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238章:总督人选

明末黑太子 第238章:总督人选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8 08:03:46 来源:笔趣阁

四月初三,朝会重开,官吏们闲散许久,对于朝会这种事在心里是很不情愿的,但也愿意来点个到,因为今天发俸,而且是涨俸之后的第一次发俸,还全部是现银。

不论是清官还是蛀虫,没几个人会抗拒白花花的银子,更别说这是合理合法的收入,既然太子有意用银子来笼络百官,那大家前来领取便无可厚非了。

“今日朝会仅有一事须议,议完得出结果便可退朝,下午诸位爱卿可在各自衙门办事!”

幺鸡坐在皇极殿里看着下面一群各怀心思的朝臣们,这里面有不少是通过薛国观的门路来复职的,说是第二届注水朝会也不为过。

皇极殿这个名字听上去就像是属于皇太鸡的大殿,怎么都觉得别扭,改成后来的太和殿的话,还得占那只鸡的一个字,以后有时间要像个好名字才行。

“这件事就是关于如何防御畿辅地区,最大限度地提高顺天府,特别是蓟镇抵御东虏入侵的能力。”

周皇后对这件事丝毫不感兴趣,长子已经监国有些日子了,多方敌人也依然被剪除干净,算是有惊无险地度过了危险时期,朝会也就没她什么事了。

眼下这位后邸之主的心思都在坤宁宫那边,在皇后不在寝宫的时候,由袁贵妃和田贵妃组织大家码长城,正主则安坐在太子身后,努力克制自己的牌瘾。

现在一天不玩就手痒,除了翻看当日送来的报纸,就是这个小木块最让周皇后上心了,不知道自己开朝会之时,后邸那边谁输谁赢了……

两位内侍吃力地搬过来一个巨型架子,上面钉着的一幅关于蓟镇、宣府、永平府的地图,可以让在场的朝臣们看个通透。

看归看,没人敢擅自发言,大家都总结出相关经验了,在太子没有把议题说清楚之前,贸然发话一旦说错,吃饭的家伙就要不保了,哪怕是从轻发落,也要全家被送去挖矿。

兵部尚书冯元飙听到这个议题,马上赶到自己头都大了一圈,这算是让兵部最为头疼之事了。

自崇祯朝伊始至今,东虏已然入塞多达五次,分别在二、七、八、九、十一年,明军没有一次能够抵挡得住,悉数被东虏铁蹄肆意劫掠北方各地。

明军虽然在东虏撤往关外时有所斩获,可远未让皇太鸡伤筋动骨,只是折损了部分兵丁而已,比起其劫掠的人畜钱粮根本就不值一提。

朝廷上下本以为今冬东虏不会再来了,起码要休养生息一番,伺机再南下,可是如今皇帝仙游,太子监国,得到如此利好消息的清军势必卷土重来。

一群朝臣都特么变成了苦瓜脸,幺鸡只要先说明了自己的观点:“本宫以为蓟辽一体式的防御策略已然不适合当今之现状,蓟镇有事,京城被兵,辽西徒有十万将士,然路途遥远,驰援之力不过两万骑兵而已。东虏贼首所率十五万人马,辽西援兵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抵挡东虏大举进攻,还须顺天府一隅之兵为主,而辽西援兵为辅。有鉴于此,首先,要分割蓟辽防区,分设两位总督掌管辖区之事。蓟镇总督辖区为顺天府,辽西总督辖区为永平府及关外地区,各自统领本区兵马。现洪承畴南下追缴余孽,辽西由巡抚方一藻负责,然此人不善用兵,不知诸位爱卿可有推荐人选?”

