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266章:辽西弊端

明末黑太子 第266章:辽西弊端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14 13:48:06 来源:笔趣阁

王在晋看过太子对辽西,特别是山海关的防御构想之后,基本表示认同,其大半主张借与自己观点相近,可谓是不谋而合,倒是与孙承宗所倡导的连环筑城之策大有不同。

但是老王头仍旧没有放弃在任时的计划,试探地问道:“老朽不知殿下对在关外八里铺修筑一条新长城,横亘于关前,形成前后两条防线有何圣断?”

换作旁人如此无礼的接连发问那是绝对不行的,但是对于本家大爷,某太子还是能够特殊对待的,而且人家也有这个资格。

更何况不以德服人的话,保不齐老王头跟袁都督一样,跑到辽东去瞎折腾,最后损失的还是明军有生力量。

对于这个问题,幺鸡是不大同意的,而且有充足的理由反对,微微一笑反问道:“不知爱卿可否认为若能修成此道防线,山海关可否算是固若金汤?”

本宫不怕关防不坚固,就怕太坚固,原因很简单……

王在晋双眸矍铄,神情肃然,略微想了想,便肯定道:“自然如此!”

太子难不成从中看出了破绽?

此策王在晋可是前思后想了十余年,自认为极其妥当,算是一条以逸待劳的妙计了。

幺鸡也没有猛烈批驳,而是合欢客气地指出:“此策之纰漏正因如此,若在山海关与八里铺建成前后两条防线,关防犹如天堑,东虏插翅皆难以逾越。若是如此,即使宁远与锦州而成皆失,然东虏必定不会强攻坚不可摧的山海关,而选择继续绕路入关劫掠。新修八里铺防线不能歼敌,徒耗钱粮,又有何用?本宫加固山海关,就是要将关防做成一个巨大的陷阱,变成一座让东虏丧师上万的血肉磨坊!”

对于山海关的加固要求,首先就是不能吓退辫子,皇太鸡都不回来打,你这防线直接就成了摆设。

你修了八里铺防线之后,无疑就是告诉对方,你突破了八里铺,前面还有山海关,累折你裤衩带你都冲不过去。

皇太鸡又不是甩锅爹,不可能用上万人马突破八里铺之后,再填进去更多的狗命去攻打山海关。

没打下山海关,从蓟镇开来渣明数万援军就已经赶到关下了,皇太鸡即便能侥幸取胜,也会彻底丧失继续进攻的能力。

可以说,为了连克两道防线,而放弃十年之内进攻畿辅,乃至逐鹿中原的机会,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应当如何抉择。

为了保存野战主力,皇太鸡连宁锦二城都不愿强攻,怎么可能跑到八里铺防线前面,主动找揍呢?

“殿下所言……极是!”

王在晋很不情愿地承认太子说的确有一番道理,皇太鸡继位之后,所倡导的战术与其奴爹大为迥异,就是在避免发动攻城战的前提下,专挑大明的软肋下手。

若是真花费三四百万两银子修建八里铺防线,而东虏却挥师十余万绕路入关,自己必定成为又一个被迫回援的袁崇焕,那将是何等之窘迫?

老王头最大的担心并不是双保险的防线被东虏攻破,而是修好的八里铺防线之后,东虏不来强攻,届时自己该当如何?

倘若东虏绕路而行,那朝廷耗费巨资修建起来的防线就毫无用处可言,对朝野来说,没有起到歼敌作用的防线,不论是一条还是两条实际上并没什么多大区别。

支应如此款项,最后徒劳无功,畿辅仍旧被兵,谁来负责?

最终矛头都会指向自己,这是王在晋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幺鸡看出老王头的略显踌躇的神色,便解释道:“不算火器在内,加固山海关耗费五十万两银子,扩建广宁中前所亦耗费等同。前者由辽饷里出,后者另由兵部出,不会列入辽饷。加固山海关必须在是年年底前完成,扩建广宁中前所从明年春季开始。如有必要,在第三年可在关后河流以西再建一条防线,将关隘包裹其中,使之变为一座巨型要塞。”

