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十七章 三老、啬夫、游徼与灰衣卫

1625冰封帝国 第十七章 三老、啬夫、游徼与灰衣卫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9:09 来源:笔趣阁

临行前他召见了刘若愚、牧仁、雅丹、哈尔哈图、孙秀节等人。

“古人云,国家大事,在戎与祀,说的其实是外交与内政,不过在本汗看来,以瀚海国为例,却没有这般简单”

“本汗以为,像我等这样有大量农户的草原、林中部落,亘古未闻,行事也应与以往有所不同”

“关系重大之事有三”

“其一是赋税,赋税既能充足到养兵、养工匠、养官,还不能使缴纳赋税的农户、牧户感到压力,否则就适得其反”

“目前我等让新到的农户缴纳三成的赋税还是重了,从明年开始,缴足了三年的一律降为两成”

“赋税是国家之本,没有它,一切难于谈起”

“其二便是交通,本汗所谓交通,乃通衢要道也。我等之国土,无论东西,还是南北,幅员辽阔,若是不能快速联络,便是一盘散沙”

“故此,从今年开始,赋税有结余的,一律用于大道的规划、建造,先以故元大道为基础进行修葺,涉及水、沟的地方,或架桥,或填平,这些地方可以用上新出的水泥”

“林中继续强化狗站、鹿站,这些人就从各部落里轮流抽调,三年一轮换,当年凡是参与过狗站、鹿站的,可以不用缴或少缴貂皮便能获取食盐、铁器等物”

“草原上的驿站也按此办理,当年凡是参与驿站的,可以不用向当地的常备军缴纳牛羊”

“无论狗站、鹿站,还是驿站,食宿由当地官府统一配给,当然了,官府只负责发放粮食、食盐等,想要吃肉还是得自己想办法”

“其三便是基层……,哦,也就是县以下的地域,你等也知晓,我国对于基层还是按照各部哈拉达、台吉来管理的法子,这只是权宜之计,长期来看并不可行”

“故此,本汗决定……”

“大汗慎重!”

此时,雅丹突然出声了。

在座了除了他是安加拉部的哈拉达之子,剩余的不是汉人,便是牧户出身的,浑没有意识到尼堪当前的政权基础实际上是很薄弱的,除了那些个农户,广大的牧户实际上还是控制在各部族长手里。

尼堪赞许地看了看雅丹一眼,“你能出言反对我,说明你对此事也有考虑,那以你来看,该当如何?”

雅丹如今二十七岁了,比尼堪还大两岁,加上黄褐色的胡须,他现在已经是一副典型突厥人的面孔了,不过他现在说的却是汉语,他学会的第四门语言。

“大汗,您所说的这基层在林中、草原传承了千年了,想要旦夕改变谈何容易?尚要徐徐图之”

“说具体的”

此时孙秀节却插道:“大汗,莫说漠北,就是大明,具体负责征税的也是乡下的缙绅,或是大族的族长,此一节,就连大明也无可奈何,何况……”

“我说过要一蹴而就吗?”

“大汗”,此时雅丹站了起来,“此事虽要徐徐图之,不过并不是没有一点办法没有”

“我军多次大战之后,虽然总体上伤亡不大,不过加起来也有四五千了,特别是其中伤残的,虽然日常坐卧起居无碍,不过终究不能再上战场”

“如今大汗将他们全部安置在各大城池做衙役,尚有一部分做不惯衙役,纷纷返回了原本的牧地”

尼堪眼睛大亮。

“大汗不妨给这些人统一授勋,按照功劳不同,分别授为不同级别的勋职……”

“不妥”,尼堪明白他的意思,“若是让这些人取代目前的哈拉达,一来做不到,二来长此以往这些人实际上就会变成另外的哈拉达,变与不变,又有什么分别?”

“不然”,雅丹并没有气馁,“大汗,职部并没有说取代目前的哈拉达,而是作为他们的助手,目前各部哈拉达身边有出身学校的人,不过都是一些个不到二十岁的后生,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而这些退伍的士卒都是从血淋淋的战场上下来的,若是能与学生配合起来,各部哈拉达还是要忌惮几分的”

“你的意思……”

“大汗若是想一劳永逸,干脆将学生、退伍士卒这两个职位固定下来,作为官府的正式职员,虽然官府又要支出一笔,不过从大局来看,还是利大于弊的”

尼堪点点头,“你所想的与本汗接近,嗯,我看很好,就以哈拉达为单位,哈拉达职位暂缺不管,不过还是需要略微变一变,授勋的事情就算了,凡是退伍的,都应该收到了抚恤”

“诸位,大汉时,郡县之强大冠盖古今,县以下尚有乡、里、亭三级,瀚海国多为游牧部落,暂时设置乡一级,以各部哈拉达为主,增设二老,除了本部萨满之外,尚可增添一人,是为三老,管教化”

“增设啬夫一人,管税收、诉讼,此人在农地便是啬夫,在牧地便是牧夫”

“增设游徼一名,管刑狱、求盗”

