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奋斗在洪武末年 > 第454章 最好的小舅子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454章 最好的小舅子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2:56 来源:笔趣阁

朱允发疯发狂,徐增寿却还是意犹未尽,光靠着打击威望,是很难击败一个皇帝的。他必须拿出更有用的办法,来帮着朱棣和柳淳,赢得胜利。

有人要问,他一个没有实权的勋贵二代,能掀起多大的风浪?干点通风报信的事情,已经很了不起了,还想逆天不成?

还真别说,徐辉祖就要逆一把天。

俺徐增寿可不是像大哥一样,除了依靠父亲的荫庇,就什么都不会笨蛋,我的手里还有一张大牌,一张很大很大,几乎是王牌的超级大牌!

到了现在,也该是抛出来的时候了。

“苏州那边的作坊,今年亏了多少?”

没有听错,就是亏钱了!

要知道当初柳淳曾经苏州折腾了一番,将半个苏州城都塞到了徐增寿的手里,那几年里,靠着对外贸易,苏州经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徐辉祖的身价也是与日俱增,连着翻了好几倍。

但好景不长,等到朱允登基之后,大举用兵,苏州的商号就被勒令捐款,光是徐增寿的作坊就拿出了十万匹绸缎献给朝廷。

紧接着李景隆惨败,重新整军再战,又从徐增寿手里拿出了三十万匹绸缎,如果说这些仅仅是一次性失血,还能撑得住,可随着厘金的设立,使得商货转运困难,就成了持续失血……

老百姓的桑田要收税,产了蚕丝要交税,起运要交税,送到作坊要交税,从作坊出来,还要交税!

另外这些绸缎送去市舶司,通过皇家银行向海外出售,也要交税!

这一连串的税,使得丝绸的成倍迅速增加,几乎翻了一倍还多。

海外固然人傻钱多,可这么涨价,谁能受得了?

结果就是采购严重下滑,几乎降到了原来的三成。

更为要命的在后面,当初柳淳给朱元璋设计对外贸易的时候,是以官方贸易为绝对主导,严格防止侵占土地的现象出现。

可现在价钱暴涨,海外商人承受不住,转而盯上了黑市。

那些士绅商贾看到了这一点,他们立刻扩充自家的作坊,开始疯狂生产,疯狂走私!

朱允不是厚待士人吗?不是反对朱元璋的严刑峻法吗?甚至还准许士绅办乡勇,收厘金。

苦果终于出现了,士绅大肆走私,朝廷半点约束的能力都没有。

而走私的作坊猖獗,遍地都是,又进一步挤压原来和官方合作的大型作坊,使得连生丝都拿不到了。

朱允登基改元的第一年,徐增寿已经拿出了五百万贯,填补亏损,维持作坊的运行,可这些人也是杯水车薪,根本的问题不解决,崩溃就不可避免!

徐增寿跟手下人沟通之后,确认火候差不多了,该引爆这颗炸弹了!

几乎在一夜之间,一条爆炸性消息就传遍整个苏州,因为经营不善,中山王府开始抛售苏州丝绸作坊的股份。

这条消息传出来,很多人都十分错愕。

虽然他们知道现在局势艰难,但是头几年烈火烹油,繁花似锦,徐家赚了钵满盆满,家底丰厚。而且丝绸生意多少年了,只要等苦日子过去,就会重新繁荣,为什么要出售?还是低价出售?

就在所有人犯迷糊的时候,更多消息传来,官方的海外贸易已经维持不下去了,沉重的厘金超出了作坊的承受能力,猖獗的走私不受控制……整个江南的经济体系已经开始崩溃了。

在接下来的十天里,一再下降价格,可就是没有人敢接手。

到了第十一天,作坊……关门了。

多达六千多名女工没了工作。当然,徐增寿还算厚道,给每个工人发了五十贯,作为遣散费,并且承诺,只要重新开工,还会优先招募她们。

女工含着眼泪,离开了作坊。

伴随着丝绸作坊的关门,预示着江南经济的春天结束了……从洪武二十年之后,尤其是对外贸易的发展,十多年的繁华,走到头了。

一家,两家,三家……作坊倒了,街上的铺面关门了,相关的航运,镖局,也都跟着倒霉。

就像是骨牌一样,倒塌了第一张,后面的就不受控了。

江南苑是苏州最顶尖的淮扬菜饭馆,以往高朋满座,胜友如云,想要吃一顿饭,要提前五天订餐,而且吃饭的时间还受到限制。

不知道什么时候,店铺外面居然挂出了八折的幌子。

生意没了,八折也不管用啊,七折,五折……最后江南苑干脆将上面两层雅间关了,只留下第一层的大堂惨淡维持。

那些原来经常跑江南苑吃饭的商人,开始去小饭馆,街边摊,最后干脆在家里吃算了。

还有人把城里的房舍封起来,跑到了乡下自种自吃,或者干脆去外地躲避债务。

餐饮黄了,昔日堪比秦淮河的烟花巷弄也迅速垮台了,人们口袋里的钱都没了,哪里还有闲心取乐。

即便有钱,看这种局势,谁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干脆把钱藏起来,熬过这段艰难的日子再说。

花枝招展的姑娘们,连一个客人都拉不到。

恐慌像是瘟疫一般,迅速传播,包括徐增寿在内,都懵了,他引爆的这颗炸弹竟然是如斯恐怖!

