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50章:区别对待

明末黑太子 第50章:区别对待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14 13:48:06 来源:笔趣阁

现如今辉煌多世的卫所制业已衰落,九边重镇几乎全部由募兵起来的部队接替。朱慈烺作为太子,刚刚监国,对那些在边塞手握重兵的将领基本上没什么约束力,若是不来勤王,人家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可以为所欲为。

就像大同总兵王朴这样的狗东西,即便在战时也能听封听调,但暗地里根本就不想给朝廷卖命,一到紧要关头,不管上面命令如何,自己撒腿就跑,比最后投降辫子的洪督师还恶心,人家起码还坚持到了最后。

给这种人下令,显然是肉包子打狗。朱慈烺即使得到了兵权,也只能先发展听话的嫡系和王牌部队,然后才能将自己对大明官军部队的控制范围逐步扩大。

再说兜里的银子是有限的,不可能砸给不听话的将领和他的部队,与其那样,真不如自己私下高点小动作,起码跑路的时候有保障。

“殿下圣明,臣等遵命!”

高时明、卢九德、刘元斌不敢对太子的发话有任何异议,因为设置监军的目的本来也不是指挥作战的,更何况粮饷供给这种“肥活”仍然被他们掌握,里面的油水大大滴。

就在他们三个继续坐着发财大梦的时候,朱慈烺又非常适时地给这仨只家奴提了个醒:“从今往后,尔等俸禄皆由内帑与本宫支应,除此之外,若有贪赃不法之行为,一经查实,定斩不饶!阳奉阴违的高起潜那狗东西是什么下场,尔等都应该知道了吧?”

还有人胆敢大张旗鼓的收受银子,那就说明自己砍的人还不够多,不能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高时明作为三人之中的主官急忙:“启禀殿下,臣知道,请殿下放心,臣等铭记殿下教诲,决然不会与高起潜那厮同流合污!”

对混迹几十年的高级内侍来说,银子没了不要紧,还可以再赚,若是连脑袋都掉了,那可连翻本的机会都没了……

也不知道那个混账王八蛋给太子出的主意,专杀位高权重的内侍,搞得高时明等人现在都殚精竭虑的,生怕方正化带着东厂的藩子们找上门来“亲近一番”。

朱慈烺又极其和善地特别对高时明说:“这便好,高起潜姓高,爱卿也姓高,千万别让本宫以为姓高的都跟高起潜一般!从今往后,内侍再敢跟本宫耍心眼,那就不是直接被削首那么简单了!”

言外之意就是不剐你三千六百刀,你都别想咽气!

连老子的银子你都想赚,活腻了吧???

高时明以为太子已经开始怀疑自己了,吓得立刻跪倒在地,叩首不止:“臣万死不敢如此,定会为殿下效死命!”

不论内侍级别再高,只须太子一句话,那就得被左右推出午门啪啪……

“爱卿不必如此,今天只是给你提个醒,要好好当差,莫负圣恩!真要是有不轨之行为,爱卿以为本宫还会跟你促膝长谈么?”

不收拾高时明有两个原因,一是其殉难甲申之变,二是他买了两万两的紫金债券,购买额度在内侍里仅次于王承恩。要不然司礼掌印太监,这么肥的差事也就不会给他了。

够忠心,又舍得砸钱,这种太监当然要拉拢并且重用。

“当然了,若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到了年底,本宫这还会给尔等发个数额不菲的红包!尔等有一个算一个,打了胜仗有奖励,不打仗的话,清廉克己也有奖励!”

大棒与胡萝卜要并用,采用单一手段往往会事倍功半。

“殿下圣明,臣定废寝忘食,严于律己,为殿下尽心竭力!”

高时明听到太子并不打算收拾自己,总算是松了一口气,看来这银子真是没白花,跟王承恩一样,有惊无险的度过此劫了。

朱慈烺听了这货的表示,会心一笑道:“废寝忘食就算了,爱卿只须严于律己便好,本宫可不想让你们一个个都饿死!起来吧,对了,勇卫营与京营可曾有欠饷一事?”

现在兜里多少有点银子了,不能因为欠饷而导致畿辅部队发生兵变。

自己才执掌大权,连小椅子都没坐热乎,绝不允许任何形式上的叛乱行径。

对于黄得功、孙应元、周遇吉这三位将领,朱慈烺是完全可以放心的,陕西来的孙大爷也不必怀疑什么,人家可是正二八经的老实人。

但除此之外,不论是京营子弟还是九边将领,那就不好说了,只怕居心叵测之辈大有人在,潜伏起来静待时机。

如释重负的高时明旋即起身报告:“启禀殿下,据臣所知,勇卫营欠饷已有一月,京营欠饷已达两月!”

