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九章 风云激荡,从甘肃开始(二)马爌,分身乏术

杨道显,宋朝名将杨延昭之后,此时却好整以暇地稳坐西宁卫城中。

西宁卫城,乃明初所建,周长九里,城池高度、厚度都超过五丈,若没有自己作妖,城里只要有相当的兵力,完全是固若金汤。

杨道显是世袭凉州卫指挥使,又是西宁卫的分守参将,手下却只有三千人,其中其中卫城更只有两千人,还有一千人属于他的儿子、卫城以东百里的碾伯所千户杨廷昭所有。

除了杨道显,城里还有两支当地的土司武装。

西宁卫指挥使、土族土司祁廷谏、指挥同知李洪远,他们也是信仰藏传佛教的部族(土族,吐谷浑的后代),两人的部下加起来也有两千人。

眼下,这三人正在杨道显的衙门议事(那两位虽然都是西宁卫的指挥使、指挥同知,衙门却不在西宁,而在自己的部族附近,何况杨道显虽只是一个参将,不过终究是正规军)。

杨道显如今对于敌人攻城倒是不担心,他担心的不是别的,正是眼前这两人。

这两位土司信仰的也是喇嘛教,上次塔什海等人等人占了西宁一带后他们便没有抵抗,而是在与塔什海达成了不影响他们地位的承诺后选择了归降。

固始汗占据青藏后,将明军的前哨卫所西宁让了出来,这两位土司自然不会跟着固始汗退出西宁一带,他们可是西宁附近的北川河、南川河的地头蛇,怎能轻易离开故土?

于是他们便打蛇随棍上,又“痛改前非”回到明廷的怀抱,可惜明廷如今是风雨飘摇,自身难保,哪里还管得了偏隅于西陲的西宁卫的烂事,便没有追究这二人的责任,对他们继续采取羁縻之策,保持了原有的官位。

不过,这一次,没有让他们在西宁城呆了,新设了分守西宁参将,将原本的凉州卫指挥使杨道显调了过来。

如今,大敌当前,杨道显也知道,仅靠自己这两千人马是守不住的,故此,还是让这两人带兵再一次进了城池。

祁廷谏、李洪远两人也是四十多岁的人,与杨道显不同,他们在明廷手下干也行,在固始汗的手下也行。

不过综合来看,还是在明廷里好一些,明廷对于他们信仰何教,如何信仰,根本不关心,你等面上接受朝廷羁縻,按时缴纳供奉就行了。

何况是像西宁这样的边荒之地?

但眼下这两人不得不拼一把了。

固始汗上台后,参照卫拉特-喀尔喀法典,立即在全青藏境内颁布了新的法典,重申了黄教的唯一性和严肃性。

而对于青海的土族土司来说,他们信仰的虽然也是黄教,不过并不专一,部族里红教、萨满教、道教信仰者均有,大部分普通牧户还是以信仰萨满教为主。

这在固始汗看来就肯定不行了,按照法典的规定,你要么按照法典要求尊崇黄教,要么信仰他教缴纳沉重的赋税。

故此,对于祁廷谏、李洪远来说,平常对于彼等部族内部内部事务很少涉及的明廷肯定要好一些。

不过,有上一次投靠塔什海的前车之鉴,对于宗教信仰并不了解的杨道显还是多了一个心眼。

“两位”

虽然杨道显只是一个分守参将,不过参将与卫指挥使都是正三品,何况他还兼着凉州卫的指挥使,这地位自然就高了一些。

“如今靼奴卷土重来,如何防御,还望不吝赐教”

这是在试探祁、李二人了。

祁廷谏与李洪远对望一样,还是身为指挥使的祁廷谏开口说道:“将军,自当勠力同心,共守坚城!”

“如何守法?”,杨道显寸土不让。

“这……”,对于祁、李二人来说,见杨道显这般模样,心里也知晓估计还是对以前的事有芥蒂。

“但凭将军做主”

“好!”,杨道显站了起来,“二位,靼奴都是骑兵,攻城并非其长处,只要我等稳守不出,彼等只有退却一途,就怕彼等既围城,又四处劫掠,西宁附近的农户上次都被彼等迁走了,如今可只剩下……”

祁廷谏说道:“将军无忧,本将以及李将军的部族都建在高山之上,都是深沟大寨,彼等骑兵连上去都不易,何况攻打?这湟水河谷还有一些信奉天方教的回鹘人,就不用管彼等了”

杨道显点点头,“也好,本将部下有两千人,一千步军全部上城头,你两人各派五百人也上城头,剩下的都是骑兵了,留作备用,如何?”

祁廷谏、李洪远两人都弯腰施礼道:“遵命!”

没几日,一场城池攻防战开始了。

在蒙古人“重用色目人”的忽悠下,留在湟水河谷信奉天方教的那些回鹘人当仁不让成了攻城的先锋。

惨烈的攻防战开始了。

令杨道显意外的是这一次祁廷谏、李洪远的人似乎拿出了真正的力气来与蒙古人周旋。

三日过后,西宁附近的回鹘人死伤殆尽,不过城头的守军也损失了约莫三成。

不过,蒙古人也很狡猾,他们这次也带了大量的汉人,用完回鹘人之后,继续让汉人上,渐渐地杨道显也有些吃不消了。

他赶紧向兰州副将马爌、甘肃镇总兵李栖凤派出了寻求支援的快马!

