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十章 风云激荡,从甘肃开始(三)翰林院检讨,皇甫端

皇甫端,进士出身,曾任翰林院检讨,不久就被派到肃王府担任右长史,由于左长史一直空缺,他这右长史实际上就是整个王府的一把手。

此时的王府长史,不仅是王府的大管家,还实际上把持着王府一应田地、生意、子女教育、与皇帝沟通的奏折诸般事宜,还能代表王府与地方官府打交道,是王府的实际管理者。

按照明廷的惯例,王府长史肯定是要选派耆老硕儒的,不过到了明末以后,由于局势艰危,有些规矩就慢慢放下了,这不,刚中进士不久,在翰林院呆了不到两年的皇甫端就被派到了兰州。

皇甫端今年还不到三十岁,平凉人,东汉名将皇甫嵩之后。

他还有一个身份,他是马爌兄长的女婿,马爌兄长一家在辽东与建州女真大战不敌后全部被杀,只剩下一个女儿,当时正好在马爌家里。

由于其兄长满门忠烈,他唯一的女儿也得了一个爵位,这也是像皇甫端这样的读书人能与马爌联姻的原因之一。

像讨要饷银这样的事,原本马爌可直接找自己的女婿就好了,可惜这皇甫端虽然身在王府这“繁花盛开、烈火烹油之地”,却一直扳着一幅“老夫子”的面孔,凡事都是公事公办,找他还不如直接找肃王。

不过马爌是知晓自己女婿的能耐的,甘肃出身的进士大多都是文武双全,这皇甫端也是如此,他以前还是陕西的武举人,进京赶考时本来是文武两宗都要考的,最后还是选择了只考文进士。

皇甫端愿意到肃王府当差,除了离家近,重要的是吏部承诺了,在王府干满三年即可外放一府知府或者督察院某科给事中。

今年是第二年,不过若是有额外的功绩,还是可以提前外放的。

其实,在马爌看来,王府长史多好,别的不说,只要稍微动动手,那可是有大把的钱财啊,加上事务简单,并不像地方官府那样有诸多庶务和绩效的压力,简直是一个好的不能再好的位置。

不过皇甫端却不这么看,他皇甫氏是陇右世家,所出,不是名将,便是名臣,怎么着也要到地方历练一番才是,怎能在王府蹉跎时日?

安宁堡(后世兰州市安宁区)外。

马爌之子,安宁堡千户马羲瑞看着自己的姐夫,不禁有些畏惧。

马羲瑞能当上一堡之千户,主要是得益于马家的名声,他既不是武举出身,也不是从小兵做起的“久历之将”,马家到了他这一带,马芳传承下的豪气干云、一往无前、智计百出等优秀品质已经所剩无几了。

就是这样,明廷还是继续重用这些将门子弟,他们不是在遍布帝国的大小堡寨,便是野战军团里的“把总”、“游击将军”的当然人选。

像王朴、吴三桂那样年纪轻轻便登上武人巅峰的也大有人在。

但马羲瑞明显不是,作为马家第四代,他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动力去主动看清楚当前的形势,他的父亲将他安排在安宁堡这个边墙内的大堡担任千户,目的不是为了历练他,而是为了安宁堡安宁堡周围遍布的田地。

此时,黄河、庄浪河以北、沙漠以南的广大土地不属于大明,而是掌握在游牧部族手里,当前,却被大夏国占据了。

皇甫端一身黑色道袍,戴着黑色的唐巾,腰间挎着长剑,背上还背着一张七斗力的开元弓,乍一看他似乎不是曾经的翰林院检讨,而是唐代四处游历的会剑术的书生。

与赵良栋一样,他虽然是翰林出身,不过也张着一副典型“秦人”的面目,面颊瘦长,面容古拙,身材颀长。

留着短须,神情丝毫没有突然来到边墙之外那种恐慌感。

“这块地方”,他骑在一匹高瘦的白马上,悠悠地说道,“立国之初时还属于大明的土地,后失于虏手,万历年间又收回来了,修建松山堡,可惜靼奴两次南下后又失去该地,时也运也”

他说的就是这黄河、庄浪河以北的地方,立国之初属于大明的领土,后被蒙古人夺去,万历年间又被明军收复,可惜在虎墩兔、固始汗两次南下时又失去了这块地方。

虎墩兔、固始汗先后南下后,这里只有少数牧民游牧,原本是明军收复此地的大好机会,不过由于畏惧北边新兴的大夏国,这块地理位置异常重要的土地竟然空了下来,成了又一处“边荒之地”。

如今被大夏国占去,再想收复就太难了。

“走!”

