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的大宋新帝国 > 第一百章 百事待兴

我的大宋新帝国 第一百章 百事待兴

作者:摇摇-欲坠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3:25:02 来源:笔趣阁

节度使府内,赵德昭拿起了面前摆着的玻璃器具,仔细观察起来。

玻璃的烧制跟钢铁一样,说容易,很容易,说困难,就很艰难。

将块状原料(石英砂、纯碱、石灰石、长石等)粉碎,使潮湿原料干燥,将含铁原料进行除铁处理,进行烧制,就能获得玻璃。

然后根据需求,进行各种中和作用,就能获得不同颜色,不同层次的玻璃。

最低到五百度的高温,或者到一千两百度,就能让玻璃软化,进行加工,或者吹制各种玻璃器具。

就像后世做酒瓶的玻璃,跟做门窗的玻璃,就完全不同。

但是,想要获得真正的液态玻璃溶液,就需要跟钢铁一样,将炉温升高到1550度以上才行。在这样的高温下,才能通过热处理,退火、淬火等工艺,消除或产生玻璃内部的应力、分相或晶化,以及改变玻璃的结构状态。

在炉温达不到这个要求的时候,是不可能做出真正高等级的玻璃的。

虽然通过添加纯碱,能够增加玻璃的纯净度,可是华夏偏偏是个缺少纯碱的地区。

玻璃的第一次革命发生在明朝时期,威尼斯商人通过在玻璃里面加入约四分之一的氧化铅,能够在炉温达不到要求的时候,让玻璃融化。

可是这样的玻璃不符合赵德昭对高档玻璃制品的要求,特别是显微镜,需要纯净度非常高的玻璃。

这一切,都要从基础开始,直接想要利用现在的技术就造出高等级玻璃,只是幻想。

在明朝,他因为没有经验,耗费将近四十年,才做出了微晶光学玻璃。

现在当然不用那么长时间,因为他已经有了整个行业升级的经验。

先做出试验器具,通过这些器具进行试验,得到三酸两碱,提纯各种化学原料。

然后有了这些化学原料,不管是钢铁的促溶剂,还是玻璃的促溶剂,都能造出来。

就跟车床的生产是一个道理,再复杂的车床,都是一代代通过简单的车床加工出来的。

没有简单的设备,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

第一批烧制的玻璃,就是各种烧杯,分馏瓶,蒸馏瓶,冷凝管等。

虽然这些器具的杂质含量都比较高,但是进行一些基本实验,已经足够了。

赵德昭当然知道,为了这批实验器具,不知道烧废了多少器具,不过现在有了合格产品,耗费再多,也是值得的。

“一共烧制了多少这样的瓶瓶罐罐?”

刘小看了一眼冯一用,示意他上前汇报。

冯一用上前一步躬身道:“一共烧制了三窑,形制简单的,吹制了有一千多个,那种形制复杂的,只有数十个。”

赵德昭又问:“那些哥儿还听使唤吗?”

“他们干活都挺精神,有袁指挥使管着,除了偷猎,倒也没有惹出是非来。不过,烧制出来的琉璃,被他们偷了不少……”

“这不算什么,现在琉璃还是稀罕物,过两年,就没人要了。”赵德昭转向刘小问道:“殿头,举才令也下传了好几日,汉京自荐的人多不多?”

刘小摇了摇头道:“日子还短,目前人不多,还有许多是街上的坐地虎,会翻个跟头也来自荐。”

赵德昭点了点头。“这事不急,等各地官员回了辖地,自然会举才上来。大姐今日在何处?”

“后晌去了城东的鱼梁坪,查看那里的造纸焖窖和香皂库。二哥儿要找她回来吗?”

“不用了,你去铁器坊那边,查验一番筹备情况。大姐毕竟年幼,怕有一些疏漏。佟亮。”

佟亮连忙应道:“在。”

“各地官员那边,都通知到了吗?”

“十七地的主官和副官那边,都是我亲自传达,明日辰时中,在城西铁器坊门口汇合。汉京府这边,王府尹与蔡刺史也都知晓,着令入品官员都要去铁器坊。”

“备车,去城西安置点。”

“喏。”

