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何日请长缨 > 第四百五十五章 弗格森会后悔的

何日请长缨 第四百五十五章 弗格森会后悔的

作者:齐橙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1 01:10:28 来源:笔趣阁

“这么大一个店面,一年的租金才几千欧元?”

肖文珺却是关注到了另一个问题,不禁诧异地问道。

弗格森的这家技术服务公司,面积可真不小,除了店面之外,后面还有好几间办公室,想不到一年的租金才合几千欧元,也就是几万人民币的样子。

临河是个三线城市,机床园区所在的高滩也不算是繁华地带,但要说一个月花几千人民币就能够租到目测不少于三四百平米的商业用房,也实在是太便宜了。

弗格森愣了一下,这才讪笑着回答道:“肖教授,这件事,还得感谢唐总,是他制订的政策,规定园区的租金有优惠的。的确,像这样的一个店面,如果在德国,一个月几千欧元也不一定能够租到的。”

唐子风摆摆手说:“这个可别谢我,优惠政策是临河市政府给的,而且也仅限三年。三年以后租金就得根据各家企业的纳税额来定了,纳税多的企业可以享受比较高的优惠,纳税少的企业就得交高房租,交不起就得滚蛋。临河市为了建这个园区,也花了不少钱,他们可不是做慈善的。”

“这是完全应该的。”弗格森显得很通情达理的样子,又说道:“我特别佩服中国政府的地方,就在于中国的官员对于能够发展经济的事情都非常热心,我这个技术服务中心申请营业执照前后只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所有的部门服务都非常好。

“我们西方的官员在竞选的时候也是承诺要大力发展经济,但实际上做得非常少。像高滩园区这样的产业集聚区,在我们西方是绝对看不到的。”

肖文珺说:“弗格森先生,我看过一些中国学者的观点,他们反而很推崇德国的产业布局形式。据他们说,德国有很多企业都是散布在一些小镇上,上百年的时间只专注于做一个产品,很少有像中国这样搞大型产业园区的。”

“不,这绝对不是什么值得羡慕的事情!”弗格森说,“德国的确有很多企业是分布在一些小镇上的,他们生产的产品也非常好。但是,这并不是一种好的产业布局模式,这只是历史的原因而已。

“作为一名机床专业人士,我更喜欢像高滩这样的地方,在不到10平方公里的地方,集中了几十家机床整机企业,还有几百家配件厂以及像我这样的技术服务公司。

“在这里,任何一个天才的设想都能够立即得到验证,无论我们设计出一个什么样的产品,都能够立即找到企业把它生产出来。这个高滩园区,就是一个巨型的实验室,它是所有研究机床的学者和工程师的乐园。”

“你确信?”肖文珺认真地问道,“弗格森先生? 你确信自己不是因为能够在这里赚到钱才觉得这里是一个乐园的?”

“当然不是!”弗格森像是受了莫大的污辱一样? 义正辞严地答道:“我承认? 我最初开办这个机床服务中心的时候,是为了赚钱。但当我发现我的客户能够给我提供各种各样的新思想时,我的想法就变了。

“肖教授,你或许不知道,在过去的三个月里? 我新发表了4篇一流的论文? 还有几篇论文正在接受审稿? 我一点也不怀疑它们会被接受,而且能够引起轰动。

“所有这些论文的思想,都来自于我的客户。他们提出的要求中间? 包含着许多天才的思路,我只是照着他们的思路,帮他们解决了技术实现的问题,而他们便把这些思路慷慨地送给了我。”

“我希望你没有侵犯他们的原创权。”唐子风半开玩笑地说道。

弗格森面露苦色? 说道:“唐总? 不瞒你说? 我的确是动过要侵犯他们原创权的念头,但是我发现所有和我打交道的中国客户都非常了解知识产权的价值,他们允许我把这些想法写成论文并拥有署名权,但由此而产生的专利,他们是坚决不会让我占有的。

“他们拥有第一流的律师团队,在和我们中心签合同的时候,把所有的利益都规定得一清二楚,让我们没有任何机会。后来我才知道,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的,是你们临机集团下属的一家法律事务所,我想,这应当是出自于你的授意吧?”

