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七章 额亦都与范德萨

1625冰封帝国 第七章 额亦都与范德萨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9:09 来源:笔趣阁

接下来的几天,船队乘着从鄂霍次克海南下的寒流向西南方向快速驶去,沿途见到合适的港湾也会停下来探查一番,并按照抵达的时间进行记录。

遇到大的沿海部族,尼堪也拿出一些布料进行拉拢,对于看中的港口也派了少量人手在当地进行码头建设。

兴许是老天保佑,尼堪带着的这五艘杉木制造的“大船”一路上并没有遇到突然吹来的狂风,也没有大暴雨,十余日后又抵达了一处大港。

这几日,尼堪让五艘大船上的人分别拿着一根长约六尺的木杆在中午前后立在船上,让人观察木杆与其影子,当五艘船上的人几乎同时汇报木杆与影子的长度相同时,尼堪顿时松了一口气。

在接下来的几日,尼堪让人对海岸线观察得更仔细,当某日遇到了一处大海湾,海湾东北处还有一条大河流下来时,尼堪心里隐隐有些笃定了。

纳霍德卡湾,后世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民用港口,此处离他的目的地海参崴只有不到两百里。

果然,在此地他们又遇到了一些当地人,一些以捕鱼、捕杀海兽为生的费雅咯人,也是建奴嘴里的“东海女真”的一部分,从他们嘴里,尼堪了解到这条大河叫佛林河,也就是后世俄罗斯的卡亚河。

听到佛林河的名字,尼堪一下便确信自己就在纳霍德卡湾,他后世在此地旅游过,知晓这条河流在当地土人嘴里的名字。

如今才是十七世纪,纳霍德卡毛都没有,于是尼堪便将此湾命名为为佛林湾,今后的港口便叫佛林港。

佛林湾东西两侧都有深深嵌入山里的小海湾,是天然的避风港,当晚他们就在东侧的小海湾停靠。

第二日,他们继续沿着海岸线向东进发,在第三日时终于发现了一处疑似“海峡”的地方。

尼堪忍着心里的激动,让船队继续向西行驶,沿途连续经过三个小海湾,任何一个都是天然的良港所在,当他们抵达第四个海湾时,这处海湾明显比前面三个更为幽深狭长,等他们抵达最里面时,尼堪已经确信此处就是海参崴了。

“厂”字形的形状,沙漏提供的时间,东边的佛林湾,若此处还不是海参崴的话,尼堪便一头撞死算了。

不过此地明显是有主人的。

还不止一个。

海湾的最东边,也就是最深处,停着一艘巨大的船只(相对于尼堪的船只来说),看那船型,应该是一艘西洋人此时比较流行的用于短途贸易的亚哈特帆船。

船只比尼堪的两层甲板“大船”要大上一倍多,尖头方尾,有三根桅杆,都是纵帆,船腹庞大,越到上面越收紧,不是那亚哈特帆船是什么?

“愤怒的郁金香号”

尼堪仔细看着船体上的字母,大致翻译出了它的名字。

嗯,多半还是一艘荷兰船只。

“轰!”

就在尼堪的船队企图接近那艘大船时,亚哈特凸起的腹部打开了几个窗口,伸出了三门火炮。

其中一门火炮首先轰响了。

包括孙佳绩在内的人都是大惊失色,纷纷向尼堪请示要还击,不过尼堪却摆了摆手。

那门轰响的火炮射出的炮弹在离靠得最近的那艘小船前面十几丈的地方落下了,激起了大片的水花。

尼堪让孙佳绩打出旗号将小船撤了回来。

不多时,一艘独木舟驶过来了,上面坐了三人。

这是一艘很大的用整段桦树杆制成的独木舟,当先划着双桨的明显是当地的土著,后面坐着两人,一人也是土著的打扮,不过上身却穿着一件棉袍,戴着鹿皮帽子,胸前挂着一大串珠子,细眉小眼宽脸庞,颌下一撮稀稀拉拉的山羊胡子。

而后面那人则是典型的西洋人,约莫三十多岁,黄褐色的头发,上唇留着一抹黄色的短须。

白色的衬衣,橘色的盖到大腿的双排扣外套,袖口还有白色的蕾丝花边,白色的紧身长裤。

黑色的敞口牛皮鞋,鞋面上一对蝴蝶结。

腰间挂着一柄长剑,不仅如此,腰间皮带右侧还挂着一个小盒子,见到这个小盒子尼堪心里一凛,若他没有看错的话,那一定是一把短铳。

尼堪让人放下网绳,不过那坐在中间的人却大喊道:“你们是什么人?”

说的是女真语,估计是当地的土人。

尼堪想了想,决定还是实话实说。

“我等是从北边来的阿斯兰汗麾下的人,前来此处贸易,你们呢”

那人甫一听到阿斯兰汗几个字,先是一惊,接着又仔细看了船只、船上的人以及那红底、绣着飞龙、猛虎、火枪图案的旗帜,犹豫半晌,与那西洋人嘀咕了几句便当先爬着网绳上来了。

那人上到船上后,见尼堪等人并没有对他怎样,便向下招招手,那西洋人倒是干脆,三两下也爬上来了。

尼堪向他们俩伸出了右手,“我是阿斯兰汗手下的大将朱克图……”

那人却一脸不相信地摇摇头,“你不是朱克图,传闻朱克图是一个大胖子”

尼堪忍不住大笑起来,“难道阿斯兰汗手下诸人是何长相你们都清楚?”

