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之重新活一次 > 第304章 广场协议

重生之重新活一次 第304章 广场协议

作者:海里全是水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2:29 来源:笔趣阁

“巴特尔要去?没有问题呀,他和韩厂长都是直爽的脾气,俩人应该能对路。”

吴大伟两个人都认识,他的看法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哦,好吧,原来我想安排他去服装厂的,那儿不是离得很近嘛。现在想想,还是让他去岛城的酒厂更合适。”

“对呀,服装厂肯定不成,巴特尔不太会和女人打交道,而那厂子里面八成都是女工,你让巴特尔去服装厂,不是让他受罪去了吗!”吴大伟开起了玩笑。

孙大海叹了口气,真不舍得让巴特尔走呀!

……

新学期开学两周了。

巴特尔和高屹离开已经一个月了,直到现在,孙大海还是有些不适应。不过,日子还是要继续过下去的。

孙大海暗自鼓气,等熬过这个学年,自己就不再是小学生了。家里也就能放松对他的管理了。

远在美利坚的小笔友安德鲁,多次邀请他假期去美利坚,孙大海一直没有跟家里开口。等到毕业以后,孙大海要想出去看看,八十年代的美利坚,到底是什么样子。

远的先不去想,现在最重要的,是盯好手中的日元合约。广场协议的签订,是导致日元大幅升值的风向标。但具体在哪一天,孙大海不太清楚,他只知道是在1985年九月份发生的。

孙大海安排操盘小组,从三月就开始悄悄地入场,分批建仓。这半年来,美元兑日元的行情,一直波澜不惊,没有大的行情。

孙大海在几个市场分别下的单子,也都没有大的盈亏。只是到期换月的操作,累计下来,也交了不少手续费,增加了一些成本。

广场协议的起因,是由于这几年美利坚政府为了治理国内严重的通货膨胀,连续调高官方利率。导致外资大量涌入,汇率上升。

汇率上升的结果,就是出口竞争力大幅下降,贸易逆差扩大,美利坚1984年的经常项目财政赤字,创了历史记录

1985年,倭国取代美利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由于倭国一直对日元采用人为贬值的方式,世界各地到处都是倭国制造的产品,倭国对外的资本投资也在急速扩张。

为了转嫁债务危机,刺激国内制造业增加出口。美利坚政府决定将美元贬值,同时瞄准日元和马克,强迫它们升值,准备薅羊毛。

现在,西方五国的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正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准备联合干预外汇市场。

国内公开的经济新闻中,现在没有这方面的报道。孙大海也不用通过李翠凤或孙卫红,查找相关内部资料。操盘小组早就在香江一直盯着呢。

自打开始做多日元,乔婉婷每天都要观看美、倭两国的财经新闻。各方面的信息不断汇总,现在基本已经清晰地证明,孙大海这次的投资,马上就会结出硕果。

有他们在随时关注,孙大海倒是不太费心了,反正他在国内也可以及时收到香江的信息,他顶多会留点心,每天正常上学即可。

1985年9月23日,星期一。

一大早,乔婉婷就打来了电话。她在电话里兴奋地说:“小老板,协议签订了。大致内容就是你预测的,几国联手干预外汇市场,出售美元使其贬值,同时拉升日元和马克。”

孙大海用力一挥拳头,心说:这下就稳了。

他抬头看了看挂钟,问乔婉婷:“协议什么时候签的?”

“一个多小时前。”乔婉婷兴奋不已,虽然熬了一夜,但还是精神抖擞的样子。

“我去。他们真够狠的,这是一点不让别人进场喝汤呀。”孙大海嘀咕着。

孙大海这话是有原因的。协议签订在星期日的凌晨五点,这个时间欧美市场正处于休息日,亚洲盘还没有开市。

谁都明白,今天一开盘就会出现巨量美元抛盘,可现在场外云集的巨量投机资金,干着急也无法入场。

那些已经入场但方向做错的资金,只能盼着仓位不重了。仓位重的,甚至采用财务杠杆交易的企业或个人,只怕连开盘第一秒都坚持不住,就会被击穿仓位。

这就是期货,以一搏十的保证金交易,真的是一念天堂一念步地狱。

这些失败者都与孙大海没有关系了。做到一定程度,想在金融市场东山再起,那可真是太罕见了。

这不是资金的问题,而是心态。心态一旦乱了,行情变化带来的压力,会把操盘者逼疯的。

孙大海让乔婉婷组织好大家轮流值班,剩下的人都去睡觉。行情方向已经选择对了,剩下的事就是找合适的时机出货。

这个项目孙大海投入不少,将近七亿美元的单子在手里,仓位挺重的。所以他交代乔婉婷,离场前只是正常换月操作即可,不需要用盈利继续加仓了。

一大早就收到好消息,孙大海也很开心,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他虽然是重生者,但现在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大,心里总担心引发蝴蝶效应,进而影响到历史进程。

现在他知道协议签署了,进程并没有发生大的改变,那么这单投资没有问题了,他也轻松下来。

这时候,孙圆圆和孙大河也洗漱完毕,到客厅吃早饭来了。他俩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身着英才小学的校服,显得朝气蓬勃的。

今年开学季,英才小学和英才幼儿园开始招生。因为是新学校的第一年,各方面都需要磨合,所以包括幼儿园在内,各年级都只招收一个班,小学六年级今年不招生。

招生工作从七月就开始了,招生人员除了要对员工子女登记外,还要到市属几家福利院面试适龄儿童。

姜秀萍还通过教育局,联系到几家学生超编的小学,进行了宣传,在学生和家长自愿参加的基础上,进行了面试和笔试,从中选出了优秀学生,弥补学校生源的不足。

至于六年级,因为期末就要参加全市统考,到了出成绩,为学校争光的时候,所以各校都不太愿意在这个时候放优秀学生出来。

姜秀萍他们非常能够理解这些学校的想法,所以他们决定,今年六年级不开班。明年英才中学招生时,也不直接招收初三和高三的学生。

二胖准时到了,他是来接姜秀萍,顺便捎孙圆圆和孙大河去学校的。学校是寄宿制,可怜的二小,上了小学,也没有摆脱住校的命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