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江山美人 > 第六百六十六章 进位为王(上)

三国之江山美人 第六百六十六章 进位为王(上)

作者:毅铭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0-10 22:04:51 来源:笔趣阁

这一年的春天,对于王旭,对于整个势力来说,都是与众不同的。

自荆南零陵起兵至今,南征北战,大小战役成百上千,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经历了太多太多的波折,一路跌跌撞撞走来,如今终于走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拓展出一个崭新的局面。

许多早年跟随王旭的文武,喜悦中带着感慨,回忆起过往时,眼睛总是不由自主地微微湿润。

还有一部分人,却在感慨的同时,充满了不安,对封王之事保持了沉默。

当然,也有些人,内心充斥着浓烈的不满和愤慨,三州之地,暗中有不少官员开始发出指责的声音。

好在群臣对这些事情都早有准备,严厉把控,稍有人路出不轨意图,立刻缉拿,一时半会儿倒也没出什么大事。

可随之而来的,却是三州各地有大量官吏辞去职务,这些人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和理由,以行动来使自己脱离势力,与封王之事彻底撇开,虽然比较起总体仍算少数,但规模已然不小。

此外,寻常百姓中,也有个别地区发生轻微的暴动,有些人妄图借此机会,于乱中谋利,主要集中在蜀中和雍州,至于荆襄九郡、南中、汉中之地则最是稳定,这些地区的大多数民众见到榜文公布,得知王旭即将进位封王,那可是欢声雷动,甚至于有的地区还张灯结彩,以作庆贺!

将军府众臣可是忙得不可开交,各曹通力协作,派遣令吏、督邮奔往各方,配合各地的官员,对于大力支持的民众。给予鼓励和动员。对于那些出现暴动的地区,则是立刻控制,竭力纠察带头之人,对其余从众之人。则是以力压之。以言安抚,倾尽一切力量让其尽快稳定。

王旭自己也极为繁忙。如今虽然足以控制大局,但需要他安排和决定的事情却很多,每日都审批着各种奏章。

这日他正于书房中审阅,却陡然看到两封辞呈。一封来自田曹掾刘巴,这在他的意料之中。

但另一封却让他颇为意外,甚至反复看了好几遍,才最终确认。

因为请辞之人,乃是贼曹掾刘逸,还是以年老体衰为理由,可事实上。他知道刘逸武艺高强,内息雄浑,常年锻炼,远未到所谓年老体衰的地步。

仅仅思虑片刻。他便立刻命人去请刘逸。

刘逸并未回避,也没有掩饰什么,很快赶来了将军府,神色决绝。

两人见面之时,王旭久久没有说话,沉默对视。

刘逸不仅仅是他的部下,也是他的恩人,其能力和人品更是深得他敬重,那种情感非常复杂,是很特殊的一个人。

最终,王旭起身,躬身对着刘逸行礼:“刘公乃是我王旭的恩人,我是不会伤害您的,今日唤刘公前来,只想知晓,刘公可是因为封王之事,因而心有芥蒂,送来辞呈?”

“主公请起!”

刘逸匆忙起身扶住王旭的臂膊,摇头叹道:“属下并未有芥蒂,这些年效力将军府,对于主公的仁德与爱民极为钦佩,时至如今,也不怕说句不该说的话,即便恒、灵二位先帝也是远远比不上主公的,百姓能有主公这样的王上是福,大汉终究气数已尽,从属下个人心里来说,是支持主公的!”

“既然如此,那刘公为何要辞去职务?”王旭奇怪地问。

“唉!”刘逸长长一叹,眼神飘忽,颇有些沧桑。

过了好久,才声音沙哑地说:“主公,无论大汉如何,可属下生于大汉,长于大汉,先后效力恒、灵二帝,终究是汉臣啊!这些时日属下也曾想了很多,或许唯有这般,才真正可问心无愧,天下之事今后再与属下无关,还望主公成全!”

闻言,王旭的心狠狠一颤。

他感受到刘逸心中的复杂和矛盾,更感受到其心里的忠贞气节,深受震撼。

最终他放弃了,深深一礼后,答应了他的请求。

刘逸的长子和次子,倒是仍然被王旭挽留在麾下效力。

其长子刘涛,当年从长沙临湘县的贼曹掾做起,积功不小,如今已是将军府贼曹掾吏,继承了刘逸的本事,现在正当轻壮之时,若闲置,着实可惜。次子刘云当年选择从军,从小小什长起步,随从征战多年,如今亦是青龙军团的偏将军。

