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的大宋新帝国 > 第一零一章 猪

我的大宋新帝国 第一零一章 猪

作者:摇摇-欲坠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3:25:02 来源:笔趣阁

春秋时期,就有“六畜”之说,指的是马、牛、羊、猪、狗、鸡。

礼记中,将牛、羊、猪称为太牢,是国君和卿大夫才能享受的美味。

而普通百姓“非乡饮酒,膢腊,祭祀无酒肉”,简单来说,就是普通百姓不是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吃不到肉。

牛肉一开始是最重要的肉食,不过在战国后期发明了木犁,华夏成为了农耕社会,至此以后牛成为最重要的劳力,开始禁止吃牛肉。

水浒传中,那些杀人犯,地痞流氓住店开口,闭口就是上两斤牛肉,其实是一种破坏与反叛思想,现实中根本没有牛肉卖。

魏晋时代,精神思想超越了物质追求,并且成为思想主流,从此,猪肉成为上不了台面的食物。

因为猪长于污秽之地,肉味腥骚,被人们厌弃。

从此之后,羊肉成为华夏最主要的肉食,从魏晋到明朝的一千年间,没有任何肉类能挑战羊肉的地位。

宋仁宗时期,皇宫一年消耗羊肉四十三万斤,可是猪肉连百分之一都不到,只有四千一百斤。

皇帝请大臣吃饭,上猪肉是骂人,接待外宾,上猪肉甚至能挑起战争。

猪肉只是给最下等的宫女,太监们逢年过节的时候加餐用的。

至于说苏东坡发明了东坡肉,其实是鼓励人们吃猪肉。

实际上呢,东坡肉为了去除猪肉的骚味,用了大量的香料,复杂的工艺,根本不是普通百姓吃得起的。

原生态的猪肉很骚,肉丝也很粗,这一点,与后世的野公猪差不多。

不过后世吃野猪肉可以用大量的调料压味,古代的百姓却没有这个条件。

春秋时期,其实阉割技术就已经开始流传。马叫骟、牛叫犍、猪叫豮、羊叫羯、狗叫猗、鸡叫阉,甲骨文里都有记载。

不过干这个行当的人都是被人瞧不起的,是属于最下贱的行业,一直拓展不开。

更主要的是,古代阉割禽兽是为了改变其习性,而不是为了吃肉。

不管是马牛羊猪,阉割是为了阉割野性,服从命令。

所以阉割并不是从幼崽开始,也导致了在几千年里,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从幼崽时期阉割猪,就能得到不骚的猪肉。

也是从宋朝开始,华夏失去了北方,甚至是西北,马肉退出了百姓的餐桌。

马肉其实也不好吃,肉丝还粗,而鱼从这个时代,逐渐取代了马肉,成为百姓餐桌上的食物。

赵德昭当然很清楚,猪肉其实也可以很好吃,虽然不能说超过牛肉和羊肉,但是有一点是牛羊比不上的,那就是猪好养。

不管是跟牛羊一样打猪草,还是吃人们的剩食残羹,都可以养活。

米糠,麦麸,这种从大米和麦粒外表去除的外皮,更是在未来成为猪的主要营养源。

在农耕社会的华夏,青草不多,但是这两种主要食材的边角料,却用之不竭。

所以,推广猪肉,改善天下人的习俗,应该从现在开始。

出汉京东城门,直行八里,位于汉江边的鱼梁坪滩涂处,有一座大型院落。

鱼梁坪与鱼梁洲相对而立,中间隔着宽达一千多米的汉江。

这里地势低洼,土地肥沃,但是因为常受汉江水侵袭,这里一片滩涂,长满了芦苇野草。

在这里养猪,不仅能避开人口密集区,更有无数的草料,可以减少猪倌的工作量。

赵德昭看到门口迎接的蔡令性,心中也忍不住有些感动。

一个刺史可以说是大宋的中高级官员,能够深入民间,关注民生,不管能力如何,都可以说是个好官。

有几个刺史能不顾身份,得知猪场猪瘟,能亲自来调查的?

所以隔着七八步,赵德昭就跳下了马车,大声道:“如此事务惊动蔡父母,实乃德昭之累,心中愧疚。”

蔡令性听到赵德昭从蔡刺史改称蔡父母,登时心中一暖,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

这可是皇子,如今的汉京留守,以后的天子,能得一句蔡父母之称,死而无憾。

他躬身抱拳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老朽自知才疏学浅,不能于庙堂挥斥方遒,当以身体力行,为留守,为百姓解忧。”

他身后官员跟着躬身行礼,有几个猪倌激动的泪流满面,双膝跪拜了下去。

“免礼,免礼。”赵德昭扶正了蔡令性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正是为官之道,蔡父母可当得此赞。”

蔡令性站直了身体,却有些发呆,喃喃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得留守之赞,老朽死而无憾!”

