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二十七章 两京皇宫 上

1625冰封帝国 第二十七章 两京皇宫 上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9:09 来源:笔趣阁

北京,紫禁城,武英殿,傍晚。

时值夏末秋初,久旱的京城附近彤云低垂,似乎一场大雨即将来临,天气依旧有些炎热,偌大的武英殿灯火通明,加上门窗紧闭,室内更是闷热无比。

龙椅上,年轻的皇帝高坐着,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这一段时间相比,皇帝的神色似乎轻松了许多——虽然满脸的憔悴和苍白依然。

此时关外的建奴还是第一次入关,流贼虽然渐渐势大,如今还是在陕西一地闹腾(虽然不多久就会闹到山西),西南奢崇明、安邦彦叛乱刚刚平息。

一切还在掌控之中。

这便是年仅十九岁的朱由检的想法。

对他来说,辽东的建奴、北境的鞑奴依旧是心头大患,去年冬季建奴南下劫掠,肆掠京畿一带,彼等如出无人之境,最终掳掠了大量的丁口、财货扬长而去,大明倾力进剿却收效甚微,官军死伤在五万以上,斩获却寥寥无几。

北边的虎墩兔憨自迁到西边后,也不时南下劫掠,彼等虽不如建奴悍勇,还是令宣大、陕西一带边军疲于应付,边警也不时传到宫中。

殿里地上跪着两人,赫然是那刚刚从呼伦城归来的黑云龙、麻登云二位。

按照史书的记载,黑云龙在几年后又“反正归来”,而麻登云却下落不明,多半是死心塌地为建奴卖命了,所谓的“固有介子推,今有麻登云”也就是一个笑话。

北境“索伦蛮夷”尼堪的出现让历史的车轮稍稍偏转了一下方向。

一旁还坐着三人,站着一人。

一位年近六十却依旧满头黑发的老人位于首位。

温体仁,内阁首辅。

接下来两位两位都是五十左右,紧挨着温体仁坐着的是现任兵部尚书梁廷栋,梁廷栋的下首则是宣大总督魏云中。

站着的那人却是兵部职方清吏司郎中孙传庭。

黑云龙两人正在汇报京畿战事以及被俘北上之事,途中包括皇帝在内的诸人不时打断询问,特别是梁廷栋,声音异常严厉、急迫,让黑、麻两人脸上出现了豆大的汗珠。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在小皇帝的示意下,内官搬来了两个小圆凳,黑、麻两人山呼万岁后踉踉跄跄坐了半个屁股。

此时,小皇帝脸上有一种若有所思的神色。

刚才黑、麻两人所说的京畿一带的战事与自己掌握的相差无几,北上途中建奴惨败之事倒是令他有些意外,但最令他高兴的却是麻登云的一句话。

“陛下,那阿斯兰汗在臣等临行前说了一句话,臣以为虽有些唐突,不过臣等思虑再三,还是觉得应该一字不漏地回禀皇上”

“哦?何事?”

“那阿斯兰汗说,虽没了毛文龙,但还有孙秀荣,原本毛文龙一死,建奴便没了后顾之忧,故此才能堂而皇之南下劫掠,如今有了本汗在北边牵制,想来彼等也不敢随意南下了”

当麻登云说出这句话时,皇帝大怒,斥责蛮夷狂妄,不过后来一想,他既然能以毛文龙相比,想必还是心向大明的,何况他在今年刚刚凌迟了袁崇焕,虽然当时有些快意,至今醒悟过来也隐隐有些后悔。

(两个太监,两个太监,跑得快,跑得快……)

不过孙秀荣这么一说,隐隐将袁崇焕私自斩杀大将的大罪揭出来了,这让他心里略略好过了一些。

北边有如此强援,对于大明来说终究还是福多于祸,何况那人下面还有一句话。

“区区北海卫指挥使岂非太薄?”

这是要向自己讨官来了,皇帝略一思索便释怀了,若是彼以汗位为要挟要求赏赐、盟誓,自己还真不好办。

此人既然能同时击败蒙古人、女真人,实力当不容小觑,何况已经自称大汗了,还能托人向自己传话讨官,想来大明天朝上国的威仪还在。

想到这里他突然开口说话了,声音有些轻微,显得中气不足,不过却透露出一丝不容抗拒的威严。

“孙传庭”

孙传庭已经在大殿里站了一个时辰,幸亏他平素闲暇时勤习武艺,如今也才三十多岁,正是壮年,否则早就支撑不住了。

他赶紧上前附身施礼候着。

“听说那人还是你的族人?”