如果说苏州丝绸作坊倒下,影响最大的是谁?恐怕还要算皇家银行!

曾经丝绸作坊是最大的借贷客户,皇家银行也乐意借钱给作坊,让他们扩大生产,毕竟每年海外贸易,换来的金银,还要入皇家银行的账。

可现在呢,情况完全变了,双方不再是亲密地合作关系。

皇家银行的苏州分行,冲到了丝绸作坊,直接逼债。

“还钱,你们在一个月之内,必须交出100万贯欠款,不然作坊就要被查封!”

听到查封两个字,负责的东家哈哈大笑,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查封好啊,查封了吧!今天要是不查封,我是你们的孙子!”

皇家银行的人气坏了,好大的胆子,欠了钱,还敢骂人,谁给你们的狗胆?

他举手要打,而丝绸作坊的东家回手一指,足足有几十人之多,银行这边还以为是工人呢!

只见作坊东家冷笑,“瞧见没有,这些都是要债的!他们有生丝收购的王老板,有船队的李掌柜的,有车马店的韩掌柜的……他们全都来要账了,你把我抓走,现在就抓走!抓走啊!你把我抓了,他们就不用找我要钱,之前去你们衙门了!”

银行的人被逼得狼狈不堪,竟然只能落荒而逃。

当天夜里,丝绸作坊的东家,就在厂房的大梁上,自尽而死。

苏州银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不只是借款变成坏账这么简单而是恐慌情绪蔓延,大家担心银行承受不起,就纷纷前来挤兑。

尤其是那些小商人,他们知道银行投资产业,收益丰厚,能支付得起利息,才把钱存进来。而如今产业衰败,银行面临天文数字一般的坏账,谁知道能撑多久?赶快去把钱取出来,放在家里,不然棺材本都保不住了。

这就是恐慌!

当初朱元璋和朱标都吓得不轻,这一次的规模,比起之前,还要大好几倍!

从苏州开始,向着常州,扬州,松江,杭州等地蔓延,整个江南,哀鸿遍野,一地鸡毛!

这一场大乱,终于惊动了大明的中枢,作为皇家银行的负责者,夏原吉迈着沉重的步伐,来到午门,递牌子求见。

在半个时辰之后,他终于得到了召见。

朱允正在商议军务,黄子澄和方孝孺都在,另外还有新任的吏部尚书张,在见礼之后,夏原吉恭恭敬敬道:“启奏陛下,臣此来是向朝廷户部和兵部讨债,在半个月之内,此二部必须向皇家银行归还五百万贯欠款救急。”

户部和兵部都不在,可在场的三位大臣都听不下去了,张就道:“夏大人,此刻正是和燕逆的决战之际,你们皇家银行该给兵部出钱才是,哪有逼债的道理?”

夏原吉并没有惧怕,而是凛然道:“张天官,皇家银行不是夏某人的,而是陛下的,皇家银行的股份全都是天子所有,我夏原吉只是负责经营而已!”

张怒道:“我没心思跟你咬文嚼字,既然你负责经营,就不该趁火打劫,你这是给朝廷添乱!”

夏原吉依旧冷冷道:“如果现在不解决,就不是添乱,而是天崩地裂!”

“你!你危言耸听!”张怒斥道。

夏原吉深吸口气,冲着朱允躬身道:“陛下,自从去年以来,从皇家银行陆续借出去一千七百万贯,支应朝廷百万大军的花用,皇家银行可谓是竭尽心力。但是现在皇家银行面临了困难,借给朝廷的钱收不回来,官方的海外贸易受到走私冲击,出现了至少八百万坏账,更要命的是,还有无数的百姓挤兑,没有三千万贯根本过不起这一关!”

夏原吉怒吼道:“朝廷将用兵打仗的重担都放在了皇家银行身上,去去岁呢,免除了南直隶和江西等地的田赋,户部不开拓财源,只知道借钱,如今借了钱,又不打算还,天下还有这样的道理吗?”

夏原吉的话掷地有声,对于朱允来说,他第一次意识到,原来皇帝欠账也是要还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