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七章 大夏监国(5)赤塔②

1625冰封帝国 第七章 大夏监国(5)赤塔②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9:09 来源:笔趣阁

赤塔。

如今的赤塔已经是一座人口超过五万的大城,因为此地是大夏国赤塔省的省府,管辖着贝加尔湖以东,额尔古纳河以东、勒拿河以南、斡难河以北的广袤地区,拥有赤塔、乌兰乌德、尼布楚三个府。

经过接近三十年的发展,大夏国已经将赤塔省当成了“龙兴”、“资源”、“兵源”三合一的重点省份。

龙兴就不用说了。

资源,如今的赤塔省,是大夏国拥有炼硫(三府均有硫铁矿)、炼硝(三府都有硝湖)、炼铁(尼布楚、赤塔附近都有褐铁矿,品位在30%左右,虽不如鞍山,但也算不错了)、湖盐/钾盐(后世依琳卡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钾肥厂、火药厂所在)、炼铜、炼银(赤塔是远东地区最大的铜矿、银矿之一),煤炭(尼布楚)、木材完整工业资源的省份之一。

这是工业资源,除此之外,这里还出产白鱼(因果达河、斡难河、希洛克河、楚库河)、黄羊(尼布楚大草原、因果达河流域、希洛克河流域)、盘羊(肯特山、北山)、多种鹿群(驯鹿、驼鹿、马鹿、狍子)、马匹(一种介于蒙古马与雅库特马之间的马匹,比蒙古马更耐寒,比雅库特马更高大)等动物资源。

另外,漫山遍野的白桦、雪松、冷杉、山毛榉、椴树也应有尽有,否则墨尔迪勒也不会成为大夏国第一个造船基地。

这里还是渔猎部族、游牧部族、农业民族交汇之处,像索伦人便是典型的渔猎部族,蒙古部落是典型的游牧部族,而达斡尔则是半牧半农的部族。

历史上,此处才是像拓跋鲜卑、铁勒、蒙古等部族真正的龙兴之处,因为此地相较漠北纬度更高,便更加苦寒,森林密布,便于初兴的部族隐藏实力,而草原、森林夹杂,实际上让这里的部族更加剽悍(丰富的野兽资源让打猎成为重要谋生手段,若是猎人众多,又让军事水平的发展成为可能)。

当然了,历史上诸部只是对当地显而易见各种资源的粗粗利用,大多依靠河流主干道居住,而现在大夏帝国的开发力度恐怕历史上几千年加起来也比不上。

以前说过,这里的索伦十一部加起来也就五千户左右,部落多半在几百户,而丁口最多的是布里亚特蒙古人,他们加起来有一万多户,若是加上贝加尔湖以西的蒙古人,更是可能达到五万户以上。

然后就是雅库特、乞尔吉斯、喀尔喀蒙古等小部落了。

随着大夏国的疆域越来越大,大量的部族被纳入博格拉部,并迁移到其它地方,如今这里的索伦部落虽然还拥有上万户的部落,不过真正的索伦人已经只是少数了,大部分都是其它族群,山里的野人部落逐渐迁移到南面也是构成之一。

无论如何? 如今赤塔省的索伦人、蒙古人都在两万户以上。

同时,这里的希洛克河流域、楚库河流域都是腐殖层深厚的黑土地? 自然也是大力发展农业的好地方? 尼堪自完全占据此地后,已经先后向此地迁移汉人农户超过三万户,如今已经成了赤塔省人口最多的族群。

这就是七万户? 按照一户四口计算? 便接近三十万。

三十万? 放到后世也就是一个县城的人口,不过在眼下的赤塔省却是一个奇迹,若是算上此地的官员、工匠、士兵,三十万绰绰有余。

三十万,看起来并不起眼? 不过笔者这里可以做一个比较。

后世的蒙古国? 占据整个外喀尔喀? 坐拥关外(边关)最大的草场? 人口只有三百万左右,而在此时自然没有这么多? 喀尔喀三部户数都在两万以上,这就是六万户? 也按照一户四口计算? 也才二十四万,实际上,按照喀尔喀部落现在的医疗水准,丁口也就二十万左右,这还是加上了由于满清-察哈尔内乱逃到此地的部落。

也就是说,以前在漠北强部里面的“蛮夷林中”至少在丁口上已经媲美甚至超过漠北了,林中的草场虽没有漠北广袤,不过却由于农业的增益(黑麦、燕麦的秸秆都是上好的马匹饲料,加上豆料等粮食作物,马匹的营养还在漠北纯粹吃草的马匹之上),饲养的牲畜,无论是战马,还是牛羊牲畜,无论个头还是数量都在喀尔喀之上。

进而,就算尼堪的大夏国四分五裂,以林中为根基的地方依旧是牢固的基础,还是一处拥有农、牧、工基础,并有一定人口的上好基础。

这样的省份,尼堪怎会胡乱规制,胡乱安置人手?

