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十六章 巨变开始(2)骑兵都尉

1625冰封帝国 第十六章 巨变开始(2)骑兵都尉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9:09 来源:笔趣阁

大顺军的八千马步军已经开到了兰州城下。

兰州城东,是这支大军的首领,大顺建国后被封为四品威武将军的辛思忠带领的三千精骑。

辛思忠,今年三十五岁,原本是甘肃凉州的一个军户子弟,后流落到陕西给当地的富户养马,在那里他认识了高迎祥,随即便加入到轰轰烈烈的“流寇”大军,在高迎祥死前他的地位与李自成差不多,都是独自管辖一营的人马。

李自成拿下西安之后便对军队进行了改编。

嫡系精锐十万称为中权亲军,由刘宗敏、田见秀统领,而剩余的军队又分为标营、前锋营、左辅营、右翼营、后劲营,其中的标营又分为前后左中右五大营。

剩下的营头仍按照以前的称呼,实际上就是大顺军的杂牌军,包括贺锦收容的原革左五营的一万五千人马——革左五营的精锐已经划到了中权亲军。

此次攻略陇右,统领是三品制将军贺锦,两个四品威武将军党守素、辛思忠辅之,其中党守素是中标营的副将,该营的主将是李自成的义子张鼐,而辛思忠是左标营的主将,副将谷可成。

在五大标营里,最嫡系的自然是中标营,有两万精锐,其中张鼐亲领一万两千,党守素统领八千,这一次张鼐并没有跟着贺锦西进,只有党守素的八千人马。

中标营的谷可成也没来,只有辛思忠的八千人马。

加上贺锦的一万五千人马,总共三万一千人马,这便是大顺军攻略河西的全部力量。

自从拿下西安之后,陇右的明军便如惊弓之鸟,顽强抵抗的微乎其微,大多都是不战而降,故此,贺锦这一路几乎没有受到多大波折便打到了兰州。

兰州副将马爌前几日就跑到凉州去了,如今城里除了肃王府以及知州衙门的几个兵丁,阖城几乎处于不设防的状态。

这个消息,身为前锋的辛思忠已经得知了。

故此,他在等待,等待敌人主动投降。

“嘎……”

南城门传来了一阵城门开启时瘆人的吱呀声,当那座高两丈、宽一丈的包铁木门打开时,辛思忠虽然笃定不过依旧有些忐忑的心情终于平静下来。

“砰!”

当硕大的吊桥被放下而重重地砸在地上,激起大团的雪花时,一行人从上面走了过来。

皇甫端一马当先走在最前面,接着是兰州知州,然后是同知,最后面则是一小队士兵,大约两百人,不过从那服饰来看,多半是王府护卫,那些护卫并没有携带武器。

再后面则是一队骑兵,人数倒不少,约莫八百骑,同样没有携带兵刃,所有的马匹都牵着,这些骑兵都戴着粘毛红缨帽,队中一名身材中等,身形却异常粗壮的年轻汉子一手牵着马,一手却擎着一杆大旗,旗帜上一个斗大的“岳”字分外醒目。

辛思忠笑了。

作为西征三人中的唯一甘肃人,他自从崇祯五年便离开了家乡,并一直转战山西、河南、江淮、四川一带,不过对于家乡的消息却丝毫没有放下,在他转战各处时,凡是甘肃籍的,无论是溃兵还是普通的农户、军户子弟,他一直来者不拒。

一开始,由于他的营里甘肃人最多,最后还被李自成戏称“西凉营”,直到前不久才改成“左标营”。

三人中,人家贺锦自从山西开始便独领一营,资历最深,革左五营中,实力最强的无疑是老回回马守应和革里眼贺一龙,不过这两人都不是久居人下之人,李自成做大之后,先是杀了罗汝才和贺一龙,吓跑了马守应,结果马守应在宜昌附近惊惧而死,他的部队被正准备入川的张献忠吞并了。

而剩下的革左五营人马倒是彻底投靠了李自成,其中尤以贺锦最忠心,饶是如此,贺锦的人马也并没有划到正式编制里,故此,贺锦名义上虽是西征的统帅,却并不能如臂使指地指挥党守素和辛思忠。

不过眼下大明风雨飘摇,人心思动,就算只有这三万人马,也足够横扫陇右一带了,何况,随着他们一路西进,还能收容大量的降兵降将。

党守素和辛思忠两人中,前者是李自成从陕西起家时就加入了的,又是在商洛大败跟着李自成窜入商洛山的十八骑之一,故此,名义上是中标营的副将,不过威望还是在辛思忠之上。

虽都是义军,还是有分别的。

别的不说,党守素和辛思忠都是统辖八千马步军,都是三千骑兵、五千步军的编制,不过党守素的三千骑兵都有甲胄,而辛思忠骑兵的甲胄却缺乏很多,就这一点,就令堂堂左标营的正将辛思忠有些不满。

当然了,就算不满也会藏在心里,这也是横向比较,放到以前,对于自己旗下还能有三千精骑,辛思忠做梦也会笑醒。

故此,当那些明军骑兵牵着战马出来时,他的眼睛一下亮了。

八百骑都有甲胄!

