张煌言每年都能获得一个机械化步兵旅的增援。

三年之后,每年增援的规模达到一个装甲旅、一个机械化步兵旅、一个骑兵旅。

到一七零零年,不算西部总督区原有的十五万人变成的三十个作战旅。

张煌言已经从本土获得了两个装甲旅、两个骑兵旅、五个机步旅,外加两千架“信天翁”战斗机和两百五十架“大力神”轰炸机。

在获得了如此之多的增援后,换作万礼或曾英,

便可能要对南边的辫子大打出手了。

然而足智多谋的张煌言比同门师兄弟更有耐心,这也是某尊师让他第二次出任总督的原因所在。

昊菁五十八年,也就是西历一七零一年开始,张煌言每年获得的增援增加到两个装甲旅、两个骑兵旅以及一堆作战飞机,再就是草原骑兵也抵达了乌拉尔山以西。

这就是动手之前最明显的信号了,因为草原骑兵此前多半驻扎在中亚地区,并不会被大量调至乌拉尔山以西。

与关内的重骑兵不用,草原骑兵属于轻骑兵,装备也相对落后一些,虽然现在已经全部换装了左轮步枪,不过每人依旧携带弓箭。

一年五个旅,两年十个旅,五万人的规模,不算多,也决计算不上少了。

这些草原骑兵在战时可以长驱直入,袭扰辫子后方。

在战后,就会变成典型的战场清道夫了……

辫子的很多武器装备甚至牲畜与家产,与关内部队的模式和兴趣都完全不兼容,却刚好很对草原骑兵們的胃口。

昊菁皇帝也就投其所好了,不然每年也得白白养着这些人。

饲养草原骑兵的优点很明显,这些家伙每年只拿一半的饷银,

也不需要消耗太多的装备资源。

战前却能够迅速集结待命,战时对补给的要求很低,只要空军的支援能够稍微给力一些,这些草原骑兵就能发挥奇效。

那些自家草场里缺矿石的部落,多半都依赖半年放牧加半年训练的模式,这就等于每年还能赚一笔额外的钱。

昊菁皇帝也很喜欢用这些草原骑兵,由于中亚辖区的面积不小,指望关内骑兵进行巡逻,实在是太费钱了。

在对辫子动手之前,将大量的草原骑兵调至西部战区,既能给门徒的部队增加机动部队的兵力,又能适当地降低战争成本。

一七零零年,路易十四与一群欧洲元首再次访问明帝国,主要目的就是要得知明帝国皇帝何时才能派兵南下进攻清军的老窝。

庞大的军费开支已经压得路易十四快变成罗锅了,连法国海军的军费都一再压缩,目前降至近十年来的最低水平。

节省下来的钱也不可能真的存进国库,而是直接用来制造飞机、坦克以及给数十万法军官兵开工资。

不光是路易十四抱怨,初次来到明帝国的利奥波德也万分恳求昊菁皇帝能够尽快出兵中欧,他实在是撑不住了。

清军不但占领了整个波立、普鲁士、摩拉维亚,还不断进攻勃兰登堡、梅克伦堡-什未林、萨克森,

甚至丹麦。

照这种态势发展下去的话,

用不了五年,巴伐利亚以北地区,也得被清军占领,那就太可怕了。

昊菁皇帝也不是不打算出兵,只不过在动手之前,先得把如何分蛋糕的事情说清楚,毕竟战场如商场嘛!

此事不但关乎路易十四,还要牵扯到易卜拉欣,只能协调完三方的利弊得失,才能最终拍板定夺。

清军对路易十四、利奥波德、索别斯基、查士丁尼等人来说都是敌人,但却是奥斯曼帝国的朋友。

在消灭这股武装力量之后,毫无疑问,欧洲各国会联合起来对付奥斯曼,这是易卜拉欣绝对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对方相对清军动手也可以,但易卜拉欣要求实现两个前提条件。

