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的大宋新帝国 > 第一零九章 限制

我的大宋新帝国 第一零九章 限制

作者:摇摇-欲坠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3:25:02 来源:笔趣阁

来汉京府的这一个多月,对陈抟来说,是他漫长生命中接收新事物最多的一个阶段。

从最开始的《国家与民族》的理论,到“宗教信仰的问题引导”,这些理论和众多的新技术,都让他感受到了一个庞大的世界新体系。

赵德昭研究新技术,他也经常跟在后面观察,很多时候,用现有的基础,只是改变一个思路,就能获得巨大的效率。

给土窑增加一个出风口,烧砖就能节约半天的时间,用木板制作几个框架,框架上下交叉,一次就能成型十二块砖。

火药粉末加水搅拌,再晾干后威力就能增加一半。

将石头粉碎,后面就能变成水泥。

利用水力带动车床,磨床,就能用其加工坚硬的钢铁。

更让他感受到了技术带来的效率和变化。

特别是裴格安的实验室,更是让他流连忘返。

那些矿物粉末很常见,可是通过加热,玻璃器具的过滤,就能得到一些说不清用途的原料。

这些微观的技术,甚至要比那些格物更吸引他。

他也曾经炼过丹,知道一些天地之间的材料融合在一起,能变成新的东西。

可是他们只能慢慢摸索,不懂得其道理。

可是在裴格安这里,有完整的理论支持。

原本想要获得黄磷非常艰难,可是现在,一家专门提取黄磷的工坊建立起来,很快每天就拿获得几十上百斤的黄磷。

然后又用这些黄磷提取没有毒性的红磷,再涂抹在小方盒上,用硫磺的粉末和杜仲胶融合,用小木棒头沾取一点,就形成了安全的火柴。

这可比火折子要安全的多,更方便的多。

就在他逐渐接受了这些新事物的时候,赵德昭给他拿出了一份“道教信仰与真理之间的差异”,“真理教义的基础与信仰”两份资料。

看完了这些,他才真正明白,赵德昭请他到汉京府来,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既然百姓信仰宗教,就让百姓信仰,但是信仰需要引导。

而他,应该就是赵德昭想要借的招牌。

这一日,赵德昭从铁器营回来,回来的时候,从护城河城墙边的院子,接上了裴格安。

这个院子挨着城墙,原本是厢军的一个储备仓库,后来被刘小征用,储备的是从各地运到汉京府的矿石原料和植物油。

古代并不是没有工业,不过大部分工业都是手工作坊的模式存在。

就以油漆为例,在公元前三千年,华夏就已经学会了制作油漆和染料,从人类开始穿衣服,就懂得用染料染色。

油漆和染料的原料大部分来自植物油和矿石粉末,并且在古代,就形成了小规模,但很普及的作坊。

每个城镇,几乎都有这种作坊,不管是给家具上色,给衣服染色,各种颜色,各种成分都有。

只不过,他们只有实践精神,没有理论支持,所以更依靠经验。

在合成技术达不到要求的时候,裴格安研究的化学原料,基本上也是来自植物油和矿石粉。

从安排刘小来汉京,就已经安排他采购这些原料。

而这个院子,也成为了裴格安的实验室。

裴格安从院子里出来,身后跟着玎珰和玲珑,这四女,赵德昭都没有下手,现在她们也不用伺候陈氏和王氏,成了裴格安的助手。

四女轮流在裴格安身边侍候,每一天两人,四人还专门负责不同的项目。

主要是女人现在识字的太少,东宫这么多侍女,就只有贾司衣一人识字。

她们四个识字,也就被裴格安重用了起来。

一上车,裴格安就不满地说道:“显微镜到底什么时候能做出来?我现在都已经提炼出来了水杨酸,没有显微镜,其他的材料都无法研究合成。”

“镜片做不出来,我能有什么办法?”

水杨酸提取之柳树皮和桦树,是阿司匹林的重要成分。

裴格安想要合成阿司匹林,提取出水杨酸就跨越了一大步。

玎珰和玲珑两人上了车,就偎依到赵德昭的身边,甜甜的笑容让人陶醉。

“官人,大姐研究这些是干什么?问她她还不跟我们说,你看完今天衣裳都被烧了个洞,为什么会这样?那是水呢?水怎么能把衣裳都烧个洞?”

赵德昭看到玎珰扯起了裙摆,两层布料都烧穿了。

他楞了一下问道:“这是硫酸?”

裴格安嗯了一声说道:“我都让她们小心一点了,幸亏没有烧到肉,否则你要心疼了吧!”

