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五代兴唐 > 四三、水运

五代兴唐 四三、水运

作者:准噶尔刀王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2:23:34 来源:笔趣阁

如今荆州军和原来的楚军各部差不多已经调整完毕,淘汰老弱,编入到屯田军中,剩余的六万兵马,一半被编入到了荆州、江夏和岳州三个水师营中,另外一部分被编入到了各地防军之中。

荆湖一带开始了大规模的军事屯田,不少从中原招募的屯田军户也迁徙到了这里。

朝廷正在对大冶和袁州两处铁监进行大力改造和扩建,各地的军垦区和工矿企业,就是各地州府兵的主要来源。

另外就是在岳州和江夏两座水师营,都开办起了自己的机器造船厂。

内河船的要求与海船不同,船体要宽大,吃水要浅,另外就是水师所建造的“火轮船”都取消了风帆,以蒸汽机来作为唯一的动力来源。

南方水网发达,清理河道,发展水运成了解决交通问题的首要任务。

湘、资、沅、澧,洞庭湖的四大水系居然通航里程都不近,而且湘水上游,居然还有一条秦代所开凿的运河,连通了湘水和漓水之侧的静江府(桂林),由水路可以直接从长江抵达兴平府(广州)。

七月的湘水,正是一年当中最为忙碌的时间。

南阳和荆襄两地收获的夏粮,此时正开始大批南调,以供给屯驻在邕州、梧州和钦廉一带的大军使用。

岭南镇守使李继忠有些不太理解,朝廷不知怎么回事,对于南汉国都能轻易平定的交、趾两州,却是又抽调了四万东川军和荆襄军南下,似乎显得格外重视。交趾不过大唐的两州边地,李继忠认为只需派出数千兵马,便可一举荡平这两个边地蛮族聚集的边州。

可是朝廷却是要求他不准轻举妄动,须等到大军粮草准备充足,才能开始行动。

李岌对于手下将领们的疑问也是很理解,刘只派了万余兵马攻入交趾,就把敢在交趾称王的曲承美给捉回了兴平府,差点没当众斩首。自家手下的将领们自然是不会认为唐军精锐会弱于南汉那些杂牌军。

他们却是不知道,之后宋朝自太宗时代曾两次大败于交趾人之手后,就一直采取姑息纵容的态度,使得交趾在岭南日益坐大,这种愚蠢的政策,造成了交趾日后成了寄附于华夏身体上最大的一颗毒瘤,遗害到了千年以后。

小国寡民,纵容迁就的恶果就是等它强壮了就会趁你虚弱的时候反咬一口。

和农夫与蛇的故事一样,容不得半点怜悯。

什么平等原则都是扯淡,不如把地盘圈成自己家里最为安心。

天空中阴沉沉的,又下起了小雨。

空气中水气弥漫,自从过了长江,身上的衣服似乎就从来没有干透过,湿溚溚地粘在身上,感觉十分难受。

“这鬼天气。”

曹芸从马车里探出头来,看着灰蒙蒙的天空,在嘴里嘀咕了一声。

看了看码头上,运送粮草辎重的拖船排成一溜,往年这时,这湘水两岸都有上万名纤夫聚集,依靠人力来拉动运粮的河船一路往南逆流而上。此时江畔的码头上,虽然停满了船只,河面上不停有船只在往来航行,但在码头上聚集的纤夫明显减少了许多。

在江面上,那牵引的小火轮烟筒里在冒着浓烟,发出轰隆隆的声响,在身后拖着十多条驳船,飞也似的逆流而上,比依靠人力牵引时要迅捷得多。

曹芸下了马车,看到衡州转运使李彦俅正站在衡州的码头上,抬头望天,不知在想些什么事情。

曹芸走过去,拱了拱手:“下官参见转运使。”

李彦俅回头,上下打量了他一下,“曹兄,感觉好一点了没有?”

曹芸苦笑了一下:“应该好了不少,有劳转运使挂心了。”

李彦俅的眉头略微皱了一下:“那就好,都说南船北马,这到了南边,晕船可不叫个事,还得加强锻炼。”

曹芸又拱了拱手,“我尽量是在船上多呆着。”他知道李彦俅性格直率,说话并不会拐弯抹角,也是不放在心里。这李彦俅军伍出身,如今却是改任文职,说话还是改不了军中的习性。他是晋军名将李从璋的长子,挂名的宗室成员,底子深厚,说话也确实腰杆硬气。

“特么的,这永州到衡州有几段河道比较险峻,这一下雨,疏浚的工程又得停了下来。”李彦俅看着河边上淅淅沥沥的雨丝,随口又骂了一句。他这衡州转运使,现在主要负责往岭南的粮草、辎重调拨和运输,压力不小。

“不是有原来这一带的纤夫么,朝廷已经安排招募为漕丁,负责河道的疏浚和维护。”曹芸说道。

“哼哼,他们倒是会生懒法,把两万多纤夫的安置问题就这么甩了出来。”李彦俅很不满地瞅了一眼码头边上开始冒起浓烟的拖轮,“这两万多漕丁河工,拖家带口的,足有十好几万人,怎么容易安置?!”

曹芸说道:“朝廷不是说沿河安置,就地编入军屯,实行屯田么?反正不能让他们没了饭吃,否则这些人流入地方,以后都是祸患。”

李彦俅道:“上面说的倒是轻巧,这河道两岸都是有主的熟田,那有这么多荒地可用来安置屯军?”也就是他敢报怨上面的政策,曹芸是只能听着,不愿接话。这湘南运输就是指望这条水路,从兴安的灵渠连通漓水。

现在这条运河正在疏浚加宽,以便于五十多吨的拖轮能直接通过。

从潭州到静江府,由于永州有几段比较险峻的河段,夜间不敢通行,这一路上需要走四天时间,这已经是比原来缩短了将近一半的时间。如果在航道彻底完成疏浚后,最多只要三天时间,就能从潭州抵达静江府。

现在从蜀地和荆州南调的部队,也是尽量走水路,这又加重了他们的运输任务。

也难怪李彦俅着急和报怨。

这大军在南方调动,其实是非常的艰难,最困难的在于粮草、辎重和军械等补给物资的运输。这山高路险,陆地运输不便,主要就是指望水路。

现在有了这种小火轮拖带,不需要纤夫,运输船队就可以逆水而行,实际上情况已经比过去改善了许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