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十七章 空荡荡的察哈尔

1625冰封帝国 第十七章 空荡荡的察哈尔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9:09 来源:笔趣阁

进入呼伦贝尔之后,尼堪的队伍里也加入了一些喀尔喀蒙古人,其中便有硕垒给格根塔娜陪嫁过来的一百户喀尔喀牧民,三千人中也有少数人来自这一百户。

于是这些人便成了拉练队伍的向导。

光靠这些人是不行的,越过喀尔喀的领地后,尼堪便利用自己手中一个简易的指南针直直地朝南行走,计划一直走到有大量山地出现的地方后再向西走。

那些山地是大兴安岭的余脉,是一系列时断时续的山体,就是这些山体将察哈尔部与内喀尔喀五部隔开了——经过虎墩兔与建州女真的来回拉锯、打击,内喀尔喀五部如今只剩下巴林、扎鲁特两部。

沿着山体西缘再往西南行走便是此行的目的地——苏尼特部。

不过有一个秘密尼堪并没有告诉其他人。

此行最终的目的地并不是苏尼特部,而是更南的察哈尔——后世编入了八旗的靠近大明边境的察哈尔。

尼堪很想知道当地的察哈尔人是都跟着林丹汗去西边了,还是留了一部分人下来,按说以林丹汗的简单粗暴,肯定是全部带走的。

尼堪的目的自然不是为了这个。

察哈尔一直以来是达延汉以来的蒙古大汗的直属部落,由于靠近大明边境,有不少汉人或被掳掠过来,或偷偷跑过来避难、逃荒等,部落里一直存在着不少汉人,这些人或在当地开垦田地,或作为匠人为蒙古大汗打制兵器、铁器、金银器皿,煮盐、纺布制衣,为达延汉的嫡系子孙立下了汗马功劳。

林丹汗避走土默川、鄂尔多斯一带时,有没有将这些汉人也带走?若是留下来了,这些人肯定又是依附于留下来的察哈尔部落酋长,而这些酋长没有跟着林丹汗西去,肯定是受到了皇太极的保护。

尼堪的想法是,若是留下来的部落人数不多,他马上将这些汉人掳到自己的领地,若是仍有不少蒙古人留在当地,他就算是提前过来探查消息,为将来大规模的侵入打下一些基础。

他这一千多人,按照战力来说,能对付三倍以上的部族骑兵,按说以林丹汗的脾气,是不会在当地留下太多的部族的,这一千多骑应该完全没有对手才是。

不过万事没有绝对。

尼堪带着大队南下时,之所以还带着四辆马车,自然也是为了找出一条利于大军行走的道路出来。

乌珠穆沁的牧地,戈壁、荒漠、草场、沼泽地、大小水洼子纵横交错,一不小心就会陷进去迷失了方向,手里有指南针也没有用。

这时,熟悉路径的向导便可排上用场了。

就这样,一路南下,尼堪还让人记下了沿途的路径,无非是“此路正东是一座小黄丘,高约三十丈,正西则是一处咸水池,水面泛白,周围寸草不生,方园约莫五六里”之类。

乌珠穆沁以南,便是浩齐特部落的牧场,地形与乌珠穆沁相似,在向导的指引下,尼堪他们有惊无险地通过了。

再向南便是阿巴嘎以及阿巴嘎纳尔两部的牧场,此处条件比乌珠穆沁以及浩齐特的好一些,几乎没有荒漠,也没有令人望而生畏的水泡子,草场上覆盖着一层薄雪,马匹用嘴唇扒开薄雪就可以吃到下面的枯草。

大队在阿巴嘎纳尔部落东南的达里湖附近休整了一天,达里湖虽然是一个半咸水湖,不过其周围有好几条河流注入,如今尚没有完全封冻。

来到此处后尼堪不禁警惕起来。

达里湖以东便是红山,南面是西拉木伦河的源头所在,西拉木伦河穿过红山向东流去。

在达里湖的东南处,约莫五百里的地方便是另一处重要河流——老哈河。

西拉木伦河、老哈河、红山,是历史上源于鲜卑宇文部的契丹、奚人的发祥地、圣地,如今却主要是被一支叫翁牛特的蒙古部落盘踞着。

(红山,又名赤峰)

翁牛特,就是以前朵颜三卫之一的泰宁卫的继承者,而靠近大明边境、号称朵颜三十六家的,则是朵颜卫的继承者,此时叫做喀喇沁,喀喇沁的大酋长、珲台吉苏布地手上还有大明颁给的“朵颜三卫都督指挥使”的任命状和印信。

时间来到大明崇祯二年,朵颜三卫的另外一卫福余卫的继承者乌齐叶特部已经被满清和林丹汗歼灭、瓜分了。

富余,也称扶余,据说是高句丽人的祖先。

朵颜三卫,只剩下两卫。

接近了西拉木伦河,便意味着接近了翁牛特部的驻地,尼堪让四处的侦骑撒到了五十里以外。

几日后,大队来到了另一条大河附近。

“大汗,此河就是上都河”,向导向尼堪介绍道。

“上都河?”,尼堪有些不明所以。

“哦,也就是汉人所说的滦河……”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尼堪一听到“滦河”两字心里一凛。

