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五十三章 收官(3):海州

1625冰封帝国 第五十三章 收官(3):海州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9:09 来源:笔趣阁

海州,这座方圆六里的城池正面临着一场像盖州那样的骚乱。

海州守将,汉军旗镶红旗固山额真祝世昌是大明最后一任九连城堡游击将军,很早就投降了努尔哈赤,今年快六十岁了,像他这样从龙很早的元勋式的人物,本来应该像李永芳那样受到大用才是,可是他在今年才升到固山额真的位置。

前几年,他因为清兵入关劫掠良家妇女一事上书皇太极,请求将这些妇女放归故夫,触怒了皇太极,认为他依旧心向大明,便闲置没用,如今清国形势堪忧,皇太极这才想到他,便让他镇守海州。

说起来这也是人间惨事,就在皇太极击败尼堪那一次入关劫掠中,清国俘获了大量的青壮男女,其中年轻女子里貌美者不是被赐给有功军将,便是在沈阳西市发卖,大多进入了各大青楼妓馆,只有不到一半回到了以前丈夫的身边。

当时,有人上书请求发还这些妇女,让他们回到丈夫身边,祝世昌得知后也跟着上书。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此时的皇太极依旧是一个奴隶主头子,对于大明的文武官员自然优渥有加,对于那些个普通百姓,还是视如蝼蚁般的存在,自然毫不客气地驳斥了祝世昌等人。

在原本的历史上,祝世昌被发配到宁古塔,等入关时才放出来,这一世宁古塔早早到了大夏国的手里,清国国境之内竟无一个边荒之地可用于流放犯官,于是便将他发配到东京城给披甲人为奴。

东京城,乃辽阳附近努尔哈赤自己建造的一座都城,后闲置未用。

祝世昌能复起,不光是靠他从龙早,而是因为他的弟弟,现如今高居清国工部侍郎的祝世萌,祝世萌也是武将出身,不过却精于火器制作,自从他进入工部,成功为清国督造了大量的红夷大炮以及火铳等物后,皇太极“龙颜大悦”,便又想起了祝世昌,这才有祝世昌的复起。

当然了,这与如今清国向大明臣服,以往他“心向大明”的旧事不值一提也有关系。

无论如何,年近花甲,膝下并无子女的祝世昌如今正坐在海州城首席将领的位子上。

城里还有一位老将,也是自老汗时代就投降了的。

柯汝极,一位靠着告密上位的降将,在老汗时代,此人通过自己“双面间谍”的身份将历任辽东督师麾下安置在辽东的密探清扫一空,东江镇成立后,毛文龙麾下的探子也没少吃他的亏。

他就是清国仅次于鲍承先的密探头子,又是海州城的二把手。

得知皇太极在梨树城大败后,无论是祝世昌还是柯汝极都意识到形势不妙了。

眼下在城里,一共有马步军四千八百名,其中有汉军骑兵一千五百,由祝世昌亲自统领,还有三千三百步军,则是柯汝极的手下,实际上是由柯汝极的侄子柯永盛管着。

柯永盛,后世湖广总督。

而得知离海州只有咫尺之遥的盖州发生兵变之后,无论是祝世昌还是柯汝极都慌了,他们都是年近六十的老人,倒是没有想到攻打对方,而是紧守营盘,一门心思防备对方的攻打。

在夏清两国没有最终分出胜负之前,他们这样的人物是不会轻易表态的。

这两人都是很早就加入到老汗麾下的人物,大夏国的探子根本没有找上他们,于是,这两人就在城里对峙起来,虽然没有刀光剑影,不过气氛也紧张得可怕,但终究没有发生战事。

不过这个氛围都叫一个人的到来打破了。

孙龙。

自从盖州兵变发生后,孔有德、马光辉两人都学着祝世昌、柯汝极那样紧守营盘,采取静观其变的法子待在城里,不过孔有德还是不放心自己放在海州的家眷,便让在兵变中毫发未损的连云岛守将孙龙北上将家眷接到盖州。

如今清国风雨飘摇,连皇上都下落不明,将家眷接到自己的身边也是应有之意,若是放在从前,像柯汝极这样以告密起家的人物肯定是要参上一本的,不过现在他却没有这个心思。

孙龙抵达时还带着自己麾下的一千精锐。

孙龙是从海州城南门进城的,而他的家眷却在祝世昌控制的北城,柯汝极为了拉拢孙龙,亲自到南门附近迎接,当然了,为了戒备祝世昌,他还让自己的侄子柯永盛带了一千精锐步军来到南门附近。

祝世昌得知后不禁大惊。

他这一千五百骑若是在城外,自然不会将柯汝极这三千多步军放在眼里,不过若是在城里就不同了,自从与柯汝极暗中对峙之后,北城便成了他祝世昌的防区,城墙上你总得放一些人马吧,最后祝世昌手里头用于机动的骑兵只要一千了。

一千骑兵,在城里还是不保险的,若是孙龙的那一千人加入到柯汝极那里就更不保险了,祝世昌最后决定先下手为强,他将孔有德家属所在的那个街区封锁起来,还出动五百骑兵进行巡逻。

本来很简单的事只要双方略一沟通就可以化解了,不过在如此紧张的气氛之下完全办不到了。

以前说过,孙龙是孔有德手下的首席大将,不仅精于水战,在陆上也是一把好手,他见自己家眷被祝世昌围住了,这暴脾气也上来了。

他找上了柯汝极。

半日后,孙龙的一千人通过穿家过院的方式来到了北城区,并全部上了房顶!

