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323章:军机大臣

明末黑太子 第323章:军机大臣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14 13:48:06 来源:笔趣阁

大怼朝开朝两百余年,都不曾有过与敌军握手言和的先例,当下即使长城防线被辫子屡屡洞穿,无比傲娇的满朝文武也不愿意轻易向皇太鸡妥协。

保持现在的对峙状态,所谓的“清国”不过是个武力较强的军事集团而已,一旦达成和约就意味着要正式承认对方正权的合法性,这是大怼朝上下所无法接受的结果。

这等于变相承认之前二十年讨伐辽东后金的军事行动已经遭到了彻底失败,对方的军事实力也让大明投鼠忌器,不得不以求和的方式来缓解境内各处的珉变危机。

像之前死胖子杨嗣昌那样设想互相谅解其实是可行的,关键就在于两边的从属地位不容更改,皇太鸡是肯定不愿意以土着酋长的身份继续向大明称臣的。

即便要称臣纳贡,也必须居于属国的地位,最差也要上升到大明与泡菜的关系等同的高度,这样皇太鸡才会在短时间内放弃动用武力来教训渣明如何调整对外关系的念头。

否则一年来一次给渣明朝廷上课的话,强如某太子这样的穿越者都会感到头疼不已。甩锅爹就只能坐在金銮殿里干瞪眼,然后大发雷霆,继续弄死自己的冤家对头——兵部尚书!

把王在晋插到山海关,算是给祖大寿提个醒,有老王头在后面压阵,祖大寿多多少少还能心里有点底,即使辫子大军围困锦州,少说也能坚持两三年的光景。

但辽西的态势早已处于全线被动的局面,近期不取得一两次斩获万人规模的大捷的话,是不可能扭转过来的,未来数年都得实施被动防御的战略。

现实是在辽西的明军从上到下,将无斗志,兵无战心,出城就会挨打,救援便会遭遇伏击,与辫子打野战的下场就是全军覆没,一点疑问都没有。

无法打野战就意味着只能守城,收复锦州以北地区是白日做梦,据点越来越少,防线越发往南,面临辫子的军事压力越来越大,现在连朝廷里主战派都不做这样的超常规幻想了。

除了东林之外,没人愿意接手辽西那个烂摊子,指不定哪天皇太鸡来了兴致,就要大举进攻锦州与宁远,所以辽西总督是个随时都会掉脑袋的差事。

大部分朝臣都乐于见到王在晋坐在这个位置上,反正这老家伙时日无多,大家也不会眼红嫉妒,若是能守住,那便更好了。

让大家都为朝廷尽心尽力地办差,大家看在大幅度上涨后的月俸的份上也会愿意做。但要放在火上来炙烤,那就没几个人会同意了。

等皇太鸡知道某太子给他在山海关安排了一个“隔壁老王”,估计就不会去主动招惹了,就他那点伎俩,老王头早就心知肚明了。

唯一行得通而且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的方法,就是继续攻入长城,欺负一下新任蓟镇总督阎应元,欺负一下这位初出茅庐的战场新人。

“鉴于当下岌岌可危的整体形势,本宫以为当须成立军机处,用以处理来自各地的战事奏疏,须迅速决断,以免延误战机。军机处对上为本宫,对下为朝会。除本宫之外,常设九人,由内阁两人与七部尚书所组成。首辅与次辅主持会议,七部尚书参与决策,若是出现分歧,要么上奏本宫,要么投票表决,过半数便可通过。首辅与次辅为常驻人员,七部尚书非必要会议可在各自衙门处理政务。若都帅级官员在朝,可列席会议,有发言权与投票权。这是太祖皇爷爷教与本宫的办法,可以用来应对当下的复杂态势。”

