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五十一章 北京,北京(5)卡塔丽娜的新生活(上)

当卡塔丽娜六十岁的时候,来自葡萄牙王国的记者采访了她,那时,距离大夏帝国的皇帝尼堪去世已经十年了。 因为记者是一名来自葡萄牙王室的贵族女子,故此,采访就安排在后宫。 后宫里,除了慈宁、慈庆、咸安、乾清、坤宁、钦安六大正宫,还有东西各六宫,加上东西六宫北面的东西五所,用于后宫嫔妃的宫殿一共有二十八间,当然了,若是加上其它殿宇,能够以“主人”身份入住的大型建筑群有三十六间,也就是说,若是第一代开国皇帝,他理论上可以拥有三十六嫔妃。 当然了,眼下的大夏国开国皇帝尼堪以前只有皇后多西珲、贵妃哈额尔敦、贵妃阿茹娜、贵妃格根塔娜、妃苏泰、妃泰松六人,后来尼堪在美洲纳了肖肖尼部酋长阿尼,但阿尼从未到过北京,而苏泰、阿尼也先后去世,眼下便只剩下五人。 前不久,尼堪终于再纳新妃了,他纳了葡萄牙国王阿方索六世的姐姐卡塔丽娜,这位在历史上嫁给英王查理二世的王后鬼使神差跟着尼堪来到遥远的东方。 同时,还纳了小和硕特汗国大汗鄂齐尔图的次女阿海。 两女都是二十出头,尼堪终于像一个正常的皇帝了——至少在诸位大臣眼里是这样。 卡塔丽娜过来时,其母亲路易莎,这位葡萄牙王国的实际掌权者,西班牙十大家族之一的古斯曼家族的嫡女,很不放心,她给自己的女儿派出了一大帮跟随的仆从,当然了,都是从小服侍卡塔丽娜的女仆。 除此之外,听说大夏国在北京城也设有天主教堂,那里还是教皇设在远东的教监所在,在她的运作下,她让来自里斯本的大主教莱昂纳多成了北京教区的主教,以解自己女儿的思乡之苦。 天主教堂是汤若望建成的,得知自己的父亲又纳了一位来自欧洲的妃子后,太子孙德威倒是醒目得很,他让人在内城太液池西边的兔儿山也修建了一处天主教堂,虽然是一处只有三层楼高,纯粹用木头建造的教堂,但对于卡塔丽娜来说,终究是比没有强。 四十年后,在大夏国强力扶持下,葡萄牙王国将原本属于西班牙的安达卢西亚全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相当于又增加了一个葡萄牙,无论是国土还是人口都大为增加,并成为欧洲第三个既面临大西洋又面临地中海的国家了。 但也到此为主了。 大夏国需要一个有一定能力的欧洲盟友,但并不需要一个强大的盟友,葡萄牙就算增加了安达卢西亚,国土面积也远不如西班牙,而像西班牙、法国、普鲁士、荷兰、奥地利(特指神圣罗马皇帝能够控制的领土)、英国等国无论如何是不会成为大夏国真正的盟友的,这里的原因大家都清楚。 会面是在一个秋季的下午,时间已经来到了十八世纪,作为后宫唯一健在的太太后级人物,卡塔丽娜住进了咸安宫,咸安宫前面的院落里种了大量的红叶树,那时正值深秋,红叶一片火红,在它们的映照下,加上阳光的作用,整个咸安宫似乎笼罩在神秘的光晕里。 在一棵最大的红叶树下,支起了一张雕刻得异常精美的紫檀木小桌子,小桌子上放着咖啡、红茶以及宫中最时新的糕点,两把同样古朴的紫檀木椅子摆在两旁,卡塔丽娜和女记者面对面坐着。 由于此时的葡萄牙在大夏国的照拂下,虽然国土面积、人口并不占优,但依然成了欧洲先进的国家之一,他们的国民普遍认为大夏国在此中居功至伟,而嫁给那位在东西方历史上都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开国皇帝的卡塔丽娜公主自然又被他们认为起了很大的作用。 作为王室的公主,卡塔丽娜读过书,会读写葡萄牙、西班牙、拉丁三种文字,当她在里斯本的时候,她的书房曾有藏书一千本,她来到大夏国后,自己除了路易莎太后送给她的陪嫁,她自己携带的物品就是这一千本书。 基于以上原因,葡萄牙人准备给他们钟爱的公主出一本传记。 记者在宫里跟着卡塔丽娜一起住了半个月,直到秋天结束,每一日,都是在这棵最大的红叶树下以对话的方式进行采访的,自然是由卡塔丽娜回忆,记者记录。 “一开始,我是强烈反对的,还准备一死了之,那几日,在里斯本的王宫里,我是在极度愤怒、恐惧和无助中度过的,直到那人的到来” “是谁?没听说皇帝陛下来过里斯本” “自然不是尼堪,而是他的手下,那位在柯尼斯堡闻名整个宗教圈的大主教约瑟夫.