又继续说道:“林中叫朱克图的有好几个呢,我便是其中之一”

那人听后便相信了,他向尼堪略弯了弯腰,“我是库亚拉部落的额亦都,这位是来自福尔摩莎的范德萨”

“库亚拉部?”,尼堪一时有些迷惑。

那人挠了挠脑袋,讪笑道:“我等本是世代居住在布尔哈图河流域的,最近才迁到这一带”

(布尔哈图河,便是后世的图们江,库亚拉人又叫库尔咯人)

“哦?”,尼堪仔细琢磨着他话里的意思,脸上也浮现出了一丝笑容,“可是被车臣汗挤过来的?诶,不对呀,搬到辽东去不是比在此处好上许多?入了旗手底下还有汉人或朝鲜阿哈耕种,有着铁杆庄稼,自己只管打仗就是了”

那人继续搔着脑袋,“好什么?我部本来有近三百户,却只给编成一个佐领,下面只有旗丁八十……”

尼堪一听就明白了,估计历史上的博穆博果尔等人也是因为如此才反抗满清的。

“那你现在……”

那人不停地搔着脑袋,好像里面有一个奇痒无比的患处似的,“唉,还是有一半人跟着他们走了,如今我下面只剩了一百多户”

“那现在在此处应该不止你一个部族吧”

“自然不是,如今这附近有三个部族,三部都以加哈禅为首……”

“加哈禅?”,尼堪猛然想起一人。

那是在历史上少数几个敢于反抗满清的东海女真部落酋长之一,最后还是皇太极勒令朝鲜出动一千水师,围了加哈禅所在的岛屿(后世的俄罗斯岛,海参崴的南侧)才将他的部落一网打尽。

这原本是几年后的事情,想必由于尼堪的介入,皇太极加大了对东海女真的搜捕力度,导致加哈禅等人提前带着一部分族人跑到了海参崴附近。

想到加哈禅,尼堪略有些不安的心情稍稍放松了一些,指着那西洋人问道:“你怎么会他们的语言?”

额亦都面色略有些泛红,“呃……,我略懂一些倭语,此人通晓倭语,故此……”

尼堪点点头,这个库亚拉部落里多半有倭人,抑或此额亦都年轻时做过倭寇,至于眼前这个荷兰人为何会倭语,那就更简单了。

眼下这个时分,西方只有身为新教徒的荷兰人可以到日本贸易,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逐步削减荷兰船只前来贸易的数量,而此时荷兰东印度公司手下的职员千里迢迢从巴达维亚或台湾过来贸易,除了运回急需的金银等“公司”之物,也会私下到朝鲜收集人参,到海参崴一带收集貂皮,按照记载他们最远处到过库页岛。

长期往来日本,不少荷兰人学会了日语,而此处的额亦都恰好会一点日语,于是……

尼堪突然想到一事,便拿过来一件上好的紫貂,笑嘻嘻地问那位叫做范德萨的,“像这样的貂皮怎么卖?”

他说的是英语,按照他模模糊糊的印象,似乎荷兰语与英语差不多。

果然,只见范德萨有些目瞪口呆,半晌才说道:“你怎么会……”

尼堪懒得解释,不过他却知晓,如今像这样的貂皮在欧洲一带也是紧俏的上好物品。

俄罗斯帝国成立之初为何一直在向西伯利亚扩张?最核心的还是为了貂皮,而貂皮也是当时俄罗斯最重要的“创汇”产品,也为以后彼得大帝的崛起奠定了强大的财政基础。

只见范德萨摸了摸这件貂皮,又仔细观察了一番,这才说道:“你这皮子可比额亦都的好多了,你有多少,我全部买下了”

“什么价格?”

范德萨掏出一个银币递给尼堪,尼堪掂了掂,约莫两三钱的样子。

“像这样的银币十个一件,你看如何?”

尼堪哑言失笑,这个银币最多值两三钱银子,十个也就是二三两,开什么玩笑?

此时还不是后世大清朝时由于恰克图的巨量贸易导致貂皮大跌价的时代,一件上好的貂皮在江南可值一二百两!

而那个时代的到来至少还有百年!

尼堪摇摇头,“最少得一百个银币,不过实话告诉你,阿斯兰汗控制着北边广大的地方,到处都是值钱的紫貂和白狐,我每年至少可以给你一千件,按照我们的规矩,每件至少要二十两白银,一千件便是两万两,不过我们却可以以货易货”

“怎么个易法?”,那人听到一千件便眼睛一亮。

“呵呵”,尼堪笑道,“以你来看,像这样的貂皮一件可换多少印度产的棉布?”

“两匹”

“不行,最少三匹”

尼堪心里暗骂,此人做生意也太奸猾了,印度棉布成本很低,市价一匹最多五两,多半在三两左右,此人竟然想用六两的价格买上一件上等的貂皮!

不过为了稳住他,尼堪又说道:“像你这样的大船,光装载布匹是不合算的,为了压仓,你还可装一些粮食、硫磺、硝石等物”

“尊敬的先生,你想的太周到了,这些东西正是印度大量出产的”

“那好,明年此时,你可以来此交易,东西越多越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