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十八章 孙秀宁在旅途之三:奥尔堡

1625冰封帝国 第十八章 孙秀宁在旅途之三:奥尔堡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9:09 来源:笔趣阁

由于周围人员太多,阿德里安拉着孙秀宁来到了列车长的休息室。

“孙秘书,大都护命令你我二人押着这一车军事物资直接去新天津港,事情紧急,须臾怠慢不得”

孙秀宁点点头,他也知道,除了灰衣卫,这火车上肯定还有正式的军事人员,而让自己参加,这里面除了武器肯定还有其它的物资,多半还有其它宝贵的物资,比如烧酒、上等铁器、木器等,自己作为大都护府的财务秘书,在碰到超过两个省以上的物资转运时确实要到场核验。

但他也明白,阿德里安专门追上自己,这里面除了要一起核验军事物资外,还有其它的理由。

这理由阿德里安自然不会轻易说出来,那会是什么?

于是,孙秀宁竟也十分好奇起来。

火车出发了,它先是驶向西边的米阿斯铜矿基地,然后径直向南,接着经过临潢府的煤铁基地萨日德格(马格尼托格尔斯克)等地,最后抵达萨日德格河北岸的奥尔堡。

全程大约千里,火车的平均时速只有五十里,中途还要上下货物、人员,加载水、煤,原本只要一天一夜的行程却花了三日。

到了奥尔堡之后,眼前便豁然开朗。

到了这里,往东沿着萨日德格河,在夏季可以坐船,在冬季可以做冰船直抵里海。

实际上,以大夏国眼下的实力,自建一条直达奥伦堡的铁路也不是不可以,因为到了奥伦堡,大船就可以直抵里海,而从奥尔堡开始,便只能行驶平底船,装载能力十分有限,不过为了保证往东线路的贯通,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一想法,铁路只修到奥尔堡,往后就只能做冰船或者驿站的马车了。

往西,还可以乘坐驿站的马车去哈萨克汗国前大玉兹腹地,大夏国在那里设置了库斯塔纳城。

往南,可去咸海附近乃至希瓦汗国。

眼下,锡尔河以北的原哈萨克汗国领土以及土地上的部落已经全部纳入到政务院直接管辖的体系,但希瓦汗国还是隶属于理藩院的管辖范畴,不过为了将其慢慢纳入到帝国的体系里来,而不是让其慢慢独立,修建通达的道路,加强双方的联系也是应有之意。

到了奥尔堡之后,火车上的军事物资就要用车站的蒸汽吊车吊卸下来直接放到冰船上去。

这里的冰船比俄罗斯人的大许多,是由十六匹由大夏国户部牧司专门培育出来的大力气挽马拉动,这样的挽马的父系来自哈萨克的汗血宝马,母系来自顿河马,高大结实,不善于奔跑,但力气极大,还有较强的耐力,能一气跑上二十公里。

但到了二十公里后无论如何也需要休息了,至少要花费半小时进行食水的补给,这些挽马一顿需要的草料、豆料是瀚海军战马的两倍,耗费还是很惊人的,但没办法,大夏国的大冰船也只有这样的高大挽马才拉得动。

萨日德格河岸边一气停了几十艘这样的冰船,这样挽马就是几百匹,若是一直是这样的景象,这耗费的草料、豆料更是惊人,幸亏这不是常态,平日里这样的船只最多不会超过十艘。

吊车花费了整整两日的时间才将火车上的物资全部转到冰船上,这已经算高效率了,若是放到大运河上大明的漕船转运,没有个十日功夫是不成的。

在这两日里,孙秀宁拿着装运单,仔细核对着每一件物资,他这才发现,除了军用物资,还有一整套用萨日德格山上的上好的榉木制成的一整套家私。

“这套家私是发往新天津的,这样的物资与军事物资放在一起,肯定不是大都护或者罗继志能够使用的,除非……”

一想到此事,孙秀宁心里不禁火热起来。

这两日,除了在火车站登记、核对物资,孙秀宁也抽空逛了一下奥尔堡,这是一座建在河边的小城,方圆约莫三里,周围全是修建了水渠的灌溉农田,加上出自杜尔伯特部落的萧承翰岳父所在的托音部牧民,便没有其它的产业了,不过由于这里位置重要,逐渐成了一个物资转运中心,来自中土各大商家以及欧洲的条顿骑士团、乌克兰大公国、罗马尼亚王国都在此地设置了据点,虽是小城却也热闹非常。

第三日,冰船出发了,孙秀宁做上了一艘专门载人的大船,他此时才发现,跟着他一起坐火车南下的那些人中至少有一半都是西去的,他们中的一半其实都是军人,此时都分散在各收装载货物的冰船上,而这艘唯一载人的冰船除了像孙秀宁这样的外出公干的官员,便是大商人了。

在这里,孙秀宁见到了山西大商人范家、黄家的掌柜,也见到了来自乌克兰、罗马尼亚、明斯克的商人,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犹太人,在时下的欧洲,也只有这三个国家并不排斥犹太人,反而利用他们在金融、商业上的天赋为自己的国家买卖物资。