放眼整个大明官军,除了关宁军之外,几乎没有不签饷的部队。

为了核实情况,朱慈烺又询问黄得功,这货应该不会刻意蒙骗自己:“黄爱卿,高时明所言勇卫营欠饷一事,可否属实?”

照甩锅爹的这个玩法,最后弄到孤家寡人真是咎由自取。

欠饷必然导致军心不稳,纪律败坏,士气低迷,到了战场上又是以少敌多,战败在所难免。

甩锅爹不愿拿勋贵们开刀,在财政赤字,对地方税赋失去控制的前提下,征三饷是唯一的出路。

频繁压榨之下,又会直接导致各地农民走投无路,珉变不断,让朝廷应接不暇,难以招架,实际就是饮鸩止渴之举。

“启禀殿下,确系属实,勇卫营已有一月未发饷银!”

黄得功不会拐弯抹角,既然太子问及此事,自然一五一十的进行汇报。

朱慈烺也不说假大空的废话,直接吩咐道:“回去告诉将士们,上月饷银连同本月饷银,于后日一并发放,本宫顺便在承天门外检阅黄总兵麾下的这支天子劲旅,勇卫营除伤病员外,不论职务高低,须全员出列,不得有误!”

这么做就是要看看勇卫营有没有吃空饷的情况,借机查查这是甩锅爹的嫡系王牌部队到底有多少人。

“殿下圣明,末将遵命,殿下宅心仁厚,全营将士定会感激不尽,为殿下死战到底!”

黄得功自然明白太子的用意,不过自己自统领勇卫营以来,虽偶有收礼之举,并未作那些令太子极度厌恶之事,也就没必要因此而害怕了。

“嗯,这便好,本宫甚感欣慰!至于京营,孙爱卿可公告所部将士,先发一月欠饷,余下部分将于本月末发放!若有寻衅滋事、造瑶中伤,乃至作奸犯科之徒,孙爱卿可先斩后奏,总之京营不能乱,更不能反!”

这就是亲儿子与干儿子的区别,换成孙传庭的秦兵也能一次全发,可惜京营太让朱慈烺失望了,先细水长流吧,只要不饿得那帮龟孙发动兵变就行了。

“殿下圣明,末将谨遵圣谕,定会看好京营!”

孙应元知道这是太子区别对待所部,也明白京营与勇卫营之间的差距。

不过甭管是一个月的饷银还是两个月的饷银,自己走马上任就能带来银子,那就万事大吉了,京营的那些纨绔子弟还没傻到跟银子过不去。

太子在字里行间,很明显对京营极其不放心,甚至担心京营因为李国桢被逮捕而发生叛乱,这是孙应元要特别小心注意的地方。

“除欠饷之外,勇卫营可有其他难处?”

既然接见了黄得功等人,就要将已经存在的重要问题都了解一下,免得过些天更蹦豆一样都跳出来。不过凡是浮出水面的问题,基本上都离不开钱,解决问题的本质就是砸钱,这用脚后跟都能想到。

黄得功稍加思索,便小心翼翼地提了个较为合情合理的要求:“启禀殿下,前番勇卫营南下剿寇,面对流寇飘忽不定之状,末将深感所部行动迟缓,仅有骑兵可供追击,希望所部再行补充一营之战马,若能到位,便可大大提高勇卫营机动战力!”

流寇大多都不会守城,基本上三光之后就会跑路,所以官军剿寇多以追击战、伏击战、遭遇战为主。

伏击战需要线人和探马提供准确情报,尤其是掌握流寇的行动路线。

遭遇战则要求官兵面对数量庞大的敌人,不能怯战,更不能临阵脱逃。

追击战的主观条件更为简单,就是比谁骑兵多,这个兵种就相当于古代的装甲兵。

黄得功要求的一营战马就至少是三千匹,数量跟勇卫营骑兵子营现有的规模大致相当。

朱慈烺也不可能只提供战马,还得给“大黄”砸钱招人,培养骑兵,加上铠甲、火枪、弓弩、军饷、粮草这些“配件”,外加携带辎重的驮马,前期置办一个骑兵营就得三十万两,后期养护费用还得另算!

在骑、步、炮三个兵种里,最贵的就要数骑兵,比炮兵成本更高的原因就是骑兵在大战过后的存活率低,即便骑兵没事,马匹中弹或中箭导致行动障碍,就得被淘汰,更换新马。

炮兵部队只要最后己方打赢,那炮兵阵地就还会失而复得,顶多赔上点炮兵而已,除非阵地被对方的炮火直接命中,导致殉爆事故,这种事情的概率通常来说是很小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