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逆天铁骑 > 第981章 私营造车厂

逆天铁骑 第981章 私营造车厂

作者:铁血坦克兵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2:15 来源:笔趣阁

“哥,浦东的地是便宜多了,可是我们买下那里的地能做什么呢?一条大江隔断了两岸,对岸的繁荣程度和这边哪里能比啊?”祁班孙摇了摇头,失望的说道。

听弟弟一说,祁理孙也犯愁了,是啊,能干什么呢?难道买了地等以后涨价?那得等到猴年马月去?

真实历史上的浦东发展,是修好了江底隧道和大桥之后,才真正飞速发展起来。而在这个年代的人们绝对不可能想到今后还有那样的江底隧道和跨江大桥的。就算有这个头脑的人,那些东西也是几百年后,技术才能达到,至少要内燃机发明。

内燃机?别说笑了,现在连蒸汽机都还没有呢。

既然去浦东买地来发展不现实,那么只能找别的办法了。

“有了!”看着大街上驶过的豪华四轮马车,祁理孙突然有了一个好主意,“我们可以开车行,毕竟自己有马车的都是有钱人。这座城市那么大,还有多少人没有自己的马车?我们可以开车行,让人付费坐车。”

其实车行并非是新概念,大明很早就有车行了,在北方的北直隶省,每个县城到府城,每个府城到京师,都有客运马车的班车,就像是后来的大巴一样,按照班次每日在固定的时间点发车,需要乘车的人可以买票乘坐。

不过南方是没有车行和班车这个概念,南方县城到府城,府城到省城都是依靠航船,也就是客运班船,彼此间的交通依靠坐船来往。

北方的车行每日定期班车,分为好几个档次,最低档的一辆马车至少可以乘坐六人;档次高一点的,乘坐两、三个人,档次最高的直接就是一个人包一辆车。现在的大清引进了广东生产的四轮马车之后,车行业发展迅速,北方的车行都出现了最豪华的四轮马车,还有一些用货运四轮马车改成的可以乘坐十多人的客车。

“车行?”祁班孙摇了摇头,“即便是我们开了车行,又有几个人坐得起车?自家没有马车的人该走路还是走路;自家有车的人,何必坐我们的马车?”

“我们可以买一些货车,改成客车啊。这样一辆车就能坐十几个人了,那么没钱的人也能坐车去上班了。”祁理孙说道。

祁班孙突然笑了:“大哥啊,我们与其开车行,不如建造车场了,我们自己造车多好?”

“对啊!这是个好办法!现在市面上见到的车全部是清一色广东产的!简直是供不应求啊!我们自己造车,生意肯定好!”祁理孙哈哈大笑。

要建造一座造车场,就需要买下一块地,还要去知府衙门申请,得到了衙门批复,才能在上海建造一座造车场。

到了知府衙门后,衙门内的小吏和小官员并没有因为祁加兄弟是右佥都御史祁彪佳的儿子而特别照顾。祁彪佳是天启二年进士,而且曾任江南巡抚,可以说是高官了。但他的两位公子在上海申请要开工场,这个知府衙门内没有一个人徇私。

一名专门负责办理各种营业许可证的官员接见了兄弟两人,听说他们要开办一家生产四轮马车的造车场,那官员问道:“你们可懂得制造四轮马车?”

“有何不懂的?我们买一辆来拆了,不就知道是怎么造的?”祁班孙头脑十分聪明,而且他还同上海的徐家交好,有徐家帮忙,他不怕无法仿制出四轮马车。

谁知道那官员哈哈大笑:“你们想要拿到允许造车厂的证书,需要去广东,向广东的造车厂购买造车许可证,每年要上交给他们一定的专利费,我们这里才能给你批复。”

“什么专利费?”祁班孙问道。

“专利费就是,因为这种车是他们发明的,而且关键的轴承和车轮外面覆盖的胶,都是他们特有的产品。若是他人仿制,必须得到他们允许。若是没有得到他们的允许,他们有权把你们给告官了,让你们吃上官司,还要赔偿他们一大笔银子。”

“竟然还有这种事情?那些广东人,也太狡诈了!”祁班孙恨恨的说了一句。

那官员道:“可是你们懂得四轮马车的关键部件如何制作吗?譬如说轴承和车轮胶,若是少了这两样东西,即便你们仿制了外形,舒适性也远远不能相比。所以说,这两位公子,我好心奉劝你们一句,还是先去和广东那边谈吧,谈妥了,买下他们的专利,让他们教你们,这样你们再回来生产四轮马车。想要学就趁早,若是晚了,等到大家都想到这一点,你们就赚不到钱了。”

祁理孙和祁班孙两兄弟商量了一下,确实目前除了广东之外,别的地方都还没有生产四轮马车的工厂,这种车目前无论是在大明还是在大清,都供不应求。其实大清国也仿制过,可是因为轴承质量不过关,仿制的轴承用了不到一个月就损毁了,根本没法用。

轴承的钢珠是关键,大清的钢产量根本就跟不上,生产钢的成本高昂,若是以钢珠做轴承,价格就会非常昂贵,只能使用生铁制造铁珠用到轴承上。可是铁珠的轴承用不了多久,里面的铁珠就全部碎了。

这个什么专利法,也是李国栋搞出来的,就是为了仿制别人辛辛苦苦研究出来的成果,没有多久就被人窃取了。

祁理孙和祁班孙兄弟最后还是决定,派人去广东买下专利权,也学习造车工艺。

去了广东的人同那边的造车厂进行了谈判,最后祁家兄弟以每造一辆车给广东造车厂一两银子的专利费为代价,获得了生产许可证,并派遣技术熟练的工匠去广东造车厂学习工艺。同时,还同佛山钢铁厂签订了合同,由佛山钢铁厂提供轴承。

就这样,大明第一家可以生产四轮马车的私营造车厂就在上海成立了。

由祁家兄弟投资的上海造车厂投产之后,虽然每年都要支付给广东造车厂一笔高昂的专利费,而且还要花费大量银子购买轴承,但是这家造车厂每年可以给祁家兄弟带来十多万两银子的利润,生产出来的四轮马车供不应求。

“两位公子,其实你们还有更好的赚钱办法,”去了琼州回来的方以智对祁家兄弟说道,“本官去了琼州,见到了矿山有一种车,车轮是铁轮子,卡在两根轨道上面。轨道是木质的,可是上面覆盖了一层铁皮,这样车走起来非常省力,一个人就能拖动好几千斤的车。若是你们可以造出这样的马车,那岂不是更赚钱?”

“在轨道上走的马车?”祁理孙吃了一惊。

方以智拿来纸笔,在纸张上画下了车轮是如何卡在轨道上的原理图。

“这个倒是一个好办法,现在的载客马车,最多也就载十多人,还是无法满足这座城市上下班人们的需求。若是造出这样的铁轨马车,载客量可以提高好多倍啊!”祁理孙笑道,“这种轨道矿车有专利费吗?”

“不需要,这东西是楚国公搞出来的,根本不用给他专利费。”方以智道。

“可是我们的轴承购买量,都是广东的轴承厂按照我们生产四轮马车的数量来供货的。若是我们生产这种铁轨马车,那么轴承的数量就不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