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九章 冷兵器之岛

1625冰封帝国 第九章 冷兵器之岛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9:09 来源:笔趣阁

在济州州城与海港之间,有一处被瀚海国大汗尼堪称之为海关关城的地方。

关城原本只有一座紧挨着码头的中式院落,是瀚海国户部下设的海关分理处的衙门,最后随着海贸的兴旺,沿着海关两侧纷纷修建了大量的房屋,有中式的、日式的、朝鲜式的,也要西洋式的。

到了今年秋季的时候,尼堪认为再让这片建筑建筑无休止地扩张下去也不是一个事,便决定在建筑区的四面分别建造了一道护墙。

护墙用砖石混合水泥形成,北头深入到码头,南边离济州城约莫一里路,设有南北两座大门。

护墙高约一丈,按照户部海关署的规矩,凡不是瀚海国的人士,想要进入到瀚海国商馆区以外的地方必须得办理“护照”,你准备去哪里,干什么,多长时间都写的很清楚,填完之后盖有礼部的大印,用完之后再续。

没有护照的话,商馆区的人就只能老老实实待在这道护墙里面,这也是基于安全考虑,自从济州港兴旺起来后,原本蛰伏在日本、朝鲜海岸诸岛的一些个海盗又开始蠢蠢欲动了,还发生了多起商船被劫的事情。

如今彼等虽没有胆子大到打济州港的主意,不过防患于未然也是应有之意。

(ps:话说此时的朝鲜王国南部的全罗道、庆尚道一带的沿海岛屿多如牛毛,那里的倭寇、朝鲜/大明/野人海盗同样数不清)

济州岛由于位于朝鲜王国的最南部,历来是皇家、官府发配犯人的地方,特别是犯了“谋逆”大罪的犯人亲属多半发配在此地,绫阳君李倧以政变的形式将光海君李珲赶下台后将其囚禁在江华岛,用毒弄瞎了李珲的双眼,又以叛逃的名义赐死了他唯一的儿子,让忠于李珲的人彻底失去了希望。

饶是如此,忠于李珲的文武官员除了为首的几个被斩杀以外,大多数都发配到了济州岛为奴,加上以前流放到此地的犯官家属后代,在尼堪夺得此地以前总人数高达三万。

尼堪成功取得该岛的租赁权后,将一半的朝鲜人迁到了瀚海国境内,又从辽东汉人中留下几千户,这次将东江镇军将的家属迁到此处后,尼堪不准备将他们再迁到瀚海国境内了,准备就留在济州岛。

这次解救的军将家属也有近三千户、万人的规模,加上以前的辽东汉人,加起来便有两万多人,从人数上来看,已经超过了本地的朝鲜人了。

朝鲜王国将这么多人安置在济州岛,自然不是让他们在此地养老的,而是大有事做。

此地中间是汉拿山,从半山腰一直到山脚下却是草木繁盛之处,原本就是大元时的养马之处,准备用来攻打日本的骑兵基地。

同时,作为最靠近日本之地,此地还是弓箭、冷兵器、甲胄的制作基地,并在朝鲜境内搜罗了大量的工匠长期在岛上制作相关物资。

攻打日本失败后,蒙古人便放弃了此地一走了之,朝鲜王国重新管理此地后,因循了蒙古人的做法,还是作为养马以及制作冷兵器的重要场所,从大陆发配过来的犯官家属及其后代也是以制作冷兵器为主。

尼堪成为济州岛的主人后,将岛上所有人的奴籍取消了,这些人自然感激涕零,不过这些人虽然取消了奴籍,还是回不去故乡的——李倧肯定不会同意的。

于是这些人只得向尼堪效忠。

对于这些人,尼堪也没亏待,重新编制了各大工坊的管理细则后,工坊里的工匠除了能得到基本的温饱以外,还能按照制作东西的数量每月领到一部分食盐、粮食等物,每年还有布匹领,与以往相比,那可好太多了。

作为犯官家属及其后代,他们以前一日只有两顿饭,中午是一个荞麦饼子,晚上一碗薄粥,勉强果腹而已,如今不但每日吃得饱、穿得暖,每月还有盈余,岂能不对尼堪感恩戴德?

