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五章 黑龙江 下

1625冰封帝国 第五章 黑龙江 下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9:09 来源:笔趣阁

尼堪只带着孙传宇、查克丹等十多人上了岸。

见到船只靠近了村子,围观的人群一下骚动起来。

尼堪看见他们手里也有握着短刀和木棍的,将一个白发老头围在中间,查克丹大声喊道:“阿斯兰大汗在此,你等还不过来拜见?!”

查克丹说的自然是索伦语,女真语中的一支,还是几千里之外的尼布楚索伦语,饶是如此,那穿着在空气中弥漫着鱼腥味鱼皮衣服的男女老少还是听懂了。

只见那脑后拖着一根粗大辫子的白发老头在两个年轻人的扶持下走上前来,向着尼堪一行略弯了弯腰。

与他们的鱼皮衣服相比,尼堪和他的亲卫都是两层的棉布衣服,戴着大帽,一看就是从更加“文明”的地方来的。

尼堪上前向那老头施了一礼,“老丈,敢问此处叫何名?离大海还有多远?”

那老头看了看尼堪,“你等是什么人?从哪里来?”

查克丹赶紧上前,“这位便是统领大湖以西、黑龙江中上游,占据呼伦贝尔大草原、科尔沁大草原、嫩江、松花江流域的阿斯兰大汗!”

那老头眼神里有些迷茫,“阿斯兰汗?那昆都伦汗呢?车臣汗呢?”

尼堪微微一笑,这昆都伦汗自然是老汗努尔哈赤的曾经用过的称号,而车臣汗又叫英明汗,蒙古人、女真人很多人叫过这个封号,皇太极也是其中之一,这老头说的肯定不是硕垒,自然就是皇太极了。

看来,阿斯兰大汗的丰功伟绩尚没有传到黑龙江下游一带。

查克丹赶紧一五一十地同那老头讲起来,半晌那老头才有些迷惑地看着尼堪,还是有些不敢相信的样子,嘴里还喃喃自语着。

“怎么可能?”

不过看到大江上那些“巨舟”,以及他的族人停在江边、与“巨舟”相比宛若蝼蚁的独木舟,这才意识到刚才这后生说的有可能是真的。

“扑通”,老头跪下了,随着他的跪下,他身后跪下了一大群人,白色的鱼皮衣服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尼堪将老头扶起来,并握着他的手。

“大汗”,老头有些不知所措,“这地方叫诸民,附近还有瓦伦、莫尔齐两个村落,都是从黑龙江上游迁过来的,这里有费雅咯人,也有鄂伦春人、黑斤人”

诸民,实际上就是索伦、女真的转音。

尼堪点点头,这些人多半是不愿意跟着大队迁徙到金国的,又怕得罪了金国人招致灾祸便迁徙到下游一带。

“我叫瑚图礼,是黑斤人,舔为诸民城的哈拉达,如今城里还有两百多户,算是下游一带最大的部落,这里离大海尚有十五日左右的距离,从这里开始,越往下游走,丁口越少”

老头的意思是坐上他们的独木舟需要十五日才能抵达海口,至于为什么越往下走丁口越少,自然是因为越往下走黑龙江泛滥的越厉害,适宜居住的地方越少而已。

尼堪心想,独木舟要十五日,他们这有着船帆、船桨的大船应该在十日之内就可抵达了。

不过,像诸民这样的地方尼堪是不会放过的。

“老丈,此地本汗想买下来,不知……”

瑚图礼听了心里一凛,原本不想同意的,转念一想,“眼前这位阿斯兰大汗虽然年轻,又生得俊雅,浑不似我林中诸人,不过他们有大船,手里都是亮闪闪的兵器,一艘大船上的人便可灭了诸民一部,算了,好汉不吃眼前亏,还不如与他多谈一些条件”

“我需要食盐、大量的布匹,还有铁器”,瑚图礼看着对方身上穿着的棉布,一脸的眼热。

“好,哈拉达,这样,你村落里有两百多户,本汗算你三百户,就给你三百匹布,十石盐巴,每户一口铁锅、一把短刀,您看如何?”

此话一出,围在瑚图礼周围的“鱼皮鞑子”一下轰动起来。

也是,就算金国在三姓一带设置“供貂、赏乌林”的处所,也就是像瑚图礼这样的头人有机会得到像衣服、布匹、铁器这样的赏赐,普通百姓根本没有机会得到。

尼堪见瑚图礼还有些犹豫,便将他拉到一边,偷偷对他说道:“哈拉达,您家里自然与众不同,没的说,一套上好的成衣,十匹布,铁锅三口,长短刀各一,铁质箭头一百个,您看……”

瑚图礼大喜,他拉着尼堪的手来到众人面前,接着又拜倒在地。

“诸民部两百四十五户从今往后就是阿斯兰大汗的属民,愿听从大汗的调遣”

尼堪笑着将他扶起来,接着回头对孙传宇说道:“赶紧搬东西”

