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五十章 北京,北京(5)新的机构和任命

眼看就到了中午时分,王文慧让诸人到勤政殿外的院子里小憩,他亲自指挥内官在大殿里摆开了十张大圆桌,每张桌子可以坐十人。 不多时,午宴开始了,由于宴会后还要继续进行朝会,大圆桌上只有可口的饭菜,并没有酒水,但上好的茶水还是有的。 皇帝好不容易与大家伙在一起吃饭,这些人岂能放过表忠心的机会,一桌子一起或三五成群或单独一人,纷纷举起茶杯前来祝酒。 尼堪一见这光景,干脆让王文慧上了酒水,不过只允许他们小酌几杯,饶是如此,午宴进行了整整两个小时才结束。 期间,尼堪父子一桌,在高台之上就座,王文慧、张文俊等后宫大太监在他们侧后方草草一桌,就在这两个小时,尼堪除了应付诸大臣的敬酒,还与政务院总理罗承志、太子孙德威、王文慧三人密议了许久,最后是张文俊将其中一个金色卷轴拿到了后殿,后来又拿了一个卷轴出来了,多半是更换了部分内容,重新拟定了诏书内容。 下午三点,朝会才正式开始,说实在的,虽然只是小酌了几倍,但尼堪的兴致却上来了,未免多饮了几杯,等他在后殿洗了一把脸重新登上高台时,依然有些微醺。 “陛下” 刚刚坐定,工部尚书方以智又上前上前说道。 “上午微臣遗漏了一事,还请陛下见谅” “说吧” “是,陛下,帝国设在佛林、新金州、东方港、巴尔的摩、柯尼斯堡的船坊都是超级大坊,除了新设的柯尼斯堡,剩下来的都是员工连带家属在万人左右、大型船坞超过三十个的大坊,如此多的人员,每年的薪饷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最近几年,由于战事以及防御广袤的海疆所需,这几大船坊几乎没有停歇” “眼下的情形是,佛林港正在全力打造亚洲第二支新式洲际舰队,占用了大约二十个船坞,新金州正在打造北美洲西海岸第一支新式洲际舰队,巴尔的摩正在打造东海岸第一支新式洲际舰队,按照枢密院的规划,东海岸的舰队将来还是要调往欧洲的” “东方港暂时闲着,由于西班牙的重点在墨西哥、秘鲁,其舰队也在那一带,故此在南美洲似乎没有必要打造新式舰队,您看……” 由于孙佳绩还在欧洲,顶替他前来开会的是亚洲舰队总司令苏纳,听了方以智此话,他出列说道:“陛下,此事之前孙大人已有交待,海军部没有任何意见,一切由陛下裁定” 尼堪说道:“这么说没有做东方港的预算喽?” 孙德威回道:“是的,眼下东方港有两支老式分舰队,纳塔尔有一支,加勒比有半支老式洲际舰队,以目前的态势来看,足以遮护领土了,何况巴西是葡萄牙的,我等只是盯着西班牙人罢了” 尼堪想了想,说道:“新式洲际舰队的建造周期长达三年,万人规模的船坊,岂能白白等着业务?让南美洲大都护府拨出专款打造新式洲际舰队,不够的再由户部拨入” “眼下在拉普拉塔河附近,西班牙人只占据了河口南岸少量地方,广袤的潘帕斯大草原他们也只占据了部分地方,特别是内格罗河以南的广袤地带几乎无人进入,他们不要,大夏国岂能不要?这些地方都需要舰队遮护,先建造吧,从瀛洲到东方港,海路几万里,新洲际舰队看起来很多,由于有大量的港口、海岸线需要遮护,舰只分下去就没影了” “在最近十年,几大船坊开足马力生产舰只和商用信天翁,不用理会人员和成本,同时在巴尔的摩、东方港新设海军学校!” 此时,尼堪见诸人没什么其它的事情要说了,便向王文慧示意宣读诏书。 王文慧捧了一个卷轴站在台上大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 “免去罗承志政务院总理一职,改由哈尔哈图担任,哈尔哈图同时兼任吏部尚书” “免去孙秀节都察院都御史一职,改由范文程担任” “免去牧仁理藩院总理一职,撤销理藩院,相关职能并入礼部” “免去沈默吏部尚书一职,沈默改任户部尚书” “免去李开富户部尚书一职,李开富改任刑部尚书” “免去雅安商部尚书一职,该由孙鲁担任” “免去孙鲁大夏帝国驻欧洲全权大使一职,该有戈仲文兼任” “仍由韩承影担任礼部尚书,仍由方以智担任工部尚书” “任命原都察院佥都御史吴麟征担任御史台御史中丞” “任命原刑部左侍郎孟兆祥担任大理寺正卿” “任命洪承畴担任枢密院正使” “王文慧仍担任通政使司正使,张文俊为副使,王文慧仍兼任按察司指挥使” “新设战略委员会,专司协助皇帝陛下处理异域国家重大事宜,委员是:孙秀节、罗承志、牧仁、李延庚、雅丹、王文慧” “其中孙秀节为主任委员,王文慧为秘书长” “委员会的职责如下:” “其一,在皇帝不在京城,或帝位交接的关键时刻,或