城西安置点是从去年冬天开始,就开始筹备兴建的民房,目前挖完了地下排水系统,但还没有建设。

城西南那边,建了二十多座砖窑,一直在不停地烧制红砖和石灰。

跟青砖相比,红砖的造价更低,工艺也简单一些,但是耐碱度不如青砖,寿命也不如青砖更长。

但是成本和工艺,就决定了红砖才是值得推广的建筑材料。

何况现在有了水泥,建筑外部用水泥覆盖,同样能保证红砖的寿命。

当然,这也跟土质条件有关,汉京这里黏土多,烧制的砖头采用自然冷却,出的就是红砖。

而南方有些地区土质不一样,像江南水乡,不缺水,采用水冷却的青砖更耐久。

赵德昭来到了城西的安置点,这里一望无际,地上只剩下了一条条深达三米,近一米宽的沟壑。

这里一座房子也没有,但是按照赵德昭的要求,只要不是阻碍施工的大树,一律不能砍伐,所以可以看到一颗颗大树矗立在这片工地上。

这些沟壑四通八达,按照设计,从南向北倾斜,一直到江边。

在江边的河堤外延,兴建了一座巨大的深坑,按照设计,这一座深坑,足以应付两到三万人的排泄与生活用水净化。

工匠和劳役们只知道按照赵德昭给的图纸施工,不懂赵德昭要做什么。

这实际上就是下水道,沼气池。将城西这一片的粪便,垃圾都集中在一起进行沤肥,沼气,剩余的残渣,会是最好的地肥。

在古代,粪便在数百年的历史中都是可以卖钱的。

所以,赵德昭也不会担心这些参与的垃圾处理不了。

既然要建一座新城,那就从最基本的开始,城西,城南,城东,都将会先修建下水管道,然后才盖房子。

而且,所有的房子统一规划,都是两层楼,而不是单纯的一层楼。

当然,按照这个时代的习惯,每家每户一个院子是少不了的。

围着护城河外围一圈的房子规制最高,这是为官员们准备的,越向外围,房子越小,院子越小。

在这个有等级的社会,房子也是身份的象征,赵德昭不仅不会破坏这种等级,还会继续维持。

因为这些,才是封建社会稳定的基础。

只要不堵塞普通百姓上升的通道,所有人都会拥护这种制度。

沿着三个城门出城的通道两侧,不会设置住户,而是一家家商铺。

道路被拓宽到了五十米,中间还设置了花坛隔离。

不过这一切都还是规划中,如今这里还是黄土地,有水的地方就是一个个泥坑。

赵德昭让人跳下了一条下水道,看了看高度,满意地点了点头。

下水道三米深,将会用红砖,水泥固定,这个高度将会是两米,然后覆盖上加了钢筋的混凝土板,上面再盖土填平,上面再建净水沟排水。

这样的下水道,在几十年以内,都能应付使用,以后即使改建,因为避开了建筑,改建也容易。

如今的投资主要是建筑材料,人工不值一提,因为都是免费的劳役。

朝廷连粮食都不用出,自然就有人来干活。

不过赵德昭不会如此做,他想要在各方面都培养出一支队伍,进行专业化培训。

不过,他最多出一点粮食,出一点盐,就能所有人心甘情愿干活。

回来的路上,佟亮有些疑惑问道:“二哥儿,明日就要向各地大臣演习,建房子这事,应该不急吧?”

赵德昭笑道:“让工部画的展示图你看了没有?”

佟亮点了点头。“看了,不要说其他人,就是我看了那些房子,也想住进去。”

“这是给官员的福利,明日正好一起告知。今日我来这里,也是给所有大臣们看的,让他们知道,我将他们的事情看的最重。”

佟亮恍然大悟,立即拍马屁道:“二哥英明。”

赵德昭笑了笑,没有受他糖衣炮弹的影响。

作为统治阶级,最重要的是权力的衍伸,而官员的存在,就是权力的重要架构。

没有官员,他的号令连节度使府都出不了,更别说推行下乡了。

在他基础还不牢固的时候,维护好汉京的官员,就是维护了自己的权力体系。

而且人心必须时刻注意维护,技术改革,工业发展,早一天,晚一天差别不大。

可是某一天人心散了,需要十倍的功夫来挽回。

他现在基础不牢,手里各种武器,军队也没有,这些官员自然是最重要的。

将他们维护好了,借助这股力量,即便是赵光义不死,也能好好掰一下手腕。

在明朝时候的朱棣,分封北平,不就是靠笼络住了当地官员,才能转过头来争天下。

“留守,蔡刺史急报,养猪场猪瘟,如今五百头猪,已经传染了一百多头。”

赵德昭打开了车窗,吩咐道:“直接去东城养猪场。”

百事待兴啊,赵德昭忍不住叹了口气,没有走上正轨,什么意外都有可能出现,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都会直接汇报到他这里。

猪瘟是一件小事,可是又关系到了军中的肉类供应,士兵训练不可没有肉,现在大部分肉都考采购。

而采购人员四处下乡,采购艰难。

想要建一个养猪场,刚采购了五百头猪,就遇到猪瘟,也算是流年不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