在汉拿山半山腰及脚下,尼堪将原本养在此地的两千多匹朝鲜马全部变成了驮马,而将从漠南运来的五千匹战马养在此地,还专门将图克塔纳部达哈苏的三百户牧民迁到了此处,除了喂养这五千匹战马,还养了一些山羊。

至于为何将图克塔纳部迁到此处,这还与如今驻扎在岛上的骑兵有关。

尼堪在岛上驻有两千骑兵,一千骑是由南楚统领的女真降军组成,另外一千骑则是由从尼布楚到乌兰乌德一带纯正的索伦少年骑兵组成,其中的统领,原本叫千夫长,如今称为千总,正是图克塔纳部哈拉达达哈苏的独子达春。

在说服达哈苏迁到济州岛以后,为了补偿他,尼堪给他封了一个济州同知的官衔,算是济州的二把手,位在孙秀林之下,实际上也就是一个虚衔,他的主要任务还是养马、医马、骟马、给马修脚/钉掌。

达哈苏能心甘情愿地千里迢迢带着部民迁到济州岛来,还是与自己的儿子有关,作为林中西索伦诸部的杰出代表,达春隐隐有与阿克墩、恩索看齐的劲头,也是尼堪深为看好的人物。

为了儿子的前途,好说歹说之下,达哈苏割舍了生活了几百年的故土,将牛羊也卖给了瀚海国政府,只带着族人南下了。

当然了,达哈苏能够心甘情愿地南下,尚有一事不得不说。

自从达春跟着南楚在济州岛驻扎后,竟瞧上了以前济州牧使金冠涛的女儿,尼堪得知后玉成了此事,而金冠涛一家于是经历了由一方大员到匠奴,再到官员的悲喜转变,考虑到金冠涛对全罗道、庆尚道、济州岛十分熟悉,尼堪重新让他担任了济州佥事一职,算是济州文官系统的第四把手。

这其中,第一把手自然是身为济州特别府府尹的孙秀林,二把手则是名义上的达哈苏,三把手则是以前的犯官郑大勋,职务是通判,原本的济州牧使、济州岛的一把手金冠涛只能屈居第四把手了。

济州府,孙秀林正在向他的弟弟汇报各种情况。

“秀荣,如今济州岛上大的据点有四处,按照你的调整,设置了四县,分别为济州、济南、济东、济西,如今济东、济西已经成为岛上主要的荞麦产地,加起来有约莫万亩,分别由朝鲜人、辽东汉人在耕种”

“还有一千亩谍影重重种着那什么土豆,都是汉人在种植”

“工坊都集中在济州府左近,其中专司打制长短刀的作坊有五百余户,经过工部大匠的指点,如今产出的单手横刀、双手横刀质量已经接近赤塔、呼伦、伯力三地的的出品了”

“弓箭作坊削减到三百户,都是七斗左右的标准弓,好弓制作不易,如今瀚海国火器兴旺,秀荣,我建议将这些人都转到其它地方去……”

“不,继续保留,火器是好,不过弹药消耗实在太大,弓箭还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好吧。制作枪头、箭头、铁弹、铅弹的作坊五百户左右,箭头都是用从朝鲜过来的铁料制作的,枪头则是自家伯力的出品”

“制作火药的作坊刚刚组建不久,全部是由以前从事过火药制作的辽东汉人在打理,按照你的吩咐,硝石、硫磺、木炭分开制作,最后秤重配比的都是从伯力过来的老匠人”

“制作甲胄的有三五百户左右,根据你的要求,全部制作坚韧的牛皮甲”

“州府已经扩展到方园六里,除了各类作坊,还按照你的吩咐修建了大库多处,秀荣,你在此岛储备如此之多的粮食、武器,难道是要……”

“你继续说,先不要管这些”

“四地都建设有正式的码头、修船所,备有一些船材和物料”

“铁料方面,约莫一半来自朝鲜、大明,另外一半来自伯力,硝石全部来自大明,硫磺全部来自倭国,木炭全部来自朝鲜,按照你的说法,为了兴旺此港的贸易,不能全部从瀚海国境内转运物资”

尼堪接过话茬,“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火药所需原料极易受潮,保养不易,若是全部从赤塔、呼伦运过来,转运几千里,还要经过几千里海路,莫说使用了,重新晒制就是一大麻烦,就算在当地保存,最多也只能保存半年”

“原本我家的火药配方属于高度机密,本不想在赤塔、呼伦、伯力三地之外制作的,但要好好利用该岛的作用,不得不出此下策”