“是的,皇上。微臣的堂兄曾在漠北行商,后来不幸遇难,丢下那孙秀荣孤苦伶仃一人,幸被蛮夷之辈收养,如今已经占据漠北以北之地,几与虎墩兔憨、建奴分庭抗礼……”

“分庭抗礼?中间不是还有喀尔喀三部吗?朕可是听说此三部的实力不亚于虎墩兔憨”

“皇上明见万里,按照丁口来说确实如此,不过依照三部能独抗以往曾肆掠大明的瓦剌一部,估计实力也不容小觑,但就是如此,孙秀荣还能在两次战事中击败两部,如今还与两部结成了姻亲”

“哦?具体说说”

“是,陛下。按照孙秀荣提供的讯息,实际上独抗瓦剌部的是西喀尔喀,彼等自称扎萨克图汗部,东部是车臣汗部、中部是土谢图汗部,丁口都在万帐以上”

“孙秀荣与土谢图汗部一战,歼灭包括其本部在内的蒙古骑兵六七千,与车臣汗部一战,几乎将该部的精锐一扫而空,还俘获了其三子”

“此战过后,孙秀荣与两部会盟,结成了姻亲,接着便是南下一事,两位总兵已经说得很详细了,微臣不敢置喙”

“经商?”,皇帝冷哼了一声。

孙传庭额头上顿时有了细密的汗珠,孙传廓原本是大同的边军,去大板升城经商那是私自外逃的,严究起来也是大罪,估计皇上已经掌握了孙传廓的一切讯息。

“陛下,微臣所在的孙家,两百年前本是大明的世系百户,两百年后不断开枝散叶,孙传廓那一支实际上已经以大同为根基了,而微臣这一支一直守在代州”

他的意思也很明白,两家虽是同一个祖先,不过多年已经没有来往了,孙传廓的事情他丝毫不清楚。

“罢了”,没想到皇帝并没有并细究此事,他将目光投向温体仁。

“温大人,你说说吧”

温体仁站了起来,向皇帝施了一礼。

刚才他一直在琢磨皇帝的想法,孙传廓这事可大可小,不过眼下北境这一强援他肯定是不会放弃的,不过是要面子上好看些罢了。

“咳咳”,他清了清嗓子,“陛下,有孙秀荣这么一个强援,实乃大明之福,大明之幸”

“其本是汉人,又在蛮夷之地长大,侥幸获得了权柄,以微臣看来,若是没有外援,必不能持久”

“哦?”,皇帝眼睛一亮,这一节他倒是没有考虑到。

“若是此人身份没有揭破倒罢了,按照孙传庭的说法,如今其部落之人都已经得知他是汉人之后,漠北以北,遍地腥膻,汉人寥寥,在种种机缘巧合下孙秀荣能突然崛起,得益于其一开始便面临像蒙古人这样的大敌,此时不管孙秀荣是何人,彼等肯定要精诚团结才能度过难关”

“如今局势大致稳定,按照黑、麻两位总兵的说法,其效仿中原体制设置官位,只是掌握了常备军及其附属部落,各部落酋长依旧大权在握,此其一”

“其二,漠北之地,纵观史籍,无非三类部落交替兴起,曰匈奴、曰靺鞨、曰突厥,孙秀荣所在的部落闻所未闻,想来偏隅于极北之地,人丁也不多,蒙古人、女真人一时不查,被他钻了空子,若是打起精神,小心应付,可就……”

皇帝打断了他,“你的意思是其兴也忽焉,其亡……”

“陛下明见万里,史籍斑斑,以微臣来看,其最多算是魏时的蠕蠕,唐时的黠噶斯,不可能持久,若是想要持久必须有强援,如今他四面树敌,唯有向大明称臣一途”

皇帝心头一块大石终于放下了。

“那爱卿的意思?”

“陛下,其想讨要更大的官职,眼下正好有一个去处,前次北海卫是新设,如今不妨封他为奴儿干都司都督指挥使,奴儿干都司之地大部都在建奴掌控之中,若是其能将辖地全部恢复,建奴声势必定大减”

“其必定会全力以赴来对付孙秀荣,届时大明关宁一带的重压顿时为之一轻,朝廷可抽调重兵歼灭陕西的叛贼……”

“那虎墩兔憨呢?”

“陛下,建奴经此一败后,京畿北面的蒙古诸部恐怕又会离心离德,正是虎墩兔憨插手的时候,此时朝廷若是与其互市、交好,边境将无虞矣”

“你的意思是前几年给虎墩兔憨的银子照付?”

“不不不,陛下,前几年是朝廷形势危急,不得不如此行事,如今局势大变,双方互市、盟誓也就罢了,送银子一事自然不能再提了”

其实温体仁刚才还是想继续给虎墩兔憨送银子,让他们与建奴拼杀,没想到年轻的皇帝如今也是有些心高气傲起来,于是赶紧改了口风。

“好!既然如此,便封那孙秀荣为奴儿干都司都指挥使,挂宁北将军印,萌一子为锦衣卫千户,赦免孙传廓私自离开边军之罪”

“孙传庭”

孙传庭此时双腿有些不听使唤了,听到皇帝的呼唤赶紧又正了正身形。

“微臣在”

“你去宣府任兵备道,与孙秀荣联络一事由你全权负责,不过一切事宜,无论大小巨细都要与兵部、宣大洽商后方能进行,你可明白”

“微臣明白”

“黑云龙、麻登云”

两位前总兵赶紧又站了起来。

“你二人兵败被俘,种种形势,朕大概得知,念你两家世代宿将,免去丧师失地之罪,先在京城候旨,不日便有旨意下达”

皇帝在瞬间便下定了决心,这二日虽俗称骁将,熟知边事,不过在京畿战事中并未杀身成仁,不能不用,但不可重用。

果然,几日后,有关黑、麻两人的任命下来了。

黑云龙被调到了刚刚平定奢安之乱的贵州,麻登云去了甘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