尼堪此次出行,带了大量的布匹,为的就是接洽沿途的“野人”部落,五艘大船,最值钱的东西便是布匹,每艘装载了两百匹布,一共一千匹。

“大汗,在这黑龙江两侧的窝集里,尚有大量的野人部落,都是使犬的部落,每一部也就是一二十户,不过加起来也不少,有一些原本也住在江边,自从昆都伦汗出现后,至少有一半的人都搬到丛林里去了”

在瑚图礼的心中,住在江边的自然是“开化人”,住在深山老林里的肯定是“野人”了,不过在满清贵族眼里,像他们这样的人依旧是“野人”。

“大概有多少人?”,尼堪眼睛一亮。

“大汗,老儿以前是伯力附近的人,那里南北各有一处窝集,北面是齐木里窝集,南边是和啰窝集,再往下游走则分别是库鲁窝集、明噶里窝集,诸民北面是格楞窝集,南面是庄蔼窝集,都是密密匝匝的丛林”

“每一处窝集都有不少人丁”,瑚图礼悠悠地说到,“从伯力一直到海口,加起来恐怕也不下两千户,若是算上海边的,则不下三千户”

尼堪点点头,所谓窝集,原本是丛林的意思,不过此时在女真语里已经演化成“住在丛林里的人”。

窝集,也叫勿吉,乃黑水靺鞨的后裔。

三千户,看似很多,不过却散布在黑龙江下游近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想要快速将这些人聚拢完全没有可能。

不过,通过互市,将他们徐徐吸引到河边、海边某处定居还是有可能的,但那需要大量的时间。

尼堪在诸民留下了五十人,让他们在瑚图礼的部族搬迁完毕后,对诸民城寨进行修葺,为将来正式的城池建设奠定基础。

见尼堪他们要继续向下游行驶,瑚图礼让自己的长孙苏纳(女真语,牵狗的绳子)带着九名十八岁左右的小子跟着尼堪去了,苏纳最远到过库页岛,做向导再也合适不过,何况尼堪见瑚图礼主动将人送上来,便吩咐孙传宇拿出十套常备军的军服让他们装扮起来。

后来见到这十人个个身穿棉布衣服,戴着大帽,背着有着铁质箭头的弓箭,挎着横刀,诸民村的其他人顿时羡慕的不得了。

“大汗,黑龙江的江口附近还有一处村落,以前也是大明的卫所,叫庙屯,人丁不多,也有百十户,都是在海边打渔、打海兽之人,与本村也有一些亲戚关系,其哈拉达是苏纳的姨丈,由苏纳跟着,应该不会起冲突”

“库页岛上丁口不多,全部加起来恐怕也就千余户,最大一个部落是长毛部,此部落无论男女老少,脸上都生着长毛,另外还有一些操着我们这样语言的库亚拉人、费雅咯人、鄂伦春人、黑斤人”

“老儿十多年前去过那地方,此地的南部有倭人的集市,岛上之人用皮毛等物向倭人交换布匹、食盐等物,大汗若是要去那里,建议先从北边做起”

尼堪点点头,这长毛部落,也就是后世日本人嘴里的“虾夷人”或者“苦夷人”,也是库页岛名字的由来,此类人体毛发旺盛,传到黑龙江流域便成了“长毛部落”,传到大明则成了“长毛国”。

山海经,镜花缘,也不是没有来由的。

几日后,船队来到奇集湖的所在,一处黑龙江向东泛滥形成的大湖,此处离东边的大海只有三十多里,大海的边上便是后世俄罗斯的德卡斯特里港。

从这里抵达鞑靼海峡要比直接沿着黑龙江出海路途要近上千里,尼堪自然也安排人下去细细细细探查,并让查克丹详细记录下来。

抵达特林屯,也就是前奴儿干都司衙门所在之地,尼堪向当地的民众出示了自己被任命为“宁北将军、奴儿干都司都指挥使”的文书,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卷帛书、一方铜印竟在附近造成了轩然大波。

大明的寺庙、佛塔等物理印记在附近几乎消失殆尽,不过在当地人心中,这些杂草丛生的遗迹仍旧是他们心中“神圣的地方”,见到尼堪也惊若天人,不消苏纳出面,庙屯的哈拉达便主动赶过来拜见。

尼堪如法炮制,将此地和庙屯都买了下来——这里不远处便是黑龙江的出海口了,必须得有一个港口。

“记录下来,沿途凡是有明国寺庙、佛塔、衙门遗迹的,择重要的地方一一修复,除了伯力、诸民之外,还要在庙屯北面修建城池,嗯,就叫庙街吧”

“齐集湖到对面大海之间最窄处只有三十里,回头让孙老道的工部过来探查一番,争取修建一条道路直达大海”

在出海之前,尼堪对拿着纸笔的查克丹说道,此时的庙屯在黑龙江的南岸,尼堪却想在条件更好的北岸修建城池港口。

如此一来,从雅克萨开始,沿途经过黑城、伯力、诸民、庙街,大约每五百到一千里就有一座城池,中间还有若干当地人的土寨子码头,从石勒喀河的墨尔迪勒城出发,他阿斯兰大汗的船队将畅通无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