“并不是。”唐子风断然地否认了,“我们只是因为在这个问题上吃过一些亏,所以才成立了专门的法律事务所来处理类似问题。你应当知道,法律事务所的律师们也有业绩要求的,所以他们会在完成集团交付的任务之余,为园区的企业提供一些法律帮助。这和弗格森教授你开办机床技术服务中心是同一个道理。”

唐子风这话,多少有些不实。作为一名穿越者,他远比同时代的企业家更关注知识产权问题,并且在集团办公会上多次提起此事。集团常务副总张建阳是他的忠实粉丝,对他的任何一句话都会给予120分的重视。所以,弗格森说这件事是出于唐子风的授意,并不算错。

弗格森所说的法律事务所,就是张建阳指示成立的,挂在临荟公司的旗下,目前已经是整个东叶省都赫赫有名的主打知识产权的法律事务所。

高滩园区集中了几十家机床整机厂,还有一大批做机床配件的,如果不强调知识产权问题,必然会导致山寨横行,从而打击园区企业的创新行为。在张建阳的推动下,临荟法律事务所在高滩园区进行了多轮普法,还主动为一些被侵权的企业讨回公道,一来二去就在园区里造就了一种重视知识产权的氛围。

“唐总,你放心吧,我是有职业道德的,我的同事们也是如此。”弗格森赶紧表白,“我会和我的客户认真地讨论各自的权利,我要把他们提供的想法写成论文,事先也是会征得他们同意的。有些时候,我会主动降低一些价格,作为使用他们思想的回报。”

“我想这应当是一个双赢的交易。”唐子风笑道,“这些论文对于你来说,价值远高于你所让出的那些价格,而对于园区的企业来说,却是不值什么钱的。他们并不想成为学者,所以也无须考虑发表论文的问题。”

肖文珺插话道:“弗格森先生拥有论文的署名权也是合理的,那些企业只是提供了一个需求,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相应的理论,都是弗格森先生完成的,而这些才是论文的核心内容。我们在学校里和企业合作,一般也是这样做的。”

“对对,肖教授说得太对了!”弗格森连忙附和,这些话由唐子风的太太说出来,显得是更有说服力的。弗格森还真怕唐子风又弄出什么妖蛾子,比如教企业与他讨价还价,逼他让渡更多的利润,他可就亏了。

发表论文对于弗格森来说,属于刚需。东叶大学与弗格森的聘用合同里规定他每年必须发表若干篇论文,同时还规定超出部分会给予高额的奖励。弗格森让渡给企业的那些利润,其实不过是东叶大学给他发的奖金而已,而且还只是奖金的一部分,弗格森在这场交易中是净赚的。

就算不考虑眼前的收入,弗格森发表的这些论文,从长远来看也是很值钱的。发表论文越多,他的名气就越大。而名气越大,别人要聘用他的时候,开出来的价钱就会越高。

教授们苦哈哈地写论文、**文,可不全是为了探索人类真理。提高自己的身价,以便获得长远利益,恐怕才是最强的原动力。

唐子风与弗格森随便地聊着天,肖文珺在一旁逗孩子玩,耳朵却是竖着的,在她的心里,一个想法不可遏抑地成长起来。

“子风,我想好了,我也准备到园区来开个技术服务中心。”

走出老森机床技术服务中心之后,肖文珺向唐子风说道。

唐子风哈哈大笑:“我就猜到你会动心的,弗格森刚才牛皮吹得太大,现在估计得后悔了。”

“他后悔什么?”

“后悔招来了你这样一个竞争对手啊。肖教授出马,以后园区里还有他老森的业务吗?”

“这可不一定,说不定你们那些土包子更相信外国专家呢?”

“搁在别得地方或许如此,但在高滩园区,洋人还真没什么稀罕的。”唐子风自信满满地说,“高滩园区里绝对没有崇洋媚外的风气,相反,大家都觉得国货价格便宜,服务又好,不选国货才是傻瓜。”

肖文珺扑哧一声就笑出来了:“子风,这恐怕是你给大家洗脑的结果吧?当初你们为了把韩资机床企业挤出去,可是编了很多关于韩国人的段子。还有王梓杰搞的那个辨识网,也是成天传播国货优于洋货的观点。别说你们高滩园区,连我们清华都有很多学生相信了你们的宣传呢。”

“我们本来也没说错嘛。”唐子风说,“你是搞技术的,你敢说中国的技术完全不如国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