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十六章 贝尔湖以南

1625冰封帝国 第十六章 贝尔湖以南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9:09 来源:笔趣阁

乌赫恩都里一颗做梦的心死了,不过他终究不是常人,心里想着,“既然尼堪远胜于我,瞧这架势还远远强过博穆博果尔,不如加入他们,若是能立下不朽的功业,封妻荫子也算是一桩好事”

随着乌赫恩都里的加入,尼堪又收到了两千余户,尼堪可不是博穆博果尔,按照规矩,将其中符合条件的五百户人家都迁到了呼伦贝尔一带,乌赫恩都里也在其中。

乌赫恩都里还加入到了孙传宇的亲卫骑。

这一年的风雪似乎来得很晚,到十二月份的时候才刚刚下过一场小雪。

十二月初,尼堪在呼伦贝尔正在训练的三千骑中挑选了九百人。这三千人从七月份开始训练,至今快六个月了,九百人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其中三百飞龙骑、三百猛虎骑、三百龙骑兵,加上尼堪的三百亲卫,三十炮兵,一行一千二百余人浩浩荡荡向南开去。

在呼伦贝尔训练的这三千骑与以往颇有些不同,以往的千人队中,龙骑兵是四百,飞龙骑与猛虎骑都是三百,加上一百人的炮兵队伍。

这三千骑却是飞龙骑、猛虎骑、龙骑兵各千骑,不过到此时时尼堪对各自佩带的武器又有些更改。

飞龙骑由于要带着长枪、骑刀,还要披挂甲胄,就不能携带更多的东西了,龙骑兵相差仿佛,一支隧发火铳需要随身携带的通条、布条、弹药等物实在太多,光是弹药便是坛坛罐罐一大堆,加上一把骑刀,也不能携带更多的东西了。

于是携带尼堪常备军利器——震天雷的任务便放到了猛虎骑身上。

其实猛虎骑的骑兵有长刀、骑刀两把刀,还有弓箭,东西也不算少,不过与前两者相比还是少一些,或者说利索一些,于是猛虎骑便成了事实上的辎重大队,一旦出征,一人双骑的也就是猛虎骑,一些个粮草、震天雷、备用的弹药都在猛虎骑携带的另一匹战马上。

飞龙骑、龙骑兵利于快速打击敌人,龙骑兵远程打击后飞龙骑快速切入,这一招尼堪屡试不爽。

于是,炮兵队伍自然而然与猛虎骑编在一起,呼伦贝尔常备军的炮兵与其它地方又有些不同。

每千人一百炮兵、十门五百斤火炮的队伍继续保留,等呼伦城修好之后城墙上还会配置千斤的大炮,可发射十五斤的铁弹,这一百炮兵出征时便携带五百斤的火炮,守城时便操弄那千斤的火炮。

快速突袭时则携带两百斤的火炮,由两匹马拉着火炮、弹药跑得飞快。

进入阵地后,两百斤的火炮,无论是上山还是平地上,四人抬着便可以很快布置。

尼堪这次也带了三十个炮兵,三门两百斤的火炮,由四辆马车拉着,还有一辆马车则拉着备用的车轮、车轴、轮辐等物。

三百猛虎骑也是一人三骑,除了自己的战马,另外一匹战马上还驮着震天雷、龙骑兵的备用弹药、备用的武器等,第三匹战马则驮着粮草。

尼堪在希洛克河谷收获五千石黑麦后,将其中一千石磨成了面粉,将黑麦的秸秆和叶子切成了碎料,加上一部分磨得粗糙的黑麦,这便是马匹在特殊情形下的食物——比如积雪很厚的时候。

每匹马驮了一百斤这样的马料,还有五十斤炒熟的面粉——特殊情况下就着积雪吃炒面便是常备军的做法。

当然了,这些都是在紧急情况下才使用的,一般情况下,大量的腌肉则会排上用场,进入敌境时缴获敌人的牛羊则是另外的补充。

这一次,尼堪便想小规模地试上一试——那就是在紧急情况下。

目的地定在一千多里外的原察哈尔苏尼特部的牧场,也就是后世二连浩特附近。

尼堪这样做自有他的考虑。

如今靠着喀尔喀的原属察哈尔的乌珠穆沁、浩齐特、阿巴嘎、阿巴哈纳尔、苏尼特五部在虎墩兔的打击下纷纷举部逃亡喀尔喀,投靠了车臣汗。

也有少量牧民向东投靠了满清,皇太极将他们安置在了原本属于巴林、扎鲁特以及喀喇沁的牧地。

于是,后世偌大的锡林郭勒盟便空了下来,在此时的草原上,没有所谓少数人胆敢独自留下来,只能依附部族生活,留下来的牧民下场都很惨,不是被别的部族吞并了,就是被马贼残杀。

当然了,靠近山林的地方还是有少量部族敢于留下来,一旦事有不济还可以向山林里跑。

不过也很少有部族这样干——山林里同时也是马贼藏身的地方,草原上的马贼动辄一百多骑,强大的还有几百骑,可不是人少的部族可以抗衡的。

于是,按照常理,东西长达一千四百里、南北宽达三百多里的锡林郭勒盟应该是空无一人才是——除了马贼,不过如今牧民都走了,他们也活不下去,应该也只有迁走一途。

如此好的条件不进行长途拉练简直是暴殄天物。

呼伦湖以南约两百里的地方是贝尔湖,也就是明初大将蓝玉大破元军的捕鱼儿海,二者之间通过乌尔逊河相连,贝尔湖再向南便是车臣汗的领地了,后世蒙古国东方省所在,一个东西长约五百里,南北宽约两百多里的地方。

