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十五章 东边的消息

1625冰封帝国 第十五章 东边的消息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9:09 来源:笔趣阁

上都新城西门外二十里。

林丹汗西迁后留在此地镇守的多罗特部珲台吉绰克图(实际上就是却图,蒙古人的名字弄来弄去也就是那么几个,巴特尔、巴图尔、楚琥尔、多尔济、乌巴什一大堆,为与却图汗区分,此处称呼他为绰克图)匍匐在地上,他也是之前与谭泰一起镇守西路的蒙古骑兵统领。

此人倒是清醒得很,林丹一走便立即向皇太极派出了联络的使者,平白辜负了林丹对他的信任,皇太极大败后又毫不犹豫投靠了尼堪,妥妥的“识时务者为俊杰”。

与他一起匍匐在地的自然还有控制西察哈尔、北察哈尔广袤土地的上都镇守使萧阿林。

还有一人在迎候尼堪,不过他却是单膝跪在地上。

曲承恩,上都城两千步军的统领,也是察哈尔省的巡抚。

尼堪这边没有这许多讲究,曲承恩曾是毛文龙麾下有名的“三游击”之一,不过并没有加入到毛大帅的义子队伍,又是在朝鲜的几名汉人领袖之一,也有一定的行政能力。

于是,在察哈尔这样没有多少汉人的地方,尼堪便没有委派专门的文官来打理,这样的巡抚有两个任务,一是管理境内的城市,目前只有一个,那边是上都城。

第二便是收税,也就是北察哈尔的一万多户(加强了巴林部)、西察哈尔的两万多户(阿拉克卓特部、多罗特部,加强了阿鲁科尔沁部),总计三万多户供养上都城的这五千步骑。

当然了,既然是新建的大城,工坊、学校、商铺一个也不少。

原本属于绰克图的工匠全部迁到城里做工,加起来也有三百多户,学校也是继续招收十二到十五岁的孩童,食宿全部免费,赤塔的学校如今渐渐地变成了一个类似后世师范学校的学校。

最优秀的学生全部派到其它城池的学校担任教师,次一点的则分别拨到军中、各行政机构。

按说以漠北漠南如今的状况,最优秀的学生应该进到工坊、军中才是,不过最终尼堪还是力排众议做出了如今的安排。

当然了,每一处的学校都只有千人的规模,牧民的子女想要入学还是需要挑选的,家里有常备军的免试入学,其他的则需要经过面试。

草原上的人不像明国,如果不是科举的通道,让他们视为劳动力的子女去读书多半是不会同意,草原上的牧民心思很简单,如今正是阿斯兰大汗当道之时,将自己的孩童送入大汗的学校,自有亲近、依附之意。

至于商铺,如今的山西、京畿一带的商人已经大量进到草原了,若是按照正常的历史进程,这样的盛况还得等到满清一统中国之后才行。

几大家商户都在被尼堪视为“省城”的城池开设了商馆、货栈,他们除了每日坐等牧民上门购货,还定期带着马队下去贩货。

如此一来,商人们不禁赚到了钱,也大大方便了牧民。

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这都是阿斯兰大汗带来的——稍微有点头脑的牧民都会这么想。

用曲承恩来制衡萧阿林也是应有之意,每个有五千步骑的城池尼堪都是这么规定的,平素萧阿林统管三千骑,曲承恩统管两千步军——记住,这是正经的步军,尼堪并没有将他们全部变成龙骑兵的心思,那样的话耗费太大。

战时则以萧阿林为主,曲承恩为辅。

加强了阿鲁科尔沁部的乌兰察布一带的巴图尔如今西有孙传宇,东有萧阿林,想要作乱也得掂量掂量,不过若是他向北投靠投靠喀尔喀的话也得防范,但如今瀚海国与喀尔喀三部正处于蜜月期,这种情况在短时间里不会发生。

尼堪带着微笑将三人一一扶起。

时间来到大明崇祯七年(1634年)之后,尼堪已经二十四岁,长期久居上位,加上后世的他本来就是年过三十的人,留了短须之后更是显得成熟稳重、英气勃发。

“至少还有二十年才能彻底收心”

扶起绰克图时尼堪内心在想着,没有办法,他不可能将像多罗特、阿拉克卓特、土默特、鄂尔多斯这样的适龄子弟全部纳入常备军,那样的话不但牧民不愿意,自己也耗费不起,最终他还是走上了契丹人的老路。

在重要的地方建立城池或者“牙帐”,抽调精壮成立皮室军,以安抚司、招讨司的名义镇守。

与契丹人唯一不同的是:完全自由的贸易以及学校。

其实仅仅是对汉人的重视来说,耶律阿保机、耶律德光父子做的比他还好,人家临潢府还有一半的汉民呢。

“自己的政权能持续多久?”