赵德昭不理她的干醋,跟玎珰说道:“你们一定要小心,碰到身上,就是一块疤,治不好的。”

玎珰笑眯眯的点了点头,搂紧了赵德昭的手臂。

裴格安哼了一声说道:“你不是派人去房陵寻找重晶石了吗?现在玻璃的纯度达不到,具体是什么原因?需要纯碱吗?要是需要,我可以先造出一些,让他们生产高纯度玻璃。”

“问题很多,我们现在是跨越性发展,基础没有跟上,到处都是问题……”

在明朝的时候,马家属于专业人士,在赵德昭的指导下,他们解决了思路问题,就不需要赵德昭费心了。

可是现在没有马家这样的专业人士,问题出来了,赵德昭也无法解决。

很简单的玻璃波长测试,赵德昭就不懂,其他人更不懂。

想要做光学折射镜片很难,目前只能做高纯净度的反射镜片。

可是这样的镜片做望远镜可以,做显微镜就又有些不足了。

跟她讲了这些困难,裴格安也能理解,让以前不懂玻璃的人能烧制出玻璃就已经不错了,想要高精度的玻璃,只能慢慢来。

“还有印刷油墨,目前已经做了几分标准,你明天安排人过来试验,这可是致癌物,我不愿意多接触。”

赵德昭点了点头,应了下来。

油墨跟染料一样,很简单,门槛很低,可是想要做好却很难。

现在的造纸术已经很发达,一些精品纸跟后世相差不大,就是价格贵。

大部分纸都是草纸,比七八十年代小学练习本那种纸还不如,不仅很脆,还洇墨。

这样的条件下,要发展活字印刷术,对印刷油墨的要求就很高。

后世的油墨都还是致癌物,更别说现在了。

两人回到了节度使府,还没有下车,就看到陈抟走了过来。

赵德昭先下车,扶着三女的手让她们下车,她们跟陈抟行了个礼这才去了后院。

“殿下,老道看完了你给老道的几本书,感触颇多……”

赵德昭虚引着陈抟去书房说话,问道:“意下如何?”

陈抟沉吟道:“老道自然是愿意的,不过一个老道力量还小,还望殿下能征召更多有道之士。”

赵德昭问道:“道长可有意向?”

陈抟笑道:“道教正一,全真,皆有出众之士,殿下重显学,还有有不少可用之人的。”

谨言带着几个小宫女走了过来,在台阶下叫道:“官人,晚饭已经备好,不如与道长边吃边说。”

赵德昭面向陈抟双手抱拳,长揖到底道:“一切都拜托道长了。”

古代的化学家们,基本上都是出自道教,没有道教,连研究滑雪的人才都没有。

现在陈抟既然愿意自告奋勇来做这件事,他自然要把陈抟抬高一点。

陈抟也很满意,笑道:“老道对真理之说大有兴趣,但更在乎的还是殿下的国家民族之说。今日若有暇,愿与殿下再磋磨一番。”

看了赵德昭给他的几本书后,陈抟就称呼赵德昭殿下,而不是皇子。

实际上殿下的称呼在宋初并不流行,赵德昭没有封王,没有立为太子,大部分人还是称呼他皇子,或者是二哥。

来到餐厅坐下,施行的是分餐制。

赵德昭与陈抟,王氏,陈氏,裴格安一人一张案几,刘小在下首作陪。

六人坐下之后,各自在菜单勾画了自己想要吃的菜品,随后这些菜就分成小份,摆在了每个人的案几上。

赵德昭没有食不语的习惯,但是很多话不能让外人听见,让其他人离开,只留下了佟亮与玎珰她们四人侍候。

赵德昭跟陈抟在一起讨论的理论知识居多,而这些是她完全不感兴趣的方向。

没有几个女人,喜欢研究那些政治理论,社会理论。

但这些,才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

“皇子提到民族主义,是不是准备将这一套正式实施开来?”

“当然,因为我们有共同的文化,礼仪,绝大部分人都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所以,我就需要在这种认同感上面,建立一套制度,构建起一个自我认同的国家。

哪怕众人对国家的认同感还不强烈,也必须要要把框架建立起来,通过各种手段,来增强百姓对国家,而不是对朝廷的认同。”

“国家和朝廷有什么不同?为何皇子一直强调国家,而不是朝廷。”

赵德昭叹了口气道:“在我看来,国家应该是代表大多数人的意志,而朝廷只是一家的意志。”

陈抟又被惊住了,跟赵德昭对话,他被惊呆的次数是在太多了。

因为他很清楚赵德昭话里面的意思,难道身为皇子,却要限制皇权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