皇甫端带着马羲瑞等十骑走了,直奔那大夏国在秦王川新修的堡寨而去。

秦王川土寨,镇守大将、原本在白城子的杨庭栋很快便得知了这个消息,令人有些意外的是,帝国通政司的副使、按察司的按察使、内宫副总管王文慧居然也来到了这里。

除了王文慧,负责这西北区域的按察司的头目,灰衣卫百户赵良栋也在此。

这个组合,若不是帝国或尼堪正在筹备大事,是不会走到一起的。

“翰林院检讨?”

如今正好三十岁的王文慧白皙的面孔上那种惨淡之色逐渐有些削减了,血色也渐渐多了起来,个中原因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这时的他穿着打扮倒是与那皇甫端有些类似,黑色的直裰,唐巾,腰间没有长剑,却是一把瀚海军常见的单手横刀。

他是从三品的官员,又是皇帝身边的人,杨庭栋、赵良栋都恭恭敬敬坐在下首。

“按说有事情要与我等联络,应该是兰州官府的人,抑或镇守兰州军将前来接洽才是,这肃王府的长史怎地掺乎上了?”

杨庭栋是凉州人、赵良栋是宁夏人,对肃王府的事情多少还是了解一些,何况如今赵良栋还是按察司负责河西区域的百户。

赵良栋看了杨庭栋一下,这心里也是暗叹不已,多年以前,两人在吉兰泰盐池附近相遇时,他还是一个放羊的娃子,如今却是三千精骑的指挥使,况且,在经过了丰州学校、五原骑校、大汗亲卫队长的经历后,这谈吐见识、神采气韵与以前大不相同了。

杨庭栋点了点头,赵良栋见状便弯腰说道:“回公公,以小的从小耳闻,以及最近的情报,那长史可不简单,大明的王爷,一般情形下是不准外出的,都圈在城里,大小事宜都需要手下的人打理,而这长史可是明面上能外出打理这些事宜的首脑”

“这皇甫端更是不简单,他今年才二十九岁,原本在这西北一带就颇有些名气,在陕西时便以文武举人著称,高中进士之后便留在翰林院,没想到被派到肃王府担任长史”

“此人不苟言笑,不过胆子却大的出奇,听说他曾经一人一骑游遍了祁连山,还曾到胡虏遍地的西海一带游历过”

“哦?”,王文慧点点头,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了陈启新的身影,“难道又是一个陈启新?”

“听说此人是汉末西凉豪族皇甫嵩的后裔,家里有兵法传家,应该是一位知兵之人,不似寻常士子,对了,他是兰州守将马爌的女婿”

“哦?”

王文慧不禁眼睛一亮。

他能来到此地,自然是奉了尼堪的密令,为的就是这西凉一带,其中更与这西北四王中最豪富的肃王有关。

“走,我等去迎迎”

说完就起身了,赵良栋有些不解,你堂堂一个帝国的通政司副使,需要去迎接一个完全没有实权的亲王府的长史?

心里虽这么想,不过他脸上依旧是一幅顺从的模样,“是,爵爷”

王文慧在上次开国时得了一个一等子爵的爵位,故此赵良栋有此一说。

三人联袂出了土城的城门,不多时,皇甫端带着马羲瑞等十余骑便到了,他在马上远远见到有几人在城下站着,他不敢大意,在约莫三十丈的地方便下了马。

“大夏帝国通政司副使,王文慧”

“大明肃王府右长史皇甫端”

王文慧此人的名字此时已经传到了中土一带,闲暇时分也分外留意大夏国诸般事宜的皇甫端在施礼时不禁端详了对方一下。

一个太监,倒也修持得气定神闲,不过穿着一身大明士子一样的衣服,这简直……,不过此人站在那两个自己早有耳闻的秦人子弟的中间,眼看是做主的,没想到在这荒僻之地还能遇到他。

而在王文慧眼里,此人倒是比那陈启新更沉得住气,不到三十的年岁,看那神情,倒似乎是四十的模样,又听闻此人不像其他王府的长史,专以弄权、捞钱为己任,反而恪守朝规,在王府里从未越雷池一步,如今,这种人实在太过于罕见了。

回到城内,宾主用过茶水后,王文慧笑着问道:“皇甫长史此为何来?”

