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十九章 孙秀宁在旅途之四:新阿特劳

以前的章节说过,阿特劳是这世界上不多的大量出产天然沥青的地方,除此之外,洛杉矶附近,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产量也不少,可巧三个地方都掌握在大夏国手里。

沥青,放在这世上除开大夏国以外任何一个国家的手里都是废物,不过在元素周期表已经铺满中学化学教材的大夏国来说,炼油还有些远,但利用沥青,提炼沥青却正当时。

除此之外,里海的渔产也很丰富,大夏国已经大量生产从沥青、树脂、鱼胶三种物质得出的粗胶离不开鱼胶,至于树脂,萨日德格山多得是。

故此,阿特劳也是大夏国目前最大的粗胶产地。

还有,阿特劳附近,历来就是游牧民族大量聚集的地方,牛羊也少不了,毛纺织产品、皮革产品自然也是应运而生。

再者,作为里海北边最大的港口,怎能没有船坊的存在,从萨日德格山得来的木材源源不绝运到这里,当然了,这里并非是大夏国在安西最主要的船坊基地,主要的基地还是在克里米亚的新天津港(马里乌波尔),但马里乌波尔附近最近千年各种部族反复在此生息繁衍,已经没有优质的可以用在船上的木材了,故此,只能从萨日德格山获取。

所谓优质的船材,实际上是需要木材坚韧细密,耐腐蚀,既耐水蚀,又耐火烧,就像欧洲人的优质橡木一样。

这样的木材,在欧洲是橡木,在亚洲则是铁力木、柞树,在美洲则是巴西红木,加州红木,在这欧亚交界之处,只有萨日德格山有一些上好的柞木以及云杉,这两种树木自然不如橡木、红木,但也勉强够用了。

另外,里海的海盐产量也不错,故此阿特劳也成了安西都护府最大的食盐产地。

当时大夏国在萨日德格河两岸修建了两两相对的城堡,每座城堡周长都在三里左右,时至今日,作为大夏国在安西最大的粗胶产地,加上小玉兹联盟大量牧户所在地,六里的城堡有些不敷用了,近几年,钦察省在东城附近又加了小半城,这样一来东城的周长就有五里了,而西城还是三里。

作为风云变幻的里海北岸,还是小心一些为好。

阿特劳城到里海海面还有大约七十里的路程,萨日德格河的三角洲在大夏国的精心呵护下,已经恢复了以往鸟兽云集的模样,从萨日德格山过来过冬的鸟儿异常兴盛,这也是大夏国乐意见到的,当鸟群离开后,它们留下的粪便粪便足够阿特劳城附近农户全部田地的肥料需要了。

在阿特劳港口里,常驻着一支老式分舰队,一支有着六艘旧式游隼号、六艘旧式雨燕号、六艘旧式信天翁的加强分舰队,其中在阿特劳、阿斯特拉罕、阿克套(里海西岸,原本隶属于希瓦汗国,希瓦汗国投靠大夏后便成了大夏国的港口,后世哈萨克斯坦的海军基地)各有两艘游隼号、雨燕号、信天翁号。

如此一来,小半个里海就全部掌握在大夏国手里了,另外在北高加索一带,靠近里海的地方,大夏国也协助土尔扈特汗国在靠近高加索山的地方修建了杰尔宾特港,并为他们提供了阿特劳船坊制作的石勒喀级帆船,如此一来,大夏国实际上能掌控大半个里海。

最近,随着雅安带领大军攻占了萨菲王国厄尔布尔什山脉以北靠近里海的地方,而以雅安为首的哈萨克汗国高官与大夏国逐渐达成和平协议,整个里海沿岸的港口大夏国都能使用了。

就在阿特劳,孙秀宁见到了从哈萨克汗国过来的大量商船,那种有着典型波斯风格的里海船只,明显是波斯人建造后被哈萨克人俘获的。

“孙秘书”

作为大都护府的人员,孙秀宁是有资格登上阿特劳的城墙进行视察的,而作为里海、黑海一带灰衣卫的总管,阿德里安更是可以在克里米亚、钦察省任何一座城池来去自如。

阿德里安的神色很复杂。

在以前,里海西岸一带是俄罗斯人、克里米亚汗国反复纠缠的地方,最终还是克里米亚人占据了上风,北高加索一带的各部族都以克里米亚汗国马首是瞻,但靠近南部高加索山一带的一些部族也会受到奥斯曼人、波斯人的影响,保持了事实上的独立。

但在土尔扈特人的大量骑兵的威慑下,整个高加索山以北的地方全部向土尔扈特汗国臣服了,但这里历来是天方教、基督教两大势力角逐之地,当地的阿兰人、印古什人、车臣人、达吉斯坦人都很剽悍,无论是哪一方势力占优,都会当地的部族采取以拉拢的策略,包括前世的蒙古人西征大军也是如此,他们岂能轻易臣服信奉喇嘛教的东方蛮族?

不过卫拉特蒙古人不是善男信女,对于不愿臣服的部族,一律施行斩尽杀绝的高压政策,在接近十年过去后,真正不服的人全部逃入到高加索山,剩下的也只得服服帖帖听从蒙古人的统治。

目前土尔扈特汗国还是老汗书库尔岱青当政,但他年事已高,已经是接近七十岁的老人了,汗国日常事务实际上掌握在他的大儿子朋楚克手里,朋楚克与尼堪同岁,今年也四十八岁了,虽然年纪也不小了,不过由于他与大夏国交好,汗国内部任谁都知道汗位迟早是他的。

汗国掌控土地肥沃的北高加索一带后,立即向南继续推进,占据了不少高山牧场,并以那里为基地对边界线进行控制。

眼下,无论是哈萨克汗国,还是土尔扈特汗国,境内最多的还是粮食,他们前来阿特劳与大夏人贸易的产品以主要以粮食、棉花为主,这样的东西,特别是粮食,大夏国来者不拒,有多少要多少。

“那是土尔扈特人的船只,他们要趁着最后一个月的北风季节从大夏国购买大量的物资,这次带着船队过来的是朋楚克的长子阿玉奇,此子在一众土尔扈特人中倒是出众的很,寻常土尔扈特人依旧以骑射为荣,但此子却迷上了船只和火枪、火炮”

“哦?”