在关前修防线容易吓跑辫子,如果真要修的话,那就只能在关后修建,还可以控制水源,码头也能再次扩建,变成一座海军基地,明军战舰从这里出发,就能支援沿岸的诸多城池。

对于山海关,某太子认为只要加固完毕,辫子就只能望关兴叹了,前有斜坡、壕沟、地雷阵,后有马面、碉楼、双层城墙。

2.0版关防在横向及纵向射击方面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一层城墙的垛口被摧毁之后,守军仍旧可以保持极其强大的火力输出。

皇太鸡不折损五万人马,就不可能夺取山海关,用一座雄关来换对方三分之一的机动兵力,对某太子来说,绝对是不亏的买卖。

因为有了迫击炮助阵,加上可以从海陆双向对关隘进行夹攻,辫子守住山海关的概率几乎为零,明军服克此地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也就是说,皇太鸡还没等把战果捂热呼,就会被“隔壁老王”抢回去,这就等于最后啥也没得到,自己白白损失了五万人马。

但这是某太子的乐观估计,如果真能给辫子造成五万杀伤的话,即使皇太鸡还想继续作战,麾下的诸多旗主也不会同意,那可是他们自己的奴才……

一般说来,只要能在关下击杀两千辫子,加上受伤的士卒会不下万人规模,皇太鸡就会产生退兵的念头了。

冒着损失三四个旗兵力的风险去抢关夺隘,那真是脑子进皮皮虾了!

从四百万两辽饷里拿出五十万两去加固山海关,王在晋还是愿意的,而且扩建广宁中前所无须辽饷承担,他就没有异议了,但对于仅用一道关隘来抵挡气势汹汹的东虏大军,还是心存疑虑:“殿下英明,只是仅加固关防,可否抵挡东虏之强攻?”

东虏已然今非昔比,在得到孔有德所部的步卒与炮手之后,在火铳方面得到了飞跃式的提升,不论是攻城还是野战,其火力都已完全压制住了明军。

据悉东虏光是列装的红夷大炮便已过百门,加之其他类型的火铳不下千门之多,当真不容小觑,调集过来用以攻打山海关,决计不能掉以轻心。

对于加固山海关,那只是消灭来犯之敌的第一步而已,幺鸡早就有了后手,而且部分武器已经参加过了前不久发生的京城保卫战:“本宫已然研制出了新式火器,如迫击炮、燧发枪、手榴弹。爱卿看过之后,便会心有余悸。若能大规模装备王师,现役一万人便可等同前番一万五千乃至两万人之战力。”

册子上只画了迫击炮,老王头还没见过燧发枪与手榴弹,那两种武器可是近战的利器,前来攻城的辫子越多,毁伤效果就越发明显。

而且这次不但会给老王头一些制式武器,还会让他带去一些大明的“土特产”,譬如上万桶的原油!

辫子的布甲并不惧怕弓箭与刀枪,最怕的就是红烧,守军从城头上丢下去几千桶黑色液体,之后只要扔下去一堆火把,就可以躺着数钱了。

某太子相信,不论是汉旗还是巴牙剌都扛不住几百度的熊熊烈焰的烘烤,最后都会化为一坨坨冒着青烟的焦尸!

关后就是一马平川的大明江山,皇太鸡要是饥渴难耐的话,那就派麾下的狗腿子们过来试试吧。

保证让你们只要被烧过一次,就会有种终身难忘的灼热感觉,至死都不会敢再跑来瞎得瑟!

不管是谁来攻城,守军一定把你烧得连你爷爷都认不出你来!

这种战术除了不太环保之外,貌似没有多大成本。

一桶油从陕茜运到山海关至多也就十两银子,丢下去十桶原油,只要烧死一只辫子就能回本了。

实际上,加上一百两的辫子赏金,只用原油的话,打死一只辫子的成本就高达二百两之多。

但某太子可以肯定,首先死不起的肯定是皇太鸡,因为用两百万两银子换一万辫子的狗命显然对渣明很有利!

哪怕在此基础上翻一倍,某太子也打算用八百万两银子去买两万辫子的狗命,在消灭辫子的问题上,只要可以花钱解决,那都不是问题。

从理论上说,在没有内应或者守将主动献关投降的前提下,皇太鸡想要一战而下山海关,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对于忍者神龟战术,某太子可是早就在多个时空应用过了,可谓是驾轻就熟,得心应手,现在就要将此战术传授给老王头:“本宫会拨发给爱卿五百门迫击炮、五千支燧发枪、一万枚手榴弹及一万桶原油,以供守关之用。待册子中的工事全部修缮完毕之后,守军便可以逸待劳,静候东虏来战了。”

皇太鸡最好早点过来试试,不然这么多好玩意就白准备了,山海关的守军一定会给“大清王师”举办一个火光冲天的欢迎仪式!