这句话乃是几十年后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句子,虽然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名,但是在为官之道上,比之更为规范。

在后世的数百年中,无数官员都以此为标杆。

在这个时候跟蔡令性说出来,对他的震撼可想而知。

赵德昭对官员们纷纷点头示意,却去亲自扶起了几位普通的猪倌。

他们哪怕是主管,也都是普通百姓,第一次见皇子,忍不住跪拜。

赵德昭对官员可以疏离,对百姓,却必须要以亲和为主。

几位猪倌被赵德昭扶起,依旧激动地说不出话来,泪流满面。

赵德昭笑道:“大宋初立,百废待兴。这天下是我赵家的天下,也是百姓的天下。我身为皇子,要为大宋殚精竭虑,尔等身为百姓,同样亦为大宋做出贡献。望尔等今后兢兢业业,为我大宋效力。”

一位猪倌又忍不住跪下,低头抵地道:“能见皇子天颜,得皇子勉励,小人这辈子足矣。”

赵德昭笑道:“听你说话,可是识的字?”

他低头道:“小人度过五年私塾,识得几个字,会算数,如今忝为猪场文书。”

赵德昭道:“人有高低,事无贵贱,能把一件事做好,就是能耐。”

蔡令性这个时候才反应过来,回身说道:“下官只是让人告知皇子猪瘟,却不曾想,皇子竟然亲自到此。此地腌臜,皇子……”

赵德昭扶起了跪地的猪倌,回头笑道:“无妨,尝人间百味,知世情冷暖,才是人之大道。”

“尝人生百味,知世情冷暖。留守大才,一字一珠玑,老朽佩服。”

赵德昭笑了笑,并没有因此而自得。自己都快两百岁了,比其他人又多了三世阅历,千年知识,一切看的都平淡了。

被簇拥着进入了猪场,腐臭味就浓郁了许多,众人忍不住掩鼻,可赵德昭如同没有闻到这些味道。

四下看了一圈,赵德昭登时就知道,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这猪瘟不是后世的猪瘟,而是猪的寄生虫病。

这个猪场也是按照赵德昭给的图纸建造的,一个个猪圈,小猪十二只一个猪圈,大猪六只一个猪圈,分开饲养。

除了种猪圈,不管是公猪母猪,从小就被阉割。

猪圈有半圈屋舍,半边露天,跟后世农村的猪场区别不大。

前排喂养,两排猪圈中间是个倾斜的坡度,清扫猪屎,然后用水下冲。

按说这样应该可以避免猪瘟,可是猪圈依旧是土地,这里又在滩涂地,一下雨,猪圈就变成水塘。

宋代到处瘴疠横行,寄生虫更是泛滥,这里没有进行过消毒,几乎所有的猪都有寄生虫病。

现在的猪可不是后世那种白猪,只有黑猪。黑猪身上的猪鬃犹如钢针,一根根竖起。

每只猪都瘦的可怜,大部分猪都能看到骨头顶起的骨节。

虽然有了猪圈隔离,可是如果不能避免相互传染,这猪圈就如同白建了。

赵德昭看了一圈说道:“南城水泥厂已经开始出产水泥,石灰,蔡刺史后日去节度使府,我会给你开一张批条,先将猪场的地面用生石灰消毒,然后用水泥硬化。

还有磺胺,明日我也会给你一批,拌在猪食里面喂猪,除去肠虫,然后为猪清洗。

今后猪场要注意防水,既然建立了猪圈,就必须要完全隔离开来,切不可让猪圈之间的病菌继续蔓延。”

蔡令性问道:“生石灰杀毒倒不新鲜,不过水泥硬化是什么?磺胺又是什么?”

赵德昭道:“磺胺就是上次爆炸之后给受伤兵士用的神药,至于水泥,明日你就知道了。”

蔡令性惊道:“神药,给猪用?!”

前几日的爆炸,磺胺发挥了神奇的作用。这个时代的人没有抗药性,虽然是纯度不高的磺胺,副作用还很大,但是,大部分伤员都没有感染。

等于说,只要当时没死的轻伤员,哪怕烧的面目全非,也活下来了。

至此,神药之名就传遍了整个汉京,现在世人皆以神药称呼磺胺。

听到要给猪用,蔡令性立即说道:“万万不可,人求一剂皆难,岂可浪费在猪身上!”

赵德昭笑道:“无妨,如今磺胺副作用过大,所以还没有大力推行,最多一两年,我就能让大宋无论将士还是百姓,都能以廉价购买到磺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