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逆天铁骑 > 第980章 士绅转型

逆天铁骑 第980章 士绅转型

作者:铁血坦克兵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2:15 来源:笔趣阁

“这商业,真的就那么赚钱吗?”祁理孙翻着报纸,看到上面的新闻内容,主要是哪里的士绅转行,开办了工厂,又赚钱了;哪里的几名农民进城打工,累积了资本,开办了企业,现在已经发大财了;哪里的海商又从海外运回大批黄金白银等等,诸如此类的消息。

祁班孙道:“大哥啊,现在朝廷推行什么官绅一体纳粮当差,而且还让皇权下了乡,甚至每一座村子都派遣了朝廷官员,这土地税是越来越高了,而且还有人盯着,根本没办法把土地税转嫁到佃户身上,再依靠地租,还能赚到多少钱?虽然商税比起崇祯先帝那会也高了许多,可是商业的利润多高啊?商税现在是十抽一或二十抽一,其实说起来也不高啊。”

李国栋给大明制定的商业税分为三种商税,第一种是烟酒税、盐税和海关税,这些税都是最高的税,税收额度甚至可以达到了产品价值的一半以上!就算是略低一点的海关税,也是按照进出口的产品来定税,低的也有三分之一,高的过了半;烟酒税和盐税达到了三分之二!而第二种商税,就是普通的工业品税,譬如说生产丝绸、陶瓷、棉布、铁器、木器等实业家,以及饭馆、旅店、酒楼之类的,他们的税收是十分之一;第三种商税是文化产业税,譬如说报社、出版商、书店之类的,是二十分之一,那是大明目前最低的商税了。

开青楼的,也计入商税之中,不过那些娱乐行业的税也是十分之一,不算太高,而且那些娱乐行业的利润也很高。之所以税收和干实业的税一样,是因为那些行业有一些暗中附加的,看不到的税收,譬如说他们每个月要向锦衣卫缴纳一定数额的银子,锦衣卫可以保护他们不会受到那些泼皮无赖的敲诈勒索,要是不给锦衣卫银子,每个月那些地痞流氓绝对可以烦死他们。

可别说你有后台,就算你后台是内阁首辅,锦衣卫也不怕你。其实那些泼皮无赖之类的,后台就算锦衣卫。

青楼之类的娱乐行业,除了每个月要给锦衣卫缴纳费用外,还要支付衙门一部分银子,以得到官府衙门的保护,否则就别想开下去。

商税采取阶梯制,就是根据利润的高低来制定的,这样的做法十分公平合理。

其实李国栋并非仇富的人,他仇恨的只是通过钻法律的空子,给自己免税获得最大利益的那一帮士绅,仇恨那些挖国家墙角根中饱自己私囊的一帮自私自利的狗东西。真正靠劳动致富,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致富的人,都是应该富有的人。

懒人一直穷下去,最后被社会淘汰,这是应该的事情。可是在大明朝,并非你勤快就能致富,甚至连活下去都成问题,原因是士绅不纳税,税收都加到穷人身上了。

为何士绅文官不纳税?并非祖制如此,而是那些士绅文官悄悄修改了祖制,原本的祖制只是按照功名免除徭役,并没有免除赋税。大明的祖制,可没有功名免除赋税一说。那都是t土木堡之变后,文官趁机控制了朝廷,然后悄悄的修改了祖制。

为了推行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李国栋从三方面入手,第一是皇权下乡,扩招政府官员,县城以下的乡和镇,都设了衙门,有乡衙门和镇衙门,乡镇衙门的官员和人数都很少,只有一名九品镇官或乡官,下面设了几名专门负责收税的衙役;第二个办法是锦衣卫下乡,每一座乡镇都设了一座锦衣卫小旗所,有十名锦衣卫,他们负责监督乡镇级别官员,监督士绅有无把税收转嫁到佃户身上,在锦衣卫所外面设置举报箱,任何人都可以举报当地士绅。第三个办法,就是发动老百姓,举办扫盲运动,教会老百姓识字,向他们宣传法律,提高老百姓的觉悟。

三管齐下,就能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士绅把朝廷的赋税转嫁到佃户身上。

原本的大明,农村里面收税,都是乡绅代替朝廷收税,这其中就有很多手脚可以做了。现在是皇权下乡,乡绅的权力就缩水了。

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的新政策被严格执行下来后,想要以传统的出租土地的办法来发家致富变得越来越困难,这就迫使那些土地士绅转型。

祁班孙道:“大哥,既然出租土地已经赚不到什么银子了,我们的出路有两个,一个就是卖掉地去上海发展;另外一个,就是把我们的土地改成新型农庄,雇佣善于经营的人来管理,雇佣农民来种地,这样我们缴纳的税收是一样的,而且产量可以大幅度提高上去。”

“若是改成新型农庄,还不如直接把所有的土地全部包给善于经营的人,让他来承担雇工的工资和税收好了,我们带上银子去外面开办实业。”祁理孙说道。

他说的这个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虽然土地的收入减少了,可是他们就完全不用管了,土地直接包给善于经营的小地主和富农,由那些人来经营,他们自己就能腾出时间去发展别的行业。毕竟中国人的一些传统观念不容易改变,都认为祖上传下来的土地不能卖掉,买了,那就成为败家子了,因此这个转包土地的办法,是祁理孙能够想到的最好的办法。

说动手就动手,次日一早,祁家兄弟就找来了一户当地最善于经营土地的富农,同他签订了土地转包协议,然后把所有的土地都包给那个人。

那些世代务农的小地主和富农,他们才是真正经营土地的好手。而那些大地主事实上并不擅长经营土地,完全是依赖不纳税这一点来大量兼并土地,论经营能力,他们远远比不上那些祖祖辈辈需要承担沉重的赋税,还能让一家大小过上好日子的小地主和富农。这些人可以在交完了沉重的赋税之后,还能留下余粮可以养活一家大小,这就说明了他们的土地经营能力了。

安排好了家里的土地之后,祁理孙和祁班孙两兄弟就带上银子和地契,先去杭州东林江南银号把地契抵押了,贷款一批银子,然后去上海发展了。

无论是东林江南银号,还是广东银号,还是大明银号,名声都很好,贷款利息低,能以二十年和三十年的分期付款来偿还。对于祁理孙和祁班孙来讲,这样的还款压力不算大,就算是他们做生意都亏了,以他们每年拿到的承包土地所得的承包金,也可以还上贷款,只是日子过起来不是那么舒坦就是了。

兄弟俩来到上海之后,一开始想要在上海买地,等待涨价之后转手卖出。可是他们发现,他们把家里的万亩良田抵押了,到了上海,都买不了多少地。

“还是去浦东看看,那边的地价便宜。”祁理孙说道。

如今,吴淞江下游和黄浦塘已经合并了,被改称为黄浦江,原本黄浦塘是吴淞江的支流,现在吴淞江变成了黄浦江的支流,吴淞江被改名成苏州河。黄浦江的对岸已经被人称之为浦东了。浦东还是一大片的荒地,地价比黄浦江西岸的黄金地段要便宜得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