一阵弓箭攒射之下,祝世昌的骑兵只得退到了大营里,这时,柯汝极的步军将大营团团围住了!

没有悬念,又是一场混战!

……

大明时代,在辽东的边墙(长城)西段基本上是沿着燕山南麓修建的,而来到辽河后就沿着河水修建了,在海州的西边五六十里的地方,紧挨着辽河,一连串修建有牛庄、东昌堡、东胜堡等诸多大堡,其中牛庄最大,可驻兵三千,东昌堡、东胜堡亦可驻兵上千。

由于靠着辽河,海船从辽河河口的娘娘宫驶入,可方便地对辽东进行补给。以前朝鲜王国朝贡的时候便是从牛庄上岸,再改走陆路到北京去的。

在这个时代,由于明清关系突然变好,清国的重点又放到了北边,皇太极一开始的策略是:放弃边墙附近的大多数小堡,那些堡子根本防不住火炮犀利的瀚海军,而只选择性地在重要据点进行防御。

他将主要军力全部收缩到卫城以上的大城。

牛庄,便是少数几个驻有兵丁的堡垒之一。

刚阿泰,李永芳的第三子,正是牛庄堡的守将,他的手下有三个牛录的满汉军队。

与李延庚、李率泰不同,刚阿泰却是阿巴泰的女儿生的,否则也不会起这么一个名字,还能率领满汉牛录。

牛庄,北面是大草原,索伦人随时可以越过边墙打过来,南面,通过辽河联通大海,以瀚海军那强横的海军也须臾可至。

故此,今年三十岁的刚阿泰自从上任后是在一日三惊中度过的。

这一日,在牛庄的城墙上,刚阿泰可是见到了大批的溃兵,他仔细一看,竟全部是北上与索伦人大战的两黄旗、正白旗、镶红旗的满洲骑兵!

不过由于索伦人与女真人在语言、风俗习惯上相似,索伦人也多次扮成清国骑兵侵入境内,故此,刚阿泰也不敢随意打开堡寨大门放那些溃兵过来,弄得边墙外的满洲骑兵一个个破口大骂,最后他们还是从更北边的长宁堡越过边墙回到辽东了。

刚阿泰有些惊疑不定,他既担心如果那些人是真的,到时候就有自己的苦头吃了,又怕满洲八旗真的败了。

“不会的”,站在城墙上的刚阿泰摇摇头,他不敢相信五万满洲八旗精锐失败的模样,在他的心里,那完全是不可挑战的存在啊,何况是皇帝陛下亲征?

不过,他的幻想很快被打破了,边墙附近很快又出现了一支大军,人数约莫有几千骑,服饰明显是北面索伦蛮子的,那领头的他却认识。

喀克笃礼!

“满洲已经败了,汝兄已经是大夏国的方面大将,你何苦还在为清国效忠?”

“败了?”

喀克笃礼自然不相信,不过一想到这几日大量三三两两的溃兵,似乎情形又有些像。

“是守是降,给个痛快,啰嗦个甚!”

喀克笃礼出自东海女真绥芬河部,能在十年前就做上满洲八旗的梅勒额真,靠的就是武勇,他的嗓门也是出名的大,一声大喝之下,刚阿泰禁不住有些心惊胆战。

刚阿泰降了,喀克笃礼的骑兵从他这里进到了辽东。

实际上喀克笃礼这是在冒险,此时,西边的多铎还有近万骑,东边的代善也相差仿佛,他的手下却只有三千骑。

不过俗话说得好,兵败如山倒,此时,别说汉军旗了,就连满洲八旗都是人心惶惶的,又有谁还有心思想到出动大军来夹击喀克笃礼这一支偶然闯入的孤军呢。

何况,就如瞌睡了有人送枕头。

海州城离牛庄只有五十里路,牛庄还是海州的管辖范围,以前祝世昌刚加入建州时一度还被划到李永芳的旗下,与李家的关系相当不错。

在孙龙、柯汝极的夹击之下,祝世昌岌岌可危,情急之中他便想到了刚阿泰,刚阿泰这里虽然只有一千人,却全部是骑兵,只要分出一半来,自己便可重振声势。

没想到刚阿泰已经降了。

前来与刚阿泰联络的是祝世昌的侄孙祝钟秀,祝世萌的长孙,后世祝世昌、祝世萌两人爵位、俸禄的继承者。

他也认识喀克笃礼,见到他后干脆自作主张,趁着夜色,将喀克笃礼的大军引到了海州——北城门还在祝世昌的手里。

结果是注定的,在喀克笃礼三千精锐瀚海骑兵的打击下,无论是孙龙,还是柯汝极都是脆败,喀克笃礼杀得兴起,竟将孙龙、柯汝极的手下屠戮一空,幸亏同行的还有瀚海军的军纪官,否则依着喀克笃礼的性子,照这样发展下去非得将海州屠了不可。

海州,就这样以一种诡异的方式被大夏国占领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