人数越少,作出决策的时间也就越短。

什么事情都搬到朝会上来说,就意味着天天要开茶话会……

军机处理没有居心叵测的狗屁御史,所以某太子的心情就会好很多。

本来还没想塞进去这么多人,仔细一算,还真要这么多人才行。

打仗需要用钱,就必须要户部尚书在场。

守城与修筑工事需要工部来执行谕令,也就少不了工部尚书。

如果涉及到对外交涉问题,礼部尚书也要到场。

调整相关人员的职务,就必须要通知到吏部尚书。

擅自放弃城池的官员与战场溃逃的将领,还得让刑部尚书羁押。

兵部尚书是最不可或缺的,医部还要负责治疗伤兵,也得来听听。

要不是孙应元的某部位受伤,作为五军都督府的代言人,某太子也会塞进来的。

黄得功倒是可以代其行驶投票的权力,不过暂时不考虑将这只匹夫加入战队,免得被一群士大夫所鄙视……

再说勇卫营跟东宫卫队一样,现在黄得功与周遇吉都在忙于招兵买马,襙练部曲,根本无暇过来天天开会玩。

真要是凑数的话,还不如将蓟镇总督阎应元拉进来,这货好歹也是文官出身,而且还是畿辅本地土着。

不算某太子的话,这九个人里,首辅薛国观是自己的准岳父,礼部尚书冯铨是薛国观的跟班。

次辅吴甡、工部尚书张国维、医部尚书路振飞、兵部尚书王家彦、吏部尚书堵胤锡,这几个都是某太子提拔上来的。

户部尚书李待问与刑部尚书甄淑俩人算比较本分,为官也算合格,所以从某太子监国开始,一直存活到现在。

如果有较大分歧,不得不进行投票的话,某太子所能预料到的稳定得票只有两票,最多算上吴甡,也就三票,其余的得票就要看其他人的良心了。

在朝会上玩投票,某太子已经算是得心应手了,不过开朝会太浪费时间,还得劳烦漂亮亲妈来走个过场才行。

但开朝会有个好处,那就是玩投票可以得到了大量的赞同票,因为朝会里还有一群抱鸡大腿的勋贵,数量虽然没有以前多,可总比一点没有要强。

军机处投票就没有这个福利了,全凭拉关系,好在有资格出席会议的大臣都不是特别茛,好说好商量的话也能通过相关决议。

实在不行的话,在拿到朝会上讨论,最后借助勋贵的力量强行通过,这只能算是最后的手段。

帝国的内阁过强,就不利于皇帝。内阁过弱,又干不过各部,所以某太子打算在未来组建枢密院来平衡二者。

这样更加利于自己收缩皇权的计划,只有如此才能迅速重大决策,避免像以前一样,在朝会上把人给骂躺下才能颁布谕令。

现在成立枢密院的条件还不具备,因为枢密院就是要囊括殿外的很多朝臣,他们中的不少人都憋着一口气,打算跟某太子对着干。

这要是给了怼翻太子的机会,他们一定会好好把握的,所以朝会往下拆是不利于某太子的,要拆就要往上拆。

军机处便是向上拆分后的结果,虽然没有让勋贵也加入,但这样一来,决策速度就大大提高了。

等到以后某太子缔造出来一批新的勋贵,譬如即将成为镇海伯的郑芝龙,那么就可以组建枢密院了。

借助这群勋贵的力量,某太子就能彻底控制住枢密院,等于弱化了内阁与各部,让皇权高度集仲在自己手里。

某太子当然不会傻到再把枢密院拆分成上下两院,一旦这样的话,下议院那帮渣渣会千方百计的阻止上议院通过的决议。

只有一个枢密院的话,譬如五十个席位,其中有十多个席位属于勋贵,十多个席位属于亲太子的一系大臣,加起来超过二十五人的话,那就可以获得想要得到的投票结果了。

不出现意外的话,这将是帝国统治机器的神经中枢,某太子未来将通过枢密院来控制整个帝国。

军机处只不过是内阁与朝会之间的妥协产物,撑死算是向枢密院的一个过度品而已,与后来大清的军机处并不完全一致。

这主要是源于某太子发现自己控制了内阁,居然还干不动七部,每每在朝会上被来自七部的官员给一顿乱怼,着实可恨。

一味的更迭官员都不利于各衙门的平稳运转,所以想来想去,某太子便亲手早就了一个浓缩版的小朝会。

主要初衷便是弱化朝会所有官员的议正能力,将大部分决策权力聚集到军机处的九个人手中。

如果军机处模式再废废了话,某太子再启用其他模式,不排除提前重建枢密院的可能。

“军机处就设在东宫院外,首辅与次辅在退朝之后便可在此办公,各部尚书若本衙门无事,亦可在此办公。若有紧急军情,这样方随时召开军机会议,不知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其实也方便蹭饭,不光是薄大才子,一群大臣也蹭饭上瘾,尤其是某太子开小会时提供的小灶,比朝会之后的午餐要好吃多了。

