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三十四章 江淮风云(三)

1625冰封帝国 第三十四章 江淮风云(三)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9:09 来源:笔趣阁

会议很快结束了,不过耐人寻味的是,江北四镇事实上的统领,当今的兵部尚书、江北总督史可法的去向似乎被人遗忘了。

最后还是尼堪说了一句,“史可法兵微将寡,多半会与高杰一起行动,找到了高杰就会找到他,咳咳,明国向来是以文官统御武将,我倒是想让史可法继续统领大军”

众人都是会心一笑。

……

新蔡以东。

萧阿林带着三千骑正徜徉在江淮平原上。

“将军,我等如今正在淮水以北约莫百里的地方,此地正东约莫一百五十里便是颍州,是刘良佐麾下副将胡守金的地盘,颍州下辖颍上和太和两县……”

赵应元正在给他介绍情况。

“两县?”

此时的萧阿林已经四十岁了,早就不是以前那个冲动强悍的死神了,坐到他这个位置,对于民生政务也有些了解了,何况他也在考虑等待年纪进一步增大后像李延庚那样转到文官,或者去异域当一任总督。

后者,才是他心中最想要的,眼看着大夏国的疆土越来越大,设置的总督辖区越来越多,担任总督可比纯粹的武官好多了,不过想要当好总督,光会打仗是不行的,必须得对大夏国的政务体系十分了解才行。

最近,萧阿林带了一本《大夏通典》,闲暇时读一读,虽然读不到几页便昏昏欲睡,不过他还是强迫自己读了下去。

遇到不懂的问题,他会随时请教旅里的监军(类似于后世的政委),那些监军虽都出身于军校,不过却是专门按照监军的模子培养的,除了军事方面的东西,律法、政务也会教授一些。

当然了,在尼堪的军队里,是不可能让这类人的地位就像后世政委那样高,不过是随军考功、究纪、参谋的人才,做得好的也有可能升到指挥使、副指挥使的位置,当然了,若是这样的人,尼堪这么辛苦的培养就不必要了。

这些人,都是由孙传宇亲自拣拔的誓死效忠尼堪的一个叫做“应龙会”组织的人选,这些人没有汉人,无一例外都来自索伦各部,加入应龙会后,必须以长生天的名义下毒誓。

当然了,这一切,下面的军官都不知晓,不过也是暂时不知晓,若是时间长了肯定会知晓的。

他们在每个旅里有一个称号。

录事参军。

职位等同团指挥使,每个团里也有相应的人,一直到营,军团这个级别自然没有,不过也保不准以后会有,从营到旅都称录事参军,无非是前面加一个“营/团/旅”字而已。

博敦,现年三十岁,正是萧阿林兼任的这个骑兵旅的录事参军,他可是从排长、连长直接升到营录事参军的,然后从团录事参军一直升到旅录事参军。

一开始,萧阿林认为博敦的军事素养极高,做录事参军浪费了,还准备让他担任一个旅的指挥使,不过却被孙传宇否决了。

这也是萧阿林觉得等自己年纪大了,去谋一个总督的职位抑或一个省的布政使职位的重要原因——自己在军队里的威望虽高,不过终究不是自己的啊。

博敦,在索伦语里是谋略的意思,他是原果达河索伦十一部大汗根特木耳的侄子,虽然乌扎部的尼堪取代了以前的根特木耳,不过对于博敦来说,雄才大略的尼堪可比窝在赤塔动弹不得的根特木耳强多了,故此,他对尼堪那是忠心耿耿。

加入应龙会也是他心中所愿。

博敦也是最早一批加入到赤塔步军学校的人物,后来又转到五原骑兵学校“深造”,也是不可多得的人物。

到了旅录事参军这个级别,实际上在关键时刻可以随时取代旅指挥使甚至军团指挥使,当然了,这里面又有一番秘密的操作,一般情况下还是由军团下面按照排序来的旅指挥使接任。

就像以前孙德茂在瀛洲时突然拿出来的令牌,对于像录事参军这样的人,恐怕拥有的信物要比令牌更加宝贵。

此乃后话。

当赵应元在介绍情况时,萧阿林突然反问了一句,“区区颍州要养活胡守金三万大军、十余万家属应该不够吧”

颍州,也就是后世的阜阳市。

赵应元回道:“颍州,乃四战之地,李自成、张献忠、革左五营先后好几次从此地突入江淮,地上的丁口不是被他们裹挟走了,便是跑到其它地方去了,故此剩下来大量的土地,正好便宜了胡守金,这厮以前有个名号叫砸烂天,是扫地王手下的大头目,对于此地自然再熟悉不过,眼下他在颍上、太和各布置了五千户,在颍州布置两万户,耕战两宜,倒是活的十分安逸”

萧阿林点点头,他看了看博敦,又看了看赵应元,“你等也想想,皇上让我等找出黄得功那厮,这么大的平原,何处去找,有什么好法子没有?”