新皇上位不久时,集中决策政务院、枢密院、御史台、大理寺、各大都护府、总督辖区重要事务,并呈报皇帝处理,委员会有三次驳回皇帝处理意见的权力,决策机制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原则,由主任委员发起,秘书长形成结果,呈报皇帝阅示” “若是六人的意见正好持平,则由皇帝一言而决,否则,皇帝必须充分考虑委员会的意见” “其二,除了主任委员、秘书长,其他几人又有分工,罗承志协助皇帝处理安西事务,牧仁协助处理北美洲事务,李延庚协助处理南美洲事务,雅丹协助处理非洲、地中海事务,王文慧兼理南洋、澳洲事务,孙秀节兼理日本事务” 这个诏书一宣布,立即在大殿里造成轩然大波。 当然了,这个轩然大波只是在内心掀起的,没有人胆敢在诏书已经说出“在皇帝不在、帝位交接、新皇上位”等令人触目惊心的关键字眼时还傻乎乎地谈笑若风。 其实,这是尼堪的一个尝试。 在他看来,虽然他建起了一个庞大的帝国,这个帝国重视教育,科技发达,政体完善,但并不能完全保证能够永久兴盛下去。 历史上像大夏国这样的帝国也不是没有,比如大英帝国,但大英帝国能够保持了长久国运的背后有两个关键条件。 其一是先行一步的工业革命,让帝国的实力特别是海上实力一直碾压欧洲诸国,这是帝国能够长久保持的先决条件。 这一点大夏国也有,自然无需多虑。 其二是大英帝国的宗教,他们虽然信奉的是加尔文派新教,不理会教皇的,但他们也有大主教,那就是坎特伯雷大主教,但这位大主教却是由国王任命的,也就是说新教、大主教、国王实际上是三位一体的,就是这个三位一体的设置让英国的日不落帝国保持了长久的时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大夏帝国没有明显的宗教,皇帝陛下也没有迹象想要扶持哪一种宗教成为帝国的国教,这一点在还是十七世纪的世界非常致命。 没有宗教的凝聚力,便只能从其他方面,比如政体来预防可能的变故了。 对于尼堪来说,他在位的时候一切都好说,但一旦他不在了,孙德威或者孙德威的子孙能否守住这片疆土? 很难说。 如果欧洲诸国很快进入工业革命,肯定会倾尽全力来对付大夏帝国,届时,有加强版搅屎棍英国,狂热的德国,坚韧的俄国,大夏国能否屹立不倒确实是一个疑问。 故此,对皇权的限制便是一个重要方向了,虽然大明中后期对皇权的限制已经是登峰造极了,但依旧出现了大量的问题,但那是在内忧(土地兼并、党派之争)外患(倭寇、蒙古、满洲)交困的情形下出现的,对皇权的限制并不是产生这一切的关键原因。 “此例一经颁布,便永为定例,后世子孙若有违者,朕必不轻饶!不瞒你等,朕有一双慧眼,能看透前后千年,能看透整个世界,不要以为朕不在了便为所欲为,朕一直在看着呢” 这句话是尼堪让王文慧加上去的,没有改动一个字。 众人包括他的几个儿子一听都是耸然一惊,这时他们才意识到他们的皇帝确实不是一个凡人。 “他从小便遭遇变故,被林中小部落抚养长大,没有任何教他,他就会汉话,会识汉字,更是无师自通能够做林中之人叹为观止的事情,还能预判敌人行动,比如第一次伏击皇太极,他是如何知道皇太极会侵入大明?更为关键的是,他是如何知道皇太极会走那条道路?” “还有出击朝鲜,解救几万户汉人,为帝国的最终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为,正是有了这几万户汉人,才让他有了充足的粮食和工匠,进而有了大规模装备军队的可能,没有这些,一切都无从谈起” “还有他安排杨廷玉、岳镇邦、皇甫端三人混入李自成的军队,他是如何得知李自成的行军路线以及北上攻打北京军队的规模的?北京城的千万两白银是大夏国第二次崛起的关键,他再一次做到了” “接下里他对安西的经略,每一次都切入到了敌人诸势力纠缠不清的时候,每一次都让大夏国不会陷入敌人联合起来对付大夏国的险境,安西太过广袤了,而他的每一步都走得清清楚楚,放到任何其它人的头上,恐怕至少需要多花费几十年才能办到,当然了,像历史上蒙元大军那样一路硬桥硬马厮杀过去另说” “还有那幅地图,那幅令人惊悚的地图,很多地名他是如何知道的?事后有人清楚了,那些地名连欧洲人都不知道!” 大部分都陷入了猜测、畏惧的情绪中,此时再看坐在高台上的尼堪,已经挺直上身的他似乎陷入到了一片暗淡的光晕中,显得愈发神秘起来。 “扑通” 随着孙德威的带头,大殿里跪下一大片。 “臣等谨遵陛下旨意,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