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1288章:黑鹰出现

明末黑太子 第1288章:黑鹰出现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14 13:48:06 来源:笔趣阁

若是不考虑到战区能抢的人畜财物的数量都大为降低的话,保成皇帝是不会仅仅派出一百人过去实施第二次“箭雨战术”的。

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大清的可战之兵已经高达四百万,常备军便达到了一百万,真正达到了披甲百万的惊人标准。

在秋收之后,能够出动的兵力高达三百万余万,要不是需要用上百万人来提防蛮明军队突然南下,便可以都压到西边去了。

每年只是在春耕与秋收时需要比较多的人手,其他时间,完全可以用包衣奴才完成照顾庄稼与放牧的任务。

尤其是在秋收之后,各旗主凡是不满意麾下收成的,都会尽起麾下兵马,踊跃参加西征行动。

能够通过两到三次西征便可以灭亡波立,并吞并其国土的话。

那么不算奥斯曼的话,大清的国土面积便超过法国,位居欧洲第一了。

咱蛮明短期内无力南下进攻大清之际,大清便能尽快扩充国土与人口,为今后早作打算。

保成皇帝认为大清人口若是能达到两千万以上,通过庞大的国土,便可与蛮明周旋到底了。

在兵器军械方面与蛮明的差距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此策算是最为切实可行的战略了。