赵应元说道:“黄得功北上,能够利用的地形不多,他若是从庐州北上,在东边倒是有连绵不断的山地,可以利用晚上辗转来到凤阳一带,不过以他的实力,根本就不需要这么做,因为那些山地之间的距离都很宽阔,就算是晚上也很难保守秘密”

“然后就是英霍山区了,山里面也有道路,若是埋伏在山里,等到战事胶着之事突然闯入倒是能收到奇效,不过山区离亳州还有不少距离,按说黄得功不会这么做,他若是要藏在山里,必定是对河南或者湖北有想法才是”

萧阿林问道:“灰衣卫也有失手的时候吧?”

赵应元点点头,“我等人手有限,偌大的江淮平原,有一二疏漏之处也是有的”

萧阿林说道:“那就是了,以黄得功在这里盘桓多年的情形,他若是能瞒过你等,悄然来到凤阳府,有没有这种可能?”

赵应元心中一凛,“也不是没有可能”

萧阿林继续说道:“不过若是彼等潜入到凤阳府,那藏在何地才不会隐藏行踪?”

赵应元想了想,“实在想不出,凤阳府一带全部是大平原,除非藏在某处城池”

“若是彼等化整为零,扮成百姓藏起来呢?”

“不可能,他们都是骑兵,如何掩藏?对了!”

赵应元突然提高了声调,让此时正在四处眺望的博敦也转过头来看着他。

与根特木耳家族其他人一样,博敦他们虽然出身索伦,不过普遍长相不错,若是不注意的话,博敦与长得好看的汉人也没什么两样,他的皮肤也较为白皙,故此,有人在私底下称呼他为“白参军”。

只见赵应元拍了一下额头,“我差点儿忘了,在颍州与凤阳之间,寿州附近,有一处上好的地方,名叫八公山,面积约莫十余万亩,正是以前淝水之战发生的地方,还是草木皆兵典故之出处,黄得功北山之后若是藏在那里还真有可能”

“淮河到了八公山之后便转向北边,再流向东边,接着又转向南边,将八公山紧紧包在里面,八公山南面又是肥水,利于掩藏……”

半晌,萧阿林再问道:“你再想想,除了八公山,还有何处可以藏身?”

“没有了,俗话说的话,守江必守淮,对于江南朝廷来说,淮水就是一道屏障,除此之外便没有更好的屏障了”

博敦此时说话了,他心里清楚,若是大致推测了黄得功的藏身之处,以萧阿林的性子,那肯定是要长驱直入,直捣黄龙的。

“咳咳”,他说道,“按照赵应元的说法,那八公山夹在颍州与凤阳之间,颍州有胡守金的三万人马,哦,现在可能没有了,多半被刘良佐抽调了一部分,而凤阳是其麾下大将秦大鹏的驻地,一直是刘良佐的主要助手,刘良佐北上了,在凤阳府统领大局的肯定就是这秦大鹏,他的手下原本有一万五千人,刘良佐最多抽调了五千人,还有一万人,倒是没有骑兵,不过那八公山还在淮水以南”

“寿州,本是刘良佐的侯府所在,岂能无备,多半还有精锐驻守,而八公山在寿州以北,想要抵达八公山必须经过寿州,否则就必须渡过淮河,而大的渡口都在县城或大的市镇附近,想要隐藏行踪完全不可能……”

“谁说我要隐藏行踪?”,萧阿林笑道,“这么大的平原,老子实在不知道如何隐藏行踪,皇上说要我去敌后将彼等搅个天翻地覆,干脆大大方方直接沿着主干道杀进去,目标,八公山!”

“啊?!”

博敦与赵应元两人都是大惊,萧阿林却笑道:“无妨,左近,除了黄得功的那一万五千骑兵,便没有更多的骑兵了,步军的话,来的再多也无事”

“走!”

只见萧阿林一甩鞭子,当先向前冲去,赵应元、博敦见状只得赶紧跟上。

……

萧阿林确定了行军方略,东边的博木博果尔、陈启新却开向了北边。

他们制订的策略是,先摸到徐州北边,与阿克墩的大军汇合,然后在峄县附近等待灰衣卫的消息,峄县在大运河边上,离徐州境内不到百里,一旦得知高杰部的位置,他们既可以以一个旅的军力南下,还可以加强一个旅南下,或袭扰,或击破高杰部,均可。

而此时的大运河虽然处于战时,但河面上的船只如织,这样的地方,这样的行业,自然少不了灰衣卫的渗透,他们静等消息就是了。

其实,按照陈启新的想法,他们摸到徐州北面还有一个效果。

“徐州是阿克墩的两个军团,这个情况估计徐州、淮安府的明军早就知晓了,如果神武军单独南下后,彼等一定会认为是阿克墩的军队,必定会倾巢出动追剿,那时,无论是阿克墩还是神武军都有机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