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四十三章 雨季来临,尾声开始之三:尼堪的心思

怀远县城,后世怀远县到蚌埠市一带。

其北边是涡河,南边是淮河,西边是淤积、蔓延的茨河,将县城紧紧包在中间,易守难攻,凤阳府名城,如今却掌握在瀚海军手里了。

在大明时代,怀远可是守护中都凤阳的最近一道屏障,在南宋时,此地曾是朝廷北望中原,收服黄河流域的地方,设有怀远军,军城围绕荆山修建,周长十三里,元代时,由于此地是江淮地区大平原地带少有的山地,又是三江纵横之地,朝廷干脆在此地设置了马场。

明代此地恢复了南宋军城,依旧是周长十三里的大城,建设在荆山之上,其四座城门依次是:

东门:抚民

西门;怀远

南门:宁江

北门:平朔

细雨依旧滴滴答答下个不停,在城池东门抚民门的城楼上,尼堪等人齐聚一处,正在商议大事。

从抚民门向东望,涡河汇入淮河的情景跃然可见,与中国大部分支流汇入干流一样,涡河清澈、淮河浑浊,这几日的雨势并不很大,故此河水的水位虽略有些上涨,但并没有达到令黄淮流域谈水色变的地步。

击溃刘良佐、牟文绶、高杰部后,尼堪只在龙亢集留下一个骑兵旅审讯、甄别、整编俘虏——与历史上的满清相比,尼堪还是谨慎多了,像大夏国这样一个骑兵旅,放在满清那里就是一个梅勒章京所辖的部队,像这样的部队,别说几万俘虏了,历史上的刘良佐十万大军投降后,多铎也就是派了两个牛录的骑兵掺杂其中而已。

朱克图四个骑兵旅去了寿州,尼堪自己带着四个骑兵旅来到了怀远县城,此时,深处要地的怀远县城只有区区一千步军防守,在得知刘良佐部打败后,县令、守城千总忙不迭地投降了。

像这么大的山城,里面却只有居民一千多户,加上一千东倒西歪的步军,也不知刘良佐是怎么想的,多半是以为此地三面环水,在没有船只的情形下只能望水兴叹,他的重点在东侧的凤阳,西侧的寿州,北侧的蒙城。

与平原处的城池相比,雨季下的山城怀远就舒服一些,这也是尼堪将自己的大本营设在此地的原因。

眼下的情形是:

亳州依旧在牟国栋手里,不过城下查克丹三个步军旅依旧在包围着他,由于其东边的宿州也还在其弟牟国卿手里,故此他的选择就多了。

一是出城突围,由于外面只有三部步军了,而自己的手下却还有两万人,完全可以以骑兵开道,步军继之,全军退向宿州,牟国栋也是这么干的,在得知主力大败后,其再也坐不住了,立即出动全部骑兵向东冲击,不过在查克丹一千骑的打击下,很快又退回到了城里。

二是就在亳州与查克丹决一死战,其手下有两万人,城外的查克丹却只有三个步军旅万余人。

在退回城池后,牟国栋以自己的精锐为后阵,以以前许定国、李际遇的人马为前锋攻打南面的两个大营,不过双方甫一接战,前阵的原许定国、李际遇部就哗变了,彼等反倒冲向自己的部队,牟国栋猝不及防,稳住阵脚后双方在城下大战一场,结果各损失了一半人马后停止了战斗。

这下可好,城里的守军只有五千人马,而城外的瀚海军却增加了五千人!

在得知自己的父亲、兄长先后败北之后,宿州的牟国卿干脆紧闭城门,看来是准备要死守了。

这几日,兄弟俩先后接到了自己父亲的讯息,倒是让彼等长舒了一口气。

“不可妄动,静等消息”

徐州、淮安两府依旧掌握在牟文绶手里,不过尼堪最终还是接受了王文慧的意见,博木博果尔的神武军从郯城突入海州境内,在海军的配合下攻破了海州城,又先后几次打败了淮安府守将李维权几次攻击,牢牢地占据了海州。

海州在如今的南直隶江北各府,可是唯一的大港,还是牟文绶水师的驻地,结果一战过后,水师全军覆没,城池失陷。

瀚海军不但骑兵厉害,水师也异常强横,这在如今的大明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否则让朝廷身为忌惮的郑芝龙也不会好几次败在他们手里,海州一下,大夏国就可以从陆上、海上对淮安府进行夹攻。

淮安大震!

这是真正的大震,占据海州城,身为淮安府沐阳人的陈启新当即在境内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在从海上来的步军接过海州城的防御之后,博木博果尔、陈启新带着神武军在淮安府境内大肆活动,在几次战事之后,淮安府内军力大减,最后整个淮安府的人马由以前的三万人锐减到一半,眼下只能紧守城池一途了。

更有甚者,在陈启新的鼓动下,李维权手底下的大将、淮安本地人、镇守沐阳的向汝选投降了。

向汝选与陈启新同岁,还是南直隶同一届的武举人,他的投降掀开了淮安府军将、文官投降的狂潮,最后,淮安府内黄河以东、以北的地方全部落入瀚海军手里,明军只剩下有李维权、牟国衡把守的府城以及黄河以东的桃源、睢宁三个地方。

淮安府的大部分地方落入大夏国手里!