负责本土北部防御的清军骑兵,在巡逻时便会发现蛮明的飞天邪物成群结队地从头顶飞过。

让他们感到奇怪的是,这些邪物并不会攻击自己,甚至连在自己头顶转圈的兴趣都没有。

时间一长,己方也一直没遭受过邪物的攻击,

清军骑兵们也就见怪不怪了。

大家也很识趣地没有在未得上面命令的情况下,

擅自越过双方默认的边界线,北上到蛮明的地盘上去劫掠一番。

清军也知道距离边界线很近的库尔斯克是一座矿场,

蛮明在那里大规模开采铁矿,也从未过去袭扰过。

原因很简单,那里虽然只有大约五千驻军,却装备了数百辆铁甲战车和数十架飞天邪物,

重炮与火箭更不必说。

想要攻打矿区,

甚至占领那里,恐怕要付出相当之大的代价,因为对方会从莫斯科开来大量援军。

援军在两天之内便会抵达库尔斯克,数百飞天邪物则是当天就到,

这才是让清军上下最为忌惮之处。

换个思路的话,

清国的牧珉想用自己的牲畜来换购蛮明的钢铁制的生活用品,譬如锅碗瓢盆,还是可以不受限制的。

一切都按照市场价,

而且没有数量兑换方面的限额,想换多少都可以。

不过历代大清皇帝都禁止交易牛、马、骡,这是耕地的主力牲畜。

允许交易羊、猪、驴以及家禽,河鲜与海鲜则完全不受交易限制。

大清在本土也开采了铁矿,冶炼厂的规模更是不小,然而由于生产工艺落后,铁制品的产量远远满足不了自身需求。

在蛮明可以出口相关产品的情况下,大清自然乐意用一些土特产来换购。

凡是越过边境线北上的商队,

都要接受明军的检查,

合格之后才会放行。

没有接受检查的商队是不会得到通行证的,一旦被明军发现,

就得被直接罚没。

不跟随商队,

擅自越界之人,被明军抓住就别想活了,

一律按细作直接处决。

清明双方默许的交易方式就是走固定路线,

去固定地点,

进行公平交易。

在一六九五年张煌言第二次任西部总督之后,

依然奉行此前的交易准则。

那就是绝不允许出售武器装备以及原材料铁锭,且绝不接受赊销。

铁制生活用品可以交易,

但必须在大明境内才行。

像派商队南下探察这种事,张煌言是不屑于做的。

对方的人口虽然越来越多,

可在明清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方面,差距却越来越大。

张煌言所部总兵力仅为二十万,其中十五万人为三十个整编旅,驻扎在乌拉尔山以西的各处要地。

另有五万人以营为单位,驻扎在比较小的据点,保护北线的铁路兵另算。

像察里津、库尔斯克、奥廖尔、布良斯克、沃罗涅日、斯莫棱斯克等战略要地,驻军也均为一个旅而已。

每座城市均修建了机场,部署了一个空军战斗机中队,约五十架“信天翁”,

足以应付日常的巡逻任务。

步兵旅均已实现了机械化,装备一百二十辆第四代燃油坦克,

作战效能等于两倍于此的第三代蒸汽坦克。

每个步兵班均装备一挺机枪和一支冲锋枪,其余士兵则使用弹匣式步枪,除此之外,

每人皆配备了左轮短铳用来自卫。

手榴弹自然是不可或缺的武器,尤其是在防御战的时候,甚至比迫击炮都好使。

张煌言认为还需要至少增加十个旅,

才能起到稳固西部总督区的作用。

现在机动兵力几乎都被各个城市的守备任务给套住了,无法及时抽身。

对此,某尊师暂时还没打算对辫子动手,故而也就没给门徒增兵。

不过技术装备可以优先配发,譬如“大力神”运输/轰炸机。

除北美战场之外,正以每年五十架的速度被部署到乌拉尔山以西地区。

到一七零零年,该地区的“大力神”将增加到三百架之多。

这个规模的机群足以在野战时,对辫子大军实施地毯式轰炸了。

“信天翁”战斗/侦察机的数量增长的更快,达到每年三百架。

预计届时将会超过三千架,一旦集中起来,达到遮天蔽日的地步。

西部总督区的面积太大,

换算成防御兵力的话,投入一百万都不见得够用。

由于距离本土实在太远,

在有北线铁路的情况下,也必须控制住当地驻军的规模。

二十万驻军在平时均需参加春耕与秋收,

用以达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目的。

军垦农场一律采用机械化翻地与运输,拖拉机管够用,实在不行还能上坦克……

每人年均产量达到一千斤以上,完全不需要从本土或乌拉尔山以东地区运输粮食。

肉类供给依靠养殖、捕捞、交易三种方式,也能让士兵每天都能吃到鱼肉。

对于实力与日俱增的东虏,张煌言在回京述职时也上奏过,并表示了极大的担忧。

但在昊菁皇帝眼里,东虏的实力增长快慢已经不再重要了。

从本质上来说,大明与辫子的国力已经彻底拉开差距了。

一个已经进入工业化时代了,另一个还在停留在农耕冶铁时代。

某尊师让张煌言看到了科学院正在研制的秘密武器——“黑鹰”武装直升机!