蓟辽一体式防御的结果就是蓟镇守不住,辽西攻不出,与皇帝和朝廷的期望刚好背道而驰,换成洪承畴上任,对于辫子的弯道超车战术也是鞭长莫及。

让王在晋赴任辽西,反正就是那点人,每年五百万两银子,他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老王头是码防御也好,招炮灰也罢,某太子一概不管,只要能守住目前的地盘就行。

防御畿辅地区的重点就是蓟镇,因为不管是从永平府的长城破口,还是从顺天府的长城破口,辫子最终的行军路线都要经过顺天府。

蓟镇就是顺天府东部、北部与永平府地区,乃是大怼朝的九边之一,在辫子放弃强攻山海关之后,这里便是“九边之首危”。

借助得天独厚的地形优势,蓟镇境内的长城防线算得上是易守难攻,但并不意味着无法被攻克。

嘉靖二十九年,俺答便率鞑靼大军从蓟镇的古北口蜂拥而入,意在直取京城,俘虏皇帝,摧毁明廷,史称“庚戍之变”。

在十一年之后,潘家口又被锡林阿率部攻破,由此可见,即便面对武器装备落后的檬古土着,明军的防线也是朝不保夕。

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曾励精图治,加固城墙,整顿军备,使得蓟镇军力大为改观。

但时过境迁,如今驻防蓟镇的明军实力大不如前,其负责固守的连绵防线面对拥有数百门火炮的辫子已变得防不胜防。

切分蓟辽防区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被动态势,还必须有行之有效的后手跟进才行,才先要把指挥系统给安排好,不然没等打仗就会乱套。

不同于其他人,薛国观在开朝会之前已经得到了太子的指点,说话就显得有的放矢了,见到众人缄口不言,便率先出列直抒己见:“殿下明鉴,蓟辽一体本是惯例,然时局变换,波谲云诡,此策已不适用于当下之态势。即使洪承畴用兵如神,亦无暇分身。将防区一分为二实乃是英明之举,一人总督蓟镇,拱卫畿辅,一人则可专心防御辽西方向。”

首辅大人说了一圈,核心内容是拍马屁,有价值的食材丁点没有,倒是把太子所传授的四字秘诀铭记于心,对他来说,这就足够了,剩下的部分,谁知边务,谁就疏言好了。

吴甡与薛国观在早上一同得到了太子的召见,在首辅表态之后,他作为次辅,自然不能袖手旁观:“臣附议首辅所言,此二处乃是我大明之命门所在,当须调用两位知兵之人前去赴任方可事半功倍。臣以为若是洪承畴无法尽快回师,则可用傅宗龙、丁启睿、朱大典、汪乔年,此四人均为知兵之人,殿下或可从中挑选。”

幺鸡听了也没有马上表态,这几个都不是自己的心仪任选,吴甡就是那么一说,自己也只是这么一听。

“诸位爱卿以为如何呀?可畅所欲言,语言之中若有瑕疵,本宫皆无怪罪之意!”

作为上位者,听取下属的建议是很重要的,这表明自己并非是一言堂,虽然实际上就是这样,也必须装作纳谏如流一般。

兵部左侍郎王家彦认为先需要设置一个入职门槛才行,出列疏言道:“启禀殿下,朱大典已近‘耳顺之年’,辽西乃是苦寒之地,恐其筋骨不便,另三人或可一用。”

派去辽西的重臣首先是要有个好身体,到那啥也没干就病倒了,或者身体根本就不足以支撑统兵作战,那还不如干脆不用,省得空耗五百两之巨的饷银。

朝廷虽然没有明确的致仕年龄,但朱大典这样的就快接近大家心里的底线了,起码要用五十五岁以下的,在辽西总督的位置上干五年才行。

还有一个可能,就是朱大典刚到任就吃了个大败仗,使得朝野震惊,那就正好省事了,抓来京城后弃市,就无需让他在辽西襙心受累了……

王家彦先后做过刑部、户部、吏部这三部的给事中,而且还算是知兵,曾疏言卫所疲糜,朝廷当须募兵为主,又对马政弊端了如指掌,调入兵部任职也是情理之中。

只不过言辞就有些不留情面了,一句话便直击要害,如果朱大典就在大殿之上,听到被人说成是“廉颇老矣”,或许会生吞一碗蝗虫来以正视听。

左侍郎已经否决掉一人了,作为兵部右侍郎的金之俊也要跟进显示一下自己的存在:“臣以为丁启睿虽曾任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茜,然欠缺统兵之经验,战绩屈指可数,绝非独当一面之帅才。”

