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奋斗在洪武末年 > 第455章 捉拿徐增寿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455章 捉拿徐增寿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2:56 来源:笔趣阁

“其实吧,我给朱允埋了个雷。”

柳淳觉得很有必要跟朱棣说清楚一些事情,免得这丫的记仇,“算起来也不是雷,就是看朱允能不能管得住自己了。”

朱棣翻了个大白眼,“你小子能不能别总是吞吞吐吐的,有话就赶快说。”

“就是那个皇家银行,那本是个利国利民的好东西,我也是真心替先帝谋划的,可是,可是……”

“可是什么?”朱棣气得胡子都立起来了,“我可警告啊,别以为父皇不在了,欺骗他老人家就没事了,小心我拿皇明祖训杀你的头!”

柳淳还不高兴了呢!

“我可没欺骗先帝,银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信用。先帝甚至答应我搬空了内帑,把自己的钱,充当皇家银行的准备金,才维持了银行的平稳。我现在担心的是朱允没有先帝的眼界,又控制不住爪子,随便从银行支取钱财,充作军用,一旦那样的话,皇家银行就可能有崩塌的危险!”

朱棣突然脸色大变,惊问道:“有多危险?”

“这个……很难说了,如果发生在相对落后的地方,还没有什么……比如西安,最多就是一些储户和银行家跳河自杀,老百姓看个笑话,过个一年半载,也就忘了。如果是江南的话,情况就会很糟糕!”

“有多糟糕?”

“皇家银行给许多作坊提供贷款,银行出问题,这些作坊承受不住的,失业是肯定的,江南的城市化是整个大明最高的,上百万人失去生存来源,反过头又会挤兑银行,加剧崩溃……保守估计,整个江南的经济也会倒退十年以上。”柳淳很清楚,发生这种情况,对老百姓不是好事情,可他也不是有意残害百姓。

归根到底,还是朱允这一群人,根本不懂金融,或者说他们对柳学没有多少了解,也根本不屑于了解!

“我是给朱允讲过的,他能听多少,我就不知道了。”

朱棣哼了一声,黑着脸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看看这个吧!”

朱棣说着,将一封信递给了柳淳。

“这是增寿给我写的,你看看吧!”

柳淳慌忙展开,仔细看去,越看他越是心惊肉跳,虽然柳淳预测到了会有危机,但是他毕竟没在江南,很多具体情况他不知道。

本来柳淳琢磨着危机爆发会从皇家银行开始,毕竟朱允要花钱打仗。

可根据徐增寿的描述,危险竟然出现在走私上面!

江南的商贾士绅反对官方贸易,大肆走私,致使原来的大作坊受到了冲击,而这些大作坊又是皇家银行的做大客户!

柳淳稍微琢磨了一下,还意味深长瞧了瞧朱棣,这帮文人能干得出来吗?

的确干得出来!

就拿朱棣在位的时候,著名的下西洋来说,史书上都说是宣扬国威,每一次靡费无数……可事实上真是如此吗?

假使说的是真的,朱棣在位,干了那么多大事情,全都是烧钱的,却没有来钱的,那永乐盛世是怎么来的?

谁也不能光干活不吃饭吧?

其实稍微用点心思,就应该明白,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是官方贸易,当然会有以物易物的情况,也会有赏赐,可这不是重点,海外有许多大明需要的货物……上好的木材,犀角,宝石,珍珠,香料等等……这些东西拿回来,除了供应皇室之用,还能换取丰厚的利润,有了这些利润,才能支撑朱棣修北平,征蒙古……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循环,不至于财力枯竭。

还有一点,从时间上看,朱棣第一次远征蒙古是在永乐八年,而第三次下西洋是在永乐七年,二征蒙古是在永乐十二年,而第四次下西洋是在永乐十一年,三征蒙古在永乐二十年,六下西洋在永乐十九年……

下西洋和征蒙古,时间上高度相关,基本上都是比征战提前一年,这恐怕不是巧合,因为每次下西洋都需要一年半以上的时间。

提前一年出发,等大军获胜回归,正好拿海外的珍宝物产,赏赐将士,贴补国用,免得劳民伤财……

弄清楚这个关系,剩下的事情恐怕就一目了然了,朱棣死后,下西洋迅速被叫停,甚至连福船都给毁了,海图也给烧了!

就问一句,有那么大的仇吗?

事实证明,有啊!

因为挡人家的财路了!

官方贸易不停,民间如何能插手分润啊?

纠缠大明朝二百多年的海禁,是真的因为祖制大如山吗?

朱元璋定下的规矩多了,贪污六十两就剥皮楦草,怎么洪武之后,就没有人皮枕头了?

偏偏海禁这一条,永远解决不了?

说白了,是有人在维护海禁。海禁禁得不是民间,而是绑住了官方的手脚,然后民间商船敞开了发财。浙闽海商背后,不就是东南的士人集团吗?