孙秀宁一时有些语塞,因为在他心目中,作为一个正统的大明人,他此时应该还在老家私塾里苦读才是,然后时刻准备着各种考试,但作为从小在北京长大的人,他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说不上是好还是坏,不过在孙秀宁内心深处,终究有一丝不适应。

阿德里安哪里知晓这些,他继续说道:“此子心情应该十分复杂,作为一个仰慕大夏文化的蒙古人,却又娶了准噶尔汗国僧格的女儿,而准噶尔汗国明显是大夏国的敌人”

孙秀宁沉默了,半晌才说道:“朋楚克还带着阿玉奇去藏地礼佛?”

“是的”,阿德里安点点头,“就是这一点,以及他们的独特地位,他们才可以从里海一直到藏地穿行无碍,任何势力对他们大开方便之门”

孙秀宁暗忖:“其实土尔扈特人与大夏国很像,陛下来自漠北之北的林中索伦部落,索伦部落受蒙古人影响巨大,都信奉萨满教,这里的土尔扈特人虽然信奉喇嘛教,但也有不少牧民还信着萨满教,在远离中土的地方,一个普遍信仰基督教和天方教的地方还能独善其身殊为不易,陛下让土尔扈特人保留汗国的地位,也算是用心良苦”

“准噶尔汗国自从僧格上位后,浑没了以前巴图尔大汗在位时对内部的控制力,原本已经捏在一起的汗国如今又成了四分五裂的局面,天山北麓的鄂齐尔图汗形同独立,原巴图尔还健在的兄弟也对僧格不太服气,这样的汗国如何是大夏的对手,也就是陛下目前将眼光放在了欧洲,否则,出动大军一举拿下以前的安西四镇之地易如反掌”

他突然又想到一事,便问阿德里安:“希瓦汗国目前情形如何?”

阿德里安说道:“还能如何,阿布勒哈孜父子原本在哈萨克汗国、布哈拉汗国、土尔扈特人的夹击中勉强求生,境内又有土库曼人与乌兹别克人之争,能保持汗位就不错了,在土尔扈特人南下北高加索,以及哈萨克汗国在我国的打击下大幅削弱后,其生存环境为之一变,它占据的咸海以南绿洲地带连片面积实际上远大于阿姆河流域,真实实力还在布哈拉汗国之上”

“就在去年,阿布勒哈孜汗的长子阿努沙带领两万大军攻占了原本属于布哈拉汗国的阿什哈巴德,绿洲面积更是位居里海东岸之首,不过在哈萨克汗国的前内廷总管雅安上台后,汗国内部励精图治,战力又恢复了不少,他拿下整个布哈拉汗国后,立即攻占了波斯人的部分土地,并在阿什哈巴德附近与阿努沙大战一场……呵呵呵”

孙秀宁笑道:“又有何古怪?”

阿德里安说道:“在希瓦汗国境内,主要有两大势力,一种人自称土库曼人,一种人自称乌兹别克人,双方互不相让,不过阿布勒哈孜汗明显偏向乌兹别克人,对土库曼人进行残酷镇压,导致大量的土库曼人逃到阿什巴哈德,不过终究逃不过阿努沙之手”

“以前,单论战力,希瓦汗国的骑兵独树一帜,他仅以咸海南面的绿洲以及里海东岸的荒漠草场,就能养活五万骑兵,不仅在与东边强大的哈萨克汗国的争斗中保持了均势,还屡次南下打劫布哈拉汗国,没想到阿什哈巴德一战,以往强悍的乌兹别克骑兵竟然有些抵挡不住雅安的骑兵”

“于是阿布勒哈孜汗就向我国求援,这一次,大都护以兹事体大,需要向陛下请示为由搪塞过去了,不过阿努沙占据阿什巴哈德之后,境内的土库曼人隔三差五起来抗争,这让乌兹别克人有些吃不消,前不久阿什巴哈德附近的土库曼人头目前来与我国接洽,想加入大夏国,不过这事陛下尚未回复”

“其实……”

“其实什么?”

“以阿什巴哈德为中心新成立土库曼汗国倒是不错,那里土地贫瘠荒芜,帝国拿下来也并没有多少好处,倒是麻烦一大堆,若扶持土库曼人成立汗国,反而省心的多”

“那雅安会同意吗?”

“不知道,不过按照陛下的筹划,一个强大的哈萨克汗国是不能出现在帝国南侧的,但眼下雅安也不是没有麻烦”

“哦?”

“在布哈拉汗国的东南,有一个蒙兀儿汗国,时常侵入布哈拉汗国,在得知哈萨克汗国大幅削弱以及布哈拉汗国剧变后,蒙兀儿汗国大汗病重,其长子加兹尼总督奥朗则布为了巩固他的继承者位置,带领三万大军侵入了阿姆河流域,雅安正在焦头烂额呢”

“哦?”,这一节倒是身为安西大都护府的孙秀宁不知晓的,他虽然不通兵事,但却周边形势甚为关注。

(奥朗则布,著名的泰姬之子,泰姬,来自波斯的美貌女子,是蒙兀儿汗国现任大汗沙贾汗的宠妃,因为生产奥朗则布难产而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