将三人全部扶起来后,尼堪心里突然冒出这个疑问,不过在看到远处背着火枪的龙骑兵后,他这内心稍稍安稳了一些。

“工业,唯有工业才能彻底征服这块地方”

……

上都城。

镇守使衙门和巡抚衙门都在一座大院里,目前的形势是萧阿林并不太了解这巡抚衙门的作用,还以为只是收税,管理城市,或者他的心思全部放到了三千骑兵身上,对曲承恩的两千步军尚没有放在眼里。

实际上,考虑到上都城的重要性,瀚海国工部新出的两千杆带有刺刀的隧发枪全部拨给了曲承恩,也就是说曲承恩这两千步军都是以前长枪兵和火铳兵的复合体。

如今的瀚海国境内,由于简易机床的大量使用,在铳管上雕刻螺纹或者设置卡槽问题都不大,最终尼堪还是选择了混合的样式。

在离铳口几寸的地方下面设置一道铁箍,铁箍上面在打制时便与管身紧紧连在一起,下面却连着一个套环,环内有螺纹,而刺刀的刀柄也是有螺纹的,需要时可很快将刺刀拧上。

这两千杆带有刺刀的隧发枪都是在呼伦城打造的,为了保障铳管的可靠性,尼堪让老孙头用上了最好的钢料,下一批火铳想要尽快出来也是不容易的。

比如其它城池的步军如今都是一千普通隧发枪、一千长枪兵的配置,不过训练都是统一安排的,也就是说,火铳兵每日也要练习半日的长枪,长枪兵每日需要练习半日的火铳。

刺刀长一尺,样式与后世的差不多,不过囿于铁料等因素,自然还是重一些。

刺杀的练习自然是由尼堪这位从后世来的军人亲自编写教材、训练的,如今已经在瀚海国长枪兵、曲承恩这两千步军里推广了。

当天,尼堪在观看了萧阿林的骑兵、曲承恩的步军演习之后立即同两人进行了密谈。

“最近东边、南边有什么动静?”

“回禀大汗,东边有一些动静,听说喀喇沁那位珲台吉苏布地已经与建奴联姻了,苏布地已经完全投靠了他们,苏布地投靠后整个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流域的蒙古人,哦,对了,还要加上北面的奥巴”

“他们已经完全接受了建奴按照八旗规制的改编,如今正在热热闹闹地展开了”

“嗯”,这倒没有出乎尼堪的意外,除了苏布地,其他人与自己都有大仇,科尔沁左翼倒是没有照过面,不过彼等早已经深深与建奴绑在了一起。

“苏布地封了亲王?”

“是的,封了和硕忠亲王,听说以前他们可是非爱新觉罗家族不能封亲王的”

“嘿嘿,这都是自己逼出来的”,尼堪心里暗暗想着,一时不禁有些得意。

“东边的形势你等怎么看?”

他主要想听萧阿林的意见,因为在西边两河流域派出的能说蒙古话、女真话的探子有好几处,上都这一处是萧阿林掌管的。

说到探子,尼堪目前尚未想好如何操作,目前暂时由各面临边境的重要城池的镇守使负责,以刺探军情为主,按照他的设想,等过一段时间后他再将这些探子收到中央由他统一管理。

“大汗,如今除了科尔沁左翼、喀喇沁苏布地部,其余各部加起来虽有几万户,不过丁壮却不多了,科尔沁左翼、苏布地应该都能拿得出来万骑以上的精锐,剩余几部加起来还能出动万骑的精锐”

“也就是说建奴能依靠的蒙古人也就是这三万骑喽?”

“是的,职部的探子细细探查过,职部还与白城的朱克图核对过……”

说到这里萧阿林偷偷瞟了一下尼堪,见他神色如常便继续说道:“三万骑还是全部动员,部落里也需要人员镇守,这样的话,彼等满打满算也就能出动两万骑,正常情形下应该是一万五千骑左右”

“嗯”,尼堪点点头不置可否,一万五千骑看似很多,不过在北有朱克图、西有萧阿林两部劲旅的夹击下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

“辽东呢?”

他看向曲承恩,辽东的情报则是由曲承恩负责的。

“回禀大汗,一切如常,不过根据长白山一带的老参客的说法,最近鸭绿江上放排的突然增加许多,还多是巨木、大木”

“哦?”,尼堪心里一凛,“可探知这些木排都去了那里?”

“猫耳山!”

“猫耳山?”,尼堪有些不明所以。

曲承恩笑道:“大汗,此地我倒是去过,在鸭绿江上游五百多里的地方,以前毛大帅准备迂回进攻赫图阿拉、抚顺时,最远处就到过此地”

“别看此地名字不起眼,却是鸭绿江上数得着的大城,以前在东江镇时听读书人说过,此地在大唐时期曾是那甚渤海国的西京鸭绿江府城所在,也是制作大船的地方”

“临江!”,听到这里,尼堪脑海里猛然蹦出一个名字。

“大汗……,此地自然临江,否则也造不了大船”,曲承恩有些不明所以。

“呵呵”,尼堪一摆手,让他继续说。

“就是在此地大规模地造船”

尼堪此时却在想皇太极的用意,在临江造船,而不是在丹东一带,自然是为了避开皮岛沈世奎的注意,估计他已经意识到了水师的作用了,若是以孔有德的叛军为基础建立水师,还是够大明或者朝鲜喝一壶的。

那建造好水师之后下一个目标会是哪里?

朝鲜刚刚劫掠过,应该不会再来一波了。

难道是皮岛等辽东岛屿?嗯,很有可能,有了孔有德这个内应,皇太极应该会提前向黄龙下手了。

也有可能是京畿一带,从营口出发,在天津登陆,再次劫掠京畿一带也不是没有可能,不过这样的话必定会遭到山东、东江镇水师的夹击。

这样看来,就一定是东江镇了。

如果是东江镇的话,自己该如何应对?

有了登州、麻锋这两件事,尼堪对腐朽暴虐的明国已经没有了丝毫好感,不过平白让皇太极做大也不是他想看到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