对于这种白吃白喝的好事,哪怕是两袖清风的官员也不会轻易错过的,连办差带吃喝,也算是自己没有白忙活一场。

次辅吴甡稍加思索,便点头称赞道:“殿下英明,如此便可迅速决策军机大事,无须再行推迟到翌日朝会,时限可提前至少半日。”

平时开朝会倒是没什么,哪怕是天天开都可以,眼看湖广一带就要战火连天了,京城这边再慢条斯理地办公就决计不行了,太子的办法倒是非常可行。

首辅薛国观作为某太子的准岳父,随即表态:“朝会参与人员众多,一旦出现分歧便会争论不休,耗时费神,远不如军机处这般干练迅捷!”

好几十人在一起商量,当然不如就十个人开个碰头会容易,更别说殿外还站着一群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家伙,不给你煽风点火就已经算是烧高香了。

随后七位尚书也同意了如此襙作,毕竟在朝会上硬戳三个小时,还要陷入各持己见的纷争之中,良久都得不到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结果,这确实是非常让人苦恼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参加朝会是站着,绝对是体力活,对于上年纪的大员来说,还是在太子这边坐着开会更加的舒坦,还不用担心有人在背后捅刀。

既然是太祖高皇帝的意思,大家也就没必要刻意阻拦了,再说大明还有不到五年光景便要亡国了,这时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见到大家都认同了自己的这个办法,幺鸡便微笑着回应:“诸位爱卿从善如流,本宫甚慰,明日便在朝会上提出,通过之后,军机处便可正式运行。”

朝会上一定会通过这个提议的,因为某太子已经控制了朝会,朝会的缺点就是例行的大规模会议,参与人员太多,哪怕在殿外侯着的家伙,人家也是有资格与会的。

要开朝会,就要把人都给凑齐了,这运转速度实在是过慢了,过不了几天,湖广那边每一秒钟都可能在死人,京城这边睡醒了再开会讨论,那洪承畴和孙传庭都得等到火烧眉毛了。

军机处可以极大程度上改善朝会的弊端,先试运行一个月看看效果,好的话就继续这么玩,不好的话,要么恢复如初,要么直接组建枢密院。

兵部尚书王家彦陡然想起一件要紧事,趁着太子的神情还算和善,便试探地问道:“殿下,臣斗胆请示,不知仙界刘军师可曾掐算到如此大规模进剿流寇,预计朝廷在何时能够大获全胜?”

这也是其他人非常关心的事情,无法剿灭流寇,朝廷便无法从南方抽调兵力来全力应对东虏的进犯,北方依旧要遭到东虏大军的严重威胁。

幺鸡当然知道对方想要得到什么答案,可是事实就是这么残酷,便叹了口气说:“短则五年,长则十年。刘军师说流寇已成气候,且人数众多,短时间之内,王师已然无法将其全歼,流寇一旦遭遇连败,便会退却到山里,届时王师就无从下手了。所以本宫希望诸位爱卿做好长远打算,围剿流寇与抵御东虏一样,都是大明的长期战略,绝非朝夕可致,更不要抱有一蹴而就的念头。”

别说张献忠以及周边的那一大坨,就算是窜入大别山里的革左五营,官军就瞪眼没辙。

就算你非常清楚的知道人家就在山里得瑟,都没办法集结到足够多的兵力进行围剿。

张献忠与罗汝才更是冰雪聪明,知道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历来都是这个套路。

所以这次某太子特意叮嘱自己的左膀右臂,一定要发扬疯狗精神,对流寇穷追不舍。

一直撵着他们的屁股,才不会失去猎物的踪迹,即使被打了伏击也没关系。

这次参战的官军数量众多,还携带了大量的迫击炮,到时候流寇便会发现伏击居然伏不动……

某太子的计划就是在今年要重创流寇主力,歼灭其大部分有生力量,让对方到了明年就无法与官军进行野战。

然后再张网进行包围,逐步压缩流寇的活动空间,最后将这群到处打家劫舍的玩意打成如今快递李哥的模样。

从现在到年底,东西两大都帅都可以领取每月高达三十万两银子的饷银,击毙通缉令上的流寇头目奖励另算。

不论怎样,对其麾下的这些个总兵们来说,打流寇都要比打辫子要容易得多,能否赚到钱,就要看各自的本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