如今则是由退到此地的茂明安部以及留在喀尔喀的科尔沁部落占据着,他们原本在呼伦湖附近,尼堪接管呼伦贝尔一带后对牧场进行了调整,贝尔湖一带是茂明安部、科尔沁部的牧场,呼伦湖一带则是自己新迁徙过来的三千户牧民的牧场。

呼伦湖以南的领地,原本还盘踞着不少喀尔喀蒙古人,不过在乌尔赫特一战后车臣汗实力大减,克鲁伦河流域顿时有些空虚了,车臣汗便将东边的牧民迁到了克鲁伦河流域,将偌大的东边草场全部让给了尼堪。

他这也是做两手打算,一来这一块草场可算是格根塔娜的嫁妆,二来嘛,呼伦湖一带东边隔着大兴安岭与嫩江科尔沁相望,南边又是车臣汗的领地,硕垒成了尼堪的岳父之后,索伦人占着呼伦湖附近的草场简直是得天独厚。

但喀尔喀东边就不行了,其南边原本是乌珠穆沁部落的牧场,而乌珠穆沁部落的东边便是科尔沁右翼以及扎赍特部落!

如今满清已经与科尔沁诸部会盟,并互为姻亲,虽说满清一向与科尔沁左翼,也就是靠近辽东一带的科尔沁部落更为亲善,不过嫩江科尔沁毕竟也与努尔哈赤进行过会盟,两部最近也开始结亲,眼见着就要像左翼一样了。

若是建州女真人通过嫩江科尔沁进入乌珠穆沁,车臣汗便要直面这一大敌!

不过将喀尔喀东部划给尼堪就不一样了,届时尼堪便可能会与建州女真抑或嫩江科尔沁直接碰面!

两部都很强势,碰面后发生什么?

硕垒也有些神往。

这也是尼堪所担心的,他记得后来投靠硕垒的察哈尔诸部又纷纷回到了原来的牧地,这样看来他们原本的牧地并没有被其它部落占领,不过依照皇太极的手段,放着这么好的草场不运作一番实在是不可想象。

于是便有了这一处“长途拉练”。

对于尼堪的到来,乌力图和达尔汉都有些忐忑。

两人都是尼堪的手下败将,来到东喀尔喀后两人都带着厚礼去了嫩江一带,他们同时见到了如今两翼科尔沁部正经的大酋长,珲台吉奥巴,此人也是科尔沁右翼的祖先。

两人虽然都见了奥巴,不过心思却不一样。

茂明安部原本也是主要在呼伦湖一带游牧的,尼布楚大草原只是作为夏季牧场以及围场存在,不过自从在卫拉特部强盛之时受到打击后便将尼布楚一带当成了长驻的牧场,而呼伦湖一带反而成了少数情形下转场的牧场。

百年过后,其部落已经慢慢变得有些封闭了,外面的情形除了临近的车臣汗部落便一概不知,达尔汉带着茂明安残部迁到东喀尔喀后也跟着乌力图联络了奥巴,不过那也是人之常情,在他心里面依旧将尼堪当成了不可挑战的存在——怎么说也击败了七千蒙古骑兵。

七千啊,真是不可想象,他实在想不出来这世上还有什么力量能击败尼堪,尼堪同时娶了车臣汗以及土谢图汗的两个女儿后他更是觉得如此。

而乌力图却不一样,他本来就是奥巴的亲戚,在喀尔喀的时候与嫩江科尔沁以及辽西科尔沁都有来往,对于两部两部科尔沁的实力那是相当了解,在他心目中,两部科尔沁加起来是不亚于喀尔喀两部的存在(车臣汗部 土谢图汗部)。

至于西边的扎萨克图汗部,他倒是认为远远强于另外两部,因为这一部眼下可是独自抗衡着卫拉特部。

扎萨克图汗部他指望不上,不过近在眼前的嫩江科尔沁他肯定要进一步交好,因为他知晓,这一部科尔沁蒙古部落就有近两万帐,加上依附于她们的达斡尔、锡伯、瓜尔佳部落,总户数更是三万多!

历史上,皇太极从大局出发,花钱从嫩江科尔沁部落手里将锡伯、瓜尔佳两部两部从嫩江科尔沁手里赎了出来,收获丁壮一万五千余,并全部编入了八旗,有一万五千丁壮,起码有一万户!

还没算同样在嫩江流域半牧半农的达斡尔人以及松花江下游的三姓部落(赫哲族部落),若是加上这些人,估计又是上万的户口。

历史上建州女真就是有了这些丁口,才能在历次大战之后很快得到补充,还能将像锡伯、瓜尔佳这样的部落迁到新疆巩固西北疆域。

故此,虽然车臣汗战败了,不过乌力图并没有认为尼堪一定会独树一帜,更东边的科尔沁及其背后的女真人还是尼堪的大敌。

于是,两个人抱着不同的心态接待了尼堪的拉练部队,并接济了一些粮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