其一,由明帝国担保,在消灭清军之后,欧洲盟军不会进攻奥斯曼的控制区。

其二,欧洲各国必须承认奥斯曼的控制区,并且不得以任何借口侵犯奥斯曼的利益。

这就涉及到各方利益了,尤其是在地图上如何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

明帝国与奥斯曼的边界好说,朱慈烺已经与易卜拉欣商定,以南布格河为界。

如此一来,乌克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产粮区就归大明所有了。

朱慈烺对波立没兴趣,更没兴趣对当地进行扶贫。

明军将边境线推进到明斯克一带就可以了,不需要通过沼泽地了。

瑞典国王卡尔十一世只对波罗的海沿岸感兴趣,这就给了索别斯基复国的前提条件。

路易十四想要的地方是德意志西部地区,最难谈妥的就是利奥波德与易卜拉欣。

利奥波德想要匈牙利,易卜拉欣想要摩拉维亚。

由路易十四劝说利奥波德,朱慈烺开导易卜拉欣,最后双方各退一步,承认当下的实际控制线。

代价也就是索别斯基的地盘几乎被缩小了一半,但他势单力孤,实力又不行,在谈判时完全说不上话。

能给他复国,已经算是对其仁至义尽了,否则波立这个国家将永远地被从地图上抹掉!

利奥波德能让步是因为奥斯曼有明帝国在背后支持,这是他与路易十四联手都抗拒不了的。

易卜拉欣愿意妥协,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朱慈烺允许在击败鞑靼人之后,他可以收留部分残兵败将。

具体多少,那就要看他的意愿和能力了,没有明说数量,这才是让易卜拉欣最为心动的地方。

易卜拉欣也明白鞑靼人是限制欧洲向东北方向扩张的重要制衡力量,朱慈烺多半是不希望他们被多方联手彻底消灭的。

在战后,这些鞑靼人也将成为奥斯曼帝国对抗欧洲盟军的重要力量之一,所以……

对朱慈烺来说,自己只想要乌克兰的土地,上面的人一个不要。

对易卜拉欣来说,收编愿意为自己作战的鞑靼人、车臣人、哥萨克人更为重要。

会议上还有一点要对法奥双方言明,那就是为了公平起见,从一七零一年元旦开始,将向双方提供“大力神”轰炸机,每年向每方的供货数量达到二十架。

路易十四本来还想催促朱慈烺,希望尽快拿到这款轰炸机,好尽快对清军动手。

看到易卜拉欣也没拿到,那就放心了,可以接受推迟一年的要求了。

某位辫子皇帝不会想到,这次会议就决定了辫子们的命运。

战前,欧洲是三方混战,加一方观看。

战后,欧洲就会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三国演义了。

朱慈烺认为路易十四至少得攒出来四十架“大力神”轰炸机再动手,那就意味着需要在一七零三年之后才能正式发动对辫子的反击作战了。

届时,张煌言麾下的“大力神”轰炸机数量将达到四百架,完全具备了对辫子骑兵集群进行地毯式轰炸的能力。

对大明帝国来说,晚开战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让“黑鹰”武装直升机投入作战。

这款武装直升机的批量生产时间在一七零一年,前期计划每年生产四百架。

从下线到部队列装试飞,大概需要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大致是可以赶上这场战争的。

张煌言那边有了足够多的“大力神”轰炸机之后,其实有没有“黑鹰”武装直升机也就无所谓了。

但朱慈烺还是不愿意让这款武器错过打活靶子的好机会,这可是相当难得的实战机会,可以很好的检验这款直升机的质量与性能。

与单发的“信天翁”不同,“黑鹰”武装直升机是三发动力,两个发动机负责主螺旋桨,一个发动机负责尾部螺旋桨,可靠性是比较高的。

作为“信天翁”的放大版,科学院前不久也造出了双发的重型战斗机——黑脚信天翁!