太子说地如此胸有成足,想必新式火器定有优越之处,王在晋打算先行看过再做评价,便转而问起孤悬关外的两座城池:“老朽不知殿下对宁远与锦州而成如何看待?”

他是主张放弃宁锦而成,集中兵力固守山海关的,只怕如此一来,太子定然不会认同,骤然放弃二城也会遭到朝野舆论的猛烈抨击,所以还要得到圣断方可行事。

幺鸡对于这两处要地有着很清楚的认识,必须榨干最后一点价值才能放弃:“此二城是我大明在辽西地区的桥头堡与前哨站,更是牵制东虏精力之所在,若无东虏强攻,两年之内不得放弃。除周遭主要据点外,每城兵马减至五千,备足固守三年所需粮草与弹药,城内百姓与珉夫均迁至关内定居。今王师收缩防御范围,已然不能顾及周全,关外各个小堡视具体情况而定。”

祖大寿的苟活技能超强,可以一直挺到甩锅十五年,实在是挺不下去了,洪承畴才率大军前去支援。

这次给他一次备足够吃三年的给养,将多余的人口全部撤到山海关以内,也不用他们主动出击,就蹲在锦州等待王师北伐就行了。

对于宁远也是一样,如果皇太鸡提前派兵攻打,松山、杏山等地的守军支持不住,经过批准,就可以提前撤退。

不论如何,都要保存五万有生力量来守卫山海关,才算是高枕无忧,不然还得关内出兵上万前去支援。

“若保证足额辽饷,殿下又须频加田赋,官吏假意迎奉,实则对珉众敲骨剔髓,百姓已苦不堪言,不乏鬻子卖妻之人,长此以往必国势难支,滋事甚大……”

每年四百万两辽饷便是已超过朝廷岁入的两成半,王在晋没有复职,可也知道大致岁入的情况。

只是辽饷就占了很大比例,加上南方用兵,入冬之后抵御东虏入关,全年军费或在一千万两以上。

即便岁入一千五百万两银子,再刨去赈济灾珉之花销,不是入不敷出,也会所剩无几,历年皆是如此。

“爱卿尚且不知本宫已然推行新政,免除全国三饷,且北方农户赋税皆免,在多地兴以工代赈之策。从今年开始,每年朝廷岁入不下两千万两,支应四百万两辽饷并不困难,无须爱卿多虑,一会儿进朝将这些天的《京师日报》每期都给王爱卿送过去一份,也好了解一下当下之情况。”

钱的事情就不用老王头襙心费神了,你就帮助本宫守好山海关就行了,如果能顺带收拾一下那些阳奉阴违的将领就再好不过了。

太子如是说,王在晋初来乍到,自知尚不了解发生之事,需要多方查探,便只能先行道谢,再提自己的见解:“如此甚好,多谢殿下。老朽以为修缮关隘乃是首务,整饬兵马其次,编练新军亦可不可放弃。若能加固山海关,辅以五万兵马镇守,每年再行编练一万新军,便能。”

关宁部曲号称十万精锐,实际上到底有多少兵马,不经过详细清点,谁也不会清楚,王在晋只能保守估计可以撤到山海关,加上原有的守关人马供计五万。

在万历朝之后,各路将领克扣军饷日盛,且虚报人数肆无忌惮,每部若能有定员之七成便是合格,对于关外各部的实际兵力,老王头也不敢有丝毫的乐观情绪。

辽兵屡战屡败,时至今日已然不思进取,叛国投敌之人更是不计其数。若要大力整饬,当须引进客兵,用以御敌,否则原班人马仍旧疲糜不堪,难当大用。

“爱卿之忧虑,洪承畴亦有,此为其亲笔信!”

幺鸡也拿出了老洪头对于边务的看法,洪少保是朝廷里面少有的脑子灵光且可审时度势的能人,去了没多久就瞧出辽西的诸多弊端所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