到了这个时候,这些国度寻常需要的物资都能通过克里米亚总督辖区买到,他们在这里设置据点,自然是为了收购来自西伯利亚的一些土特产,比如野生蜂蜜,树脂等,另外,来自中土的丝绸、瓷器若是在这里采办的话肯定会便宜一些。

当然了,他们能在此地设置据点,最主要的是为了大夏国的军事物资,按照大夏国的规定,凡是军事物资,只能在远离国境的地方发卖,否则就算关系再好,也会存在重大隐患,而若是在更远的地方发卖,沿途都有官府的各种机构进行盘查,让军事物资的走私以及各种不合规的景象无所遁形。

不过,若是大都护府的高官亲自下场徇私舞弊的话,还是不能完全发现的,这就需要另外的机构,比如只属于皇帝陛下的灰衣卫出面才行,这也是为什么代表皇帝的灰衣卫阿德里安要与代表大都护府的孙秀宁一起来押运这批物资了。

眼下是三月初,若是到了四月初,在南西伯利亚,无论哪条河流到了阳光最强烈的正午,河面上的冰层都有融化的危险,那时候是不能走冰船的,故此,三月份是冰船运行的最后一个月份,此后有着浓郁西伯利亚特色的大平底船就要出来了。

奥尔堡到西边,同样在萨日德格河北岸的奥伦堡只有五百里,冰船却走了三日才到,中途至少换了五次马,故此,想要做上这趟冰船,花费是巨大的,作为唯一乘载旅客的船只,一张票要花费五个银币,也不是一般人能坐得起的。

一般人,不是自己骑马,便是乘坐长途公共马车,当然了,若是乘坐公共马车,从奥尔堡到奥伦堡需要十日,比自己走路也快不了多少,票价自然便宜。

自己骑马的话,除了自己的花费,还要照顾马匹,真实的花费也不比公共交通少多少,不过这里的居民若是有马的,多半是能吃苦耐劳的蒙古马,饿了就自己扒开雪堆吃干草,渴了就吃雪,自己迟干粮,一日行走一百里,五日也就到了。

从临潢府出发,南下直到奥尔堡,然后往西、往东、往南,都有大夏驰道,多半也是沿着有水的地方修建,像去奥伦堡的驰道便是沿着萨日德格河北岸修建的,在冰船在冰面上行走发出令人牙酸的摩擦声时,在岸上,还有至少一个全副武装的骑兵连一直跟着,看来这批物资确实重要。

除了这批军事物资,还有大量也是用冰船装载的木材,这些木材都是运往新天津的,那里,有大夏国在黑海北岸最大的船坊。

抵达奥伦堡后,孙秀宁先上岸了,他不上岸也没法子,冰船要在奥伦堡停歇一日。

奥伦堡本是哈萨克汗国的夏都,当时哈萨克汗国以此为基地作为对抗沙俄的前线长达两百年,可想而知此地的坚固。

没错,这是一座哈萨克汗国境内少有的石质城堡,周长六里,高大厚实,大夏国接手后除了将城内的排水、排污设施进行了重建,其它的基本没变。

尼堪将安西大都护府设置在这里,也是有他独有的思量。

到了十七世纪中期以后,纯粹游牧部落的衰微已经变得肉眼可见了,这样一来,已经慢慢进入工业化初期的欧洲诸国,以及由于拥有大量欧洲奴隶而水涨船高的奥斯曼帝国便成了帝国真正的对手。

于是,将府城设在靠近黑海以及俄罗斯本土的奥伦堡就恰如其分了。

从奥伦堡开始,大船就可以直抵里海,然后通过阿提拉河(伏尔加河)可直抵察里津,接着在通过阿提拉河与顿河之间的运河(俄罗斯人初建,大夏人最后完成,全长一百三十里)可以直接运到黑海沿岸,途中虽然绕了一个大湾,不过像运输青铜炮这样沉重的物资,若是沿着大夏驰道运输的话,最后花费的时间、人力、钱财还要超过水路。

而奥伦堡正好这个节点上。

孙秀宁来到了城中的大都督府,先后拜见了大都督哈尔哈图以及左参政于成龙。

于成龙,对了,就是历史上那位大清名臣,如今却成了大夏国在安西都护府职位仅次于大都督的左参政,实际上掌管着整个大都护府好几个省,一个总督辖区,一个大公国的政务。

与尼堪料想的一样,于成龙的一丝不苟、刚正严厉与哈尔哈图巨大的威望很好形成了制衡,否则这个职位若是放到任何一人身上都让人不太放心。

大夏国现在的安西大都护府可不是历史上大唐的都护府,实际上已经成了一个半独立的国家。

眼下的大都护府境内的人口已经超过两百万,且还在稳定增长中。

孙秀宁的背景于成龙自然知晓,不过他在见到孙秀宁,听完他的汇报后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知道了”,便挥手让他下去了,幸亏孙秀宁知道他的为人,否则肯定会记恨在心的。

孙秀宁与阿德里安一起押着船队继续南下了。

到了奥伦堡后,萨日德格河的河面就变得宽阔起来,船队的速度也快了起来,从奥伦堡开始一直到里海北岸重镇阿特劳有一千五百里,船队花了十日便到了。

阿特劳,一座灰白色的城堡出现在萨日德格河的东西两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