孙秀林继续说道:“大明的铁料多半来自海州,而海州的多半来自徐州,这还是江南沈家告诉我的,质量还行”

“水泥作坊放在靠近济南的地方,那里那里火山灰最多,石灰石也最多,与石灰、砖渣等物混合后也形成的土灰确实是筑城、修路之利器”

“今年通过收取关税、房屋租赁费、卖地的收入,以及我方销售貂皮、人参、东珠、铁器等物,总共收入六十二万两,抛去购买铁料、硝石、硫磺、粮食、布匹等物,结余四十万两左右,这银子……”

“留一半在此地,剩余的运回伯力”

“尚有一事”

孙秀林看了看左右,眼下只有他与孙佳绩、李延庚三人在座。

“原本被我等解救的朝鲜匠奴与以前看押他们的官吏势同水火,不过在我等将一部分人迁到瀚海国境内,又迁来大量的汉人后,这两拨人倒是隐隐有走到一起的意思”

“你的意思?”

“大汗,分化朝鲜人是你既定的策略,他们若是抱成了一团,恐怕……”

“有什么具体动静没有?”

“大汗,您任命的,被废黜了的原光海君重臣的亲属郑大勋做事倒是非常勤勉,不过微臣最近观察到此人经常一人躲起来徘徊嗟叹,有时还暗自落泪……”

尼堪点点头,依旧不动声色,“他身边有你的人?”

“是的”,孙秀林答道,“此地的灰衣卫也组建起来了,等噶里、刘若愚接手了我就交出去”

尼堪面色略微变了变,轻咳几声,“罢了,你先交给王文慧吧”

这样的事还是尽早抓在自己手里为好,想来想去,还是孑然一身的太监最为放心(史迹斑斑,殷鉴不远,不过尼堪还是走上了老路,可想而知历史的惯性有多大,再没有更好的办法之前,他也只能这么做)

不过在孙秀林、孙佳绩、李延庚三人眼里,这样的尼堪才是正常的尼堪,他以往做的有些事情确实太过于惊世骇俗了。

“可背地里了解过他为何如此?”

“大致了解了,此人原本困守孤岛,对岛外诸般事项一概不知,不过最近由于大汗放宽了限制,朝鲜本土的一些事项还是传到了此处”

“光海君双目失明,听说还是李倧派人下的毒,唯一的儿子又被李倧赐死,自己的家族星散困苦,估计这些便是郑大勋哀叹只原因”

“还有别的吗?”

“大汗,按照官府的的规矩,一旦触犯瀚海国的法典,对于原本是犯官后代的朝鲜人重一点的处罚便是送到朝鲜本土,那里可没有我等宽厚,必定会重新为奴,不过近几日,似乎故意触犯条例的朝鲜人多了起来”

“你的意思?”

“大汗,这些普通匠人知道个甚,若不是没有人从旁挑拨,他们绝对不会这么干的”

“你认为是郑大勋指使的?”

“……”

尼堪见状,也不想继续探讨这个话题了。

“诸位,你等想想啊,若不是没有这个济州岛,我等能将这么多的汉人运到本土?能在朝鲜、大明、日本之间大兴贸易?”

“能不断北上打击建奴,间接支援大明?若不是此岛的存在,皮岛、旅顺的下场更惨,登萊也相差仿佛”

“而有了此岛的存在,建奴就如刺在喉,在做任何大的动作之前都得掂量掂量,此岛不像皮岛,冬日里还封冻,又离辽东不下千里,没有强大的水师,就算想偷袭也是办不到的”

“那建奴为何还再一次破边墙进入大明?”,孙秀林问道,在座的也只有他这个便宜兄长敢如此挑战尼堪的权威。

“呵呵,彼等多半是这么想的,一来我等要去大明必经海路,这样一来就不能携带太多的兵马,特别是骑兵,少数人过去的话他们也不在乎”

“其二便是卫拉特部大举入侵的事情了……”

说到这里尼堪心里突然沉重起来,这都一个多月了,也不知晓牧仁、孙传宇那边的战事进行得如何。

见大汗沉默起来,在座的诸人也陷入了沉默,卫拉特部的事情他们也一早便知晓了。

半晌,尼堪打起了精神,他渐渐释然了,瀚海国这么大的疆域,若是一切全靠他一人支应的话,这国不建也罢,还是要相信牧仁、雅丹、朱克图、孙传宇他们。

“大哥,你将郑大勋叫过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