“信天翁”的速度太快并不容易猎杀地面目标,这种飞行器才是对付东虏骑兵的天敌克星。

“黑鹰”武装直升机拥有两门十毫米机炮,每门机炮的备弹量达到五百发,还有两个四联装挂架,能够挂载八枚航弹。

火箭弹的隐患比较大,暂时不考虑装备。只要能飞临目标头顶,使用航弹一样可以造成很大的杀伤。

从进入上看,大约在十年内能完成研制,具体时间待定,不过此物必将成为猎杀敌骑的大杀器。

“黑鹰”武装直升机的最大优点便是速度比“信天翁”战斗机慢,但比敌骑速度更快,还有悬停的功能。

由于飞行控制系统的性能缘故,悬停也仅仅是在原地小幅度转圈,并不能做到真正的接近静止状态。

但也让张煌言震惊不已,因为直升机是可以垂直起降的,也就意味着不需要占地面积很大的机场。

在任何一处平整的土地上便可以完成起降,甚至在楼房的房顶上都可以这么做,这功能就太奇葩了。

以后高空有战斗机,低空有直升机,需要强大火力,还有轰炸机。

在明军地面部队出动之前,光凭借空军这些作战飞机,便可以将东虏骑兵集群打得屁股尿流了……

昊菁皇帝并未首先发展运输直升机,因为武装直升机对东虏骑兵的杀伤力更大,而且出现事故的损失更小。

在初代直升机质量尚不完全合格的情况下,发展运输直升机的话,一次可能摔死一个班的士兵。

换成武装直升机,最多死俩人,这等于一次事故能降低八个人的伤亡,不能不考虑这方面的情况。

科学院预计一架战斗机能够消灭三十至五十名敌军骑兵,而一架武装直升机可以消灭一百五十到两百个目标。

考虑到战场条件,武装直升机比战斗机更适合野战部队随身携带。

日常起降可以在城内的机场停机区,不会占用额外的跑道。

战时能够车载运输,在十五分钟内完整起飞准备。

预计一旦实现量产,军方将会采购三千架以上。

“黑鹰”武装直升机的模板不是原版“黑鹰”多用途直升机,而是AH-1“眼镜蛇”武装直升机。

昊菁皇帝暂时不考虑走米-24“雌鹿”武装运输直升机的路子,在初期走那条路实在太危险。

等发展三代武装直升机之后,再考虑研发武装运输直升机也不迟。

实际上武装直升机跟燃油坦克才是绝配,具备了最强的野战突击能力。

张煌言在看过此款武器的真面目之后,也就恍然大悟了,怪不得尊师对东虏一点都不着急。

如若大明王师从库尔斯克一线南下第聂伯河流域,东虏腹地必将成为新式武器的试验场!

张煌言也就理解尊师不增兵的原因了,因为一部分军费都打算用来采购武装直升机了……

作为不断学习新式战术的将领,张煌言当然支持陆军采购新式武器,而且包括会飞的武器。

武装直升机由于需要被野战部队随身携带,陆军航空兵的组建也就顺理成章了。

前期每个旅都会有一个二十四架编制的陆航中队,或者称之为航空营。

虽然规模并不算大,但足以对付两三千敌军骑兵。

加上坦克与步兵的话,一个机械化步兵旅足以击退上万东虏骑兵的进攻。

这还是装甲车辆数量最低的作战单位的战力,换成拥有三百六十辆坦克的装甲旅,那战斗力便非同凡响了。

东欧平原与波德平原都是装甲部队驰骋突击的最好战场,昊菁皇帝对将这一片地区用来锤炼大明装甲部队战斗力的兴趣很大。

给门徒增兵很慢,但将坦克、飞机源源不断地运输到乌拉尔山以西的速度却很快。

张煌言得到了每年增加一个装甲旅的承诺,加上空军力量正在不断增强,自然不会继续抱怨自己兵力太少了。

至于何时开打,还得坐山观虎斗,看看东虏与西方诸国的战事发展到何种程度了……

某尊师给张煌言的口诀很简单,也很容易明白。

你不打他,我不打你!

你不打死他,我不打死你!

把辫子养得肥肥的,最后所有战利品不都是大明的嘛!

若是辫子能够将边境线一口气推到柏林,昊菁皇帝以后不就可以让张煌言伺机把边境线推到华沙,甚至更靠西的地方了嘛!

大明占领的是辫子的地盘,与西方诸国完全无关!

法国也说不出什么,因为这也不是法国的土地嘛!

能将欧洲过半的产粮区收入囊中的话,大明肯定利于不败之地了。

昊菁皇帝也不是将所有的好地盘都给霸占了,还有非洲、印度、巴西这三块好地方给小伙伴们留着呢!

大家可以随便抢,抢不着的话,那就别赖大明了……

至于欧陆大战,昊菁皇帝已经让兵部将全部过时的燧发枪与破旧不堪的左轮枪支,甚至二手铜炮以及数千辆蒸汽坦克都卖掉换钱。

寿命还有一千发左右就可能报废的机枪,快到期的手榴弹与战术导弹,也都在出售之列,不然就得在演练时被打掉。

除了不接受赊销之外,可以考虑任何大明所需的商品进行易货贸易。

在昊菁皇帝的指点下,大明自己打仗能赚钱,看别人打仗,也能赚钱!

张煌言再次惊叹于尊师的生意经,这才是名副其实的战争之神!

打仗与赚钱,两不耽误!

换成自己,肯定想不到这个层面。

回到半年时间都是冰天雪地的莫斯科,只能用大洋马来安慰一下了……

这可是犒军的佳品,大部分决定留在乌拉尔山以西的屯垦的退伍老兵,几乎每人都迎娶了一匹大洋马。

军官一般不止一匹,将领少则几匹,多则十几匹。

只要兜里有钱,身体又扛得住,不会引发相关问题,朝廷与皇帝都不管这方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