“哈哈哈”

当皇甫端带着一行人来到辛思忠面前,并将肃王府的大营、兰州知州衙门的大营以及账册呈送到辛思忠面前时,辛思忠从战马上跳了下来。

眼前的这两人,正是他辛思忠苦苦期盼的“大才”!

皇甫端,十年前就蜚声陇右一带,以三十岁的年纪成为肃王府的长史也曾轰动了陇右。

原本,陇右的李家、皇甫家一直长盛不衰,不过自从大明国开国以来,杨家便崛起了,隐隐有与李家、皇甫家分庭抗礼之势,不过随着三国演义的深入人心,皇甫家渐渐又有抬头之势,而皇甫端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再就是岳家了,此时的岳家在甘肃还是一个小家族,不过岳飞后人的名头还是很响的,何况,这一世的岳镇邦不仅武艺高强,还颇能带兵,岳家在他手里大有飞升之势。

若是能将皇甫家、岳家这两个代表人物纳入囊中,他辛思忠便能在闯营屹立不倒!

“皇甫先生,辛苦了”

辛思忠郑重其事地将皇甫端扶了起来,接着他便说道:“先生,您的情况我之前曾与贺锦大将军说过,有两个选择”

“一个嘛,就是甘肃节度副使,或者兰州防御使”

贺锦、党守素曾与辛思忠商议过,拿下整个甘肃后,若是甘肃巡抚林日瑞能主动投降,则甘肃节度使非他莫属,不过一向颇有名声的肃王府长史皇甫端则被辛思忠极力建议至少要做一个防御使,另两人自然也无不可。

“另外一个嘛”,辛思忠笑道,“不瞒先生,我也是甘肃人,先生若是不嫌弃,可加入我左标营,挂五品守旅职位,专司打理左标营文书、辎重诸务”

看着辛思忠殷切的目光,皇甫端心里一阵恶寒,不过他面上却没有丝毫波澜,他略想了想便答道:“愿入将军的幕府”

辛思忠大喜,这可是自己的诸葛亮啊,赶紧又将皇甫端的手放在自己的左手里,右手还不断轻轻拍打,惊喜之意不禁溢于言表。

接着在抚慰了知州、同知诸人后,他赶紧来到岳镇邦的面前,将单膝跪着的他扶起来后,又好生说了一些话。

当他抬起头来时,不禁眼睛大亮。

在岳镇邦的身后站着两人,一个比岳镇邦还高一些,身形挺拔,虽在极力掩盖,一脸剽悍之气却依然溢于言表。

另一人便是擎着“岳”字大旗的那位壮汉,眉目间看似年岁也不大,身高与岳镇邦差不多,不过却粗壮得多,此时正是隆冬,北风正猛烈地狂啸着,此人单手擎着那杆大旗却没有丝毫费力的模样。

辛思忠一下便喜欢上了这两人,他笑着说道:“岳将军,这两人……”

岳镇邦赶紧介绍道:“这位是甘肃杨家的后起之秀,杨廷玉,夜不收出身,如今是末将的副手,安宁堡的副千总,这位嘛,不瞒大将军,却是一位鞑子,很早便投靠了末将,叫安巴,是末将的掌旗手”

其实,这个时候,有大量的蒙古人来到关内讨生活,还多被明军收容,张献忠、李自成的军中也有不少,寻常被称为“鞑子”也很平常,辛思忠听了,心里不禁说道:“难怪,如此强壮之人,我中原男儿里确实少见”

他想了想,“这支骑兵队伍无论如何也要抓到自己手里,先不说这些骑兵一看都是精锐,就凭岳家、杨家的名头,就能让自己在甘肃打开手脚”

故此,半晌后他对着岳镇邦说道:“这样吧,岳将军带着一半人马进入本将的骑兵营前营,若是立下功勋,便可成为前营的主将,如今前营的主将还是由本将兼着,职衔嘛,五品守旅,你看……”

岳镇邦不明所以,不过刚才皇甫端也就是五品守旅,自己一下便与蜚声陇右一带的皇甫端平齐,还能说什么,赶紧弯腰抱拳施礼道:“多谢大将军!”

辛思忠拍拍岳镇邦的肩膀,又看向杨廷玉、安巴,“杨兄弟就带着剩下的人马进入中营,并作为本将的亲军,作为六品亲军都尉,安巴也进来吧”

这便是辛思忠的高明之处,岳镇邦这八百骑如此精悍,若是让其依旧抱成一团,饶是岳家名声素著也不行,而将职位略低,名声却一点也不低的杨家子弟纳入到自己的亲卫队,绝对是事倍而功倍。

“骑兵都尉?”

杨廷玉心里浮现出了一丝笑意,面上却是一年肃然,他单膝跪下道:“但凭将军做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