丁启睿最大的功劳便是在陕茜作为孙传庭的跟班来缜压流寇,这样的人调来镇守大明最为重要的边关位置,是绝对不会让人信服的,他除了岁数合适,剩下的大多都不合适。

既然两位副手都先后表态了,兵部尚书冯元飙也不得不出面说出自己认为合适的人选,不能把次辅提供的人选都给否定了:“臣以为傅宗龙、汪乔年二人,无论是年龄还是资历,均较为合适。”

傅宗龙今年四十八,汪乔年大前者六岁,不过至少也能在任上做五年,到时候再思量替代人选也不迟。

三十多岁的傅宗龙便在黔地大败当地土着,又在赵官屯打败了安邦彦,总督过蓟门、辽东、保定军务,后被解职,但作战经验已经是足够了。

汪乔年曾任登菜兵备副使、平阳知府、陕茜右参政、按察使等职务,资历比丁启睿好不到哪去,让冯元飙推荐他的真正原因是二者都是东林!

朝廷里的东林多半被太子打压,而且有理有据,人赃并获,让冯元飙不敢怒也不敢言,只能忍气吞声,暂时蛰伏,借助这次机会正好可以重整旗鼓。

单推一人难免会太过引人注目,冯元飙便选择让傅宗龙挡在前面,吸引众人的注意力,而扶汪乔年上位。

幺鸡秒懂了老冯头的心思,也没有断然拒绝,而是环顾众人问道:“对于冯尚书所言,诸位爱卿可有异议?”

这俩人都算是大怼朝的忠臣,都是战殁的,不过傅宗龙可以重用,汪乔年的能力还需要锤炼一番,被锤碎了,那就别怪本宫了,大任都是很重滴……

吏部尚书堵胤锡见到除了两位内阁成员,只有兵部三人表态,便出列道:“启禀殿下,臣以为袁继咸年富力强,廉洁奉公,又善用用兵,任湖广佥事时期,曾大破流寇,或可列入人选。”

袁继咸跟傅宗龙仅仅相差一岁,属于中生代实力派干将,下马能文,上马能武,而且最后没有像丁启睿一样苟且降清。

堵胤锡虽然认为汪乔年不足以胜任总督一职,但将自己的意见说地很巧妙,只是把袁继咸塞进人选里,至于太子如何挑选,那就全凭圣断了。

这样就照顾了兵部尚书的颜面,不会与冯元飙发生直接冲突了,即使汪乔年的资历过逊,也不能直言相告。

“可有爱卿另有高见?”

眼下是三选二,考虑到综合素质,被淘汰出局的就肯定是汪乔年了,如果再加上几个人选,率先出局的也肯定是老汪头。

幺鸡认为袁继咸的能力还是不错的,稍逊傅宗龙,但肯定远远胜过汪乔年,可对付辫子就有点吃力了。

“……”

下面一片寂静,今天是上朝的第一天,还是发俸的日子,大家还不想弄得不痛快,将太子激怒,不但自己领不到银子,太子派厂卫还要从自家领走点银子。

说多就错多,不说便是无错,众人都是这么想的,不点到自己的名字,就决计不会开口应答,再者说太子人小鬼大,说不定心里早已有了合适的人选,自己何必多此一举。

担惊受怕了这么多天,回去让妻妾买点上好的酒菜,好好大吃一顿才是正道。太子如何决断,自己无法预知,只要下达谕令,小心办差便是了,其他一概不予掺和,免得以身试法。

“本宫以为担任蓟镇与辽西总督一职之人,身体筋骨并非首务,乃是当有死战尽忠之心。将帅若无斗志,士卒岂有战心?本朝从辽阳之役开始,至广宁大败,参战部曲多半不如秦家将领所率之白杆军,各部装备远高于该军,然而各部将领却胆小如鼠,战战兢兢。更有甚者,面对东虏犹如丧家之犬,望风而逃。莫说辽西坐拥十万人马,就是有百万之众,也必将遭到肥水之战,前秦大军那般下场!”

最近二十年,大怼朝最大的收获就是败仗,一个接着一个,都特么快吃到消化不良了。

主要原因就是畏敌怯战,被辫子给打怕了,患上了短期内难以治愈的“恐辫症”。

要想治好,先得找两个不怕死的家伙顶上去,年纪不重要,重要的是胆大。

还有一个前提是能想方设法死抗,不能十万人马被辫子的一波流给乱炖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