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十九章 密信(下)

1625冰封帝国 第十九章 密信(下)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9:09 来源:笔趣阁

几日后,皇太极下了命令。

原辽阳总兵、三等子、松锦大战的功臣、原松山副将夏承德调往盛京,任兵部右侍郎,他在辽阳的五千镶白旗汉军划归汉军旗正蓝旗的佟养甲指挥,不过夏承德的儿子,年金二十二岁的夏舒依旧在辽阳,在佟养甲军中担任甲喇章京。

晋升孔有德为和硕恭亲王,督领海州以南全部兵马。

责令怀顺王耿仲明在一个月以内收服旅顺堡。

以及其它一些调整。

……

辽阳。

位于太子河南岸的辽阳城原本是辽东都司、辽东镇、东宁卫所在,周长超过十六里,城池高达三丈三尺,墙厚一到三丈,满清占据此地后除了将街面由原来的“日”字型改成满人熟悉的“井”字型以外,并没有像对沈阳那样做重大的改观。

不过内城还是建起来了,如今礼亲王代善带着他的幼子满达海、三子萨哈璘的长子阿达礼以及正红旗的五千精锐驻扎在内城。

而他的第四子、战功与岳讬、萨哈璘相差无几的瓦克达统领另外五千正红旗的精锐驻扎在外城,与原来属于镶白旗夏承德的五千汉军一起拱卫城池。

夏承德,原本是松山副将,正是由于他的投降,才让洪承畴一众明国文武官员被俘,其投降后,皇太极却耻于他的为人,一开始并没有重视他。

不过当后来文官的首领洪承畴、武官的首领祖大寿虽然勉强投降了,却并没有诚心归附的情形发生后,皇太极这才想起夏承德来,最后让他做了汉军镶白旗的固山额真,统领五千人驻扎辽阳——他这五千人可是在松锦大战里投降明军里精挑细选的,战力相当可观。

由于他的投降,才导致洪承畴、祖大寿等人的俘虏,故此,皇太极让他与代善一起镇守降将众多的辽阳城。

降将中,除了洪承畴、祖大寿两位,文官方面就要数原来的山东按察使、山海关西部监军道姚恭了,武官方面,祖大寿的堂弟祖大乐、祖大弼,儿子祖可法、祖泽润也都是参将以上的武官。

像祖大寿这样的人皇太极既不能杀,也不能重用,最后便放在辽阳养老,不过对于他的儿子还是相当器重,祖大寿投降后,其麾下的辽东铁骑一分为二,张存仁分走一半,祖泽润掌管着剩下的一半,结果在与大夏国的作战中全军覆没。

张存仁“壮烈殉国”,其遗属自然受到了优待,他的爵位由他的弟弟张瑞午继承。

而投降的祖泽润、石廷柱则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石廷柱虽然身在汉军旗,不过却是女真人,虽然闲养在家里,人身自由却没有受到限制,而祖泽润就不同了,原本祖大寿一家在辽阳虽然没有实权,不过在城里还是可以自由活动的。

发生祖泽润被俘一事后,他们在城里的活动都受到了限制,说是“圈禁”也不为过。

若不是看在如今掌管重兵的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的面子上,估计祖家的日子更难过。

当然了,后世在大清大局已定后,祖泽润兄弟也被大力启用那是后话。

皇太极的新命令发布之后,辽东境内的形势一下紧张起来了。

那些个得到调令的军将不禁有所思量了。

姚恭原本是一直追随洪承畴的,不过在今年上半年的时候突然改了主意,决定彻底投靠满清,皇太极自是大喜过望,想来想去,太重要的位子也没给他,只是让他做了辽阳府的知府,也算是先考察一下。

这日,正是除夕,无论是汉人还是满人对这个节日都异常重视,在代善的特许下,姚恭也备了礼物和菜肴去看望洪承畴,而在祖大寿的府邸,同样得到代善许可的夏舒也探望了祖大寿。

姚恭探望洪承畴,根本就不需要代善批准的,在代善眼里,这些个文臣并没有多大紧要之处,不过夏舒探望祖大寿却让他警觉起来。

夏舒的父亲夏承德一直在辽东任职,自然与祖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说别的,这夏舒说起来还是祖大寿的堂外甥。

按说以外甥探望舅舅的名义是无不可的,不过在这种“非常”时期,代善却嗅出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

