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之重新活一次 > 第910章 张元龙和张小中

重生之重新活一次 第910章 张元龙和张小中

作者:海里全是水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2:29 来源:笔趣阁

随着国内商品价格双轨制的松动,一些国内的电器厂商,也开始生产计划外的商品。这就是所谓的议价商品,购买时同样也不需要工业票。

张元龙抓住这个时机,主动跑去联系厂家,开始大力拓展远望的商品种类和范围。

此时的远望,在首都的北部,也算是小有名气了。

虽然店面的面积不大,但人来人往,销售十分火爆。尤其到了节假日,经常出现排队交费,排队提货,排队试机的状况。

李小龙去了东山省之后,帮远望与海尔、海信都搭上了线。很快,海尔的冰、洗,海信的电视,都成了远望的拳头产品,别看这里营业面积不大,而且卖的全是议价商品,但这里的出货量,已经超过了首都绝大多数国营百货商店。

此时的远望,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名。于是在去年,远望在西单租下了一个店面,开始了自己的扩张之路。

商铺仍然不大,只有一百平方米,全部设计成电器展示厅。库房在商铺后面的胡同里,单雇了两个伙计。这边顾客交费之后,库房发货,他们负责蹬三轮车将货物送过来。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西单的商铺位置就是这样紧张,大多都归属于各个国企所有,根本不是拿钱就能解决的。

维修服务西单这边也照常开展,不过由于场地面积所限,这里只负责接活儿,每晚用车拉回到百旺苑店去修理。

前两年的时候,张元龙听了孙大海的劝告,他和两个徒弟,以及外甥女张桂花,分批在食为天的驾驶员训练班中学会了开车。

盘下西单的店铺后,张元龙买了辆天津大发出产的箱式小货车,就是后来成为出租车的“面的”,方便了两边的联系。

电器维修是不能丢的,这已经成为远望的服务特色之一了,张元龙很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他甚至没有问过孙大海,无师自通地找到他销售的电器厂家,与他们签订了售后维修服务协议。

此时国内的家电厂家,对售后服务这一块并不重视,就连以服务著称的海尔,也不过是正在摸索中前进。

张元龙的提议,对厂家来说,无非是给远望多配上一些易损件,以及一点点维修费用而已,但对自家产品的销售,以及企业的美誉度来说,却是有极大的提升。

张元龙拿着这套方案去联系厂家,得到了所有厂家的认可。

到了海尔则更是夸张。张总带着市场销售、技术支持等部门的骨干,亲自接见了张元龙。

两个本家就家电在销售过程中以及销售后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张元龙一趟走了下来,在各大家电厂商那里刷了一圈脸,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现在,当张静告诉他,孙家有计划向食为天系高管的直系家属提供帮扶基金,支持他们自主创业的时候,张元龙立刻就坐不住了。

远望电器商店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各方面的问题都有,但主要还是资金问题。

作为一家私营企业,远望电器商店根本没有资格申请银行贷款。这里又是首都,金融监管十分严格,不像江浙与粤省那样民间借贷之风盛行。

因此,当张元龙听说孙家的意图后,第一反应就是要争取到这样的扶持。他们与孙家也有多年的交情了,对孙家的为人处世非常了解。

对于孙家向员工提供的这项福利,他们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完全相信了。

至于他们找来孙大海,其实也有跟他解释的意思在内。

孙大海几次要给他们提供资金帮助,无论是借贷还是入股的形式都可以,但张元龙一直觉得太麻烦他了,不好意思要。

如今张元龙想从孙家申请帮扶资金,怎么也要给孙大海一个交代。否则要是让孙大海产生了误会,那可就不好了。

十几岁的身体里装着一颗四十多岁灵魂的孙大海,可没有他们想得那么玻璃心。

张元龙的想法,孙大海心知肚明。这样的心态许多人都有,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欠下太多的人情。

他们想申请帮扶资金,那当然没有问题。以张静在食为天的地位,以及远望电器商店的发展前景,孙大海相信,即使他们直接去申请,也十有**会通过的。

既然他们找到孙大海,那孙大海也肯定会帮他们参谋的。

只是孙大海感到有些奇怪,远望刚开设了西单分店不到一年,现在需要申请大笔资金做什么?难道还要开分店吗?

张元龙果然是来交心的,没等孙大海开口询问,他就主动告诉了孙大海,他申请资金的用途。

远望西单分店的隔壁,有一间只有十平方米的门脸儿房。当时张元龙还想一起租下,结果因房主开价过高,所以没有成交。

西单分店本身就是门脸儿房,与其花大价钱额外租下这十平方米的门脸儿房,还不如花同样的价钱,从分店后面租二十、三十平方米的非门脸儿房实用。

去年年底,这间商铺被别人租下,并开始简单装修,准备今年年初开业。

此时的远望西单分店已经站稳了脚跟,生意稳中有升。张元龙有空时就会在周边逛逛,和其他店主聊聊天。

这间小店的老板比张元龙小了几岁,也是他的本家,名叫张小中。

他是首都人,老三届的高中生毕业生。他与孙卫红、曹月一样,家里有点小关系,就在首都郊区的农村下了乡。

进入八十年代后,他开始创业,成立了“张记电器加工铺”,以制作和销售音响放大器及其相关电子元器件为主营业务。

经过几年的发展,他积攒下了一些钱,现在来到西单开店,就是准备要做大做强了。

两人的店面紧挨着,一个卖家用电器,一个卖音响的元器件,互不影响。

两人从“小中音响店”开始装修时结识,关系处得越来越好。

他们经常互相交流经营之道,对彼此的情况也了解了很多,同时都深谙只靠自己单打独斗创业时的艰辛。

此时的张元龙,有了和张小中联合办企业的想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