别的地方不论,赤塔省每一个人省级官员的人选都是经过当今皇帝深思熟虑的。

所有的人都是这么想的,你可以将此地当成真实历史上大清帝国麾下丁口可自由往来的东北三省,加强版的三省。

孙德舜也是这么想的。

眼下的他正在按察使府邸后院的亭子里烹茶听戏。

他这倒没有违规,因为明日是他的生日,故此他请了两日的休沐,可以正大光明在家里享受。

与尼堪继承了他母亲李秀丽那漂亮的面孔不同,孙德舜继承的是他爷爷孙传廊一系典型山西大同人的形象。

面目颇类似陕北人,看似憨厚,却带有几分剽悍,由于长期读书的缘故,他将这份剽悍很好地隐藏起来了,赤塔的春末夏初气温只是零上五度左右,倒是烹制热茶的好时候,况且,赤塔府城附近的赤塔湖清冽无比,也是上好的茶水来源——赤塔虽然是工业重镇,不过却只影响到了因果达河和赤塔河,并没有影响到赤塔湖。

他是孙秀林小妾所生,虽然是长子,却是庶长子,在他十岁那里,他的弟弟、也就是孙秀林大房夫人的第一个儿子才出生,由于孙秀林膝下一直没有儿子,故此,在他十岁以前,虽然是小妾所生,受到的关爱并不比嫡子差多少,若是后来大夫人并没有诞下儿子,恐怕他的地位会更高。

孙秀林比尼堪大十岁,当他来到林中之时,孙德舜已经八岁了,那之前,他是在孙家私塾中度过的,接受的是典型的大明教育。

等到尼堪在北境站稳脚跟,孙秀林才将全部家眷迁到那里,那时,孙德舜已经完成了私塾的学习,已经进到县学修习了。

故此,他虽然是读书人,不过主要的经历却是在大明完成的,但由于孙家是商家,孙德舜也精通算术,这样的人到了林中,只要稍加学习就能在科考中考一个不错的成绩,故此他的仕途还是很顺利的。

当孙德舜第一个弟弟出生后,孙秀林似乎迎来了一个生儿子的**,那几年,特别是在担任济州特别府府尹时,他的几房夫人又一气为他生下好几个儿子,于是,孙德舜便愈发不受待见了。

由于孙秀林一早放话会让他的嫡长子继任端肃郡王的爵位,孙德舜也早早断了念想,一门心思放到了做官上。

等他做了官才知晓,在大夏国做官远不是大明可以比拟的。

在大明,你只要稍懂经济之术,处世之道,用好手下的小吏就可以了,而在大夏,却不敢如此,因为,他手下那些人并不是小吏,而是像他一样的“官员”,弄个不好也会升到他这样的高位,故此,稍微“精通”就不行了,一定要特别精通才行。

幸亏在以前,孙德舜详细读过大明律,而大夏律师法大明律,虽有所不同,不过主干还在,故此,孙德舜一早便打定了在刑狱这条道路上发展的心思,后来的事实证明,他对自己规划的不错,一路走的相当顺利,当然了,身后还有老爹孙秀林的加持,一切就不成问题了。

得不到爵位,孙德舜逐渐将兴趣转移到其它地方。

到了赤塔之后,他先后纳了索伦、布里亚特、乞尔吉斯、雅库特四房小妾,对于像他这样的人,那些部族巴结还来不及呢,都愿意将女儿嫁给他,加上他掌管着一省刑狱大权,更是趋之若鹜,最后,孙德舜的后院已经装不下这许多人了,只得将与按察使府邸挨着一处房舍买下来,打通了作为一个院子才装下了。

眼下,这亭子里,有汉人小妾在给他烹茶,有蒙古小妾给他烤制羊羔肉,其他小妾给他分别按摩头部、肩部、大腿,日子端地逍遥快活。

孙德舜闭着眼睛,静静地享受这一切。

他的脑海里一直萦绕着一人。

那是一个鄂伦春人,年仅十六岁,生得异常娇艳,是他孙德舜生平所仅见。

“没想到这样荒僻蛮夷之地,还有如此出色的人儿”

若那家是一个普通牧户或者农户,孙德舜稍微暗示一下人家就会忙不迭地将她送到府上来,不过那人却大小是一个哈拉达,还是正经的索伦部落,以当今皇帝的出身,若是自己用强得到了,一旦传到皇帝耳朵里,自己绝对吃不了兜着走——自己就算要纳小妾,也是要一一登记到宗人府的,宗人府眼下虽然事务不多,不过一旦发生欺瞒之事,还是有偌大的风险的。

他,孙德舜,马上就三十岁了,已经没有了承袭爵位的指望,若是在仕途再沉沦下去,虽然借着老爹的庇护以及皇帝叔父的面子,干其他的都可以,终究是有些跌份儿。

故此,他借着在伊尔根河打猎的机会接近了阿金阿,并向他旁敲侧击表达了想娶他妹妹的想法。

不过阿金阿并没有这个意思,但他也不敢反抗孙德舜,因为对方虽然不敢来硬的,不过只要放出风来,今后他的部落在与外面交易时肯定会受到冷落,做不成交易也是大有可能的,他这个部落人数不多,想要在区区赤塔、依琳卡一带蒙混过关不用说是做不到的。

何况,阿金阿得弟弟前不久由于失手打死了一个前来收购皮子的汉人安达,还关在大牢里呢。

两件事摞在一起,容不得阿金阿不低头。

但他这妹妹却早就许给了依琳卡城一个汉人小官——也就是汉人农户的移民二代,那人是他伊尔根部落所在乡的啬夫,年轻俊秀,阿金阿很是中意,本来已经给他俩筹办婚事了,没想到来了这么一出。

幸亏孙德舜除了女人,还有别的爱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