皇甫端道:“听闻贵国占了松山堡一带,原本是想替王爷上奏折来着,不过不过一想到贵国首领终究是大明的宁北侯,而肃王又在兰州,故此委派下官前来询问究竟”

王文慧笑道:“这么说来,你等是想讨回此地?也罢,想这河西之地,在大汉、大唐时分都是中原帝国的领地,元代就不用还说了,有宋一代,加上贵朝,算是唯二没有将西域收入怀中的国度了,按照改朝换代的规矩,大明应该将西域、藏地全部拿下来才是,再加上整个漠北,这才算得上勋继前朝之地”

“如此说来,你干脆将整个漠北都讨回去得了?”

皇甫端听了暗道:“好厉害的太监,本朝虽然强盛,不过吃亏就在对于疆土过于保守,并没有像前朝那样彻底征服西域、漠北,他这话的意思明显是看不起大明,认为大明不如大汉、大唐了”

嘴上却说道:“那也是应有之意,不过我大明一直以来偃武修文,倡导圣人之道,并不做那些个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的事……”

“算了”,王文慧却打断了他,“开国才百年,一国的皇帝便被俘,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俗话说君辱臣死,我看也没有几个臣子死了,若是有强军强将在侧,若能避免君上之辱,我看莫说穷兵黩武了,就算是天下皆兵也使得”

接着不顾皇甫端正欲反驳的神情,摆了摆手,“也罢,本使没有功夫与你等闲扯,你等若是想要讨回此地,趁早回去,若是谈其他的事,本使倒还有一些还有一些功夫”

皇甫端心中恼怒,不过终究是人为刀殂,突然想到正在攻打西宁城的靼奴,便说道:“贵国首领目前虽然称帝了,不过在大明人士眼里,依旧是大明的藩属,如今西海的靼奴进犯西宁,陕西行都司兵力有限,贵国占据此地也不是不行,若是能协助我等击退靼奴,自可上书皇上,昭告天下”

王文慧笑道:“看来我等想到一块儿去了,不过我家皇上的手段可不是你等能想到的,此事已有筹划,你等若是同意,本使这就可以与杨将军一起前往西宁,不过……”

“我军进入贵国领地,此事谁能做主?陕西行都司都指挥使?甘肃镇总兵?甘肃巡抚?还是你要呈报贵国皇上?临洮总兵?临洮知府?本使可是听说了,三边总督如今正在河南与流贼对峙,甘肃巡抚、总兵远在甘州,西宁城危在旦夕,不知晓他们还能不能坚守到你等议定的那一日”

皇甫端心中一凛,不禁暗自琢磨起他的意思来。

“按照这厮的意思,那尼堪似乎对此事早有安排,结合彼等以精兵强将占据松山堡一带之事,看来彼等不但对此事早有安排,恐怕对整个河西之地也有想法啊”

一想到这里,这内心不禁汗如雨下,又想到肃王之前的叮嘱,便说道:“那就不劳烦尊使了,本官这里就再多问一句,请问贵国占据此地后下一步……”

王文慧冷笑道:“自是迁移牧户,休养生息了”

“当真?”

“何必诳你”

“那我等就告辞了”

“慢”,王文慧却叫住了他们,“实话告诉你等,西宁的事只有我大夏国可以解决,此话先撂在这里,以后若是再有事相求,那价码可就大了,莫谓本使言之未预”

“有心了”

皇甫端此时恨不得尽早赶回兰州向诸人汇报此事,哪有心思与他斗嘴,拱了拱手便抽身离开了。

等他们走远了,王文慧才转向赵良栋。

“那件事安排得如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