占据这些地方,瀚海军的内河船只便能在大运河上为所欲为了,在占据黄河以东的地方不久,十艘装备了小型蒸汽机的内河战舰从山东峄县突入大运河,从峄县南下后,一路势如破竹,还直接杀到了淮安府(山阳县)附近,东边有海船,西边有内河船只,这才是造成淮安府大震的主要原因。

不过,徐州是牟文绶的基本盘,是不可能交出来的,牟文绶虽然不在徐州,不过他的姻亲、拜把子兄弟周世锡、许洪功依旧牢牢控制着整个徐州。

在抚民门城门楼坐着的除了尼堪,还有达春、傅鼎臣、岳镇邦、王文慧、沈默等人,在尼堪的身后,原本一直是博木博果尔侍立的地方换成了穆占,也就是在梨树城骑兵学校与图里琛、孙思克、孙德忠等人一个宿舍的那人,南楚的儿子,先妃子苏泰的侄孙,后世平定三藩的名将。

几人正在讨论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就在刚才,众人七嘴八舌,特别是达春几人,平时在查克丹、朱克图在的时候,根本没有直接与尼堪对话的机会,于是个个都慷慨陈词,从战略、战术、政事、民心等角度各抒己见,恨不得将心中所学一股脑全部掏出来。

在各位慷慨陈词时,各人又各有千秋。

先说达春,此人虽然经过了大夏国各级学校的培养,不过除了军事上的并没有学到多少东西,在他镇守芝罘岛的时候,还需要时常向傅鼎臣请教,不过在这许多年坚持下来后,他已经成长为索伦本族里少有的文武双全的人才。

傅鼎臣就不用说了,虽未中过举人,一身才学实际上比那些举人更加厉害,还是大儒袁继咸的得意弟子,除了兵家、武学,经史子集、诸子百家无一不精无一不晓,更加难得的是,此人还精通医学,擅使长剑、长枪,又有高深的道家修养。

在尼堪看来,在明末之际,此人与方以智、汤若望一起可并称三杰,实乃穿越重生必备之人才也,他与方以智两人几可以以卧龙、凤雏相比。

而岳飞后人、岳钟琪爷爷岳镇邦却是一个典型的武人,不过如同他先祖一样,他却不是一个纯粹的武将,书法、兵法都很精通,否则也不会教导出岳升龙、岳钟琪两代清国名将。

三人都能以军事为切入点,掺杂政事、民心等辅料,都说的头头是道,精通道家的傅鼎臣还以“大势”为另一切入点进行了阐述,也端地精彩。

尼堪在心里暗暗鼓掌,不是为自己有这许多人才而欢呼,而是这些人的思想、思维方式都明显受到了自己的影响,特别是深受自己影响的达春,而不是眼下的明人一上来就给你来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分析。

其实,尼堪心里一点也不着急。

在原本的历史上,多铎的大军突入南直隶后,几乎没有受到什么阻碍,所到之处都是望风而降,只是在扬州略有小挫而已,虽然以前的江北四镇中的刘泽清换成了老成持重的牟文绶,结果也不会改变多少。

明军,失败已经成了彼等的标配,并是深入骨髓的那种,历史上,在南明时代,但凡有打得好的战斗,不是民军(比如阎应元的江阴之战),便是农民军(李定国),明军自己几乎没有打过什么值得大肆渲染的大胜仗。

加之清国长期以来带给彼等的威压,以及自己短时间击败清国带来的更大的威压,虽然时空错乱,终究不会变化多少。

历史上,江北四镇的崩溃始于高杰意外的死亡,这一世,则始于龙亢集之役。

与满清相比,我大夏得国更正!

想到这里,他便说道:“诸位所言,都不无道理,不过在朕看来,如今已经进入雨季,不利于我军骑兵、火器发挥,若是能不战而下整个长江以北之地自然是好,在朕看来,这一点也不容怀疑了,朕预言,不出一个月,我军就会占据整个江北之地!”

见尼堪如此笃信,众人虽然认为理所当然,不过内心依旧有些怀疑。

“一个月?怎么可能?”

尼堪没有理会彼等,继续说道:“回复那单长庚,朕同意议和,条件很简单”

“其一,明军全部退出江北,朕在这里可以承诺,若是在一个月以内退出江北,大夏国在五年之内不会南下”

“其二,退往江南时,不可裹挟民众一同前往,告诉彼等,朕在南直隶遍布密探,一动一静都逃不过朕的眼睛,若是知晓彼等有裹挟民众撤退的行径,必定尽起大军南下追击”

“其三,不可劫掠,后果同第二条,告诉彼等,我军即将展开长江战役,届时没有我军的许可,若是有裹挟、劫掠的行为,休想安稳渡过长江!”

实际上,在这个时候,尼堪真的是没有将长江以南之地纳入大夏国的想法,炎热、水网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历史上,中国最好的地方在河北、河南、江淮大平原,面积几乎达五十万平方公里,虽然屡有黄河、淮河溃堤的祸患,不过终究是更利于耕种之地。

这里,才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才是“中原”的由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