这帮人不但鼓吹海禁,还闹出了倭寇……说句不客气的话,他们跟西北的晋商,完全是一丘之貉,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老朱一旦走了,原来的良政迅速变了味道。

说实话,就连柳淳都低估了士人集团的贪婪,这边打仗呢,你们就那么巴望着朱允完蛋吗?

柳淳甚至有那么一点同情自己的倒霉徒弟了,不过相比之下,他更同情的是徐增寿!

“王爷,他给你写这封信,是不是他要动手?”

朱棣微微点头!

柳淳骤然站起,脸色急剧变化,“不行,他不行!”柳淳正色道:“这金融经济的事情,操作起来非常讲究,徐增寿他看出了问题所在,已经是很了不起,但究竟怎么才能发挥出最好的效果,又如何保全自己……这件事情怕是他没有想清楚,他现在动手,会把自己陷进去的。”

朱棣也着急了,说实话,他跟徐增寿的感情不浅,这人就怕对脾气,比如徐辉祖,朱棣怎么都看不上眼,觉得他太端着,太假!

而徐增寿则不然,他是真性情,是真心为了自己好。

要知道在不久前,他跟柳淳谈论,要救的几个人里面,徐增寿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傻小子,他本来就很危险了,又何必冒险呢!”朱棣气得捶桌子。

柳淳思索再三,对朱棣道:“王爷,恐怕我要走一趟了!”

“你?”

“没错!”柳淳道:“我在东南留下的最后一手就是银行。该如何发动,也只有我清楚。徐增寿,蓝玉,这些人我必须救出来。火候也差不多了,我不能一直当死人了。”

柳淳对朱棣笑道:“王爷,你是用兵奇才,我留在这里,也帮不上什么忙,还是让我南下金陵,跟这帮人周旋,彻底摧毁经济命脉,到时候王爷南下也会容易许多。”

朱棣怎么愿意放柳淳离开……虽说柳淳在军事上是弱项,但他智计百出,有他在,几乎不用担心军需粮草,什么事情都不用烦心,只管专心打仗。柳淳一走,他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徐增寿的确不能不管……而且若是真能摧毁经济来源,切断军需粮草,那朱允的百万大军就不是困难了,相反,会变成朱允的麻烦。

“嗯!”

朱棣想了想,终于点头,“柳淳,我答应你南下,可你千千万万,要保护好自己,绝对不能弄险!”朱棣又想了想,取出一块绸子,用朱笔在上面写了一道手谕,然后盖上了他的大印,还有一方私人印章,然后才递给柳淳。

“你拿着这个!”

柳淳下意识接过,朱棣道:“你若是没法立刻返回西北,或者局势有变,你就去北平。有这道手谕在,北平上上下下,都会听从你的安排的,谁敢说一个不字,立斩不饶!”

这可是个大宝贝,简直比尚方宝剑还厉害。

柳淳小心收好,他也没惊动任何人,就离开了西安,踏上了前往金陵的道路……

他这边离开,几乎与此同时,江南是彻底大乱,乱到了让人吃惊的地步。朝廷还是一心要对付靖难军,不愿意拿出钱财,来解救皇家银行的危局。

说到底,还是不相信银行会出多大的问题,大不了损失一些钱财,共体时艰吗!包括方孝孺在内,银行是他知识的盲点,故此也没有提前察觉到危险。

夏原吉干着急,也没有办法,就只能全力调动资金,勉力维持。

可多厉害的裱糊匠,也不可能挡得住狂风暴雨。

过了五月端午,一个消息传开了……每年在端午之前,海外客商都要跟大明谈好供货协议,丝绸茶叶的生产,都要按照这个协议来办。

生意最好的几年,几乎三月下旬,就已经开谈了,可今年呢,直到端午过去,皇家银行方面,才羞答答公布,只有区区八十万两!

什么?

这不是开玩笑嘛?

柳淳第一年就卖出了几百万两,此后最多的一年,更是突破了一千万两,今年却只剩下区区八十万两,连一成都不到!

简直让人无法置信。

而接下来另一个消息,又是一盆冷水泼头……根据消息,江南的几个大户,已经从银行提取了存款,总是超过三百万贯!

这几个大户都在朝中有人,银行也挡不住,据说夏原吉和痛骂这帮人无耻,嘴上说的都是忠君报国背地里却干挖墙脚的事情,简直是士林之耻!

人们绘声绘影,传着夏原吉的话,崩溃已经不可避免了,江南的各大城市,只要有皇家银行的地方,就有挤兑的人群。

徐增寿暗暗出了口气,总算是把火烧起来了,也不知道能帮到燕王和柳淳多少,反正他是尽力了!

徐增寿不知道的是,此刻有一个人进宫了,他真是锦衣卫的指挥佥事吴华!

朱允和他手下的文官,极度排斥锦衣卫,再加上曾经锦衣卫是柳淳的部下,那就更不受待见了。

吴华为了能见到天子,不得不向腌的太监递了一万两银票!

一个时辰之后,吴华走了出来,腰杆笔直。

“传我的命令,查抄玄武湖别院,捉拿徐增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