对于二子继续效力之事,刘逸倒没有多做干涉,因为他的孩子与帝室没多大关系,甚至从小就对汉帝没什么好感。

此后,王旭也找了刘巴,探其想法,毕竟刘巴也是个大才,不到万不得已,他并不想放弃。

可刘巴却颇为无奈,他的情况也很特殊。

其本人对汉帝是没有任何好感的,甚至对于王旭进位封王极其支持,更有心辅佐,以成就伟业,与王旭单独见面之时,没说几句,已是哭诉忠心,可如今其父闹成那般模样,令他不得出仕,更以死相逼,他也没有办法。

这些时日他百般劝说,讲了无数道理,仍然说服不了刘祥,他是个大孝子,最终迫于无奈,只能上表请辞。

王旭思虑再三后,没有再勉强,只是诚恳相邀,言大门始终为其敞开。

自此事之后,王旭内心也逐渐忐忑,生怕又来人请辞,那些各地方的官吏,走得再多他都不在乎,可有些贤才却是走一个少一个。

好在此后再没有臣下这般,即便不太赞成此事,可也保持了沉默,类似伊籍、向朗、张松,甚至三州的部分太守,都是该做什么做什么,尽好自己的本分,全然当做寻常事情来处理。

至于事前意料中,本该闹腾的学曹大儒们,却奇迹般的完全没有人管这件事,包括蔡邕、王允、刘表、刘璋,乃至东青院的皇甫嵩、宗员、张超等人,居然也是没有任何生息,让人非常意外。

直到司马徽、庞德公联名送信前来,王旭才恍然大悟。

其信上只有简短几十个字,可却道明了真意:

学曹者,乃大汉之学曹,不干政,不理事,仅掌各方文武院,授艺育人,编修古册,精纂书籍,弘大文治,宣扬武功,传承文明!政事如何,天下如何,尽与学曹无关,将军祭天封王,通报各方时,何不略过学曹之人!

意思很明显,学曹所有人,都不会参加封王大典,全当此事不知,他们只想做好现在那些传承文明的事,天下如何,已无心去管。

对此,王旭当然是大为高兴,很快亲手书写一幅大匾,命人送到学曹高挂,总计十六个字。

“群贤汇集,华夏圣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学曹那些主事者,谁不是真正的老狐狸,哪里是真的不知道,只是他们大多饱经磨难,对天下局势都已经看透了,那些包袱早已卸下,因此才眼不见为尽,开开心心做好现在想做的事,喜欢上了在学曹默默为后人奉献的悠闲日子。

封王之事自此全在掌控之中,有条不紊地做着准备。

很快,曹操那边也传来回音,其派遣心腹亲自南下交涉,答应了交换条件,只是并没有书面的承诺,想来也是怕给荆州留下证据。

王旭当然也不可能给予任何书面的东西,同样命人以口头传信。

双方约定,不管曹操用什么方法,但必须让朝廷率先颁布榜文,发往天下所有地方,将消息公之于众,然后再遣心腹之人,持陛下的圣旨,在南阳边境交换曹洪。

这是唯一的办法!

进位之事,必须由朝廷发榜天下,如此才有意义,但如果王旭没能拿到圣旨,那么朝廷也随时可以收回册封。

因此,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彼此不会反悔。

若朝廷发榜各方后,王旭不肯交换曹洪,那么曹操随时可以迫使天子收回册封,若没有圣旨作为倚仗,他就无从辩驳。

反之,若曹操反悔,那么他也就换不到曹洪。

双方都有诚意,这个交易自然水到渠成。

短短大半月后,王旭进位为王的事,由朝廷遣使,以天子的名义送达各方,天下震动。

此间,田丰、张靖亲自率众,绑缚着曹洪去往南阳边境,与曹操派来的陈群、乐进交换圣旨。

双方各带数十随从,秘密交换,并未出现什么意外,顺利地各自返回。

此事除了极少数人知晓,连大多心腹重臣也不曾得知……

公元204年三月初一,王旭公开圣旨,于将军府外架设天台,供人瞻仰,无人可以作假的玉玺印章,宣示了他进位的名正言顺,并当众宣布于三月初七登坛封王。

襄阳百姓争相观看,挤得水泄不通,徐盛、典韦、颜良匆忙统帅近卫军团进城,与王飞的襄阳城卫军协作,维持秩序。

消息迅速传开,短短几日内,无数人蜂拥而至,只为一睹盛况!

三月初七,良辰吉日,天公亦是作美,给了个晴朗的艳阳天!

王旭率家人及百官在襄阳城南十里外旷野,登坛祭天!

驻守襄阳城外的青龙军团、近卫军团、朱雀军团,将军府禁卫军、龙虎卫,襄阳城卫军,全部齐至,兵甲光亮,盛装助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