“二人还是以三老为尊,不过职权范围内可以自行其是”

“以农户为主的县域也按此办理”

“……”

“……”

“尚有一事,本汗决定,将各大城池设有探子的抽调一半上来,嗯,就由刘若愚统一负责此事”

其他人懵懵懂懂,刘若愚、孙秀节却是大吃一惊。

“探子上来后如何行事,会后本汗与老刘商议过后施行”

说到这里时,尼堪心里发出一声哀鸣,“娘的,走来走去,又到老路上去了,不过,难道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好,这些事情都由哈尔哈图统一负责,相关衙门分别处置,刘若愚督办”

……

会后,尼堪与刘若愚商谈了半日。

“好了,就这些了,你赶紧落实吧,各城的探子,先不论能力,一定要以忠于瀚海国、忠于本汗为主”

“请大汗为此部命名”

“……,本汗手下兵丁尚白,这些人平素都要化妆以寻常面目出外,不可招摇过市,干脆服色以灰为主,嗯,就叫灰衣卫吧,以灰褐色麻衣、棉衣为主”

……

尼堪带着一千亲卫来到了白城。

今年二十六岁的朱克图站在已经建成、方园八里的白城的西门城墙上,用手搭着凉棚不断向外眺望着。

二十六岁的朱克图已经长成了一个典型的蒙古汉子模样——虽然他是鄂伦春人。

身高与尼堪差不多,不过身形却粗壮许多,宽大的面庞周围长着细细的络腮胡子,若是后世来的人,乍一看的话,还以为他就是某弯弓射雕大汗的化身。

去年刚成婚,娶的是克烈部苏布台的妹妹,并有了一个不满一岁的儿子。

他身边站在一人,却是典型的女真人打扮,原来是尼堪安排到此地与朱克图搭档的投降过来的喀克笃礼,他负责两千步军。

得知尼堪要过来时,朱克图原本是想亲自前往以前科尔沁珲台吉奥巴的驻地乌兰哈达迎接,不过却被尼堪止住了。

“白城深处瀚海国第一线,蒙古人、建奴旦夕可至,岂能轻离?”

饶是如此,朱克图还是让自己的探子去偷偷打探尼堪的动静。

得知他就在十里以外时,朱克图赶紧带了一百亲卫出城了。

其实尼堪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白城与奥巴的牧地只隔着洮儿河和蛟流河,并且两河一到秋冬季节便封冻了,奥巴若是想进攻的话还是很容易的。

何况,皇太极在几次败于尼堪之手后,痛定思痛,在吉林、宁古塔两地提前设置了副都统辖区,此吉林便是后世的吉林市,驻有五千步骑,防备的便是白城、齐齐哈尔一线的瀚海**队。

而宁古塔副都统辖区也是五千步骑,防备的是瀚海国哈尔滨、伯力、林口、双城的人马。

这只是常备军,在吉林、宁古塔附近还有几乎同等数目的两蓝旗旗丁,多半是豪格、岳讬从海东、三姓弄过来的“鱼皮鞑子”。

其中吉林附近便是五千左右的三姓部落,三江流域的三姓部落几乎全部搬迁到这里了,宁古塔附近是海东的约莫五千的部落,包括费雅咯、库尔咯等东海女真,这些部落如今都有朝鲜人、汉人给他们种地、喂养牲畜,他们自己日常除了射猎渔猎,便是在老满洲兵丁的带领下操练。

也就是说,两处地方除了各有五千常备军,快速动员的话,兵力能迅速增加到万人。

与此同时,原本的科尔沁右翼诸部,在屡次遭受尼堪的打击后也是痛定思痛,由于阿都齐、蒙衮、布木巴三大台吉都战死了,奥巴干脆将各部落都统一到了他的本部下面,由于各部都元气大伤,奥巴这一举措倒是没有引起大的波澜。

奥巴在各自部落里搜肠刮肚,勉强凑了两千精骑,又将部落里最好的武器和盔甲装备给了这两千骑,让他们驻扎在白都讷城。

白都讷城,西北离白城约三百里,东北离哈尔滨城也是三百里,又紧贴着松花江南岸,自然成了皇太极、科尔沁防备瀚海国的第一前线。

这两千骑除了蒙古人自己训练,皇太极也派来了多次大难不死的巴图鲁鳌拜过来协助训练,久而久之,鳌拜实际上成了这两千蒙古骑兵的事实上的首领。

这也是尼堪不准朱克图出来迎接的原因。

“哒哒哒……”

不远处传来了大片的烟尘,朱克图心中大喜,赶紧下了马在一旁站着。

不多久,在查克丹、王文慧两人的簇拥下,尼堪出现了,他身后还跟着格根塔娜,朱克图别看长得粗豪,为人却很精细,眼下头上的太阳正盛,他拿出了一把从日本那里得来的花伞,“扑”地一声撑开了。

“你这厮,本汗难道需要打伞?”,此时尼堪已经下了马,见状便骂道。

“嘿嘿”,朱克图讪笑道,“大汗,这是给四夫人用的”

微信关注“优读文学”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