戈尔,对了,他的汉名叫戈仲文,他来自一个中国的天文世家,在这个古老国度,他们早就学会了观察星象,并拥有一整套利用星象的变化来解释人世间不寻常事件的方法” “当然了,大夏国取代大明成为中国的主宰后,这一切都变了,天文学成了一门自然科学” “戈仲文用他流利的拉丁文说服了我……” “他是怎么办到的?” “一言难尽,他虽然长着东方面孔,但学识渊博,风度翩翩,浑身上下散发着无尽的魅力,何况他当时带着克里斯蒂娜,你知道的,她是瑞典王国前女王,有克里斯蒂娜在,约瑟夫的讲述自然就带上了几分可信” “怀着忐忑的心情,我登上了停靠在里斯本港口的一艘巨大的不需要船帆也能行动自如的船只,上帝啊,请原谅我的失态,当我刚刚见到那艘大船时,我不禁惊呆了” “那艘大船当时装扮的非常华丽,估计是大夏人为了迎接我专门安排的,整个船尾仓都给我腾了出来,当然了,克里斯蒂娜一直陪着我” “船只并没有选择大西洋航线,也就是从里斯本出发,贴着大西洋西岸北上抵达大夏人在欧洲的据点柯尼斯堡,而是径直向东进入地中海,然后一直向东,中途只在克里特岛上大夏人另外一个据点伊拉克利翁停歇了一日” “然后船队驶入了爱琴海,从那时开始,奥斯曼人的舰队就一直尾随着我们,事后我才知道,大夏人为了迎接我,专门派了一支老式分舰队跟着,就是这一支老式分舰队,也让奥斯曼人紧张万分” “当时船上的舰长安慰我,说在几次与奥斯曼人的大战结束后,大夏国与奥斯曼帝国已经签订了大夏人的船只可以自由航行在奥斯曼海峡上的协定,无非是当船只进入海峡后,只能行驶在中间而已,而大夏国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从奥斯曼人那里得到这个便利的国家,其它国家的船只想要通过奥斯曼海峡,只能使用在君士坦丁堡注册过的商船才行” (君士坦丁堡,在作为天主教徒的卡塔丽娜眼里,伊斯坦布尔一直叫君士坦丁堡) “从里斯本出发到目的地,大夏人从克里米亚汗国那里得到的新天津港,我想你已经知道了就在北京的东边不远处,有一个临海的大港,就叫天津,在中国,皇帝又叫天子,天津,就是皇帝的渡口,新天津原名马里乌波尔,后来被大夏人改成现在的名字” “这之间全程超过五千公里,若还是时下欧洲人的商船,就算是速度最快的快船,也要一个月才能抵达,就这样还要祈祷没有大风浪,以及能够顺利越过奥斯曼海峡,但大夏人的船只,哦,我乘坐的那艘大船他们叫做信天翁,十天时间就到了” “过奥斯曼海峡时,前后都有大批的奥斯曼桨帆船,看起来他们还是很紧张的,不过并没有做出令人不安的举动,我们顺利越过的海峡进入到黑海” “进入黑海后,船队没有停歇,一直航行到刻赤城,在那里补充了一些煤炭和淡水后船队继续向北航行,进到亚速海后,半日就抵达了新天津” “到了这里,建筑物就与之前我说见到的大不一样,那里的建筑物与你现在看到的差不多” “在那里,我遇到了大夏国的克里米亚总督,一位来自尼堪以前部落的堂弟,还有一位风度翩翩的中年人,那人约莫四十多岁,但看起来似乎不到三十岁,长相俊美,声音细柔,事后我才知道,在中国,皇室大量使用了太监,就跟天方教世界一样” “此人是尼堪的亲信,见到他后,无论是尼堪的堂弟,还是舰队的指挥官都好像有些畏惧的样子,不过此人对我还是非常客气的” “在新天津,有一处专门为尼堪准备的居所,他们叫做行宫,我在那里住了三日,从船上的颠簸里恢复过来后便坐上了火车” “是的,亲爱的阿丽亚,如今在整个欧洲,大夏人有两样东西让他们向往无比,一个就是能够推动船只航行的东西,一个就是能够拉动一大串车厢前进的火车,我离开里斯本之前,听我母亲说过,在法国的里昂,已经有人造出了类似于大夏国的神秘机器,可以在采矿时将深处地下十几米的积水抽上来,但他们的机器并不稳定,能够坚持运转一个小时就不错了” “后来我才知道,想要建造这样的机器,原理、材料、润滑、煤炭、淡水、大量的备品备件缺一不可,没有这些支撑,想要造出并大规模使用的机器纯属痴心妄想” “我见到那火车,火车车厢大约有十节,其中有一节专门装着煤炭、淡水和备品备件,有一节则是专门腾出来给我使用的,当然了,时候我才知道,这样的车厢只有尼堪或者王子出行时才能使用” “车厢大约有二十五米,里面隔出了卧室、厕所、餐厅、会客室,车窗都蒙上了玻璃,挂着窗纱,我仔细计算过,这火车跑起来后,每隔一百公里就需要停下来加煤加水,但就是这样,每日的速度大致与船只差不多,都在五百公里左右,这在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五百公里,大致是从葡萄牙最北边的波尔图到最南边法鲁的距离,葡萄牙当时在大城之间只有可怜的土路,还只能并行两辆马车,马车只能在白日行驶” “若是从里斯本去波尔图,从陆地上走的话,没有人坐马车去,一来费时太久,二来颠簸的厉害,大多数会采取坐船的方式,亲爱的阿丽亚,你肯定做过大夏国的马车,那种在乡间的道路上跑着虽然颠簸也不会觉得难受的马车,那是因为他们早就在马车上大量使用了弹簧所致” “而在眼下的欧洲,弹簧还没有大量使用” “就这样走走停停,一路上,迥异于欧洲风格的建筑物不时闪现,过了一日后就要下车了,因为那时的大夏国只将铁道修到察里津,从这里开始我等就要转乘四轮马车了,沿着一条两侧都是树木花草、可以并排行驶三辆马车平坦、宽阔的大道上行驶,直到临潢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