最终他还是让夏舒过去了。

原因也很简单,夏舒这人虽然是甲喇章京,统领一千五百汉军,不过却是一个纨绔子弟,若是没有他老爹的功勋,根本就轮不到他来坐这个位子。

何况,如今是佟养甲掌管汉军旗,就算夏舒有什么幺蛾子也翻不起大浪,何况他老爹还调到盛京任职了。

故此,他不但允许了夏舒探望祖大寿,还亲自备了一份礼物让他捎过去以示自己的拳拳“优渥”之心。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由于洪承畴、祖大寿两家的府邸挨着,如今祖大寿、祖泽润、洪承畴、姚恭、夏舒都在洪承畴的府上盘桓,除此之外,他府里还有一位不速之客。

陈绍宗。

前文说过,陈绍宗、连得成是耿仲明手下的两位亲信大将,都是一起在辽东挖过矿的老兄弟,还一起在毛文龙的麾下奇袭过镇江堡。

此人现在金州南关担任守将,按说南关前面不远处就是旅顺堡,如此重要的位置镇守将领应该须臾离开不得才是,但陈绍宗还是来了。

他是代表耿仲明来领粮草的,说起来也奇怪,像孔有德、刘之源的粮草都在年前办理清楚了,办理粮草的人现在估计都在家里过年了,就是耿仲明的粮草一直拖到现在,在大年来临之前才堪堪办理完毕。

陈绍宗自是憋了一肚子火,不过他能受耿仲明这个笑面虎重用,城府是少不了的,于是他就在辽阳呆了下来,除夕之夜时他还堂而皇之拜见了洪承畴,根本不理会代善的。

代善接到他儿子满达海的情报后也是有些纳闷,“按说以耿仲明现在的处境,应该老老实实做人才是,怎地他的手下如此嚣张?”

克扣粮草的事情倒不是他干的,他也没工夫管这许多闲事,都是他的四儿子瓦克达干的,他得知之后,既没有生气,也没有高兴,只是对瓦克达说了一句话。

“也好,那厮麾下原本有一万人马,宋国辅、石明雄叛逃后只剩下七千,七千人马,别说拿下旅顺堡了,就算拿下东边的小堡也不容易,他如今有气,正好考察一下,他在我大清是王爷,不可能回到明国,投降夏国?不大可能,听说尼堪那厮立国时,除了自己的亲戚,连朱克图这样的大将也就封了一个二等候,耿仲明?呵呵……”

于是,陈绍宗拜访洪承畴的事便这样按下来了。

洪承畴府邸。

论其年纪,洪承畴比祖大寿小很多,不过他依旧坐在首位,若是在原本的历史上,打死他也不会与祖大寿往来的,不过如今风云突变,眼瞅着这大清本是一幅“睥睨天下,不可战胜”的模样,没想到北边还有更强大的夏国。

于是,像洪承畴这样的老狐狸的心思也活泛起来。

“听说在京城抓了一个夏国的细作?”

这件事如今在辽东已经是满城风雨了,不过在酒过三巡之后,洪承畴依旧将这个话题抛了出来,似乎他完全不知晓此事一样。

祖大寿听了一愣,他倒是有一些话要讲,不过最终只是嗫嚅了几下,并没有开口。

这时,像夏舒这样的“口没遮拦”的人物在了几杯酒下肚之后自然没遮拦起来。

“洪大人,舅父,此事小的倒是略知一二”

“哦?”

“呵呵,说是那大夏国的细作在我国境内联络了一批准备‘反正’的文武官员,并有了周密的筹划,名单、筹划内容都写在一封信里,由跟着范家商队来的大夏国另外的探子带回去,不知怎的,身在盛京的夏国探子却暴露了”

“于是我大清赶紧出动兵马去追截那商队,皇上”,说到这里,所有的人赶紧向北方拱了拱手,“派了精兵强将去追赶,天佑我大清,竟将那装着密信的盒子夺了回来”

“还有吗?”

夏舒摊摊手,“没了”

“那你的父亲为何调到京城,他一个武官,能做好那兵部右侍郎吗?”

“谁说不是呢”,夏舒借着酒劲儿拍了一下桌子,半晌他才醒悟过来,“你等的意思,家父的调任与那盒子有关系?”

所有人都避开了他的目光,最后还是洪承畴说道:“怎么会呢,汝父对大清忠心耿耿,正是圣眷浓厚之时,不要想多了,汝父调到兵部也好,出将入相嘛”

“是吗?”,夏舒一时有些蒙了。

夏舒很快就喝醉了,被自己的家丁扶回去了,而洪承畴、祖大寿等人却继续盘桓了许久。

当天晚上,代善便收到了讯报,当晚在洪承畴房间发生的一切一字不漏地报道了他那里。

“真的只有夏舒那厮说过?”

“是的,主子”

回答的是一位在洪承畴府里伺候的小厮。

代善闭上了眼睛,半晌才睁开,他先是摆摆手让那人退下了,接着朝门外喊了一声,“笔墨伺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