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之重新活一次 > 第970章 诸多的项目

重生之重新活一次 第970章 诸多的项目

作者:海里全是水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2:29 来源:笔趣阁

孙大海和高屹仔细一算,这才发现原来架设未来系在国内需要的土地还有不少呢。

大青山开发二期工程还在进行中,但三期和四期的土地可以借此机会承包下来。前两期工程其实才承包了大青山计划开发部分的30%,大头还在后面呢。

三亚的项目也是如此,一期工程预计在1991年结束。一期工程的主体是山海度假村,依山傍海,风光旖旎。

附带的项目是沙滩项目(度假村专属沙滩)、潜水项目、热带植物园,以及几个热带蔬菜、水果采摘园。

二期项目计划等附近的基建工程结束后,以琅琊湾码头为中心,兴建游艇俱乐部。

琅琊湾码头承包改建时和政府有协议,将在这几年作为三亚市主要货运码头的补充,协助完成部分建材和物资的运输工作。

所以,二期工程原定要在1995年前后才开始进行的。

二期工程后面其实还有个附带项目的意向,那就是在度假村附近建一座以休闲、娱乐为主的热带海洋馆。

前世孙大海去过不少海洋馆,这些海洋馆主要面对的是普通消费者,以吸引更多游客参观为目的,无法满足高端消费者的个性化消费体验。

比如与某些温顺的海洋动物进行近距离接触,如果每天只接待几十名游客,无论管理方还是动物,都比较容易接受。

但如果每天需要接待的游客数百上千人,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孙大海前世一直想去一家能让游客玩得更尽兴的海洋馆去玩,但在国内没有发现。

后来他在国外倒是去过几家,不过都是私人性质的,不仅活动空间比较小,海洋动物的种类也极少。

因此,在嘉华准备三亚项目的时候,孙大海就提出了自己的这个构想,不过他原准备在二期开发之后再考虑这件事,不过既然现在要在国内找项目,于是孙大海便决定把这个项目也加进入算了。

另外,首都这边的英才学校已经人满为患了,由于名气已经打了出来,现在别说周边地区的适龄学生了,就连八竿子打不到的地方,都有人找关系想进英才念书。

每到入学季之前,各种招呼、条子满天飞,几位校领导都快不敢接听电话了。

谭良德这次亲自出马,跑到大青山度假山庄坐镇,监督北线夏令营的活动,估计十有**是为了躲这些请托的关系。

原来有姜秀萍从基金会的角度把关,帮大家扛着压力,所以大家虽然也收到一些电话和条子,但压力的大头在姜秀萍那边。

现在姜秀萍去了香江,她知道招生时学校受到的压力会有多大,所以走之前特意请黄老先替她临时代一下基金会秘书长的职务,等她从香江找到合适的人选,再派到首都上任。

黄老那边当然没有问题,一口便答应下来。以他的身份,当个门神当然是绰绰有余。

不就是西式教育、双语教学外加费用全免嘛。真以为是个家长就一定会在乎这些东西吗?

身份和黄老相当的,或是比他还要高的人,家中的儿孙根本不需要浪费人情非要塞进英才来上学。

即便首都现在没有类似的学校,但有的是人愿意免费给那些孩子当家教,一对一的服务,不比在英才上大班课强?

真要十分在意那些所谓的西式教育、素质教育的家庭,不如直接送孩子出去学习,反正现在已经是1989年,而不是1979年了。

黄老的确很有威力,不少找上门的关系户私下一打听黄老的身份,都悄咪咪地撤退了。

不过,这些人可没有死心,而是绕过黄老和基金会,直接与英才学校的领导、老师们打招呼,甚至有人把关系都托到了学校食堂厨师那里了,真是够乱的。

英才学校紧邻食为天大厦和百旺苑,与食为天的关系更是人尽皆知。

因此食为天的领导们也深受其苦,就连黄菲菲都对孙大海说,有条件的话,就建一所英才分校吧,食为天愿意出一半费用,包括以后每年对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补贴。

对于现在的食为天来说,按照现在英才学校的模式,自己全款捐建一所分校,并完全负担以后每年的投入都不成问题。

相比于将一些行政、业务上的关系,通过私人方式进行加强(子女上学肯定是私人请求),这点投入还是非常值得的。

但事情不能这么做,食为天没有办学权和相关资源,只能通过英才来完成。而且食为天真要独立投资,学校就成了食为天分校。

今后如果请托入学的关系户一多,食为天扯不出英才教育基金当挡箭牌,连周旋的空间都没有了。

再说,食为天的业务范围一直在对外扩张,在不少省市都建立了分基地。如果现在建了食为天分校,其它地区也希望你能在当地建分校,那食为天到底建不建呢?

所以,食为天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不出面,直接将钱捐献给英才教育基金,由他们统一安排学校的各项事宜。

其实,绝大部分直接找过来的家长,都不是很在意免费上学这一条。如果英才学校愿意放开口,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交赞助费都不会打任何磕绊。

孙大海当然不能收这些钱,不然英才学校的性质就变了。

公立学校可以收这笔钱,当然不能是面对个人,而是再公对公的情况,没有人会去管。

但英才学校是教委特批,由香江的教育基金会全资兴建并提供运营费用的试点学校,生源主要来自各捐款单位。

英才学校如果用收赞助费的形式提高入学门槛的话,跟政府那边也没法交代。

一家慈善教育基金全资兴建并出资运营的学校,居然面向个人收赞助费,这在国外很正常,在国内还是过于激进了。

目前,国内的慈善事业并不发达,对教育基金的使用和教育基金会的管理,还没有明确的条文出台。

更不要说英才教育基金会是一家注册在香江的基金会。那些国企和机关即使有钱,想对基金会捐款都不容易做到,人家是只收外币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