历史,在这一刻大为改变了。

在正常的历史轨迹里,西宁一直处于明国的控制之下,明军、汉人、土人、回鹘人、藏人都基本相安无事。

后来李自成派革左五营之一的左金王贺锦、大将党守素西进攻打甘肃一带,所向披靡,不过贺锦却在西宁被土族土司所害。

眼下,这两位土司却在搏命,就是为了那什么严格的“卫拉特法典”!

兰州。

马爌今年四十岁,是名将马芳之孙、马林之子,原本他是在李栖凤之前担任甘肃镇总兵的,不过眼下却阴差阳错还在兰州副将的位子上。

兰州是明国肃王府所在,眼下马爌正在肃王府里与肃王朱识鋐商议筹饷的事。

朱识鋐也是一位年近四十的藩王,作为明国的藩王,既有大量的田地,也能把持一方的商路,由于皇家禁止他们参政议政,他们便将心思全部放到了占据更多的田亩、捞取更多的钱财上。

肃王所在的兰州扼控着北上宁夏、西去西域、西海的要道,又是甘肃长城附近的重要节点,北面还有蒙古人的牧场,肃王自然是赚得盆满钵满,历经多世后身家一点也不比身在西安的秦王差,也是西北四王(宁夏的庆王、平凉的韩王、西安的秦王、兰州的肃王)中身家最厚的。

马爌作为镇守兰州的副将,手底下却也只有三千人,不过他却是有一千五百骑兵的,步军也是此数。

眼下,他的骑兵正在闹饷,他的家丁只有三百,眼看就要压不住了,那些骑兵都是他从辽东来到甘肃时收容的,大部分都是溃兵,凭着马家的名声勉强将彼等压服了,几年后随着渐渐安稳下来又不太安分了。

这几年,甘肃一带也是大旱,而虎墩兔、固始汗先后经过兰州时从草原带来的鼠疫也影响到了这一带,导致民生异常凋敝,由于这一带并不是明廷传统的边境重地(明末时分,重地在辽东、宣大一带),粮饷也不太重视,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的,有些军士甚至半年没有发饷了。

当然了,此时的兰州紧挨着长城,边墙之外就是一些蒙古、藏人小部落游牧之地(后世白银到景泰一带),作为骑兵还是能隔三差五去打一打草谷的,不过在一个月之前事情突然起了变化。

那个如今如日中天的大夏国突然占据了这一片面积约莫相当于尼布楚大草原的地方。

瀚海军来了,就不用想打草谷了,整个兰州城都是一日三惊。

原本马爌还想将部下的闹饷压一压的,自从接到杨道显紧急求援的讯息后便决定以这个由头从朱识鋐那里敲一笔。

“大王,西宁一下,靼奴即可长驱东进,下一个目标便是兰州了,如今末将部下衣食不足,怎能长途救援,又怎能保卫兰州?”

朱识鋐却并不想轻易上当,“马将军,咱兰州可是归临洮府管辖的,那西宁卫却是陕西行都司管辖的,按说西宁卫的事是轮不到将军你出面的,何况,临洮那里还有总兵一员呢?”

他说的是临洮总兵牛成虎,这厮如今正跟着新任三边总督汪乔年在河南与李自成周旋呢。

马爌心里暗骂,心想:“若是破城了,你的下场就是襄王、福王,攒这许多钱财又有何用?”

但他是不敢直接说出来的,不过眼下闹饷急迫,西宁又告急,如今兰州城库房空空如也,能指望的也就是眼前这位肃王了。

“大王,就算本将借您的,我马家三代忠勇为国,绝对说话算数,等朝廷粮饷一到即可还上!”

朱识鋐紧闭双目,他心里还在打鼓,半晌才睁开眼睛,“马将军,如今兰州边墙外可是那索伦蛮子的领地了,听说他们在那里竟布置了三千精骑,就算本王将粮饷给你,若是你前去援救西宁了,那索伦蛮子打进来又如何处之?”

马爌心里一愣,这一茬他还真没有想过,“那依大王的意思……”

朱识鋐说道:“西宁城高大坚固,靼奴没那么容易打得下来,何况如今是河西杨家在镇守,并不是以前的土司,再守个十天半月没有问题,关键是北边,眼下彼等尚没有与大明撕破面皮,不如前去探访一下,打探打探他们的口风”

马爌心里骂道:“人家就算有意南下,也不会告诉你的”,面上却说道:“此事不如交给兰州官府去做,如何?”

朱识鋐摇摇头:“呃,不行,官府都是些文吏,怎去得那边荒之地,不如这样,本王让府里的右长史皇甫端同你一起去,探探究竟后再说援救西宁的事?若是北边无碍,粮饷嘛,好说”

马爌无奈,只得答应了。

他能答应,也是因为这位皇甫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