滦河,可是直接通往大明京畿一带啊。

他正看着滦河河水发呆,不远处快速奔来一骑。

阿林,也就是乌赫恩都里,自从加入尼堪的队伍后他便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以前原本的名字,大山,一个在漠北之地随处可见的名字。

不过为了与阿林阿区分,尼堪让他改成了萧阿林——他自称出自契丹乙室部,而乙室部是著名的后族,都以“萧”为姓。

随着萧阿林的驶近,尼堪却发现他的前面还横着一人。

透亮的脑袋后面拖着一根小辫子,一身晶亮的甲胄,大腿上还插着一根粗大的箭只。

“大汗”,萧阿林咧着大嘴笑道,“在南面快靠近察哈尔的领地时我发现了他,他也发现了我,还想扑过来将我擒了”

“哈哈,真是痴心妄想,我一箭便射死了他的马匹,再一箭射中了他的大腿,本来想杀了他取了他的甲胄,后来一想大汗正要了解察哈尔的情形,便卸了他的下巴和胳膊带回来了”

说完只见他在倒在地上的那人身上捣鼓了几下,那人大腿上中了一箭,下巴、胳膊也刚刚复原,竟然还是悍勇得很,还想扑过来拼命。

孙传宇在他的双膝上用刀柄磕了一下,那人立即“扑通”一声跪下了,孙传宇随即将长刀放在他的脖子上。

“你们是索伦人?”

尼堪点点头,“老实说吧,为何在察哈尔出现?”

那人却很有些不屑一顾,猛地一口浓痰向尼堪吐来,幸亏被他躲过了。

“先将他那活儿割了,然后并驾齐驱!”

尼堪大怒,立即吩咐道。

那人听到后脸色大变,若是对方一刀将他杀了他绝对不会皱一下眉头,不过先是阉割,接着又并驾齐驱,实在不是人类能承受的刑罚。

“饶命”,他突然将头部伏在地上出声讨饶。

不过他接下来的一些话却让尼堪大吃一惊。

在察哈尔,竟有一千建奴的巴牙喇兵,同时征集当地的蒙古骑兵三千不断巡视着北到苏尼特与喀尔喀的交界处,南抵察哈尔与喀喇沁的交界处。

这一千巴牙喇兵的统领叫谭泰。

按照尼堪的记忆,满清的历史上曾出现过三个有名的巴图鲁,都是力能伏虎的猛士。

第一个叫叫扬古利,出身东海女真,如今应该还健在,是满清第一勇士,不过如今应该年纪不小了,算是老巴图鲁。

第二个便是谭泰了,扬古利的堂弟,如今才三十多岁,实打实的勇士的巅峰时期,算是中巴图鲁。

第三个则是鳌拜,说起鳌拜,这厮算起来应该是尼堪的同龄人,今年都是十九岁,出身锡伯部中的苏完氏。

说起来与萧阿林还是同宗,因为一部分锡伯族也号称是契丹族的后裔,不过像锡伯族这样的部族发展到今天,想要独善其身是不可能的,不是被蒙古同化,便是被女真同化,后来不断有一些小部落前来依附,血缘便更加说不清楚了。

不过有一宗却是确定的,他们现在说的都是女真语。

随着此人的讲述,尼堪一颗心越发紧张起来。

历史上的1629年冬季发生了一件大事,己巳之变!

这一年的十月份,皇太极统率大军先是来到西拉木伦河流域与蒙古诸部会盟,接着便带着加强了蒙古骑兵的队伍南下,这便是皇太极在位时满清第一次南下劫掠,此端一开后来便一发不可收拾,大明从此便愈发衰弱起来。

己巳之变,大明不仅损失了大量的丁口、钱财、粮食、牲畜,还损失了赵率教、满桂、黑云龙、麻登云、朱国彦、孙祖寿六大总兵,事后更是抓了包括袁崇焕在内的一大批文武官员。

更为关键的事,从那时开始,以往还颇为恭敬的关宁军一下便从“朝廷”的军队变成了关宁世系将领的私军,从此以后,对大明来说,除了变成一头吞金怪兽、逐渐压垮大明财政,起到的正面作用实在是微乎其微。

吴三桂投降后,起到的更只是反面作用。

眼下皇太极正带着大军在大明京畿一带肆掠,按照历史记载,要到二月份的时候才会从北边关墙返回!

而谭泰带着的一千巴牙喇骑兵以及三千蒙古骑兵不用说是为了遮护皇太极大军的右路的——也就是西边的林丹汗以及北边的车臣汗。

不过以林丹汗那怯懦的性格,以及车臣汗守家奴的秉性,皇太极倒是多虑了,何况车臣汗新近败给尼堪,哪儿有余力前来挑衅建州女真的大军?

套出情报后,尼堪让人将那巴牙喇兵杀了并埋了起来,同时下令往回撤,众人也是迷惑不解,这就快要到察哈尔了,虽说刚才那个俘虏说那里还有一千建州女真的甲兵以及三千蒙古骑兵,不过以现在尼堪常备军的狂妄,是绝对不会放在眼里的。

大汗这是怎么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