原型为“梅塞施密特”-110,该型战斗机的航程更远、载弹量更大、可靠性也更高。

缺点就是机动性不如“信天翁”,即便是大规模量产之后,造价也是前者的三倍多。

战斗机以后的绰号就一律采用某品种的信天翁,省得还得重新命名。

黑脚信天翁常见于闽浙一带,也是一种非鹰隼的大型鸟类。

与原型Bf-110不同,科学院考虑到发动机功率不足,在不影响气动布局的情况下,对原型进行了等比例缩小。

导致“黑脚信天翁”在性能上较Bf-110缩水了一大截,好在比上代的“信天翁”强不少。

不同于“黑鹰”武装直升机,“黑脚信天翁”的研发目的不是用来对地攻击的,故而这款战机的俯冲性能不佳。

朱慈烺也不打算让“黑脚信天翁”参加对辫子的战斗,因为实在是没啥可打的,该打的都会被“大力神”、“信天翁”、“黑鹰”给联手消灭。

作为说服利奥波德承认奥斯曼对匈牙利控制的代价,朱慈烺也同意第三次认购价值五千万银币的法国国债。

由于此前的贷款一直没还上,路易十四已经拖欠自己一亿五千万银币了。

朱慈烺也从未催促过对方还钱,反而同意了路易十四第三次贷款的请求。

不同意的话,这只欧皇就变非酋了,绝对撑不下去了……

路易十四此番还带来了两个比他还穷得多的家伙——利奥波德与索别斯基!

要不是腓特烈天天挨打,实在难以抽身,也得跟着过来向朱慈烺乞讨。

要饭本来是大明太祖的绝招,没想到被老外给学去了……

朱慈烺本着一碗水端平的原则,无偿支援每人二十门重炮、一百门小炮、五十辆蒸汽坦克、五千支左轮步枪、一百挺机枪、五十架“信天翁”战斗机,以及配套的弹药。

嫌少的话,完全可以向路易十四乞讨嘛!

不远万里来大明要饭,那就别嫌饭馊!

查士丁尼作为大明的盟友,待遇自然比利奥波德与索别斯基要高得多。

除了无偿的军事援助部分之外,朱慈烺还低价出售了五百架全新的“信天翁”战斗机。

对查士丁尼来说,用机动性极高的战斗机来保卫威尼斯可是比地面部队要给力太多了。

这只元首对易卜拉欣放任清军通过其控制区来肆虐威尼斯很有意见,但又不敢触怒对方。

同样持有这种想法的还有瑞士和罗马方面,中欧战争殃及南欧之后,两国也被迫开始从法国甚至明帝国进口武器了。

瑞士、罗马、威尼斯本来都算是后方,现在全变成前线了,随时都可能遭到清军骑兵集群的洗劫。

与其变成家徒四壁的模样,还不如直接把剩下的钱都用来采购武器装备,至少能够起到保家卫国的作用。

不过这次最大的卖家依然是易卜拉欣和波洛,前者订购了一千架“信天翁”战斗机、一百架“大力神”轰炸机、一千辆燃油坦克、两百门重炮、十万支左轮步枪、三千挺机枪。

这批武器装备全部到位之后,足以武装二十个步兵旅的奥军,成为易卜拉欣用来保卫匈牙利的重要力量。

新印加帝国根本没有卷入欧洲战事,但提高国防实力是不可改变的国策,不然也没有今天的强大帝国了。

波洛对大型铁甲舰的渴望并不比路易十四低多少,这次用分期付款的方式采购了一艘六级铁甲舰,也就是布吕歇尔。

该型铁甲舰的国际市场的售价在三亿五千万银币,使用五年的二手舰为两亿五千万。

鉴于两国的亲密友好关系,朱慈烺又主动降价五千万。

并同意了为期五年的分期付款,每年还款四千万银币的话,在不采购其他大型铁甲舰的情况,其实对波洛的压力一点都不大。

这使得新印加帝国成为继明帝国、法兰西帝国之后,全球第三个装备该型铁甲舰的国家。

波洛的目标是至少为本国海军采购两艘该型铁甲舰,使自己的太平洋舰队与大西洋舰队各拥有一艘无敌战舰。

上一批次的布吕歇尔是一六九五年下水的,到现在正好过了五年的磨合期,正是好时候。

要不是波洛上门求购,换成别人,朱慈烺还不愿意卖呢!

第十批次(1688-1695)建造的十二艘布吕歇尔,郑芝龙买走四艘,两艘归路易十四,加上卖给波洛的这艘,大明海军还剩下五艘可用。

不过主力舰荒在两年之后就被解决了,第十一批次(1695-1702)将有四艘“国王”与十二艘布吕歇尔下水。

除了两艘国王归郑芝龙外,其余的十四艘主力舰都会加入大明海军的作战序列。

刨去几年后再买给波洛的一艘布吕歇尔,大明海军在未来数年之内,还会拥有至少十八艘一万五千吨以上的主力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